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小區的綠化日常養護方法

小區的綠化日常養護方法

2024-07-13 閱讀 6831

小區綠化日常養護方法

1、澆水:植物生長離不開水,但各種植物對水的需要量不同,不同的季節對水的需要量也不一樣,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做好澆水工作。

(1)根據氣候條件決定澆水量

A、在陰雨連綿的天氣,空氣濕度大,可不澆水;

B、夏季陽光猛烈、氣溫高,水分蒸發快,消耗水分較多,應增加澆水數次和分量。

C、入秋后光照減弱,水分蒸發少,可少澆水。

D、半蔭環境可少澆水。

(2)根據品種或生長期來決定澆水量。

A、旱生植物需要水分多,淺根性植物不耐旱,要多澆水。

B、生長期長的植物生長緩慢,需要水分少,土壤透氣性差,會抑制根系的生長。

上述澆水量和澆水次數確定的原則是:以水分浸潤根系分布層和保持土壤濕潤為宜。如果土壤水分過多,土壤透氣性差,會抑制根系的生長。

2、施肥:園林綠地栽植的花草樹木種類很多,有觀花、觀葉、觀姿、觀果等植物,又有喬木、灌木之分,對養分的要求也不同。

(1)行道樹、遮蔭樹,以觀枝葉,觀姿為主,可施氯肥,促進生長旺盛,枝葉繁茂,葉色濃綠。

(2)觀花觀果植物,花前施氮肥為主,促進枝葉生長,為開花打基礎。

(3)花芽形成,施磷鉀肥,以磷肥為主。

(4)樹木生長旺盛期,需要較多的養分,氮磷鉀肥都需要,但還是以施氮肥為主。樹木生長后期應施磷鉀肥為主。樹木生長后期應施磷鉀肥,促進枝條、組織木質化而安全越冬。

(5)肥料分為無機和有機肥兩種。堆肥、人糞是有機肥、遲效肥。化學肥料屬無機肥、速效肥。

園林綠地由于環境條件限制,有機肥多用作基肥,少用或不用于施肥。速效肥料易被根系吸收,常用追肥使用,在需要施用前幾天施用。遲效肥,放入土壤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為根系吸收,需提早2-3個月施用。

3、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園林栽培過程中一項重要的養護措施,樹木的形態、觀賞效果、生長開花的結果等方面,都需要通過整形修剪來解決和調節。

樹木修剪要根據樹木的習性和長勢而定,主干強的適宜保留主干、采用塔形、圓錐整形;主干長勢弱的,易形成叢狀樹冠,可修成圓球或自然開心形,此外還應考慮所栽植地環境組景的需要。整形修剪的方式很多,應根據樹木分枝的習性,觀賞功能的需要,以及自然條件等因素來考慮。

(1)整形修剪方式

A、自然式修剪:各種樹木都有一定的樹形,保持樹木原由的自然生長狀態,能體現園林的自然美,稱為自然修剪。

B、人工式修剪:按照園林觀賞的需要,將樹冠剪成各種特定的形式,如多層式、螺旋式、半圓式或倒圓式,單干、雙干、曲干、懸垂等。

C、自然式和人工混合式:在樹冠自然式的基礎上加以人工塑造,以符合人們觀賞的需要,如杯狀,開心狀、頭狀形,叢生狀等。

(2)整形修剪時間

A、休眠期間修剪:落葉樹種,從落葉開始至春季萌發前修建,成為休眠期修剪或冬季修剪。這段時間樹林生長停滯,樹體內養分大部分回歸發根部,修剪后營養損失最小,且傷口不易被細菌感染腐爛,對樹木生長影響最小。

B、生長期修剪:在生長期內進行修剪,稱為生長期修剪或夏季修剪,常綠樹沒有明顯的休眠期,冬季修剪傷口不易愈合,易受凍害,故一般在夏季修剪。

4、除草、松土

除草是將樹冠下(綠化帶)非人為種植的草類清除,面積大小根據需要而定,以減少草樹爭奪土壤中的水分、養分,有利于樹木生長;同時除草可減少草樹爭奪土壤中的水分、養分,有利于樹木生長;同時除草可減少病蟲害發生,消除了病蟲害的潛伏處。

松土是把土壤表面松動,使之疏松透氣,達到保水、透氣、增溫度的目的。

5、防治病蟲害

花木在生長過程中都會遭到多種自然災害的危害,其中病蟲害尤為普遍和嚴重,輕者使植株生長發育不良,從而降低觀賞價格,影響園林景觀。嚴重者引起品種退化,植株死亡,降低綠地的質量和綠化的功能。

病蟲害防治:貫徹"防御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預防為主,就是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病蟲害發生前,予以有效地控制。綜合防治,是充分利用一直病蟲害的多種因素,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和危害的條件,有機地采取各種必要的防治措施。

藥劑防治是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措施,科學用藥是提高防止效果的重要保證:

(1)對癥下藥:根據防治的對象,藥劑性能和使用方法,對癥下藥,進行有效地防治。

(2)適時施藥:注意觀察和掌握病蟲害的規律適時施藥,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交替用藥:長期使用單一藥劑,容易引起病菌和害蟲的抗藥性,從而降低防治的效果,因而各種類型的藥要交替使用。

(4)安全用藥:嚴格掌握各種藥劑的使用濃度,控制用藥量,防止產生藥害。

篇2:景區綠化養護管理標準

景區綠化養護的管理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景區綠化養護管理制度。

本標準適用于景區綠化養護管理。

2內容

2.1樹木生長旺盛,根據樹木生態習性,合理修剪,保持樹型的整齊美觀,骨架均勻,樹干基本挺直,枝繁葉茂,無死株、缺檔。

2.2綠地草坪生長繁茂、平整、無雜草,無雜藤攀緣植物,無裸露地面,無成片枯黃,無污物、垃圾等。

2.3樹木基本無病蟲危害癥狀,病蟲危害程度控制在5%以下,無藥害。

2.4花壇圖案造型新穎,花池內花繁葉茂,色彩協調,觀賞效果明顯。

2.5古樹名木建檔管理,有保護復壯措施;無人為損害,無亂貼亂畫現象。

2.6水面無漂浮物,水中無雜物,水體潔凈。

2.7綠地內衛生整潔,無坑洼、無積水,無果皮紙張雜物等。

2.8綠化設施完好無損。

篇3:綠化安全養護管理制度

景區綠化作為景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建設一樣也存在安全問題與和安全管理問題,從多方面分析景區綠化養護安全生產問題,提高防范意識,從而形成安全管理制度。

1.高空行道樹修剪安全操作規程

(1)高空現場作業人員要戴安全帽,不得酒后高空作業。

(2)作業范圍要設置安全警示牌,提醒行人車輛不要進入作業區,作業時要注意樹下安全和周圍建筑物的安全,以免樹枝下掉時傷人或損壞公私財物,必要時取得交警的配合。

(3)注意樹木上空各種纜線如電力線、電話線等,尤其是電力線,影響操作時,必須先取得電業部門配合,先斷電,后作業。作業前要檢測電線是否有電,確已斷電方可作業。作業中,剪斷的枝條應避免壓斷纜線或掛在線上。

(4)修剪大徑的長枝條需在基部裁去的,或長主干截短時不能一次截斷,要分段進行。對周圍有危險的枝條,要預先用繩索吊好,鋸斷后慢慢放下。要特別注意自身安全和周圍建筑物、人員的安全。特大樹枝修剪或砍伐樹木,應由專人負責統一指揮。

(5)使用竹梯上樹修枝,竹梯要有足夠長度,依靠枝條時須先檢查其牢度,竹梯置放要有安全的傾斜角度,一般跟地面成60度左右,竹梯兩腿根部都要包上防滑材料。上下樹要放穩梯子后再登梯,不得穿滑底鞋上梯。

(6)如竹梯不夠長,需攀至更高枝條修剪時應特別注意要攀登的每個枝條的牢度,必要時須佩系安全帶。

(7)使用高空車作業者必須熟練掌握吊臂伸縮、升降、旋轉的各種控制按鈕及操作流程。枝條的重量要在吊繩的承受能力范圍內,吊臂下嚴禁站人。

(8)使用油鋸截枝必須仔細了解油鋸的性能、功效、注意事項,熟練操作方法,正確安全操作。

2.綠籬草坪修剪安全操作規程

(1)作業現場,要確定適當的安全作業范圍并設置安全警示標牌,提醒行人車輛安全通行,操作人員要在安全作業范圍內作業,密切注意行人車輛通行情況,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2)使用綠籬機、割灌機、草坪機作業,必須仔細了解各機具的性能、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熟練操作方法,正確、安全操作,專人使用、機具定期保養。

(3)使用綠籬機操作時操作人須腳踏實地穩定身體,循序漸進,同時注意旁人安全。

(4)使用草坪機、割灌機剪草作業前須清理草坪中的大小石塊,以免損壞刀片及石子崩彈傷人。

(5)修剪草坪、綠籬作業時,應按技術規范進行操作,正確使用剪草機、綠籬修剪機等機械設備,防止機械器具傷害人員事故發生。

3.灑水、噴藥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遵守交通法規,安全行車。

(2)正確使用消防栓、消防帶、噴淋槍頭進行灑水澆灌時,消防帶的接頭不能漏水,駕駛員和操作員配合得當,水花盡量避免濺及行人。

(3)噴灑農藥時間盡量避開人流高峰,注意不要噴及陽臺或活動場所設備。

(4)打藥作業時,必須佩戴口罩、防護眼鏡與膠手套,方能操作,切實防止人員中毒的事故發生(注:天氣炎熱,噴藥時間應為:上午11時前;下午3時至7時,防止高溫噴藥易造成藥害與人員中毒)。

(5)使用高效低毒農藥,科學配比,對人與植物保證安全,嚴禁使用高毒農藥。

(6)噴藥車使用完畢,應及時清洗罐內遺留的藥液,解緩罐體腐蝕。

(7)庫房指定專人負責,農藥、化肥、易燃物品要分類堆放,做好使用記錄。

4.現場垃圾清理

在綠地保潔過程中,清理出來的樹枝、樹葉等雜物,不準將其就地燒毀。及時清運到指定地點存放。

5.車輛安全操作規程

(1)出車前,應對車輛的汽(柴)油、機油、冷卻液、指示燈、制動、方向、檔位及發動機運行等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一切正常方可出車。

(2)行駛中駕駛人員思想要集中,起步、上路、加減速均應按車輛駕駛有關規定操作,密切注意觀察發動機運行情況和儀表盤反映情況,發現異常及時修復。

(3)文明行車,遵守交規,嚴禁酒后駕車,不準無證駕車,謹慎駕駛,注意安全,嚴格執行駕駛規章制度。

(4)按規定停放車輛,保持車輛清潔,及時進行車輛保養,車輛使用完畢及時入庫。

(5)司機在駕駛園林車輛作業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安全駕駛。

6.養護人員宿舍安全制度

員工的宿舍不準使用大功率電器,不準私自亂接電線。電焊作業時不準靠近易燃、易爆物品,須持證操作。

7.現場消防措施

做好綠化工作人員的消防器材使用培訓,并按規定配備滅火器。

湖北省丹江太極峽風景名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