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演練記錄范本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演練記錄NO:001演練時間2012年5月3日08:30—11:30演練地點新廠1#爐廠區演練名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指揮人丁惠義參加人:公司領導2人,安全生產部8人,供應部2人,財務部1人,后勤2人,設備維修人員4人,共計20人。演練過程:6月28日08:30時20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接到報告:該爐由于發生嚴重漏水,導致噴爐爆炸事故,造成三名工人嚴重燒傷事故。請求救助。8時33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將信息報告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隨即向應急領導小組組長馬立新進行了匯報,公司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根據現場情況的發展,要求安全領導小組應急指揮辦公室立即啟動公司人員應急救助預案,并同時將信息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進行了匯報。8時38分,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發出應急救援準備指令:1、材料人員做好救援器材物資的準備;2、準備2輛應急車在廠門前待命;3、應急救援人員7時40分在大樓大廳集合。7時40分應急救援人員穿戴齊全救生設備集合完畢,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下令由翟新民、王彥國2人組成現場應急指揮小組,帶領6名救援人員到現場救援,并簡短的發布了命令、要求、注意事項。7時50分兩輛乘載8名現場救助人員和救生設備的應急車出發,前往現場,后勤保障小組及時與醫院取得了聯系,請求做好人員檢查、搶救準備。9時10分現場應急救助小組到達現場,將貴重物品處置、靠背將兩名被困人員一同撤離現場。10時10分到達醫院對三名已救出人員進行檢查,查明兩人身體各器官正常,全身30%燒傷需住院治療。10時30分現場救助小組及三名被救人員到達公司大院,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馬立新宣布應急救助演練終止,并對本次應急演練進行了講評。演練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1、實戰意識不強、搶險氣氛不濃厚,沒有達到緊張有序的演練要求。2、搶險物資準備不充分,物資存放不集中,裝車速度慢。整改措施:1、多組織演練,提高搶險人員的實戰意識。2、常用搶險物資要集中存放,提高物資準備速度。單位主管領導簽字:評價人簽字:保存部門:安全部保存期:3年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總結報告NO:001-2演練時間2012年5月5日7:20—10:30演練地點新廠1#爐廠區演練名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演練記錄指揮人丁惠義參加人:公司領導3人,生產辦8人,經營辦2人,辦公室1人,后勤辦2人,設備安全辦4人,共計20人。效果評價及完善意見:一、效果評價:通過本次演練,提高了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及搶險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對救護器材的使用方法的熟練、對救援方法、應急預案的啟動程序都有了進一步的明確,達到了本次演練的目的。二、需完善和改進的地方:1、實戰意識不強、搶險氣氛不濃厚,沒有達到緊張有序的演練要求。多組織演練,提高搶險人員的實戰意識。2、搶險物資準備不充分,物資存放不集中,裝車速度慢。常用搶險物資要集中存放,提高物資準備速度。評價人簽字:保存部門:安全部保存期:3年
篇2:施工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制度
為貫徹落實上級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我公司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和國務院、省、市、縣各級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結合我公司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緊緊圍繞緊急狀態下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能力提高這一主線,全面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培育過硬的應急救援隊伍,提高救援人員的技術水平與救援隊伍的整體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動中,達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經常性地開展應急救援培訓、訓練或演習應成為救援隊伍的一項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二、基本任務
鍛煉和提高隊伍在突發事故情況下的快速搶險堵源、及時營救傷員、正確指導和幫助群眾防護或撤離、有效消除危害后果、開展現場急救和傷員轉送等應急救援技能和應急反應綜合素質,有效降低事故危害,減少事故損失。
三、基本要求
(1)應急演練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應急預案規定。
(2)領導重視、科學計劃。開展應急演練工作必須有領導的重視,給予資金等相應支持,必要時有關領導應參與演練過程并擔當與其職責相當的角色。
(3)結合實際、突出重點。應急演練應結合可能發生的危險源特點、潛在事故類型、可能發生事故的地點和氣象條件及應急準備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演練應重點解決應急過程中組織指揮和協同配合問題,解決應急準備工作的不足,以提高應急行動整體效能。
(4)周密組織、統一指揮。演練策劃人員必須制定并落實保證演練達到目標的具體措施,各項演習活動應在統一指揮下實施,參演人員要嚴守演習現場規則,確保演習過程的安全。演習不得影響施工地的安全正常運行,不得使各類人員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5)由淺入深、分步實施。應急演習應遵循由下而上、先分后合、分步實施的原則,綜合性的應急演練應以若干次分練為基礎。
(6)講究實效、注重質量要求。應急演練指導機構應精干,工作程序要簡明,各類學習文件要實用,避免一切形式主義的安排,以取得實效為檢驗演習質量的唯一標準。
(7)應急演練原則上應避免影響公眾,如必須涉及有限數量公眾,則應在條件比較成熟時擇機進行。
四、應急培訓
制定培訓計劃,對應急救援系統各層次和崗位人員進行工作和任務分析,根據各崗位人員的職責,制定工作任務。
(1)崗位的總體目標;
(2)重要職責:按職責對工作全面說明;
(3)任務:每項職責下要履行的各種任務;
(4)任務說明:明確說明責任人該怎么做;
(5)小組與個人:個人執行任務和小組執行任務。
(6)要求應急人員了解和掌握如何識別危險、如何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如何啟動緊急警報系統、如何安全疏散人群、應急救援中常用的人工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法等基本操作,重點是火災應急培訓以及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的培訓,強調重大危險源事故的不同應急水平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五、應急救援訓練與演習的目的
(1)應急救援訓練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來獲得或提高應急救援技能。演習是指按一定程式所開展的救援模擬演練。目的是為提高應急救援技術水平與救援隊伍的整體作戰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動中,達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
(2)演習的目的是:驗證應急預案的整體或關鍵性局部是否可能有效的付諸實施;驗證預案在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方面所具備的適應性;找出預案可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確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聯絡渠道;檢查所有有關組織是否已經熟悉并履行了他們的職責;檢查并提高應急救援的啟動能力。
六、應急救援訓練類型
應急訓練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基礎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和自選科目訓練四類。
(1)基礎訓練。基礎訓練是應急隊伍的基本訓練內容之一,是確保完成各種應急救援任務的前提基礎。基礎訓練主要是指隊列訓練、體能訓練、防護裝備和通訊設備的使用訓練等內容。訓練的目的是應急人員具備良好的戰斗意志和作風,熟練掌握個人防護裝備的穿戴,通訊設備的使用等。
(2)專業訓練。專業技術關系到應急隊伍的實戰水平,是順利執行應急救援任務的關鍵,也是訓練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專業常識、堵源技術、搶運和清消,以及現場急救等技術。通過訓練,救援隊伍應具備一定的救援專業技術,有效地發揮救援作用。
(3)戰術訓練。戰術訓練是救援隊伍綜合訓練的重要內容和各項專業技術的綜合運用,提高救援隊伍實踐能力的必要措施。通過訓練,使各級指揮員和救援人員具備良好的組織指揮能力和實際應變能力。
七、應急救援演習類型
演習分為全面演習、組合演習和單項演習。可在場區也可在場外進行。演習既可由公司單獨進行,以指揮、通信聯絡為主要內容,也可由應急救援專業隊伍進行演練。
(1)單項演習。是為了熟練掌握應急操作或完成某種特定任務所需的技能。是在完成對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后才進行的。根據不同事故應急的特點,單項演習的大體內容有:
a.通信聯絡、通知、報告程序演練;
b.人員集中清點、裝備及物資器材到位(裝車)演練;
c.化學偵察動作演練:對事故發生區邊界確認行動,對危害區邊界變化情況時判定行動,對滯留區地點及危害程度偵察等;
e.防護行動演練:指導公眾隱蔽與撤離,通道封鎖與交通管制,疏散人員接待中心的建立,特殊人群的行動安排,保衛重要目標與街道巡邏的演練等;
(2)組合演習。是為了發展或檢查應急組織之間及其與外部組織之間的相互協調性而進行的演習。主要演習可涉及各種組織,各機動偵察組之間的任務分工及協同方法的實際檢驗等。
(3)全面演習。是應急預案內規定的所有任務單位或其中絕大多數單位參加的全面檢查執行預案可能性的演習。主要目的是驗證各應急救援組織的執行任務能力,檢查他們之間相互協調能力,檢驗各類組織能否充分利用現有人力、物力來減小事故后果的嚴重度及確保公眾的安全與健康。
八、編制演練方案
明確演練的課題、隊伍、內容、范圍、組織、評估和總結等。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應急處置、救援演練和專項演練。演練要從實戰角度出發,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深入發動和依靠職工群眾,普及運輸安全知識和技能。
九、總結
各專業應急救援體系管理部門、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救援基地、救援隊伍和救援人員都應定期開展針對性的演習,演習的具體形式可以是桌面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面演習,演習過程中應安排專人對演習過程的不足進行評價和記錄,并在事后進行總結,及時發現并解決預案、資源、程序、能力、協同應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持續提高應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