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范文

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范文

2024-07-14 閱讀 2630

為加強我縣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1、各單位網絡管理人員必須精心維護好單位的網絡設備,做到防塵、防熱、防潮、防水、防磁、防靜電等,以增加設備使用年限。縣政府辦將定期對各單位的網絡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能達到以上要求的單位,將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對由于管理人員疏忽造成網絡安全事故的,將追究相關管理員及單位領導責任。

2、各聯網單位不得隨意更改政務網絡接入設備配置,不得擅自切斷電子政務網絡設備電源,不得擅自挪動相關設備和切斷、移動相關傳輸線路,不得擅自與其他網絡對接,不得隨意增加交換機、集線器以及接入信息點數量,如需進行以上變動,應向縣政府辦信息科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

3、各聯網單位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嚴禁登陸瀏覽黃色網站(網頁),禁止下載、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軟件,不得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不得隨意使用計算機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計算機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時間禁止玩網游、下載電影及大型軟件,以保證本單位網絡速度。縣政府辦信息科將采取技術措施對互聯網出入口的數據進行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并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5、政務網計算機使用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政務網信息與網絡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所有關于本單位網站、論壇、信息錄入等密碼要嚴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報政府辦信息科進行密碼修改。

6、各接入單位應當定期制作計算機信息系統備份,備份介質實行異地存放。對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壞,應當制定災難防治預案。

7、要配備計算機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使用新機、新盤及拷貝的軟件、數據,上機前應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

8、辦工人員嚴禁下列操作行為:

(1)非法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聯網設備操作系統;

(2)未經授權對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和干擾,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正常運行;

(3)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程序;

(4)將非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擅自接入政務內網,將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接入互聯網或其他非政府機關的網絡;

(5)在政務網使用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在未采取安全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同時連接政務網和其它網絡;

(6)將存有涉密信息的計算機擅自連接國際互聯網或其他公共網絡;

(7)擅自在政務網上開設與工作無關的網絡服務;

(8)發布*、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對政務網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絡進行掃描;

(10)對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隱患隱瞞不報;

(11)擅自修改計算機ip或mac地址。

9、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為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和影響,信息科有權或者要求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響安全或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或部件;

(2)隔離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3)關閉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10、各節點單位要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切實履行下列職責:

(1)建立本單位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2)采取計算機病毒安全技術防治措施;

(3)對本單位節點微機使用人員進行計算機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訓;

(4)使用具有計算機信息與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的網絡安全產品,定期檢測,做好殺毒軟件的升級,清除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計算機病毒,并備有檢測清除記錄;

(5)禁止在政務網上使用來歷不明、可能引發病毒傳染的軟件;對于來歷不明的可能帶有計算機病毒的軟件應使用正版殺毒軟件檢查、殺毒。

篇2:電子政務電子公文操作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電子政務和電子公文管理,進一步規范電子政務和電子公文流程應用,特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電子政務用戶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凡涉密內容嚴禁發布。

第三條機關各部門要將電子政務設為計算機網頁的首頁,并堅持每天上班后,以個人名義登錄電子政務,以便隨時查看有關通知、公告。

第四條辦公室安排專門人員接收新鄉河務局發布的通知、公告,并將所接收到的內容按正式文件運轉方式運轉。

第五條各部門要及時更新電子政務工作動態欄目。

第六條電子公文運轉要嚴格按照收、發文流程運轉,各環節操作人員要對所經手的公文進行嚴格把關,避免發生紕漏。

第七條電子公文發文流程

1、上行文流程

擬稿→部門負責人核稿→辦公室負責人把關→主管局領導審閱→局長簽發→文印室登記編號排版→辦公室秘書審核發送

2、下行文和平行文流程

擬稿→部門負責人核稿→辦公室負責人把關→主管局領導簽發→文印室登記編號排版→辦公室秘書審核發送。

第八條電子公文中“部門負責人”指各部門正、副職,公文一般由分管此項工作的負責人審核;如果擬稿人是部門負責人,則提交給另外一名負責人審核;如果僅有一名部門負責人,且該負責人為擬稿人,則提交給本人,由其本人負責審核(這是公文流程中必須的一步)。

第九條擬稿人在送紙質文檔交辦公室審核、局領導簽發時,要同時提交電子公文,否則,辦公室、局領導不予受理。擬稿人有協助局領導完成電子公文處理的義務和職責。

第十條部門負責人、辦公室核稿人員和局領導在對電子公文審核后,需填寫意見并保存,否則,電子政務系統將不記錄審核過程。

第十一條關于公文附件

附件如果是擬稿人所寫,為便于修改,要將附件直接附于正文之后,不必用“增加附件”的方式,以避免修改時的繁瑣;如附件是上級或下級來文,可點擊“增加附件”添加。

如擬稿人將其所擬附件作為附件添加,各環節經手人員如需對附件進行修改,在修改前,要首先將該附件另存到指定位置,修改后將該附件作為附件添加,不可直接在附件上修改,因為電子政務系統無法保存所修改內容。

不可將正文作為附件添加,也不可有附件而不予添加,否者,辦公室要將該文退回擬稿人。

第十二條關于公文會簽

文件如需多個領導會簽,已簽署意見的領導,要點擊“轉交相關領導”,向其他領導發送,最后簽署意見的領導點擊“送秘書”,轉交給辦公室負責人。

第十三條如果發送錯誤,在收文者尚未打開該文件之前,可將該文件收回。

第十四條電子公文收文流程

長垣秘書登記→提交辦公室主任擬辦→長垣秘書→領導1→領導2→領導3(直至全部領導閱畢)→長垣秘書→發送至辦理部門→發送至長垣秘書→結束。

第十五條局領導閱畢收文后,要將公文發送至“長垣秘書”,而不是發送給具體的辦公室人員。

第十六條各部門收文人員在收到文件后,要及時將文件存于本人計算機,為公文的下一步處理做準備,并將收到的文件通知本部門負責人批辦。然后將文件發送至“長垣秘書”,以便辦公室人員能夠及時將該文件發布到電子政務首頁。否則,文件將滯留本部門而無法得到發布。對不及時處理電子公文的各部門收文人員,將給予通報批評,并作為工作差錯列入本部門年終考核。

第十七條本辦法由辦公室負責解釋。

篇3: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范文

為加強我縣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1、各單位網絡管理人員必須精心維護好單位的網絡設備,做到防塵、防熱、防潮、防水、防磁、防靜電等,以增加設備使用年限。縣政府辦將定期對各單位的網絡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能達到以上要求的單位,將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對由于管理人員疏忽造成網絡安全事故的,將追究相關管理員及單位領導責任。

2、各聯網單位不得隨意更改政務網絡接入設備配置,不得擅自切斷電子政務網絡設備電源,不得擅自挪動相關設備和切斷、移動相關傳輸線路,不得擅自與其他網絡對接,不得隨意增加交換機、集線器以及接入信息點數量,如需進行以上變動,應向縣政府辦信息科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

3、各聯網單位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嚴禁登陸瀏覽黃色網站(網頁),禁止下載、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軟件,不得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不得隨意使用計算機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計算機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時間禁止玩網游、下載電影及大型軟件,以保證本單位網絡速度。縣政府辦信息科將采取技術措施對互聯網出入口的數據進行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并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5、政務網計算機使用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政務網信息與網絡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所有關于本單位網站、論壇、信息錄入等密碼要嚴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報政府辦信息科進行密碼修改。

6、各接入單位應當定期制作計算機信息系統備份,備份介質實行異地存放。對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壞,應當制定災難防治預案。

7、要配備計算機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使用新機、新盤及拷貝的軟件、數據,上機前應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

8、辦工人員嚴禁下列操作行為:

(1)非法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聯網設備操作系統;

(2)未經授權對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和干擾,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正常運行;

(3)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程序;

(4)將非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擅自接入政務內網,將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接入互聯網或其他非政府機關的網絡;

(5)在政務網使用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在未采取安全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同時連接政務網和其它網絡;

(6)將存有涉密信息的計算機擅自連接國際互聯網或其他公共網絡;

(7)擅自在政務網上開設與工作無關的網絡服務;

(8)發布*、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對政務網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絡進行掃描;

(10)對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隱患隱瞞不報;

(11)擅自修改計算機ip或mac地址。

9、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為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和影響,信息科有權或者要求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響安全或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或部件;

(2)隔離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3)關閉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10、各節點單位要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切實履行下列職責:

(1)建立本單位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2)采取計算機病毒安全技術防治措施;

(3)對本單位節點微機使用人員進行計算機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訓;

(4)使用具有計算機信息與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的網絡安全產品,定期檢測,做好殺毒軟件的升級,清除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計算機病毒,并備有檢測清除記錄;

(5)禁止在政務網上使用來歷不明、可能引發病毒傳染的軟件;對于來歷不明的可能帶有計算機病毒的軟件應使用正版殺毒軟件檢查、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