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電設備的維修保養與更新改造

機電設備的維修保養與更新改造

2024-07-14 閱讀 5796

  1、設備的維護保養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污染、松動、泄漏、堵塞、磨損、振動、發熱、壓力異常等各種故障,影響設備正常使用,嚴重時會釀成事故。因此應經常對使用的設備加以檢查、保養和調正,隨時改善設備的技術狀態,防患于未然。

  (1)維護保養的方式:

  主要方式有:清潔、緊固、潤滑、調正、防腐、防凍及外觀表面檢查;對長期運行的設備要巡視檢查、定期切換、輪流使用,進行強制保養。

  清潔:大氣中的灰塵進入設備內,會加快設備的磨損和局部的堵塞,還會造成潤滑劑的惡化和設備的銹蝕,促使設備的技術性能下降,噪聲增加,所以設備的清潔工作看似簡單,是維護保養的一種主要方式。

  緊固:設備運轉達相當一段時間后,因多次啟停和運行時的振動,地腳螺栓和其他連接部分的緊固件可能會發生松動,導致更大的振動,使螺帽脫落,連接尺寸錯位和設備的位移以及密封接觸不嚴形成泄漏等故障,因此必須經常檢查設備的緊固程度,熱脹冷縮也會使緊固件發生松動。

  潤滑:潤滑是正確使用和維護設備的重要環節。潤滑油的型號、品種、質量、潤滑方法、油壓、油溫及加油量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做到“五定”即定人、定質、定時、定點、定量,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調正:設備零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及間隙是有其科學規定的,因設備的振動、松動等因素,零部件之間的相對尺寸會發生變化,容易產生不正常的錯位和碰撞,造成設備的磨損、發熱、噪聲、振動甚至損壞,因此必須對有關的間隙、位置進行調正,再加以緊固。

  外觀表面檢查:

  設備的外表面有無損傷裂痕;

  磨損是否在允許范圍內;

  防護罩等安全裝置是否完整、齊全;

  溫度壓力運行參數是否正常;

  電機是否超載和過熱;

  傳動皮帶是否過松、斷裂或脫落;

  振動和噪聲是否異常;

  設備密封面的泄漏狀況; ;設備油漆是否脫落,外表面是否銹蝕;

  設備的防腐、保溫層是否損壞。

  (2)維護保養工作的實施:分日常維護保養和定期維護保養。

 ?、偃粘>S護保養:要求管理處運行人員對設備進行外觀檢查、加油,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定時巡視記錄各運行參數,隨時注意運行中是否有異聲、振動、異味、超載等現象,做好設備及環境清潔,特別是周未或節假日更應注意。

 ?、谠O備的定期維護保養,以管理處操作人員為主、檢修人員協助。有計劃地將設備停止運行進行維護保養,需要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a、對內外徹底清掃、擦洗、疏通;

  b、檢查運動部件運轉是否靈活及其磨損情況;

  c、調正配合間隙;

  d、檢查安全裝置;

  e、檢查潤滑油系統油路和油過濾器是否堵塞;

  f、清潔油箱、檢查油位指示器,換油;

  g、檢查電氣線路和自動控制的元器件的動作是否正常;

  h.作用:清除事故隱患,減少磨損,延長設備壽命,發揮設備的技術功能和經濟特性。

篇2:機電設備檢查維修保養制度

為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的法規,管好用好機電設備,促進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1、為保證礦井安全生產和工作人員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對礦井機電設備檢查、維修、保養分為月度停產檢修和日常檢查、維修、保養兩種形式。

2、機電科是全礦機電設備管理的業務主管部門,對全礦機電設備檢查、維修、保養負有組織、協調、考核、獎懲職責。

3、機電科負責編制全礦每月機電設備停產檢修計劃,參加檢修單位每月20號前或按機電科通知的時間將本月檢修計劃報機電科。日常檢修、保養由各單位按規定的周期、時間和生產需要進行。

4、檢修主要項目必須由施工單位技術人員編寫安全施工措施,經批準同意,嚴格按措施施工。

5、機電設備的檢查、維修、保養,按《國有重點煤礦質量標準化機電標準》要求進行,施工單位和工作人員對檢查、維修、保養質量負責。

6、機電科定期組織對各單位進行設備檢查,檢查設備每次每單位不少于六臺,其完好率應達90%以上,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考核獎罰。

7、定期對機電設備性能進行試驗,及時更換不合格的零部件和整機。

8、因檢查、維修和保養質量而問題造成事故,要分析原因、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篇3:工程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一、認真執行設備使用與維護相結合和設備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單人使用的設備實行專責制。主要設備實行包機制(包運轉、包維護、包檢修)。設備使用實行定人、定機,憑證操作。主要管、線纜裝置,實行區域負責制,分片包干的管理辦法

二、各種設備司機,必須經過培訓,達到本設備操作的技術等級“應知”、“應會”要求,經考試合格,領到合格證,方能上崗。設備司機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會”,即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

三、要嚴格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修)制度。日常保養:操作者每班照例進行保養,包括班前10-15分鐘的巡回檢查;班中責任制,注意設備運轉、油標油位、各部溫度、儀表壓力、指示信號、保險裝置等是否正常;班后、周末、節日前的大清掃、擦洗。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發現大問題,找維修人員處理。定期保養:設備運行1-2個月或運轉500小時以后,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配合,進行部分解體清洗檢查,調整配合間隙和緊固零件,處理日常保養無法處理的缺陷。定期保養完后,由車間技術人員與設備管理員進行驗收評定,填寫好保養記錄。確保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經濟運行。

四、主要重點設備應定期進行精度、性能測試,做好記錄,發現精度、效能降低,應進行調整或檢修。對主要重點設備的關鍵部位要進行日常點檢和定期點檢,并做好記錄。

五、特種設備指防爆電氣設備、壓力容器和起吊設備,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使用和管理,定期進行檢測和預防性試驗,發現隱患,必須更換或立即進行處理。

六、加強設備潤滑管理,建立并嚴格執行潤滑“五定”即定人、定質、定點、定量、定期制度,做好換油記錄。主要設備要建立潤滑卡片,開展根據油質狀態監測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