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則上是依據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決定的。自治區與省同級,自治州與地級市同級,自治縣與縣同級。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及其地位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組成和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規定。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行政地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并報告工作,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實行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負責制,分別主持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民族特色
1、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內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也應有適當名額的代表,而且對人口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額和比例分配將依法給予適當的照顧。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組成人員以及政府所屬工作機構中,要盡量配備少數民族的干部,對基本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干部要優先配備。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區總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構成應當與本民族人口比例大體相當;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應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1、民族立法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規定有關本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問題;單行條例規定有關本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體事項。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可以對國家法律和政策作出變通性規定。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并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變通執行權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標,如果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自治機關可以報經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3、財政經濟自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具有較大程度的財政經濟自主權,并可以享受國家的照顧和優待。
凡是依照國家規定屬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安排使用。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項目,由國務院按照優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則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預算支出,按照國家規定,設立機動資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區。
4、文化、語言文字自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公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5、組織公安部隊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準,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6、少數民族干部具有任用優先權
篇2: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章程辦法
第一章總則
高校學生宿舍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和休息的活動場所,是學校管理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加強校園文明建設,積極鼓勵廣大學生創造一個“安全、整潔、舒適、文明”的學習生活環境,進一步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構建“溫馨和諧、安全有序、健康向上”的主流宿舍文化。使宿舍成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平臺,結合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生宿舍的實際狀況,特成立貴州師范大學大學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簡稱“宿治會”)。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是在學院黨總支的具體指導下開展活動的學生自律組織。
第二章機構設置
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由指導老師、會長(及樓長)、副會長、生活部、安全部、宿檢部組成。
會長、副會長各設一名,安全部、生活部、紀檢部等設部長一名。
宿舍實行樓長負責制,下設層長和寢室長。
宿舍樓設樓長一名,各樓層設層長一名、各宿舍設寢室長一名。
第三章工作職責
“宿治會”的主要職責是圍繞學院提出的學生宿舍“安全、整潔、舒適、文明”的管理目標,組織學生開展以育人為中心,以宿舍為陣地,多種形式的宿舍文明創建活動;強化學生文明自律意識,為優化學校育人環境作貢獻;同時協助宿舍管理中心妥善管理宿舍樓院內的設施、物品,創建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組織衛生檢查評比和豐富的課余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安全治保,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成員具體工作職責:
一、?會長職責
1.負責學院宿治會全面工作;
2.討論與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和工作重點;
3.聽取工作匯報,總結工作經驗,樹立典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主動向上級匯報工作情況和申請工作的指示;
5.指導宿治會工作開展;
6.組織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
7.負責做好宿舍文明建設的相關工作;
8.與副會長一起負責對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成員進行工作考核、管理。
二.副會長職責
1.協助會長開展工作;
2.做好分管工作任務;
3.協調、監督各項工作開展;
4.負責分管男女生寢室詳細統籌工作的開展;
5.協調、處理宿管會工作中的突發問題;
6.負責向上級領導匯報各項工作、活動的進展;
7.與會長一起負責對學生宿舍管理委員會成員進行工作考核、管理;
8.通過各種渠道做好學生信息反饋工作。
三.安全部職責
1.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安全隱患的檢查匯報;
3.收集、整理學生宿舍的安全信息;
4.協調宿舍設施的維修;
5.維護作息制度;
6.及時匯報學生宿舍的安全動態;
7.成立“宿舍安全信息員”、組建“宿舍安全服務隊”。
?四.生活部職責?
1.負責配合好學院老師做好查寢工作;
2.負責學生宿舍內務衛生的抽查、評分和通報,及時匯總通報每周達標及不達標宿舍情況;
3.做好學生宿舍“文明宿舍”的創建、評比工作;
4.開展宿舍文化活動、開展文明宿舍創建活動;
5.對宿舍環境衛生及違紀行為進行整改上報;
6.對宿舍的文明事跡、好人好事進行宣傳報道。
五.宿檢部職責
1.負責規范全院學生的住宿、就寢紀律;
2.負責宿治會通知的下達通知;
3.負責學生宿舍紀律、秩序的抽查和通報,及時匯總通報每周情況;
4.會議活動的考點到勤及值班考勤;
5.負責學生思想、心理動態匯報;
6.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工作,保證各種信息渠道的暢通;
7.對宿舍區內的各種違紀、違規現象進行查處上報;
8.負責宿舍教育和管理的全面工作及相關協調工作。
六.樓層長職責
1.完成學院、會長以及副會長交辦的各項工作;
2.負責調解學生宿舍沖突和矛盾,對宿舍突發事件的上報及處理;
3.檢查學生宿舍的衛生情況以及寢室有無安全隱患;
4.負責宣傳部宣傳的宿舍內學生人身、財產、生活等方面的安全知識宣傳到每個寢室。
第四章?管理條例
1.參會制度:召開會議,宿檢部必須提前通知參會人員,做好會議準備工作,并做好考勤及會議記錄,參會時,每位干部不得遲到、早退或缺席,有病、有事無法出席會議者應先請假,每位干部必須做好會議記錄,以便及時安排和布置工作會議期間個人電話必須關機或調成振動,各項會議制度應充分堅持民主集中制,認真、廣泛聽取每位成員的意見。
2.交流制度:對內、對外加強協調、聯絡、溝通,與學院學生黨支部、團總支、加強聯絡、溝通,共同舉辦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加強與校學生會以及其他兄弟學院宿管會的交流與聯系,謀求共同發展。
3.值班制度:由宿治會會長安排宿治會全體成員分批到宿舍生活服務室進行值班并做好考勤。
4.獎懲制度:每學期末對宿治會成員進行民主評議,評選出“優秀宿治員”并頒發獎狀,各方面表現極差者勒令退出宿治會。
5.考核制度:宿管會會長、副會長配合指導老師以宿治會成員平時工作態度,出勤情況等為標準,以各部門干部意見為參考,對宿管會成員進行每月一次的嚴格的統一考核,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的成員,由學院在期末進行綜合考核,以平時考核成績為基準,凡工作踏實出色者,由學院授予榮譽稱號。
篇3:村民自治章程范本
村民自治章程
二00四年一月十八日經村民會議通過
總則
第一條為了尊重和保障村民民主權利,推進我村民主法治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本章程由全村村民大會通過,報上級黨委、政府備案,全村村民共同遵守、執行。
村民
第三條凡永久居住在本村范圍內,擁有本村戶口,為本村村民。
第四條村民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一切權利,并履行相應的義務,同時擁有本章程賦予的權利及履行相應的義務。
第五條本村1/5以上的有選舉權的村民聯名,可以要求罷免村民委會成員,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經有選舉權的村民過半數通過。
第六條村民小組設小組長,小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選舉產生,可以連選連任。
村民會議
第七條村民會議由年滿十八周歲以上的村民組成。
第八條召開村民會議應有全村年滿十八周歲以上村民的過半數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戶的代表參加方可舉行。
第九條村民會議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數的過半數通過,方有效。
第十條村民會議一般每年召開一次以上,由村民委員會主持召開,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議,應當召開村民會議。
一、村民會議職責:
二、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
三、審議村民委員會年度工作報告,評議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工作;
四、選舉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
五、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
六、決定涉及全村村民的重大事項;
七、授權村代表會議決定的事項;
八、選舉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組成人員。
九、村民會議認為應當或者依法應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召開村會議應當在召開會議前十日將會議內容公告村民,會后公告結果,接受村民監督。
村民代表會議
第十二條本村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可村民代表的推選,但是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十三條村民代表由村民小組召開本組村民會議推選產生,每個小組推選三名村代表,其中至少有一名女代表。
第十四條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委員會主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召開應有應到會的2/3以上代表到會,會議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方有效。
第十五條村民委員會應當在召開會議前十日將會議內容公告村民,會后應公告結果,接受村民監督。
第十六條村民代表會議的職責:依村民會議授權決定本村重大事項。
第十七條村民代表出席村民代表會議會前應充分征求所在村民小組村民的意見、建議。
村民委員會
第十八條村民委員會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第十九條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若干人組成,由本村年滿十八周歲以上的有選舉權的村民擔任,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應有婦女參加,其選舉程序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進行。
第二十條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其成員接受村民會議的評議。
第二十一條村民委員會的職責:
一、依照憲法和法律,在村黨支部的支持和保障下組織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二、辦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四、向上級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五、支持和組織村民發展生產,尊重和保障村民合法權利和權益;
六、管理村級土地和公共財產,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七、協助有關部門,對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進行教育、幫助和監督,對刑釋改教人員進行安置幫教;
八、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教育和推動村民履行法定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發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識,維護民族團結,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第二十三條村民委員會下設人民調解、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等委員會,村民應積極支持他們開展工作。
對治保會作出的治安部署如巡邏防控等,村民要大力支持。
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調解的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在合法自愿的基礎上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應自覺履行。
第二十四條村干部應自覺帶頭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抓好經濟文化、公益事業、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生產安全、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調解等工作。
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村財務理財小組
第二十五條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在村民中推選產生,負責監督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
第二十六條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的職責:
一、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監督情況;
二、審查村務公開的各項內容是否全面、真實,公開時間是否及時,公開形式是否科學,程序是否規范;
三、聽取村民對村務公開的投訴,調查村民反映的問題,確有內容遺漏或者不真實的,
四、應督促村委員會重新公布,也可以直接向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詢問。對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的詢問,-村民委員會應在10內予以解釋和答復。
第二十七條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的罷免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
第二十八條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任期與本屆村委會相同。
第二十九條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其成員從村民代表中選舉產生,任期與本屆村委會相同,其職責是對村財務及村級企業的收支情況進行管理、監督和審核。
第三十條村務財務公開,由村民選舉產生的村財務理財小組負責,每季度上墻公布一次。
村務處理程序
第三十一條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遵循以下決策程序:由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聯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聯名提出議案;村黨支部統一受理議案,并召集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聯席會議,研究提出具體意見或建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由村黨支部、村委會組織實施。
第三十二條凡提交村民會議或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會前應向村或村民代表公告,廣泛征求意見;會后應及時公布結果;凡決定事項的實施情況,應及時公布,自覺接受監督。
第三十三條村集體所有的土地開發和發包、村辦企業成立或改制,必須經村民會議通過。村民小組的公共財產處分和土地的發包、轉包、宅基地的劃定,應經本小組村民會議決定。
第三十四條村級公益事業,由村民會議一事一議,凡通過的,村民應支持和參與。
第三十五條對村黨支部成員、村民委員會成員、會計、出納實行任期、離任審計,審計工作由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負責。
附則
第三十六條本章程自公告之日起施行。全村村民應自覺遵守本章程和《村規民約》,依法正確行使權利、切實履行義務,遵紀守法,講文明、講禮貌,誠實信用,勤勞致富、科學致富,共同建設一個社會安定、村民和睦、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