起重機安全技術檢查
安全技術檢查,是起重設備管理的關鍵,起重機械的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起重機械使用過程中進行安全技術檢查、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的質量。做好起重機的安全技術檢查,并依據檢查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維護、保養,對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設備完好率與利用率,消除事故隱患,保證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為保證起重機械的安全運行,應當建立和健全關于起重機械的維修保養、定期檢驗、安全規程和交接班等制度,并教育有關人員認真執行。對本單位的起重機械應進行登記,詳細記載每臺起重機的規格、性能等有關技術資料,同時,起重機的歷次技術檢查、大修、改變起重機的重要性能和重大事故的情況等等都應做好記錄,以備日后查找和參考。
做好起重機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必須加強對起重機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督促操作人員自覺做好對起重機的日常檢查與維護保養。日常的班前起重機機電系統的安全檢查是操作人員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也是起重機定期專業檢查所不能替代的。只有日常檢查與專業檢查相結合,才能保證起重機的安全運行。
一、運行環境的檢驗
運行環境雖不屬于起重機自身范圍,但對起重機的安全運行有直接關系,故也是對起重機進行安全檢查時必不可少的內容。其檢查一要查看起重機運行區間有無電力線路(特別是高壓線路),起重機在運行時應與之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否則,應采取相應措施,限制起重機的運行范圍。二要檢查周邊建筑物,臨時設施等有無防礙起重機正常運行,起重臂、平衡物等部位是否會與之發生碰撞,特別在門式起重機軌道延伸時或固定式起重機升高位移時,尤應注意檢查。對于汽車起重機還應檢查是否有足夠的支腿位置,地下有無空洞以及地面承載能力的大小。詳細檢查起重機軌道、擋軌器、軌道兩端的防撞裝置、啃軌情況以及軌道溫差間隙等。
二、行走部分的檢查
主要檢查行走輪踏面,各開式齒輪、聯軸節,變速器的基礎螺栓以及行走輪軸的油孔等部位,如行走輪踏面表層硬度質量不好;可在檢查中看到塊狀剝離物,各開式齒輪、聯軸節應配有防護罩;變速器的基礎螺栓如有松動應及時擰緊;保持行走輪軸的油孔通暢。
三、金屬結構的檢查
必須注意金屬結構的塑性變形。主梁拱度是起重機結構檢查的重點部位,避免由于超載、熱幅射等因素的影響引起起重機主梁上拱度消失甚至下撓。另外,對于起重臂有無碰彎、扭曲;起重臂、平衡臂根部插銷的耳板,橋機的主梁腹板與下蓋板之間焊縫是否裂開等,都應作重點檢查。
起重機臂架、塔機的塔身、門座起重機的回轉中心軸承座、履帶式起重機的底座等重要部位的主要結構聯接螺栓的檢查,由于上述部位的螺栓頻繁承受拉應力、剪切力及扭轉力等綜合作用,如果發生從根部斷裂的情況其后果將非常嚴重。
四、各機構和零部件的檢查
1、制動器制動器是起重機的重要部件,直接影響各機構運動的準確性的可靠性,因此,要認真檢查起升機構與變幅機構的制動器,觀察制動閘瓦的開度及摩擦元件的磨損情況。帶式制動器要注意檢查其制動帶的鋼背襯有無裂紋,制動器的傳動是否靈活,剎車架是否完好以及主彈簧和輔助彈簧的彈性是否符合要求。
2、減速器檢查減速器是否有漏油,運行時箱體內有無異響。有異響一般因軸承問題或齒輪嚙合側隙過大、齒面磨損嚴重等原因所致。
3、鋼絲繩和滑輪檢查鋼絲繩有否斷絲、磨損、扭結和銹蝕等情況,對磨損、斷絲較為嚴重但尚未超標的位置,要做上記號,以便重點復檢;檢查鋼絲繩在卷筒中的安全限位器是否有效,卷筒上的鋼絲繩壓板是否已壓緊。
對滑輪的檢查重點是槽底磨損量是否超標,鑄鐵滑輪是否存在裂紋。俯仰機構滑輪組的平衡輪易被忽視,安裝前一定要檢查其轉動的靈活性,如果平衡輪轉動不靈活,安裝中俯揚左右鋼絲繩的長短和拉力不能通過平衡輪來自調,將會增加在高空調整俯揚鋼絲繩的難度和作業危險性。
4、聯軸節檢查各聯軸節有無松動甚至“滾鍵”。著重檢查彈性柱銷聯軸節的彈性橡膠圈有無異常磨損,齒形聯軸節要特別注意其齒輪齒圈磨損狀況。在安裝精度差、兩軸之間有較大偏移的情況下,整個齒圈很快會磨禿。如果此情形發生在起升機構中,容易發生嚴重事故。
五、液壓系統的檢查
汽車式的輪胎式起重機的起升、回轉、變幅及支腿伸縮動作一般都采用液壓傳動系統。要檢查伸縮臂液壓缸能否持久保持起重臂伸長長度,液壓缸有無泄漏;檢查變幅油缸及支腿油缸有無泄漏,在額定載荷下,其下沉與回縮量是否符合要求,支腿有無“軟腿”現象;檢查各液壓泵、閥、液壓鎖的運行是否正常,動作是否靈敏可靠,有無異常振動與噪聲,密封件性能是否良好,液壓油有無內泄、滲漏;檢查液壓油有無變質、污染;油箱液面高度是否符合規定,各高壓管、接頭有無泄漏。
六、起重機電器檢查
起重機在沖擊、振動與擺動的工況下作業,電器設備容易發生故障,特別在高溫、多塵、潮濕的環境下,更容易發生故障引發事故。所以,應重視對起重機電器部分的安全檢查。
電器系統必須注意電動機的絕緣電阻是否在正常范圍內,運行時有無異響、溫升是否正常;停機時檢查其滑環、電刷、導線接頭有無明顯的裂紋、磨損、松動和附著碳粉等;檢查集電裝置、電源滑線有無變形磨損,張緊裝置是否正常,滑線與滑塊的接觸是否良好;檢查電器元件及控制系統各開關外殼有無破損,合閘時接觸部位壓力是否適當,熔斷器的容量是否符合要求;接觸器主觸頭和輔助觸頭有無燒毛,接觸時觸頭間的壓力是否足夠,觸頭脫開是進否徹底;接觸器動靜鐵芯吸合面有無附著物,吸合時有無異響,滅弧罩是否完好;以及配電柜上的各繼電器工作是否正常,各接線柱、接線螺釘的緊固是否良好,駕駛室內各控制器動作方向是否正確,有無零位保護,特別應檢查操縱臺上是否設有緊急斷電開關,并確認如遇緊急情況是否能有效切斷電源;檢查力矩限制器、超載限制器和各行程保護裝置的靈敏可靠程度。
篇2:起重機械定期檢查隱患整改制度
一、起重機械的檢測機構應當依法經國家質量監督驗檢疫局核準,方可在本市開展建筑施工起重機械的檢測工作。檢測機構對其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應當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驗檢結果,鑒定結論,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應該檢驗檢測人員簽字,由檢驗檢測機構負責人簽署。
三、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進行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時發現安全隱患應該及時告知施工單位。
四、發現有違反安全技術規范及檢驗檢測后存在的隱患,及時采取措施期限整改消除隱患,對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叢危險區域撤出作業人員或暫時停止施工。
篇3:起重機常規檢查制度(1)
由于起重機的部件較多,針對各個部件的不同技術特性,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將檢查的周期分為周、月、年,各個周期的具體內容如下:
1、每周檢查與維護
每周維護與檢查一次,檢查與維護的內容如下:
1)檢查卷筒和滑輪上的鋼絲繩纏繞是否正常,有無脫槽、串槽、打結、扭曲等現象,鋼絲繩壓板螺栓是否緊固,是否有雙螺母防松裝置。
2)檢查起升機構的聯軸器密封蓋上的緊固螺釘是否松動、短缺。
3)檢查制動器上的螺母、開口銷、定位板是否齊全、松動,杠桿及彈簧無裂紋,制動輪上的銷釘螺栓及緩沖墊圈是否松動、齊全;制動器是否制動可靠。制動器打開時制動瓦塊的開度應小于1.0mm且與制動輪的兩邊距離間隙應相等,各軸銷不得有卡死現象。
4)檢查安全保護開關和限位開關是否定位準確、工作靈活可靠,特別是上升限位是否可靠。
5)檢查各機構的傳動是否正常,有無異常響聲。
6)檢查所有潤滑部位的潤滑狀況是否良好。
7)檢查軌道上是否有阻礙橋機運行的異物。
2、每月檢查與維護
每月維護與檢查一次,檢查與維護的內容除了包括每周的內容外還有:
1)檢查制動器瓦塊襯墊的磨損量不應超過2mm,襯墊與制動輪的接觸面積不得小于70%;檢查各銷軸安裝固定的狀況及磨損和潤滑狀況,各銷軸的磨損量不應超過原直徑的5%,小軸和心軸的磨損量不應大于原直徑的5%及橢圓度小于0.5mm。
2)檢查鋼絲繩的磨損情況,是否有斷絲等現象,檢查鋼絲繩的潤滑狀況。
3)檢查吊鉤是否有裂紋,其危險截面的磨損是否超過原厚度的5%;吊鉤螺母的防松裝置是否完整,吊鉤組上的各個零件是否完整可靠。吊鉤應轉動靈活,無卡阻現象。
4)檢查平衡滑輪處鋼絲繩的磨損情況,對滑輪及滑輪軸進行潤滑。
5)檢查滑輪狀況,看其是否靈活,有無破損、裂紋,特別注意定滑輪軸的磨損情況。
6)檢查制動輪,其工作表面凹凸不平度不應超過1.5mm,制動輪不應有裂紋,其徑向圓跳動應小于0.3mm。
7)檢查連軸器,其上鍵和鍵槽不應損壞、松動;兩聯軸器之間的傳動軸軸向串動量應在2~7mm。
8)檢查所有的螺栓是否松動與短缺現象。
9)檢查電動機、減速器等底座的螺栓緊固情況,并逐個緊固。
10)檢查減速器的潤滑狀況,其油位應在規定的范圍內,對滲油部位應采取措施防滲漏。
11)對齒輪進行潤滑。
12)檢查大小車的運行狀況,不應產生啃軌、三個支點、啟動和停止時扭擺等現象。檢查車輪的輪緣和踏面的磨損情況,輪緣厚度磨損情況不應超過原厚度的50%,車輪踏面磨損情況不應超過車輪原直徑的3%。
13)檢查大車軌道情況,看其螺栓是否松動、短缺,壓板是否固定在軌道上,軌道有無裂紋和斷裂;兩根軌道接頭處的間隙是否為1~2mm(夏季)或3~5mm(冬季),接頭上下、左右錯位是否超過1mm。
14)對起重機進行全面清掃,清除其上污垢。
3、每年檢查與維護
每年維護與檢查一次,除了包括月檢查內容外還應有:
1)檢查主梁的變形情況。檢查小車軌道的情況。空載時主梁下擾不應超過其跨度的1/2000;主梁向內水平旁彎不得超過測量長度的1/1500;小車的軌道不應產生卡軌現象,軌道頂面和側面磨損(單面)量均不得超過3mm。
2)檢查卷筒情況,卷筒壁磨損不應超過原壁厚的20%,繩槽凸峰不應變尖。
3)擰緊起重機上所有連接螺栓和緊固螺栓。
4)檢查所有減速器的齒輪嚙合和磨損情況,齒面點蝕損壞不應超過嚙合面的30%,且深度不超過原齒厚度的10%(固定弦齒厚);齒輪的齒厚磨損量與原齒厚的百分比不得超過15%~25%;檢查軸承的狀態;更換潤滑油。
5)檢查大、小車輪狀況,對車輪軸承進行潤滑,消除啃軌現象。
6)檢查主梁、端梁各主要焊縫是否有開焊、銹蝕現象,銹蝕不應超過原板厚的10%,各主要受力部件是否有疲勞裂紋;各種護欄、支架是否完整無缺;檢查主梁、端梁螺栓并緊固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