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眼球化學傷急救措施規范

眼球化學傷急救措施規范

2024-07-14 閱讀 1085

鹽酸、硝酸、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氨水、石灰水等酸性和堿性化合物濺入眼內引起眼灼傷。傷員自覺疼痛、畏光、流淚、不能睜眼、視力減退。重者眼瞼糜爛腫脹、結膜蒼白乃至壞死,角膜呈灰白色混濁,瞳孔縮小。

急救措施

立即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沖洗時要將眼瞼分開,翻轉上瞼,上下穹窿球結膜充分暴露,邊沖洗邊令傷者眼球向各方轉動。若石灰粒吹入眼中,應馬上翻開眼皮,將石灰粒取出,再用大量清水沖洗,也可將傷員頭部泡入盆中,反復睜眼、閉眼,將異物洗凈,然后即送醫院處理,千萬不可不作處理直接送醫院。

若是生石灰進入眼睛,一不能用手揉眼睛;二不能直接用水沖洗,因為生石灰遇水會生成堿性的熟石灰同時產生熱量,處理不當反而會灼傷眼睛。此時應用棉簽或干凈手絹將生石灰粉撥出,然后再用清水反復沖洗受傷的眼睛,至少要沖洗15分鐘。沖洗后還應該去醫院檢查治療。

篇2:氨水灼傷眼睛急救措施

當眼部被氨水灼傷后,必須要采取急救措施,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角膜潰瘍、穿孔,并進一步引起眼內炎癥,最終導致眼球萎縮而失明。

當眼睛被灼傷后,現場搶救的首要措施就是立即就地做眼部沖洗。最好用弱酸液(3%硼酸液)沖洗。如果現場沒有,可用一般清潔水沖洗。

沖洗時務必拉開上下眼瞼,因為閉眼沖洗不僅毫無治療作用,還可促使氨水向深部滲入。也可以把患者面部浸入一盆清水中,拉開眼瞼,擺動頭部清洗。一般沖洗要持續5-10分鐘,然后送往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眼部被氨水灼傷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后果,所以必須要做好一系列的防護措施。

在應用氨水的作業時,應在作業者身旁安放一盆清水,以防萬一;在氨水運輸過程中,應隨身攜帶2-3只盛滿3%硼酸液的水壺,備以急救沖洗;配制一定濃度氨水時,應戴上風鏡;使用氨水時,作業者應在上風處,防止氨氣刺激面部;操作時要嚴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凈雙手。

篇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制度范例

1目的

加強企業安全事故防范,及時做好事故發生后的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適用范圍

本制度是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時,作出應急準備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輕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

本制度適用于焦化廠生產經營中潛在的職業安全健康事件或事故等緊急情況的預防和處理。

3職責、管理內容和要求

3.1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領導

3.1.1為加強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領導,實施應急救援預案,成立廠應急救援工作領導組。

3.1.2應急救援工作領導組職責

3.1.2.1負責發生事故后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工作的領導,成員按照預案分工,開展應急救援搶險工作。

3.1.2.2負責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及組織實際訓練工作、建立通信與報警系統,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裝備和物資、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檢查工作。

3.1.2.3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向上級有關部門通報事故的情況。必要時向上級有關部門發出緊急救援請求。負責事故調查的組織工作并總結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

3.1.2.4應急救援工作領導組成員要按照預案職責分工,盡職盡責。當接到事故報告后,成員要迅速到達指定崗位,因特殊情況不能到崗時,經組長同意,由所在部門按職務高低遞補。

3.2應急救援體系

為保證應急救援預案的順利實施,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3.2.1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部門(車間)在組織搶險、保護事故現場同時,按照有關規定迅速向廠部及相關部門報告;廠部必須以最快的方式,將事故簡要情況向公司行政主管部門及安全管理部門等報告,最遲不能超過1個小時;報告的內容主要有:

①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估計;

③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④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⑤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救援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⑥上報人姓名、聯系電話。

3.2.2廠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前往事故現場,確定危險目標,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開展搶救工作。遇有特殊危急情況,要立即向當地政府、公安、消防、急救中心救援,防止事態擴大。

3.2.3各部門(車間)及相關單位要按應急預案要求,參與搶險救援工作,在救援過程中要聽從指揮,密切配合,協調作戰,保證搶險救援工作做到有條不紊。

3.3應急救援的保障措施

3.3.1各部門(車間)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單位的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報廠安環科備案。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報廠部及安全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實施。

3.3.2各部門(車間)要結合實際建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保證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能迅速有效地投入搶救工作,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事故的損失。

3.3.3建立事故應急救援的其他各種保障,包括根據自身需要,確定各救援組織器材裝備、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經費的來源、額度以及建立組織,落實專業應急救援人員等。

3.4做好應急救援預案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專業隊伍的訓練

3.4.1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

3.4.1.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24小時內至少有1名廠部負責人、部門(車間)負責人和生產調度,如有問題及時處理。

3.4.1.2檢查制度:每月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4.1.3例會制度:每月由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組織召開一次領導組成員和各專業隊負責人會議,檢查上月工作,并針對存在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3.4.1.4總結評比制度:每次訓練和演習結束后應進行總結評比,獎勵和表彰先進。建立總結評比辦法和對于事故處理中有功和有過人員的獎罰措施。

3.4.2培訓和演練

3.4.2.1對操作人員的培訓內容

①鑒別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的能力與意識;

②對待各種事故如何處理;

③自救和互相救護的能力。

3.4.2.2對專業隊的培訓

①各種器材、工具的技能與知識;

②任務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務;

③與上下級聯系的方法和各種信號的含義。

3.4.2.3對一般員工的培訓

①危險隱患類型識別;

②各種信號的含義識別;

③防護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簡單防護用具;

④緊急狀態下如何行動。

3.4.2.4定期舉行訓練和演習。

3.5預案的評估和修改

3.5.1為了能把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到應急救援中,及對不斷變化的情況保持一致,預案至少每年要更新和修訂一次。

3.5.2對危險源和企業內新增裝置、人員變化進行定期檢查,對預案及時更新。

3.5.3在實踐和演練中提高指揮水平,對預案進一步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