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纜溝開挖敷設:技術交底

電纜溝開挖敷設: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3475

一、測量放線

1.根據電纜溝的寬度,確保足夠的工作空間,縱向每10m樁號放出電纜溝的中樁和開挖邊樁、劃出邊線,保證基底每邊增加50cm寬度的工作面,同時預留人行道上的路緣石安裝位置和寬度。

2.電纜溝開挖深度較深、且地下水豐富的施工路段,考慮采用拉森鋼板樁支護,鋼板樁長度根據現場情況確定,鋼板樁壓入深度為開挖基坑底標高以下4m左右,以確保房屋及施工人員的安全。具體事宜宜洽商予以解決。

二、溝槽開挖

1、溝槽開挖盡量采用采用人工開挖,在探明無現狀管道后再采用機械開挖。溝壁應平整,邊坡坡度采用1:1。

2、溝槽開挖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如G1型電纜溝底寬度為1.74米,考慮到工作面的寬度,G1型電纜溝溝槽底寬度為2.74米。

3、溝槽開挖的位置、基底標高、尺寸,應該符合圖紙要求,在開挖過程中,對各個尺寸標高要嚴格控制。

4、采用機械開挖時,在距離槽底設計標高30cm時換用人工開挖,并采用人工平整溝槽底。

5、溝槽底高程的允許偏差:開挖土方時應為0~-30mm;槽低中線允許偏位為50mm。

6、在建筑物、構造物附近開挖溝槽時,應該根據圖紙和有關地質水文資料進行防護設計,采用支撐支護等有效防護措施。7、挖溝槽棄土應該及時運走,不得堆放在夠槽口附近妨礙施工和槽壁穩定,也不得阻礙交通。

8、溝槽每測臨時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載時,應符合以下要求:(1)、不得影響建筑物、各種管線和其他設施的安全。(2)、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閘閥、雨水口、測量標志以及各種地下管道的井蓋,且不妨礙其正常使用。

(3)人工挖溝槽時,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5m,且距槽口邊緣不宜小于0.8m。

9、溝槽底埋有塊石、樹根、廢樁等物體,應該予以清除或鏟除。10、溝槽不允許超過圖紙要求的挖深、挖寬。

11、對開挖溝槽附近的建筑物采取監控措施,專人對周邊建筑物進行記錄,按時檢查建筑物是否有開裂、偏移的傾向。12、溝槽開挖時,注意做好槽內地下水的排水措施和雨水或其他地表水、外來水的防范措施。

13、GQ型電纜溝由于在人行天橋上施工,無需開挖溝槽,直接支立模板進行施工。

三、電纜溝施工

1、溝底地基處理:電纜溝墻體及底板不得回落在回填土或淤泥上,如地基為有其他不良情況時,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2、混凝土墊層澆注:墊層混凝土采用C15混凝土,墊層寬度按圖紙設計要求,厚度為0.10m,墊層上面用1:2.5水泥砂漿厚15批擋壓光,施工過程中試驗員、質檢員、施工員要在現場進行檢測,保證混凝土不離析,不泌水、保證塌落度符合施工規范要求,施工過程中用人工攤平至設計標高,平板振動器振動密實。3、模板安裝(1)模板選擇

電纜內外壁采用竹膠板模板,保證模板高度和槽壁外露部分平順。(2)模板模板關設

根據測量放線,放出模板定位安裝邊線,然后安裝模板,模板安裝必須垂直,模板與模板之間的縫隙必須控制在2mm以內,基底不平整部位在關好模板后用砂漿封堵,防止澆注混凝土時漏漿,模板與模板之間不能有錯臺。模板每次安裝前必須清除板面混凝土塊,涂抹脫模劑。模板在搬運過程中必須輕拿輕放,防止模板變形、(3)鋼筋綁扎

1、鋼筋應集中在鋼筋預制場預制,主筋采用對接焊工藝,其它受力筋可用鋼絲綁扎。

2、成品鋼筋運輸用三輪車運至現場,搬運過程中應輕拿輕放。3、鋼筋綁扎前應先清理墊層面上的雜物,并確定好位置,按位置先擺放主筋再擺放受力筋。鋼筋綁扎過程中應注意預留3mm的保護層厚度,在鋼筋下面墊好同標號的砂漿墊塊、墊塊厚度為保護層厚度4、鋼筋在預制場擺放時應用薄膜覆蓋,下面墊枕木。5、每20米設伸縮縫一道。(4)蓋板安裝

蓋板在預制場集中預制。并按照圖紙要求預制。蓋板用汽車運輸,用機械吊裝,吊裝位置準確,蓋縫嚴密,用1:2水泥砂漿抹縫,蓋板同溝壁的縫隙抹實。安裝的蓋板平穩牢固,線條順直。蓋板安裝完畢后,用1:2水泥砂漿將板縫、蓋板同溝壁的縫隙抹實,防止雨水流入內。5.溝槽回填

溝壁完工后,回填土前,每隔4~5米先蓋1、2塊蓋板,未架蓋板必須避免溝壁受積水及堆土側壓力。回填時,溝墻外側要求對稱分層回填土方,每層土厚20~30cm,用打夯機夯實等機具夯實,回填土密實度不得小于95%。

篇2:關于電纜溝固定敷設電纜檢查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四百九十條規定:需定期對固定敷設的電纜進行檢查、維護,為確保檢查期間的安全,特制訂安全技術措施:

一、檢查時間

每月15日前檢查一次

二、檢查人員

組長:郭躍虎

檢查人數:不少于3人

三、檢查范圍

35站--柴油機房(空壓機房)--主井口--調度樓--副井絞車房

洗衣房--鍋爐房--辦公樓--1#公寓樓--2#公寓樓

四、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①檢查電纜溝通風口完好,空氣暢通,礦燈完好,防爆罩良好。②檢查無異味,無煙氣,電纜連接處無過熱。③電纜溝道無雜物,排水溝道暢通,無積水,積油,積灰,積粉,漏水。④地面標志和懸掛標志應完好清楚。⑤電纜是否脫鉤,電纜孔洞封堵良好,內外彎電纜松緊度調整、電纜破口檢查處理、與管路搭接防護、電纜衛生、電纜指向牌懸掛情況。⑥每季進行一次絕緣檢測。

五、檢查方法

第一人每條線路每米邊走邊進行驗電、并攜帶有毒氣體檢測儀進行測試后,2人每條每米依次進行檢查,前后間距不小于5米,發現隱患進行標記處理。

六、檢查過程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及預防辦法

1、檢查人員發生碰傷、摔傷

①凡進入電纜溝檢查的人員穿防護服、戴安全帽、穿絕緣靴。

②在電纜溝突出部位張貼反光警示標志。

③在突出的電纜溝頭用絕緣皮防護。

④每次檢查時將電纜通道內雜物清理。

2、檢查人員發生燙傷

①電纜溝中的暖氣管、蒸汽管上掛明顯的燙傷標志。

②檢查人員穿防護服、帶防護手套。

3、檢查人員發生觸電事故

①凡進入電纜溝檢查的人員穿防護服、戴安全帽、穿絕緣靴。

②檢查人員用與供電電壓相符的驗電器,對線路檢查全線驗電,在確保無漏電的情況下方可觸摸、檢查供電電纜。

預防有毒有害氣體

①凡進入電纜溝檢查的人員穿防護服、戴安全帽、穿絕緣靴,并攜帶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

七、安全技術措施

1、嚴格執行電纜溝定期檢查規定,并將檢查結果錄入臺帳,發現問題應及時通知檢修,并錄入缺陷。

2、電纜溝檢查應至少3人進行,配備礦燈。檢查人員要熟悉電纜溝道情況,注意安全,緊急情況能逃離現場。

3、檢查完畢后必須關閉井蓋,非運行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電纜溝,對于檢修人員進入檢修應征得領導同意,并向進入人員交待安全注意事項并嚴禁檢修人員明火,吸煙,工作完畢后運行人員要進入檢查。

4、進入電纜鉤時首先檢查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并穿防護服、戴安全帽、穿絕緣靴保證人員安全。

篇3:全廠電纜溝敷設電纜:安全交底

一、安全教育學習1、新入場人員必須經三級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2、施工作業人員遵守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3、施工班組長必須做到三交(交技術、交安全、交任務)三查(查精神狀態、查衣著、查三保)。二、電纜敷設危險因素1、敷設前根據電纜敷設清冊核對電纜的型號、電壓、規格、長度,對其外觀和絕緣進行檢查,有問題不能使用,經檢查合格的電纜吊運至施工現場。2、電纜軸要放置穩妥,鋼軸的強度和長度要與電纜盤的重量和寬度相配合,對較重的電纜軸考慮加剎車裝置。3、進入施工現場敷設電纜的人員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4、每個作業班組接班時必須檢查各設備有無故障,必須檢查人員安全用品是否攜帶齊全,落實好后方可進行施工。5、信號通暢,每班必須攜帶備用對講機。6、電纜盤必須有專人看管,遇到緊急事件必須及時停止電纜盤轉動。7、敷設電纜時,必須嚴格遵守敷設電纜的安全操作規程。8、敷設電纜時,必須有專人指揮,口號一致,步調統一。9、敷設電纜時,人員站列要分散均勻,敷設中途盡量不要松懈,導致他人拉傷手臂或電纜掉落砸傷。10、電纜敷設前應清掃電纜溝,檢查電纜溝支架有無毛刺等可能劃傷電纜的缺陷,并予以處理。11、施工人員在電纜溝內敷設電纜時,應注意高空及地面上墜落溝中雜務,防止砸傷。12、施工人員在豎井中敷設電纜時,需帶好安全帶,防止從高空墜落。13、室內地下電纜溝隧道中,必須有照明燈具,且必須采光充足,如采光不充足必須增設光源,方可施工。三、施工過程危害辨識及控制措施表7.1施工過程危害辨識及控制措施序號主要作業活動危險源控制措施1電纜敷設電纜盤控制失控施工人員嚴禁站在電纜盤正前方2溝內敷設電纜溝內施工臨時用電不符合要求戴安全帶3豎井內敷設電纜墜落戴安全帶注:表中內容僅供參考,現場應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辨識7.2環境因素辨識及控制措施表7.2環境因素辨識及控制措施序號主要作業活動環境因素主要控制措施1喇叭指揮燥聲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避免夜間施工,盡量采用逆變或交流焊機2電纜敷設固體廢棄物定點放置、定時清理四、安全文明施工1、禁止酒后放電纜。2、喊口號時注意節奏,切勿發出噪聲,不可影響其他施工人員。4、現場施工工具應根據現場施工規劃做到:定置、定量、定放。5、每日施工完畢后必須做到工完、料盡、場清、文明施工,將電纜皮等雜務及時清理,防止發生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