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醫院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制度

醫院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制度

2024-07-15 閱讀 4941

醫院傳染病疫情登記和報告制度

1.認真按實記載門診日志,門診日志為發現、檢索傳染病的基礎資料。15歲以下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必須記載家長姓名、學校年級及班級。

2.檢驗科、放射科發現傳染病的陽性結果時,要詢問并登記病人的詳細住址和電話號碼,同時電話報告防保科和臨床首診醫師。

3.臨床首診醫生在接到檢驗科或放射科的報告后,應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報告防保科。

4.傳染病疫情報告實行首診負責制,任何責任疫情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后,應立即填寫新的傳染病報告卡,卡上標記的星號必填,同時報告防保科。對于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在短期內填寫傳染病訂正卡,并上報防保科。

5.防保科根據傳染病報告要求,立即進行網絡直報或卡報市疾控中心,并認真填寫傳染病總登記簿和肺結核轉診登記簿,保存傳染病報告卡3年。

6.對于15歲以下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疾病病人應立即電話報告防保科,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要求詢問患兒家長姓名、住址、電話號碼。

7.報告時限:甲類和乙類甲管的傳染病在2小時內,乙類傳染病在6小時內,丙類傳染病在12小時內。

8.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于2小時內向醫院辦公室、衛生局報告。

9.住院部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電話報告防保科,同時轉塵潔分院治療(肺外結核和結核性胸膜炎除外)。

10.日常診治過程中發現傳染病暴發苗頭,應立即電話報告防保科,防保科核實后及時向市疾病中心報告。

查閱更多相關制度范文,請點擊:

篇2:Y幼兒園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制度

幼兒園傳染病應急預案

一、幼兒園建立傳染病應急預案。

二、校園內一旦發生傳染病,馬上隔離,按“預案”程序根據傳染病分類等級在規定時間內逐級上報。并將病人送往指定的地點。

三、對環境進行全面消毒。嚴重的請防疫部門進行消毒。

四、建立疫情報告登記及疫情跟蹤記錄表。觀察有無其他病例。

五、發現漏報或不報現象,根據有關規定,給予相應處罰。

幼兒園預防疾病制度

一、貫徹“預防為主”方針,按年齡及季節完成防疫部門布置的預防接種工作,預防接種率達百分之百。

二、新入園幼兒應在健康檢查卡上填好預防接種史,有專人登記備案。

三、及時了解疫情,發現傳染病及時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

四、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帶幼兒到公共場所。

五、加強體格鍛煉,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篇3:X學校傳染病疫情登記管理報告制度

篇一: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學校要組織教職員工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必須人人重視,加強預防。

二、各班每天要進行晨檢。班主任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對因病缺勤的學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進行登記。

三、學校衛生室保健醫負責學校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收集、匯總和報告工作,班主任和教師發現學生有發熱、皮診、腹瀉、嘔吐、黃疸等傳染病早期癥狀,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及時報告學校領導及疫情報告人,疫情報告人在24小時內上報衛生科與教育局。

四、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1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篇二:

為了能夠及時有序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在我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上級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學校成立由校長陳運占為組長,業務主任陳德偉為付組長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負責本校傳染病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

2、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一旦發現本班有傳染病疫情,應在1小時內向校長及主任報告。各班班主任應定期對各班衛生委員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及疫情報告程序進行培訓。

3、針對不同季節的傳染病,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預防傳染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各班班主任堅持每天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和午檢,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為預防各種傳染病在校內的發生,各班應把本班的公共區、教室、寢室徹底打掃干凈,不留衛生死角。并加強教室、寢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