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設備運輸搬運安全操作規程
大型設備的運輸及搬運安全操作規程
1、搬運大型設備前,應對所經路線及兩端裝卸條件做詳細調查,了解運輸路線的情況,擬定運輸方案,提出安全措施,并制定搬運措施。
2、搬運大型設備前,應對路基下沉、路面松軟以及凍土開化等情況進行調查并采取措施,防止在搬運過程中發生傾斜、翻倒;對沿途經過的橋梁、涵洞、溝道等應進行詳細檢查和驗算,必要時應予以加固。
3、大型設備運輸道路的坡度不得大于15°;如不能滿足要求時,必須征得制造廠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運輸道路上方如有輸電線路,通過時應保持安全距離,否則必須采取隔離措施。
5、用拖車裝運大型設備時,應進行穩定性計算并采取防止劇烈沖擊或振動的措施。啟動前應先鳴號。載貨時車速不得超過5km/h-10km/h。行車時應配備開道車及押運聯絡員。
6、從車輛上卸下大型設備時,卸車,平臺應牢固,并應有足夠的寬度和長度。荷重后平臺不得有不均勻下沉現象。
7、搭設卸車平臺時,應考慮到車卸載時彈簧彈起及船體浮起所造成的高差。
8、使用兩臺不同速度的牽引機械卸車時,應采取措施使設備受力均勻,牽引速度一致。牽引的著力點應在設備的重心以下。
9、被拖動對象的重心應放在拖板中心位置。拖運圓形對象時,應墊好枕木楔子;對高大而底面積小的物件,應采取防止傾倒的措施;對薄壁或易變形的物件,應采取加固措施。
10拖運滑車組的地錨應經計算,使用中應經常檢查。嚴禁在不牢固的建筑物或運行的設備上綁扎拖運滑車組。打樁綁扎拖運滑車組時,應了解地下設施情況并計算其承載力。
11在拖拉鋼絲繩導向滑輪內側的危險區內嚴禁人員通過或逗留。
12中間停運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對象滾動。夜間應設紅燈示警,并設專人看守。
篇2:項目大宗物資大型設備采購及進口管理程序
項目大宗物資、大型設備的采購及進口管理程序
1、組織程序
確定采購方----編制物資、設備采購計劃---供應商的確定---根據計劃進行物資、設備采購---進場物資、設備驗收交接---物資設備的使用
1.1采購方的確定
根據公司物資、設備采購程序文件及施工合同,明確業主、總承包商及分包商各自負責工程物資、設備的采購范圍和采購權限。
1.2物資、設備供應管理計劃
總包商制定工程物資、設備總控計劃,明確各類物資、設備的供應時間、品種、型號、功能要求、技術參數、數量及質量要求等。
1.3總承包商編制物資、設備采購計劃
根據工程物資、設備總控計劃,編制物資、設備的供應計劃,明確物資、設備采購單位、供應時間、品種、型號、功能要求、技術參數、數量及相關技術參數。
重要及特殊物資、設備,采用招標方式選擇供應商。項目根據計劃、技術指標、價格及合同要求,編制專項物資、設備招標文件。
1.4供應商的確定
根據業主、監理公司及我公司物資分公司、安裝分公司推薦的供應商名單建立分供方數據庫,通過對其產品質量、服務信譽、供貨能力、倉儲能力、供貨時間、提供的信譽周期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確定合格分供商檔案。
1.5業主自購物資、設備供應
總包商根據工程總控計劃,在工程前期,向業主提供一份業主自購物資、設備的供應計劃單,以保證物資、設備供應與工程同步。
2、物資、設備采購管理措施
物資、設備須向以確定的合格分供方采購,所說明的材料必須具備出廠合格證、材質證明技術參數和使用說明書,對有疑問的材料、設備禁止進貨。
加強計量檢測。采購物資設備應根據國家、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規定、標準、規范或合同規定要求及按已批準的質量計劃要求進行驗收或按有關規定進行抽樣檢驗和實驗,并做好標識。
總承包項目部的工程協調部應隨時掌握工程進度情況,由總工負責,編制嚴密的材料計劃。
總承包項目部的物資部根據工程協調部提出的物資、設備采購計劃,選擇多家合格分供方,并通過考察、試驗后,報業主和監理審批擇優選擇。
進場的材料設備須按規范要求進行驗收或按規定取樣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嚴禁無證和不合格材料、設備用于該工程上。所有材料設備的驗收、取樣試驗和保管、發放,總承包項目經理部派專人負責。
裝修階段,對所有的裝飾材料均實行樣板制,對材料進行綜合評定,選定合格樣品;選定的合格樣品、各種樣板必須通過業主、監理及設計院的認可并簽字。合同部最后根據甲方確認的樣板與分供方簽定的供貨合同,物資部則根據樣板及合同中提供的質量標準來進行物資、設備的進場檢驗和驗收,不合格物資、設備嚴禁進場使用。
篇3:冶金大型設備供方準入條件評價分級標準
大型冶金設備供方準入條件與評價分級標準
為促進大型冶金設備供方提高其質量保證能力,對大型冶金設備的供方制定準入條件及評價分級標準。
1、大型冶金設備供方的準入條件
大型冶金設備供是具備大型冶金設備供貨能力的供應商,其主業具有相當的生產規模和專業化程度的核心優勢,并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準入條件為:
1.1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地方及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滿足安全和環保法規,滿足《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有較強的生產技術,能保證其產品具有符合采購要求的能力,并取得質量體系認證;
1.2有合法的生產經營資質,能提供相關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以及其它有效資質證件;
1.3具有生產響應產品的技術能力和主要工序的加工、檢驗裝備,以及產品設計能力或能得到穩定的技術支撐。提供國家或行業規定的特殊產品的供應商還必須持有有效期內的相關的許可證;
1.4供貨資格得到采購方批準認可。
2、評價分級標準
供應商評估要素主要包括供應商供貨能力和實績、實物質量、價格水平、合同履約、現場服務、異議處理、用戶意見等方面,評價分級標準分為優秀、一般、待改進三級。
2.1優秀供應商
2.1.1具備響應的產品設計能力或能得到穩定的技術支撐,有能力并愿意持續改進發展以提高其產品綜合性能價格比,提供的產品性能價格比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2.1.2供方有較強的生產技術能力,能保證其產品在質量、性能指標、安全、環境保護、交貨期等方面滿足采購方的合同要求;
2.1.3擁有生產加工高質量產品的生產、檢驗等先進設備;
2.1.4通過ISO只來年感體系認證;
2.1.5產品在同類生產作業線有穩定、合格的使用業績;
2.1.6有保證穩定的供貨能力和有良好的應急保證供應能力;
2.1.7有良好的財務、資金狀況和資信評估;
2.1.8提供優質的產品售后服務,有服務承諾,主動、及時跟蹤產品的使用情況和處理質量異議。
2.2一般供應商
2.2.1有相應的產品設計能力,能持續改進;
2.2.2供方的生產技術能力,可以保證其產品在質量、性能指標、安全、環境保護、交貨期等方面基本滿足采購方的合同要求;
2.2.3具備生產加工相應產品的生產、檢驗等相應設備;
2.2.4質量體系滿足ISO標準要求;
2.2.5產品在同類生產作業線有合格的使用業績;
2.2.6有供貨的能力和應急保證供應能力;
2.2.7有良好的財務、資金狀況和資信評估;
2.2.8提供產品售后服務,跟蹤其產品的使用情況,及時處理質量異議。
2.3待改進供應商
在供應商評估要素中,如供貨能力和實績、實物質量、合同履約、現場服務、檢驗手段、異議處理、用戶意見等方面有一項以上不合格項;未達到一般供應商標準,或在當年連續發生兩次相同產品質量問題,或發生重大問題影響生產的;拖期交貨造成重大生產影響的;產品性能及綜合指標已落后國內同行的供應商列入待改進,并需進行整改。
3、供應商評價
各委員單位按年度綜合評價,實現對供應商的動態管理,推動供應商自覺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增強質量保證能力。對有誠信缺失的供應商,在行業內予以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