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瓶車運行: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電瓶車司機應持證上崗,無證人員嚴禁操作電瓶車。
2、電瓶車司機使用前檢查電源裝置的插銷連接器是否牢靠,極性是否正確;檢查制動機構是否靈活;檢查司機控制器的手柄的轉動靈活情況;檢查警鈴的聲音是否響亮,照明燈是否明亮。
3、開啟時和在彎道行駛,要敲響警鈴、啟動警報燈并鳴笛發出警示,行駛過程中,警燈嚴禁關閉;下坡及彎道運行中,應將車速控制在5km/h。
4、工作完畢,應斷開電源、關燈和手柄歸于“零位”,并轉動制動手柄,使機車處于制動狀態。
5、需要制動停車時,必須將司機控制器的手柄置于"制動"位減速再采用空氣制動。需要反向運行時,必須待機車制停后,方可進行;坡道停車時,除采取上述措施外,還需于車輪下插入“鐵鞋”。
6、電瓶車在運行中發現行人,要及時減速鳴笛示警,車距行人30米,必須停車,待行人離開后,方可正常行駛。
7、電瓶車進隧道運行至臺車尾時應減速慢行,到臺車前時應緩慢行駛直至停止。
8、任何人嚴禁搭乘電瓶車進出隧道,倒車由專人指揮,嚴禁空擋滑行。
篇2:安全生產責任制:電瓶車充電工
電瓶車充電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持交接班制度,嚴格操作規程,遵守各項管理規定,對當班本崗位安全負責。
二、每次充電完畢后,必須測量中心區電池液溫度和比重,檢測漏電電流,確保一切正常。
三、投入運行前,必須檢查箱蓋與箱體的連鎖是否可靠,裝在機車上是否與機車牢固鎖緊。清理箱體、箱蓋,確保通風槽通風良好。
四、每周對電池連線、護套、工作栓、電池封口、電池間固定件、箱體耐酸絕緣覆蓋層以及插銷連接器、防爆面和熔斷器等部件進行詳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每月檢測一次電池極柱溫度,并調整電解液比重達到要求。蓄電池使用滿半年時,必須進行一次檢修,使其保持完好狀態。
六、熟知電瓶車的構造、內部結構,了解充電機工作原理、結構性能、使用要求及操作要領。
八、積極參加安全學習,提高自身保安能力。遵章作業,無“三違”行為。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電瓶車司機
電瓶車司機是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者,必須依法經過培訓,取得特殊工種操作資格證。
一、崗位職責
第1條嚴格執行煤礦安全生產方針和“三大規程”,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
第2條經過有關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證書,并持證上崗。
第3條掌握電瓶車的結構原理、完好標準,做到會操作、會檢查、會排除一般故障。
第4條熟悉電瓶車運行區間內軌道、架線、安全設施等情況,做到不安全不運行。
第5條電瓶車在運行中要精力集中,電瓶車在過彎道、道岔或風門時要減速行駛,并鳴笛示警,嚴禁用機車頂撞風門。
第6條電瓶車運行中,嚴禁將頭或身體探出車外,嚴禁超速和超負荷運行。司機離開座位時,必須切斷電動機電源,將控制把手取下,扳緊車閘,但不得關閉車燈。
第7條頂車時跟車工應在前方瞭望指揮,否則嚴禁開車。
第8條電瓶車的閘、燈、警鈴(喇叭)、連接裝置和撒砂裝置,任何一項不正常或防爆部分失去防爆性能時,都不得使用該車。
第9條發生事故后立即報告調度室,并采取必要措施進行搶救。
第10條拒絕違章指揮,制止違章行為。
二、責任追究
第11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電瓶車司機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調查現場的。
第12條未執行煤礦安全生產方針和“三大規程”,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13條未經有關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證書,無證上崗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4條不掌握電瓶車的結構原理、完好標準,操作不當,導致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5條不熟悉電瓶車運行區間內軌道、架線、安全設施等情況,導致電瓶車運輸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主要或重要責任。
第16條電瓶車在過彎道、道岔或風門時沒有減速行駛,不鳴笛示警,導致撞壞風門或其他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7條電瓶車運行中,司機違反《煤礦安全操作過程》,超速和超負荷運行,司機離開座位時,沒有切斷電動機電源,并將控制把手取下,造成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
第18條電瓶車的閘、燈、警鈴(喇叭)、連接裝置和撒砂裝置不齊全或不完善,造成事故的,電瓶車司機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第15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重要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批評教育、警告、經濟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