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放射防護管理規定辦法

放射防護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3896

放射防護管理制度

1、放射人員上崗前必須取得《放射工作人員證》后方可從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員必須按法律要求定期接受檢查,個人計量檢測及防護知識培訓。

3、定期對放射工作場所及周圍環境進行放射防護檢測和檢查。

4、制定并落實放射事故預防措施與應急預案,發生放射事故應按有關規定報告。

5、注意掌握*線檢查的適用范圍,正確合理地使用*線檢查。

6、放射工作人員應嚴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調節照射野。

7、當正在進行*線檢查時,其他人員不應留在機房內,當受檢者需要攜扶時,對攜扶者應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放射科閱片、報告及報告審核制度

1、科室實行集體閱片會診制,每天上班后10分鐘準時閱片。閱片時間不得談論與其無關話題。

2、閱片由審核醫師主持,選出疑難病例和典型病例進行討論和示教,以便集思廣益,提高診療質量。

3、讀片應密切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及其他必要的檢查資料進行充分討論,遇疑難問題時,可協同超聲、核醫學和各有關科室會診解決。

4、出報告時,要仔細核對片號、科別、姓名、性別等,防止差錯事故發生。報告書寫字跡要工整、規范,描述和分析應符合規范要求。對進修實習生所寫報告要認真檢查、修改并簽名。

5、診療報告應在規定時間內發出,遇有特殊情況,應向患者說明原因;急診報告注明檢查時間(時、分)和報告時間(時、分)。

6、為防止漏診,盡量減少誤診,科室指定主治醫師以上人員輪流負責審核日常診斷報告;審核已經出具的急診報告并更正有誤的急診報告,出具正式報告;負責復核特殊陽性發現,更正報告并簽字。除節假日、夜診、急診外,所有報告必須有審核醫師簽名后才能出科室。

放射科造影檢查制度

1、醫師必須正確掌握造影檢查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2、各種造影必須向受檢者及家屬說明該項檢查的利弊及注意事項,并簽定《特殊造影檢查同意授權書》。

3、使用離子型造影劑前,必須進行點過敏試驗,并注意有無過敏反應。

4、造影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并按照各項造影操作規程進行檢查。

5、造影時,應備有急救藥品和搶救需用器械,并熟悉急救方法。一旦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應迅速對患者進行搶救處理,并請有關科室協助搶救。

6、造影后,應向受檢者交代注意事項。

放射科查對制度

1、接收各科診療申請單時,要查對填寫是否符合規范;查對初步診斷、部位與檢查目的是否相符;查對交費手續是否完備。

2、技師和醫師進行檢查、診療及簽發報告等各環節均需查對片號、姓名、性別、年齡、申請科別、住院號(門診號)、檢查部位和目的,防止差錯。

3、在診療過程中,應查對造影劑及藥品的名稱、劑量、濃度、用法;查造影劑及藥物有無變質,瓶口有無松動、裂縫;查患者有無碘及其他藥物過敏史;查使用藥物有無配伍禁忌。使用大劑量造影劑或危重病例術前,應查安全急救措施是否完備,并注意術后反應。

篇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防護管理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防護管理制度

1、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及放射工作管理人員要加強《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家放射衛生防護條令學習,要依法進行工作。

2、新畢業、新調入放射科、放化療科、核醫學科工作人員就業前必須進行健康查體、防護知識培訓和操作規章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崗。

3、從事放射工作人員每半年在本院進行一次體檢,每兩年到市職防院進行體檢,體檢結果記入健康檔案。

4、定期、不定期對放射工作人員組織健康療養,定期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防護知識強化教育培訓。

5、放射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個人劑量計上崗,每兩月更換測試一次,結果記入個人劑量計檔案。沒有劑量計監測結果不能參加職業性放射病評定。無故損壞丟失者由個人負責賠嘗,不配戴個人劑量計,不準上崗。

6、新建、擴建、改建放射場所總務部必須履行預防性監督程序。更換新機器、購置放射源,醫工科必須向保健部申報,辦理使用許可證。

7、定期進行放射場所、射線裝置及影像的質量監督監測工作。若不達標,需治理后方可從業。

8、保健部負責建立從業人員放射衛生檔案、體檢和更換劑量計等工作,進行放射防護知識的強化教育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9、醫院放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放射科、核醫學科、放療科的放化射防護問題,定期進行檢查并將考核結果與科室獎金兌現。

篇3:放射防護安全應急預案

放射防護安全應急預案

1.必須按規定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不準隨意取下或離體照射。

2.必須嚴格按規程操作輻射設備,不準違規操作,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并立即通知維修人員,不得擅自處理。

3.放射設備及相應配套設備,實行崗位負責制,嚴防被盜,丟失與破壞。

4.設備運行時必須完全處于正常狀態,不得在有隱患的狀態下工作,對其固定條件設置下劑量輸出要定期測量,校準,發現問題立即停機。

5.要重視放射性工作人員的醫療保健和身體健康,定期體檢與放射有關的特殊項目,填寫健康檔案,保證每年一個月的保健假,發現超劑量時要及時調查,并提出解決措施。診療過程中,集中精力觀察患者狀態,遇有特殊情況,應中斷診療,入機房保護病人及機器,作必要的緊急處理,將事故情況分頭告知維修技術人員或相關臨床醫生,診療結束將機器恢復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