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基礎放線:技術交底

基礎放線: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8625

交底內容:

一、準備工作

1、測量放線前要認真閱讀施工圖紙,了解設計意圖及施工要求;對圖紙的設計尺寸及標高,要認真核對;檢查總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總平面圖和大樣圖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處要及時向設計單位提出,進行核對修正。

測量放線前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查,根據實際情況編制測設詳圖,計算測設數據。

2、測量放線所使用的儀器,工具必須是經檢驗過的合格品,每次測量前應先檢驗校正,否則不得使用。

二、建筑測量放線

1、建筑主軸線的測設

(1)主軸線的布設形式:根據建筑物的布置情況和施工現場實際條件,主軸線可布置成三點直線形、三點直角形、四點丁字形、五點十字形。

(2)根據建筑紅線測設主軸線:根據城市規劃部門批復的總平面圖所給定的建筑紅線進行定位放線。定位放線時依據建筑物主軸線與建筑紅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進行建筑物主軸線的測設。

(3)根據已有建筑物測設主軸線,根據擬建的建筑物與原有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線的位置關系,進行建筑物主軸線的測設。

(4)根據建筑物方格網測設主軸線,在施工現場有建筑物方格網時,可根據建筑物各角點的坐標,進行建筑物主軸線的測設。

2、建筑物定位放線

(1)基礎放線:根據建筑物主軸線控制點先將基礎軸線的交點用木樁定于地上,并在樁頂上釘上小釘作為標志(或用粗鋼筋上劃十字),再將所有房間軸線測出,然后檢查建筑物軸線距離,其誤差不得超過軸線長度的1/2000,最后根據軸線,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開挖過線。

(2)控制樁的設置:由于龍門板在施工過程中容易被施工機具或運輸車輛碰壞,因此可采用控制樁的方法作為開挖后各階段施工中確定軸線的依據。控制樁在軸線延長線上釘設,距基槽外邊線2-4m。也可用經緯儀將軸線延長,投射到附近建筑物上,用紅色油漆作出標記,以代替控制樁。

3、建筑物基礎施工測量放線

1、基坑抄平:為了控制基坑開挖深度,當基坑快挖至退臺和設計標高時,要用水準儀在坑壁上每隔3-4米測設一些小水平樁,作為基坑開挖深度的測量依據,以防基坑超挖。

篇2:建筑物定位放線基礎放線施工過程控制措施

建筑物的定位放線和基礎放線施工過程控制

1建筑物的定位放線

根據設計給定的定位依據和定位條件進行建筑物定位放線,是確定平面位置和開挖茂盛的關鍵環節,施測中心須保證精度,杜絕錯誤。在高層建筑中地下工程較多,基礎開挖范圍較大,開挖區內的各種中線或軸線樁

均會挖掉,而在地下、地上各層施工中,又需準確、迅速地恢復軸線位置,以保證同一條中線或軸線在各層上投測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鉛直面內。故在建筑物定位放線中,要首先考慮主要中線或軸線樁的準確測設和長期穩定的保留問題。為此,在建筑物定位放線中,首先根據測設"建筑物矩形控制網",它是測設在距基槽外1~5m(根據現場情況而定)、平等于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網。

1.1確認和檢測定位依據

當定位依據是規劃紅線、道路中心線或測量控制點時,在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在現場當面交樁后,要根據各點的坐標值、標高值算其間距、夾角和高差,并實地校測各樁位是否正確,若有不符,應請建設單位妥善處理。

定位之前,應校測所用點位,以防誤用有碰動和沉降變位的樁位。

2建筑物矩形控制網的測設與放線

2.1矩形控制網的測設

根據建筑物定位條件和矩形網距建筑物四廊軸線關系以及現場情況來決定矩形控制網的測設方法。

2.2軸線控制樁的測定

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網的四邊上,測定建筑物各大角的中線或軸線控制樁(也叫引樁),測設時要以各邊的兩端控制樁為準,量通尺測定該邊上各軸線控制樁線后,再校核各樁間距。

2.3大角樁和軸線樁的測定

根據各中線、軸線的控制樁測定建筑物各大角和中線、軸線樁,在校測各樁間距和格方后,若高層豎向使用外控法施測時(詳見后說明),還要將主要軸線準確地延長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穩定保留樁位的地方,或附近現有建筑物的墻面上。

2.4基槽灰線的撒設

根據建筑物各軸線樁或控制樁,按基礎圖撒好基槽灰線。這項工作精度要求不高,但很容易出差錯。因此,在經自驗合格后,必須向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或有關部門驗線。

2.5驗線

驗線時首先要檢查定位依據的正確性和定位條件的幾何尺寸,再檢查建筑物矩形控制網和建筑四廊尺寸及軸線間距,這是保證建筑物定位條件和本身尺寸正確的重要措施。

驗線時決不可只檢查建筑物的自身四廊尺寸,而不檢查建筑物的定位情況,這樣可能會造成建筑物位置不漏檢,致使整個建筑物定位不正確。

此外,驗線時不僅要檢查建筑物矩形網和各大角樁位、槽線情況,還要檢查各軸線、尤其是主要軸線的控制樁(引樁)樁位是否準確和穩定,因為它是挖槽后,各施工層放線和高層豎向控制的基本依據。另外,沿規劃紅線興建的高層建筑,在放線后,還要由城市規劃部門驗線,經驗線合格后,方可破土開工,以防新建高層建筑壓、超紅線。

3建筑物的基礎放線

基礎放線是確定建筑物位置的關鍵,施測中必須保證精度,嚴防出現錯誤。

3.1基礎放線

3.1.1軸線控制樁的檢測

根據建筑物矩形控制網的四角,檢測各軸線控制樁位確實沒有碰動和位移后方可使用。當建筑物軸線較為復雜,如60°柱網或任意角度的柱網,或測量放線使用平行借線時,都要特別注意防止用錯軸線控制樁。

3.1.2四大角和主軸線的投測

根據基槽邊上的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向基礎墊層上投測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軸線和主軸線,經閉合校核后,再詳細放出細部軸線。

3.1.3基礎細部線位的測定

根據基礎圖以各軸線為準,用墨線彈出基礎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線、邊界線、墻寬線、樁位線、集水坑線等。

4驗線

首先要檢查各軸線控制樁有無用錯和位移,再用經緯儀檢查各軸線的投測位置(即基礎的定位),然后再實量四大角和各軸線的相對位置,以防整個基礎在基槽內移動錯位。另外,驗線時還應檢查墊層頂面的標高。

基礎驗線時的允許偏差如下:

長度L≤30m允許偏差±5mm

30m

60m

90m

撂底線經有關技術部門、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驗線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5高層建筑標高精度要求

5.1施工允許偏差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標高允許偏差(測量工作稱為允許誤差),每層±10mm;全高±30mm。

5.2測量允許偏差

層間標高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建筑全高(H)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H/10000,且不應大于30m

60m

6高層建筑標高測法和要點

6.1±0.000以下標高測法

為了保證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礎施工中就應注意準確地測設標高,為±0.000以上的標高傳遞打好基礎。高層建筑的基礎一般均較深,有時又不在同一標高上,為控制基礎和±0.000以下各層的標高,在基礎開挖過程中,應在基坑四周的護坡鋼板樁或混凝土樁(選其側面豎直且規正者)上各涂一條寬10cm的豎向白漆帶。用水準儀根據附近棟號的水準點或±0.000水平線,測出各白漆帶上頂的標高;然后用鋼尺在白漆帶上量出±0.000以下,各負(-)整米數的水平線;最后,將水準儀安置在基坑內,校測四周護坡樁上各白漆帶底部同一標高的水平線,當誤差在±5mm以內時,則認為合格。在施測基礎標高時,應后視兩條白漆帶上的水平線以作校核。

6.2±0.000以上標高測法

±0.000以上的標高測法,主要是用鋼尺沿結構外墻、邊柱或樓梯間等向上豎直測量。一般高層建筑至少要由3處向上引測,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適應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測步驟是:

6.2.1先用水準儀根據二個棟號水準點或±0.000水平線,在各向上引測處準確地測出相同的起始標高線(一般多測+1.000m標高線)。

6.2.2用鋼尺沿鉛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層,并劃出正(+)米數的水平線,各層的標高線均應由各處的起始標高線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過一整鋼尺長時,應在該層精確測定第二條起始標高線,作為再向上引測的依

據。

6.2.3將水準儀安置到施工層,校測由下面傳遞上來的各水平線,誤差應在±5mm以內。在各層抄平時,應后視兩條水平線以作校核。

6.3標高施測中的要點

6.3.1觀測時盡量做到前后視線等長。測設水平線時,最好采用直接調整水準儀的儀器高度,使后視時的視線正對準水平線,前視時則可直接用鉛筆標出視線標高點,然后用鋁合金直尺以硬鉛筆劃水平線。這種測法比一般在木板上標記出視線再量反數的測法能提高精度1~2mm,但只能測出各層在+1.300m或+1.400m處的標高線,6.3.2由±0.000水平線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時,所用鋼尺應經過檢定,量高差時尺身應鉛直并用標準拉力,同時要進行尺長和溫度改正(鋼結構不加溫度改正)。

6.3.3為保證竣工時±0.000和各層標高的正確性,應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明確:在測定±0.000水平線和基礎施工時,如何對待地基開挖后的回彈與整個建筑在施工期間的下沉影響,建議本高層建筑在基礎施工中將總下沉量在基礎墊層的設計標高中預留出來。

7高層建筑豎向控制

當高層建筑施工到±0.000后,隨著結構的升高,要將首層軸線逐層向上投測,用以作為各層放線和結構豎向控制的依據。其中,以建筑物輪廓軸線和控制電梯井軸線的投測更為重要。為保證本工程質量,特別對高層建筑施工測量進行專門要求。

7.1工程建筑豎向精度要求

10.1.7.1.1施工允許偏差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豎向允許偏差,層間8mm;全高(H)H/1000?30mm。

7.2高層建筑豎向投測和要點

為了滿足上述測量精度要求,常采用下列兩類方法進行高層建筑軸線的豎向投測。無論使用哪類方法向上投測軸線,都必須在基礎工程完成后,根據建筑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后,將建筑輪廓和各細部軸線精確地彈測到±0.000首層平面上,作為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

7.2.1內控法

由于本工程施工場地窄小,無法在建筑物之外的軸線上安置儀器施測,故采用此法。在建筑物的首層測設室內控制網,用垂準線原理進行豎向投測,故此法也叫垂準線投測法。由于使用儀器類型的限制,所以采用吊線墜投測方法。以下是對此法的詳細說明:

吊線墜法是使用較重的特制線墜懸吊,以首層靠近建筑物輪廓的軸線交點為準,直接向各施工層懸吊引測軸線。施測中,保證采取得當的措施,使用線墜引測鉛直線是既經濟、簡單,又直觀、準確的方法。一般在3~4m層高的情況下,要求認真操作,由下一層向上一層懸吊鉛直線的誤差不會大于±3mm。若采取依次逐層懸吊18層,其總誤差不會大于±3mm√18=±12.72mm,此精度能滿足規范要求。但在使用吊線墜法向上引測軸線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線墜的幾何形體要規正,重量要適當(1~3kg)。吊線要用編織的或沒有扭曲的細鋼絲。

測小于3~4mm時,取其平均位置,兩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時,再取平均位置,作為投測結果。

(4)投測中要防風吹和震動,尤其是側向風吹。

(5)在逐層引測中,要用更大的線墜(如5kg)每隔3~5層,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線,以作校測。

(2)懸吊時要上端固定牢固,線中間沒有障礙,尤其是沒有側向抗線。

(3)線下端(或線墜尖)的投測人,視線要垂直結構面,當線左、線右投

8變形觀測

本工程的變形觀測主要是觀測高層建筑施工造成鄰近建(構)筑物的變形以及日照等對建筑物施工影響的變形,以保證安全和正確指導本工程施工。

8.1沉降觀測

8.1.1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觀測

高層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噸位和臂長均較大。塔吊基座雖經處理,但隨著施工的進展,塔身逐步增高,尤其在雨期時,可能會因塔基下沉,傾斜而發生事故。因此,要根據情況及時對塔基四角進行沉降觀測,檢查塔基下沉和傾斜狀況,以確保塔吊運轉安全,工作正常。

8.1.2日照對高層建(構)筑物上部位移變形的觀測

本項觀測對施工中如何正確控制高層建(構)筑物的豎向偏差具有重要作用。觀測隨建(構)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一般每30m左右實測一次。實測時應選在日照有明顯變化的晴天天氣進行,從清晨起每一小時觀測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測得其位移變化數值與方向,并記錄向陽面與背陽面的溫度。

8.1.3建筑物本身的位移觀測

由于地質或其他原因,當建筑物在平面位置上發生位移時,應根據位移的可能情況,在其縱向和橫向上分別設置觀測點和控制線,用經緯儀視準線或小角度法進行觀測。

8.2傾斜觀測

8.2.1建(構)筑物豎向傾斜觀測.

一般要在進行傾斜監測的建(構)物上設置上,下二點或上、中,下多點觀測標志,各標志應在同一豎直面內。用經緯儀正倒鏡法,由上而向下投測各觀測點的位置,然后根據高差計算傾斜量。或以某一固定方向為后視,用測回法觀測各點的水平角及高差,再進行傾斜量的計算。

8.2.2建(構)筑物不均勻下沉對豎向傾斜影響的觀測

這是高層建筑中最常見的傾斜變形觀測,利用沉降觀測的數據和觀測點的間距,即可計算由于不均勻下沉對傾斜的影響。

9竣工資料

竣工資料不僅是驗收和評價工程是否按設計施工的基本依據,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進行管理、維修、改建及擴建的依據。因此,竣工圖和竣工資料是國家基本建設工程的重要技術檔案資料,必須按規定繪制和整理,并長期保存。為此,施工單位必須認真,負責做好這項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制所承包工程范圍內的竣工文件材料,設計單位必須提供編制竣工圖所需的施工圖,配合施工單位完成編制竣工文件材料的任務。建設單位負責督促檢查和驗收,并匯總本單位和施工單位負責提供的竣工檔案,按期報送各有關單位和檔案部門。

9.1工程竣工圖的基本內容

凡在施工中,按圖施工沒有變更的,可在新的原施工圖上加蓋"竣工圖"標志后,作為竣工圖;無大變更的,可在新的施工圖上加以修改補充后,加蓋"竣工圖"標志作為竣工圖;變更較多或不宜在原施工圖修改、補充的,應重新繪制與原施工圖統一圖式的竣工圖底圖。

9.2竣工資料的工作要點

做好竣工資料的關鍵是,從施工準備開始就有次序地,一項不漏地積累各項預檢資料,尤其是對隱蔽工程,一定要在回填土前或下一步工序前及時測出竣工位置,否則就會造成漏項。在收集竣工資料的同時,要做好設計圖紙的保管。各種設計變更通知,洽商記錄都要保存完整。

建筑場地平面控制網和標高控制網的資料,在驗收后,應是竣工測量的第一份資料。而且是以后實測竣工位置(坐標與標高)的基本依據。原地面的實測標高(一般每20m×20m測一點)與基坑開挖后的坑底標高,是計算實際土方量的依據,也是基礎實際挖深的依據。建筑物定位放線的驗收資料、墊層上撂底線的驗收資料和±0.000首層平面放線驗收資料,都是確定建筑物位置的主要資料,也是繪制竣工總平面圖的依據。建筑場地內的各種地下管線與構筑物的驗收資料,都是繪制總圖的基本依據。

總之,隨著工程的進展,各局部的竣工驗收,均要及時實測竣工資料,收集驗收單據,做到不漏測,不缺驗收單據。

篇3:某高層住宅基礎測量放線方法

高層住宅基礎測量放線方法

1、軸線投測

1)土方開挖:由于本工程基礎土方為大開挖,開挖前根據控制樁放出槽邊上口線,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釘出距槽邊1米控制樁,以此控制槽的開挖尺寸和邊坡坡度。

2)墊層混凝土澆筑后,根據軸線控制網將軸線投測到墊層面上,在墊層上彈出十字控制墨線,并進行校測后,計算出基礎大方腳的外皮線,彈上墨線,作為磚砌胎模的依據。磚砌胎模距基礎大方腳的外皮線40mm,用于抹灰層、防水層及保護層施工。

3)基礎施工軸線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樁兩點通視直線投測法,向基礎平臺投測軸線,為防止軸線上墻、柱鋼筋、模板影響測量觀測,故采取軸線偏離80~100cm設定施工觀測控制線。再按施工觀測控制線引放其它細部施工控制線,且每次施工觀測控制線的放樣必須獨立施測兩次,經校核無誤后方可使用。

4)基礎部分電梯井、集水坑,根據其與主控線關系確定其長短邊方向的中心線對稱放樣,以便復核。

5)基礎底板施工完畢后,將施工觀測控制線彈設到基礎底板面上,在控制線交點上設鋼板標志。

2、標高控制

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

2)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偏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邊坡立面位置上,所標部位應先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在該豎平面上測設定施工用基準標高點,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3)為了控制基槽的開挖深度,當基槽快挖到槽底設計標高時,用水準儀在槽壁上測設一些水平木樁,使木樁的上表面離槽底的標高為一固定值。為施工時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處和槽壁每隔3~4米均測設一水平樁。必要時可沿水平樁上表面掛線檢查槽底標高。

4)根據標高線分別控制墊層標高和混凝土底板標高,墻、柱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上定出墻、柱標高線。柝模后,抄測結構1米線控制頂板高度,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傳遞標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