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河北省公路路政管理規定辦法

河北省公路路政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4866

河北省公路路政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保護公路路產,保障公路完好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有關法規、規章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的路政管理。

專用公路和鄉村道路的路政管理,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設區的市和縣(縣級市、區)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級管理的權限,在公路路政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實施有關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負責管理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分管范圍內的公路附屬設施;

(三)依法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內進行路政監督檢查;

(四)依法對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內進行的建設活動進行審查;

(五)審批公路的特殊占用、利用和超限運輸;

(六)維護公路養護作業秩序;

(七)依法查處違反路政管理規定的行為;

(八)法律、法規、規章和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五條實施公路路政管理,應當遵循管養一體、綜合治理、預防為主和依法治路的原則。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各級公安、建設、土地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協助同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實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七條公路用地已依法辦理征地手續的,其地界以批準文件界定的區域為準;未辦理征地手續或者土地權屬未確定的,其地界按照從公路兩側邊溝或者坡腳護坡道、坡頂截水溝外緣向外延伸不少于一米的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并依法辦理用地手續。

第八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在審批公路兩側的建設項目和建設用地涉及公路建筑控制區時,應當征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九條違反公路管理法律、法規有關公路兩側建筑控制的規定建設的建筑物、地面構筑物和設施,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第十條因建設鐵路、機場、電站和水庫等工程需要挖掘、占用、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時,建設單位應當征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公路原有的技術標準修復,并報交通行政主管部門驗收;也可將修復公路所需的費用交給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因建設造成公路改線時,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征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按照公路原有的技術標準建設新路,并報原批準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占用原路。建設單位也可按照公路原有的技術標準支付建設費用,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建設新路。

第十二條建設跨越、穿越公路的橋梁、渡槽和管線等設施,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征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并采取措施保證公路暢通。因建設造成公路損壞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損壞程度給予補償。

第十三條在公路上增設交叉道口,必須報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符合有關技術要求,并設置公路排水設施,保證公路排水暢通。

第十四條規劃和新建村鎮、開發區、集貿市場應當避開公路。確需沿公路建設的,應當在公路的一側進行。新建、擴建的集貿市場的邊緣與公路邊溝或者坡腳護坡道、坡頂截水溝外緣的間距,國道、省道不少于六十米,縣道不少于四十米,鄉道不少于十五米。

第十五條除農業機械因當地田間作業需要在公路上短距離行駛外,履帶車、鐵輪車以及其他可能損壞公路路面的機具不得行駛公路。確需行駛的,必須征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或者承擔采取措施所需的費用。

第十六條超過公路限載、限高、限寬和限長標準的車輛不得任意行駛公路。確需行駛的,必須報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批準,并按照批準的路線、時間和時速行駛。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在批準超限車輛行駛公路后,應當采取公路技術保護措施,超限運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采取措施和修復公路所需的費用。

第十七條載貨車輛行駛公路時,其裝載貨物的重量必須符合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貨物不得灑落滴漏。

第十八條車輛行駛公路造成公路路產損失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查驗損失,并出具公路路產損失鑒定書。

第十九條除進行公路建設、養護和設置公路標志外,禁止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圍內從事下列行為:

(一)設置線桿、鐵塔、變壓器,沿公路埋設地下管線等永久性設施;

(二)進行集市貿易,設置棚屋、攤點等臨時性設施;

(三)傾倒垃圾、化學物品、油料、污水等廢棄物;

(四)堆放物料,打場,曬糧,或者碾壓煤渣、鐵皮、秸稈等物品;

(五)引水,排水,燒窯,制坯,漚肥,種植農、林作物;

(六)載貨車輛的運件拖地行駛公路;

(七)涂改、移動或者損毀公路界碑、護欄等公路附屬設施;

(八)利用公路附屬設施和樹木架設管線,懸掛牌匾,拉鋼筋,拴牲畜;

(九)其他影響公路、公路用地正常使用的行為。

第二十條在公路兩側建筑控制區內不得任意設置廣告、牌匾等設施。確需設置的,應當征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一條嚴禁在公路橋梁下和隧道內鋪設輸送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管道。

在公路橋梁、隧道的周圍鋪設前款規定的管道,不得危及橋梁、隧道的安全。

第二十二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有關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三條車輛行駛公路對公路造成損失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其立即停止行駛并接受處理。不能立即接受處理的,可以暫扣車輛;不能立即接受處理又不宜暫扣車輛的,可以暫時登記保存駕駛人員的駕駛證件,并出具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統一印制的暫扣憑證。處理完畢后,應當立即放行車輛,歸還駕駛證件。

因暫扣車輛或者保存駕駛證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由責任方承擔。

第二十四條收費公路的路政管理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管理經費從收取的車輛通行費中列支。

第二十五條因進行建設和其他活動利用公路或者造成公路路產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或者賠償。具體補償、賠償標準,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省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路政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確保支隊的危險、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潛在的事故和有效處置突發事件中的緊急情況,確保辦公、路政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公路的安全暢通,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支隊的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凡設有控制或預防危及職工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財產損失或對公路運營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以及發生事故、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所需的安全設施設備,均執行本制度。

3.管理職責

3.1支隊分管安全的副支隊長負責審核《安全設施設備配置申請表》,組織相關人員對《安全設施設備配置申請表》中的內容進行審核并組織驗收。

3.2各級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或專兼>職安全員)負責對安全設施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3.3安全設施設備實行分級管理,支隊辦公室、各大隊建立《安全設施設備管理臺帳》并負責以下工作:

3.3.1安全設施設備的借用、狀態的檢查、報廢管理;

3.3.2對所有設施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保養情況的檢查,并做好相關記錄;

3.3.3依據《安全設施設備配置申請表》實施采購并進行驗收登記,保存設施設備采購及驗收的相關記錄。

3.3.4大隊的安全設施設備臺帳應到支隊進行備案。

4.管理要求

4.1安全設施主要包含辦公區域安全設施設備(如滅火器材),路政執法中使用的(如錐桶、反光背心等)安全設施設備。

4.2本支隊應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設備,審批采購申請。

4.3操作員負責遵守各類規章制度,服從安排。

4.4安全設施設備的提供。根據實際需要,所需部門填寫《安全設施設備配置申請表》并附詳細申請說明,由支隊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必要時,支隊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安全設施設備配置申請表》匯總。報分管安全副支隊長審批。經批準后由支隊資財科和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資財科負責組織采購。申請單位應注明設施設備的名稱、用途、型號、規格、單價、數量等。

4.5安全設施設備的驗收。采購的安全設施設備,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驗收,并填寫《安全設施設備采購驗收單》,記錄設施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單價、數量等。

4.6安全設施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4.6.1所使用的設施設備必須妥善保管和使用,指定專人(或使用人)負責,因責任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由責任人(或使用人)承擔。

4.6.2安全設施設備使用必須做到勤檢查、勤保養、確保設備使用的壽命和正常運轉。消耗性設施設備應及時進行檢查、更新。

4.6.3對于安全設施設備的大(中)修以上的維護保養,使用部門應根據規定和使用情況向支隊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維修計劃,待批準后方可按計劃實施維護保養項目,維修人員應填寫《安全設施設備維護單》。

4.6.4使用或保管安全設施設備的部門建立《安全設施設備臺帳》,日常維護和保養由使用部門負責,并定期檢查,若有變化應及時填寫《安全設施設備臺帳》。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對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的狀態進行檢查確認,并進行設備狀態標識。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監督檢查。

4.5安全設施設備的報廢

對于無法修復或無使用價值的設施,使用或保管安全設施設備的部門應提出申請,并填寫《安全設施設備報廢申請表》,經支隊審驗、審批手續完畢后方可報廢,不得私自處理。屬于消耗性的安全設施設備安全設施設備,使用部門應及時登記其損耗情況,并報支隊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備案。

篇3:某路政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及時調查、報告和處理火災事故,分析、吸取火災事故的教訓,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保護職工的生命安全及總隊、個人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按照“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總隊內所有工作場所火災的預防、火災撲救工作,以及消防器材、設施的管理。

第三條總隊辦公室是消防安全管理部門的主控部門,負責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職責,組織全體職工進行消防法規及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監督指導各支隊消防安全工作。

第四條總隊所屬各支隊要建立健全本支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確實履行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責任。

第五條辦公室是總隊機關辦公區域消防器材、設施的歸口管理部門,應指定專人負責、擬定消防器材的維護計劃、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維護,并定期進行檢修,做好巡檢和檢修記錄。

第六條總隊所屬各支隊對本支隊內的消防安全設施、車輛、器材負全面管理責任,應指定專人負責、定期檢查、維護、維修,確保消防設施、車輛、器材等功能完好。

第七條辦公區域消防安全管理

(一)辦公區域是重點防火區域,必須切實做好防火工作,公司機關及所屬支隊,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將辦公區域消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二)認真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和上級有關消防工作指標,開展防火宣傳,普及消防知識。

(三)經常檢查防火安全工作,糾正消防違章,整改火險隱患。

(四)管理消防器材設備,定期檢查,確保各類器材和裝置處于良好狀態,安全防火通道要時刻保持暢通。

(五)根據設備放置的具體情況,制定消防措施,制定緊急狀態下的疏散方案。

(六)接到火災報警后,在向消防機關準確報警的同時,迅速奔赴現場,啟用消防設施進行撲救,并協助消防部門查清火災原因。

(七)配齊滅火器、消防栓、消防桶等消防器材,專人保管,定期檢查,全體職工要愛護消防設施,禁止毀壞、偷盜消防設施,不能將消防設施挪作他用。除發生事故外,任何人不得私自動用。

(八)每年對全體職工至少進行一次安全、防火教育課,組織職工熟練掌握消防規則,消防技術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組織演習,提高職工的消防觀念,鍛煉職工的消防技能。

(九)樓梯走道和出口,必須保持暢通無阻,任何部門或個人不得占用或封堵,嚴禁在設定禁令的通道上停放車輛。

(十)不得損壞消防設備和器材,妥善維護樓梯、走道和出口的安全疏散標志和事故照明設施。

(十一)安全使用各種易燃物品,設備要經常保持清潔,切勿留有油漬。

(十二)遵守安全用電管理規定,嚴禁超負荷使用電器,以免發生事故。

(十三)需要增設電器線路時,必須符合安全規定,嚴禁亂拉、亂接臨時用電線路。

(十四)發生火警,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并關閉電閘,迅速離開著火地點。

(十五)責任部門要做好日常檢查記錄,認真填報《消防設施檢查記錄表》。

第八條消防器材、設施管理

(一)總隊及所屬各支隊按照消防技術標準規范的有關規定和實際需要配置消防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

(二)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消防器材和設施進行定期維護,并做出《消防器材及設施維護和檢修》記錄。

(三)開展消防培訓、教育,學會使用各種消防器材。各支隊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職工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常規消防器材使用培訓和火災應急演練,確保每位職工做到“四懂四會”的要求。(即懂火災的危險性、懂火災的預防措施、懂火災撲救方法、懂火災逃生方法,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滅初期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

(四)在重要區域應增設自動消防設施,并將自動消防設施納入設備管理,定期維護保養,確保正常運行。

(五)消防設施、器材應用于防火、滅火使用,嚴禁用于其它用途。

第九條火災處理

(一)發生火災,要及時組織各部門積極撲火,開展救援工作,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二)靠自身能力無法控制的火災,應及時報警,請求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救助。報警電話“119”。

(三)災后,各單位要立刻組織火災研討會,研究火災原因、損失、責任及善后工作,并做出書面《火災事故報告》,上交有關部門存檔在案。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區域、時間、經過(發現、撲救、熄滅)、原因、責任、損失、消防器材消耗情況、今后預防措施、責任者的處理意見等。

第十條考核與處罰

在消防工作中,對違反消防管理行為和火災事故的處罰按照《安全生產責任書》相關內容進行考核和處罰。嚴重違反消防安全規章制度造成火警、火災事故直接責任者及有關人員,按有關規定處罰;構成性刑事責任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制止危及火災發生、避免重大火災發生、在火災撲救中有突出成績的個人和單位應給予獎勵。

第十一條在定期的消防器材、設施的檢查中,對發現的隱患和問題,相關部門應查明具體的原因,制定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提交辦公室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