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范本)
企業會計工作一定要符合有關的標準規范和法規條例,從加強和整頓會計基礎工作的要求出發,正確使用會計科目、憑證和賬簿,實行科目、憑證、賬簿和報表的規范化;嚴格進行憑證的審核,事先監督和檢查原始憑證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并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嚴格記賬、對賬、結賬手續,會計賬簿應有規定的格式和內容,按規定記賬、對賬和結賬,并建立健全的會計檔案。
為了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
會計核算應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第二條
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第三條
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稱為會計中期。
第四條
企業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第五條
企業的會計記賬采用借貸記賬法。
第二章資產
第六條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第七條
企業的資產應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第八條
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待攤費用等。
第九條
企業應當設置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按照業務發生順序逐日逐筆登記。銀行存款應按銀行和存款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第十條
應收及預付款項,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債權,包括:應收款項(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等。
第十一條
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應當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別負擔的、分攤期在1年以內(含1年)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等。
待攤費用應按其受益期限在1年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成本、費用。如果某項待攤費用已經不能使企業受益,應當將其攤余價值一次全部轉入當期成本、費用,不得再留待以后期間攤銷。
第三章負債
第十二條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第十三條
企業的負債應按其流動性,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第十四條
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含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交稅金、預提費用等。
第十五條
各項流動負債,應按實際發生額入賬。短期借款應當按照借款本金,按照確定的利率按期計提利息,計入損益。
第四章所有者權益
第十六條
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第十七條
企業的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合同、協議的約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
第五章收入
第十八條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第六章成本和費用
第十九條
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
企業應當合理劃分期間費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成本應當計入所生產的產品、提供勞務的成本。
企業應將當期已銷產品或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當期的費用;商品流通企業應將當期已銷商品的進價轉入當期的費用。
第二十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用的各項材料,應按實際耗用數量和賬面單價計算,計入成本、費用。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支付職工的工資,應當根據規定的工資標準,計算職工工資,計入成本、費用。企業應當根據國家規定,計算提取應付福利費,計入成本、費用。
第二十二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其他各項費用,應當以實際發生數計入成本、費用。凡應當由本期負擔而尚未支出的費用,作為預提費用計入本期成本、費用;凡已支出,應當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負擔的費用,應當作為待攤費用,分期攤入成本、費用。
第七章利潤
第二十三條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
(一)營業利潤,是指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加上其他業務利潤,減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后的金額。
(二)利潤總額,是指營業利潤加上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后的金額。
第二十四條
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應當依次編定頁數,加具封面,裝訂成冊,加蓋公章。封面上應當注明:企業名稱、報表所屬年度或者月份、報出日期,會計主管人員簽名并蓋章。
(三)建立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和稽核審計制度
為了維護財經紀律,保護財產安全和保證賬目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企業應建立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重點是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和權利,規定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制約關系;對貨幣收支,進、銷貨業務等重大項目建立控制監督辦法,在會計部門以外,建立內部審計部門或者配備審計人員,對企業的會計記錄、會計報表和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內部檢查和監督,并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審查。
會計稽核是會計機構內部進行的會計檢查和審核;內部審計是獨立于會計機構以外的專門機構或人員對企業進行財務審計和管理審計,兩者都是為了維護國家、企業和投資人的利益,防弊改錯,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的。
(四)建立和健全會計電算化
計算機技術是一項高新技術,它的發展對于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起著巨大作用。目前我國雖有不少企業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數據處理,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在會計數據處理、分析和管理方面顯示出強大的功能,但還不夠普遍,有的還處于試用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會計工作電算化必將進一步發展。因此,大中型商業企業要在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計算機的維修保養制度,改進程序設計和加強文件管理,并積極培養專職人員,不斷提高計算機技術,努力實行系統化和網絡化。
篇2:酒店財務會計檔案管理財務管理制度
酒店財務管理制度之財務會計檔案管理
一、酒店財務會計檔案包括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會計文件和其他有保存價值的資料;
二、會計經理每年對酒店財務會計檔案按種類、分年度裝訂成冊,并在封面上記載檔案內容、時間、頁數、編號予以歸檔;
三、財務會計檔案須按國家《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的規定時間進行保管。
四、財務會計檔案未經總經辦批準不得外借,內部借閱須經財務總監批準并辦理相關借閱登記手續。
五、財務部的管理人員因工作變動,需辦理檔案移交手續,監交人、移交人和接收人須在移交清單(冊)上簽認。
六、財務會計檔案保管期滿需銷毀時,會計經理須提交書面銷毀意見及需銷毀的會計檔案清冊,經財務總監審核,呈報總經辦批準后執行。銷毀時,由會計經理與總經辦指定人員共同銷毀,并在銷毀清冊上簽名及加蓋公章。
篇3:酒店財務會計核算制度
酒店財務制度模板:會計核算制度
為加強本單位的會計核算,根據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特制定如下具體核算辦法:
一、公司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會計法和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
二、公司會計年度為公歷年1月1日起12月31日至。
三、公司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
四、公司會計核算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五、公司會計核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六、資產的核算
1.司的資產是公司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
包括:
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產成品、在產品等)、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
2.金及各種存款按照實際收入和支出數記帳。
3.應收及預付款項按實際發生額記帳,并按客戶設置明細帳,不提壞帳準備金,壞帳損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待攤費用按受益期分攤。
4.存貨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核算,發出時按移動平均法確定實際發出成本。
5.公司固定資產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辦公設備等,公司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折舊法,房屋及建筑物折舊年限為20年,機器設備折舊年限為10年,運輸設備、辦公設備及工具為5年。
6.公司無形資產指土地使用權,在使用期限內攤銷。
七、負債的核算
公司的負債是指公司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以資產或勞務償還的債務。
包括:
銀行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應交稅金、應付工資、預提費用、住房周轉金、其他負債
1.銀行借款按實際借入數記帳,并按銀行幣種設備明細帳。
2.應付及預收款項按實際發生數入帳,并按客戶設備明細帳。
3.應交稅金按稅種設置明細科目。
4.預提費用包括水電費、電話費、土地管理費。
5.應付工資是核算職工工資的計提、分配、發放。
6.住房周轉金根據地稅局的批文,按工資總額的13%比例計提,用于改善職工的住房條件。
八、所有者權益的核算
公司所有者權益是公司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等。
九、損益的核算
公司損益核算包括收入、費用、利潤的核算。
1.公司的收入是指公司在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實現的營業收入,包括產品銷售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2.公司的費用是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
包括計入生產的經營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各項間接費用。
包括公司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制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是按各費用項目發生的內容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3.利潤是公司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產品銷售利潤、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
產品銷售利潤為產品銷售收入減去產品銷售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后的余額。
營業利潤為產品銷售利潤加上其他業務收支凈額減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后的余額。
利潤總額為營業利潤加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減營業外支出后的余額。
利潤凈額為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后的余額。
十、成本的核算
1.成本是公司生產產品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播接人工、制造費用等成本項目。
2.成本的核算按產品品種的分類核算。
直接材料按發出移動平均法計價,攤入不同產品生產成本。
直接人工按直接實際消耗人工費用計入成本。
制造費用水電費按電表用量的一定比例分配入不同產品。折舊按固定資產部門分配。物料消耗按折舊比例進行分配。
3.生產按訂單生產,無在產品核算。
十一、會計報表
1.會計報表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
包括: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2.會計報表是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帳簿記錄和其他資料編制的,做到數字真實、計算準確、內容完整、報送及時。
十二、附則
1.公司會計制度隨國家會計法規制度修改和公司實際情況需要進行修改。
2.公司會計制度自核算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