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進料驗收管理制度(范例)

進料驗收管理制度(范例)

2024-07-15 閱讀 3827

進料驗收管理制度

1.本公司對物料的驗收及入庫均依本辦法作業。

2.待收料。

物料管理收料人員在接到采購部門轉來已核準的“采購單”時,按供應商、物料類別及交貨日期分別依序排列存檔,并于交貨前安排存放的庫位以利收料作業。

3.收料。

(1)內購收料。

①材料進廠后,收料人員必須依“采購單”的內容,核對供應商送來的物料名稱、規格、數量和送貨單及發票并清點數量無誤后,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記于“請購單”,辦理收料。

②如發覺所送來的材料與“采購單”上所核準的內容不符時,應及時通知采購部門處理,并通知主管,原則上非“采購單”上所核準的材料不予接受,如采購部門要求收下該批材料時,收料人員應告知主管,并于單據上注明實際收料狀況,并會簽采購部門。

(2)外購收料。

①材料進廠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員應立即會同檢驗單位依“裝箱單”及“采購單”開柜(箱)核對材料名稱、規格并清點數量,并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于“采購單”。

②開柜(箱)后,如發現所裝載的材料與“裝箱單”或“采購單”所記載的內容不符時,通知辦理進口人員及采購部門處理。

③如發現所裝載的物料有傾覆、破損、變質、受潮……等異常情況時,經初步計算損失將超過5000元以上者(含),收料人員應及時通知采購人員聯絡公證處前來公證或通知代理商前來處理,并盡可能維持異常狀態以利公證作業,如未超過5000元者,則依實際的數量辦理收料,并于“采購單”上注明損失數量及情況。

④對于由公證或代理商確認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員開立“索賠處理單”呈主管核實后,送會計部門及采購部門督促辦理。

4.材料待驗。

進廠待驗的材料,必須于物品的外包裝上貼上材料標簽并詳細注明料號、品名規格、數量及入廠日期,且與已檢驗的材料分開儲存,并規劃“待驗區”以作為區分,收料后,收料人員應將每日所收料品匯總填入“進貨日報表”以作為入賬銷單的依據。

5.超交處理。

交貨數量超過“訂購量”部分應予退回,但屬買賣慣例,以重量或長度計算的材料,其超交量在3%(含)以下,由物料管理部門在收料時,在備注欄注明超交數量,經請購部門主管(如科長)同意后,方能收料,并通知采購人員。

6.短交處理。

交貨數量未達訂購數量時,以補足為原則,但經請購部門主管(如科長)同意,可免補交,短交如需補足時,物料管理部門應通知采購部門聯絡供應商處理。

7.急用品收料。

緊急材料于廠商交貨時,若物料管理部門尚未收到“請購單”時,收料人員應先詢問采購部門,確認無誤后,方可依收料作業辦理。

8.材料驗收規范。

為利于材料檢驗收料的作業,質量管理部門應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適時通知使用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所需的材料質量研訂“材料驗收規范”,呈總經理核準后公布實施,以作為采購及驗收的依據。

9.材料檢驗結果的處理。

(1)檢驗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在外包裝上貼合格檢簽,以示區別,物料管理人員再將合格品入庫定位。

(2)不合驗收標準的材料,檢驗人員在物品包裝上貼不合格的標簽,并于“材料檢驗報告表”上注明不合格原因,經主管作出處理對策并轉采購部門處理及通知請購單位,再送回物料管理部門辦理退貨。

10.退貨作業。

對于檢驗不合格的材料退貨時,應開立“材料交運單”并檢附有關的“材料檢驗報告表”呈主管簽認后,將異常材料出廠。

11.實施與修正。

本辦法呈總經理核準后實施,修訂時亦同。

我們還為您推薦了以下相關制度范文:

接待工作管理辦法

公司檔案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篇2:公司進料驗收管理辦法(3)

公司進料驗收管理辦法(三)

第一條本公司對物料的驗收以及入庫均依本辦法作業。

第二條待收料物料管理收料人員于接到采購部門轉來已核準的"采購單"時,按供應商、物料別及交貨日期分別依序排列存檔,并于交貨前安排存放的庫位以利收料作業。

第三條收料

(一)內購收料

1.材料進廠后,收料人員必須依"采購單"的內容,并核對供應商送來的物料名稱、規格、數量和送貨單及發票并清查數量無誤后,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記于"請購單",辦理收料。

2.如發覺所送來的材料與"采購單"上所核準的內容不符時,應即時通知采購處理,并通知主管,原則上非"采購單"上所核準的材料不予接受,如采購部門要收下該等材料時,收料人員應告知主管,并于單據上注明實際收料狀況,并會簽采購部門。

(二)外購收料

1.材料進廠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員即會同檢驗單位依"裝箱單"及"采購單"開柜(箱)核對材料名稱、規格并清點數量,并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于"采購單"。

2.開柜(箱)后,如發覺所載的材料與"裝箱單"或"采購單"所記載的內容不同時,通知辦理進口人員及采購部門處理。

3.其發覺所裝載的物料有傾覆、破損、變質、受潮……等異常時,經初步計算損失將超過5000元以上者(含),收料人員即時通知采購人員聯絡公證處前來公證或通知代理商前來處理,并盡可能維持異狀態以利公證作業,如未超過5000元者,則依實際的數量辦理收料,并于"采購單"上注明損失數量及情況。

4.對于由公證或代理商確認,物料管理收料人員開立"索賠處理單"呈主管核示后,送會計部門及采購部門督促辦理。第四條材料待驗進廠待驗的材料,必須于物品的外包裝上貼材料標簽并詳細注明料號、品名規格、數量及入廠日期,且與已檢驗者分開儲存,并規劃"待驗區"以為區分,收料后,收料人員應將每日所收料品匯總填入"進貨日報表"以為入帳清單的依據。

第五條超交處理交貨數量超過"訂購量"部分應予退回,但屬買賣慣例,以重量或長度計算的材料,其超交量的3%(含)以下,由物料管理部門于收料時,在備欄注明超交數量,經請購部門主管(含科長)同意后,始得收料,并通知采購人員。

第六條短交處理交貨數量未達訂購數量時,以補足為原則,但經請購部門主管(科長含)同意者,可免補交,短交如需補足時,物料管理部門應通知采購部門聯絡供應商處理。

第七條急用品收料緊急材料于廠商交貨時,若物料管理部門尚未收到"請購單"時,收料人員應先洽詢采購部門,確認無誤后,始得依收料作業辦理。

第八條材料驗收規范為利于材料檢驗收料的作業,質量管理部門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適時召集使用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所需的材料質量研訂"材料驗收規范",呈總經理核準后公布實施,以為采購及驗收的依據。

第九條材料檢驗結果的處理

(一)檢驗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于外包裝上貼合格標簽,以示區別,物料管理人員再將合格品入庫定位。

(二)不合格驗收標準的材料,檢驗人員于物品包裝貼不合格的標簽,并于"材料檢驗報告表"上注明不良原因,經主管核示處理對策并轉采購部門處理及通知請購單位,再送回物料管理憑此以辦理退貨,如特采時則辦理收料。

第十條退貨作業對于檢驗不合格的材料退貨時,應開立"材料交運單"并檢附有關的"材料檢驗報告表"呈主管簽認后,憑此異常材料出廠。

第十一條實施修正本辦法呈總經理核準后實施,修訂時亦同。

篇3:建筑地盤進料驗收管理辦法

一、本公司對物料之驗收入庫均依本辦法。

二、協力廠商或供應商送交物料時必須填寫送貨單一式二聯,詳細寫明送貨內容與訂購單據號碼,連同統一發票與所送交之物料送到物資倉庫之收料處。

三、收料員核對統一發票、訂購單與送貨單無誤后,再核對供應商資料卡是否有超交之現象。收料員在核對無誤后,在送貨單一式二聯上簽章,將第一聯送貨單退供應商以為送貨之憑證,第二聯收料員留存,之后將送貨單之內容轉記入供應商資料卡內。

四、收料員將進料驗收單之號碼抄錄在該物料貨品上,同時在送貨單上亦填入進料驗收單號碼、收料日期。

五、收料員根據送貨單第二聯填記進料驗收單一式三聯,并載明下列各項目:⑴物料編號;⑵品名規格;⑶交貨者名稱;⑷統一發票號碼及年月日;⑸交貨數量;⑹實際接收數量;⑺訂購單號碼;⑻收料日期。

六、收料員若發現送來之物料混有其他物料或其他特殊情況,必須在進料驗收單接收狀況欄內書明,以為品管檢驗參考。

七、收料員于填入必要內容并核章后,將進料驗收單第一、二、三聯送物料計劃員。

八、物料計劃員根據進料驗收單在"物料訂購、運輸、接收記錄"上填記進料驗單編號、收料日期以及接收記量后將進料驗收單第一、二、三聯立即送往品質檢驗員。

九、品質檢驗后將合格品總數填入進料驗收單一至三聯,經品質主管核章后,第一聯進料驗收單由進料品質檢驗單位自存,::并送物料計劃員登記良品總數,計算訂購余額于"物料訂購、運輸接收記錄"后將進料驗收單第一聯轉送帳料員,帳料員根據進料驗收單內良品總數轉記存量管制卡入庫數量欄,并填具入庫日期與進料驗收單號碼后存查。二至三聯送收料員將交貨實況填入供應商資料卡交貨資料各欄后,將進料驗收單二至三聯連同統一發票送倉儲員辦理入庫手續。

十、倉儲員核對物料數量與合格品總數是否相符,于安排物料進入倉庫后在進料驗收單二至三聯合格品實數欄蓋倉庫接收章,將進料驗收單二至三聯送請物料主管核章。

十一、物料主管核章后之進料驗收單第二聯送采購部門。

十二、進料驗收單第三聯連同統一發票送會計部門以為付款之憑證。

十三、外購品于采購組收到提單時立即將所附之發票影印一份給物料組,經物料計劃員登記入"物料訂購、運輸、接收記錄"后轉送收料員。于物料運達時,收料員根據影印之發票,核對入倉之外購品,并將交貨實況填入供應商資料卡,以下進料驗收程序與內購品處理程序相同。

十四、無論是向協力廠商或供應商采購之物料,送交倉庫決定驗收前,對該物料之價格、數量、品質、交期或其他交易條件與訂購單所載明之交易條件、采購規范相核對,以查驗該批物料允收或拒收,才給予驗收進倉。

驗收處理程序如下:

(一)先行檢查協力廠商或供應商所送來之各種發票、交貨證件是否齊全,交貨數量與訂購單或交貨單上所載數量有否誤差,如有誤差,不應該進一步加以驗收。

(二)運到物料卸入驗收地時,即應先核對包裝箱上所記載之收件人是否相符;物料名稱、數量與交貨證件所列是否相同;包裝是否完整(在運貨途中,是否被打開過);每箱物料之毛重與凈重是否與交證件相同……凡此種種均該逐一核對。發生誤差,立即注明清楚,并聯絡協力廠商(供應商)補足,必要時須沿請公證。

(三)開箱拆開包裝,物料內容與交貨文件應該核對物料名稱規范是否相符。對于所交物料有混淆或夾雜其他類似之物料或零件短缺,或零件破損不堪,均應加以注意,并將詳情寫在物料驗收單上,以為驗收工作處理當中之重要資料。

(四)依公司之規定在一定期內進行全檢或抽樣的工作。

(五)經進料驗收單位或委托其他檢驗單位試驗物料之品質,其結果寫在物料驗收單上。

(六)根據物料驗收單上品質檢驗之規定,判定該批物料為允收或拒收。

(七)如品質驗收合格,數量無誤,應即辦理登帳進庫,予以收貨。

十五、超交之物料以退回為原則,但得以考慮讓供應商寄存,而不作進料驗收之處理。

十六、收料員根據每天進料情形填寫物料外暫收品日報表,一式四聯,第一聯收料員自存,第二聯送物料計劃員,第三聯送品管員,第四聯送采購員。采購員根據日報表,與物資主管商討對超交物料的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