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事故管理規定辦法
質量事故處理管理規定
1、安裝、調試過程中發生產品質量不滿足某個規定的要求,稱為不合格。
2、工程質量不合格,必須進行返修、加固或報廢處理,由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低于5000元的稱為質量問題;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稱為工程質量事故。
3、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所有質量問題、事故,監理單位均需參加處理,并提出處理意見。
4、質量事故的分類。
4.1一般質量事故:凡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為一般質量事故。
4.1.1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元以上,不滿50000元;
4.1.2影響使用功能和工程結構安全,造成永久質量缺陷的。
4.2嚴重質量事故:凡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為嚴重質量事故。
4.2.1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0元以上,不滿10萬元;
4.2.3嚴重影響使用功能和工程結構安全,存在重大質量隱患的;
4.2.4事故性質惡劣或2人以下重傷的。
4.3重大質量事故:凡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為重大事故范疇。
4.3.1工程倒塌或報廢;
4.3.2由于質量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傷3人以上;
4.3.3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以上。
按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建設工程重大事故分為四個等級:
1)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在300萬元以上為一級;
2)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在10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為二級;
3)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傷2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在30萬元以上,不滿300萬元為三級;
4)凡造成死亡2人以下或重傷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以上,不滿30萬元為四級;
4.4特別重大事故:凡具備國務院頒布的《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所列發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萬元及其以上,或其他性質特別嚴重,上述影響三個之一均屬特別重大事故。
5、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依據。
5.1質量事故實況資料。
5.1.1施工單位的質量事故調查報告;
(1)質量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質量事故狀況的描述;
(3)質量事故發展變化的情況;
(4)有關質量事故的事實資料。
5.1.2監理單位調查研究獲得的第一手資料。
5.2有關合同及合同文件。
5.3有關的技術文件和檔案。
5.3.1有關的設計文件;
5.3.2與施工有關的技術文件、檔案和資料。
5.4相關的建設法規:
《建筑法》、《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定》、《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理規定》、《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建設工程監理規范》。
6、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程序。
7、工程質量事故處理方案的確定。
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確定目的是消除質量隱患,以達到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各項功能及壽命要求,并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其一般原則是:正確確定事故性質,是表面性還是實質性、是結構還是一般性、是迫切性還是可緩性;正確確定處理范圍,除直接發生部位,還應檢查處理事故相鄰影響作用范圍的結構部位或構件。要求滿足設計要求和用戶的期望;保證結構安全可靠,不留任何質量隱患;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
7.1工程質量事故處理方案的類型
(1)修補處理;
(2)返工處理;
(3)專家論證、方案比較;
8、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鑒定驗收。
8.1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檢查驗收;
8.2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后的必要鑒定;
8.3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驗收結論。
(1)事故已排除,可以繼續施工;
(2)隱患已消除,結構安全有保證;
(3)經修補處理后,完全能夠滿足使用要求;
(4)基本上滿足使用要求,但使用時有附加限制條件,例如限制荷載;
(5)對耐久性的結論;
(6)對建筑物外觀影響的結論;
(7)對短期內難以作出結論的,可提出進一步觀測檢驗意見。
篇2:工程部質量事故管理辦法
制造工程部質量事故管理辦法
質量事故,是指產品在生產及倉儲過程中發生質量不合格,造成停產或效能降低,停產時間和經濟損失超過規定限額的事故。凡屬于人為原因,如違反操作規程、擅離工作崗位、超負荷運轉、設備維保不力、違反工藝標準以及監視不力等原因造成的質量事故,稱為責任事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一、質量事故等級的劃分
質量事故分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類。
1.一般事故
以下事故稱為一般事故:
1)松散回潮后在制品的水分偏離工藝要求水分4.5%;
2)松散回潮后在制品的溫度偏離工藝要求溫度15℃;
3)松散回潮工序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4)儲葉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5)熱風潤葉后在制品的水分偏離工藝要求水分3%;
6)熱風潤葉后在制品的溫度偏離工藝要求溫度15℃;
7)熱風潤葉工序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8)切絲工序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9)儲絲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10)浸漬后煙絲出現一批(一鍋)不合格;
11)成絲回潮后煙絲水分偏離工藝要求水分0.9%;
12)熱端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13)儲成絲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14)成品含雜且返工工作量不足2人日;
15)裝箱時標識不清或者錯牌號且數量不足10箱;
16)成品煙絲箱混堆且數量不足10箱;
17)成品煙箱暫存期間出現破損、受潮等影響包裝質量的情形且數量不足10箱;
18)各工序在制品遭受一次性破壞且數量不足10kg;
2.重大事故
以下事故稱為重大事故:
1)松散回潮工序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2人日但不足10人日;
2)儲葉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2人日但不足10人日;
3)儲葉時間偏離工藝要求時間造成在制品變質且數量不足1000kg;
4)儲葉柜進出錯誤但幸未造成配方混雜;
5)熱風潤葉工序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2人日但不足10人日;
6)儲絲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2人日但不足10人日;
7)儲絲時間偏離工藝要求時間造成在制品變質且數量不足1000kg;
8)儲絲柜進出錯誤但幸未造成配方混雜;
9)浸漬后煙絲出現二批(二鍋)不合格;
10)成絲回潮后煙絲水分偏離工藝要求水分2%;
11)熱端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2人日但不足10人日;
12)儲成絲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2人日但不足10人日;
13)儲成絲時間偏離工藝要求時間造成在制品變質且數量不足1000kg;
14)儲成絲柜進出錯誤但幸未造成配方混雜;
15)成品含雜且返工工作量超過2人日但不足10人日;
16)裝箱時標識不清或者錯牌號且數量超過10箱但不足50箱;
17)成品煙絲箱混堆且數量超過10箱;
18)成品煙箱暫存期間出現破損、受潮等影響包裝質量的情形且數量超過10箱但不足50箱;
19)各工序在制品遭受一次性破壞且數量超過10kg但不足50kg;
3.特大事故
以下事故稱為特大事故:
1)備料配方錯誤造成投料錯配方;
2)儲葉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10人日;
3)儲葉柜進出錯誤造成配方混雜;
4)儲葉時間偏離工藝要求時間造成在制品變質且數量超過1000kg;
5)儲絲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10人日;
6)儲絲柜進出錯誤造成配方混雜;
7)儲絲時間偏離工藝要求時間造成在制品變質且數量超過1000kg;
8)浸漬后不合格煙絲超過二批(二鍋);
9)成絲回潮后煙絲水分偏離工藝要求水分3%;
10)熱端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10人日;
11)儲成絲柜混入異物且返工工作量超過10人日;
12)儲成絲時間偏離工藝要求時間造成在制品變質且數量超過1000kg;
13)成品含雜且返工工作量超過10人日;
14)裝箱時標識不清或者錯牌號且數量超過50箱;
15)成品煙箱暫存期間出現破損、受潮等影響包裝質量的情形且數量超過50箱;
16)各工序在制品遭受一次性破壞且數量超過50kg;
二、質量事故分析及處理
質量發生事故后,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防止損失擴大,按規定上報分管副總經理,并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根據“三不放過”的原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其他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進行調查分析,嚴肅處理,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1.進行事故分析的基本要求
(1)思想重視,及時分析。分析工作進行得越早、原始數據越多,分析事故原因和提出防范措施的根據就越充分,要保存好分析的原始數據。
(2)分析事故時,要詳細了解周圍環境,多走訪有關人員,以便得出真實情況。
(3)分析事故不能憑主觀臆測作出結論,要根據調查情況與測定數據進行仔細分析、判斷。
2.認真做好事故的彌補工作,把損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3.認真做好事故的上報工作。
質量事故經過分析、處理后,工藝員應及時形成事故分析報告,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發生的前后經過。
(2)對事故采取的緊急處理措施。
(3)事故發生的原因。
(4)事故責任人的確認。
(5)對責任人的處罰措施或處罰意見。
(6)應吸取的教訓。
三、質量事故的處理
質量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驚人的,杜絕和減少質量事故是各級質量管理人員的重要職責,任何質量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責任,對事故責任者應按情節輕重、責任大小,認錯態度好壞分別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直至追究
刑事責任。
責任事故的具體處罰規定如下:
1、一般責任事故對直接責任人、間接責任人及沒有盡到管理責任的相關管理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提出警告,同時給予100~200元的經濟處罰。
2、重大責任事故對直接責任人、間接責任人及沒有盡到管理責任的相關管理人員提出嚴重警告,并根據情節和損失程度對各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行政處分,同時給予200~500元的經濟處罰。
1、特大責任事故根據事故分析小組的分析情況上報總經理給予相關責任人留崗查看或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罰。
四、異議處理
因質量情況錯綜復雜,凡出現對上文異議及上文未能涵蓋等情況皆由制造工程部解釋處理。
篇3:工程質量事故處理辦法
一、質量事故的確定:
1、凡發生經濟損失費滿8000元的質量問題,均為質量事故。
2、質量事故的特征:
A、經技術鑒定,確認其質量影響工程主要構件強度及使用年限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歷史性的缺陷。
B、影響下一道工序在一個月內不能繼續進行施工。
C、凡發生坍落、倒塌或軸線、標高、級配錯誤、基礎嚴重下沉現象,均為重大質量事故。發生重大質量事故,須在事發時間起24小時內報告公司總工和業主代表。重大質量事故要附專題報告。
D、凡是施工工程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或達不到質量標準的工程,必須進行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做修補或加固工作。
E、凡分部分項同一操作過程的建筑工程,在同一次進行施工時所發生的質量事故,作為一次事故。
F、工程的結構質量發生問題如系操作和管理原因造成,由項目經理負責協調解決。
3、凡質量事故都不準隱瞞不報,項目經理必須遵循合同和有關法規及時書面上報質量事故并在事故處理后予以總結。
二、質量事故處理:
1、凡發生質量事故,項目經理和項目總工應立即組織力量進行調查。重大質量事故,項目經理應配合公司質量部認真調查妥善處理,::做到事故處理不留隱患。
A、工程的結構質量發生問題,如因設計原因造成,則由設計單位負責解決;
B、工程的裝飾、水電安裝、設備安裝等造成的質量問題,均由項目經理統一組織有關分包單位協調解決;
C、各種采購物資的質量問題應分清責任加以處理。如果該項物資為項目采購,則由項目總工會同供應商到現場共同研究解決。如果物資為業主提供,則應由項目經理及時通知業主,妥善加以解決。
2、對質量事故的整改方案均需得到業主、設計單位和公司總工審查批準。
3、對于造成質量事故的人,項目經理應根據責任的大小,予以行政或經濟上的處罰。
質量優劣獎罰措施
1、施工隊在分項工程完工后,由工長組織先進行自檢,合格后由工長組織上報項目質檢員。質檢員按要求抽點檢查,若不合格點數超出規定要求,則應向專業工程師上報,視情況根據不合格品處置程序處置。工長應承擔相應責任。
2、不按工序安排施工,未經項目技術人員許可進入下道工序,發現一次罰款2000~3000元。對工長罰款50~200元。
3、分項工程質量檢查結果,在工程例會上予以公布。
4、各施工隊在每月驗工計價時,必須同工程質量及合同規定的獎罰措施掛鉤,全部罰款應一次性扣清。
5、結構、裝修各階段具體獎罰措施詳見《質量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