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中醫科門診工作制度范本

中醫科門診工作制度范本

2024-07-15 閱讀 4318

一、中醫科應以繼承、發掘、整理、提高祖國醫學遺產為宗旨,積極搞好門診和病房工作。

二、中醫科病員的入院、出院、飲食、護理均由中醫決定。診斷、治療以中醫方法為主,必要時可請西醫協助。

三、中醫可按病員病情簽署診斷、病假、死亡等有關醫療證明。根據理、法、方、藥的原則,認真書寫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病歷(包括門診病歷)。病歷記載要完整、準確、整潔,要簽全名。

四、對于年老、經驗豐富的中醫,應配備水平較高的青、壯年中醫或西學中醫師,作為助手,繼承并整理其學術經驗,積極開展中醫的科研工作。

五、承擔中醫和西醫學習中醫的教學工作,認真帶好進修、實習人員,定期開展中醫學術活動。

六、積極采集民間土、單、驗方,進行整理、篩選、驗證,對確有療效的要推廣應用。

七、積極弘揚中醫的特長,如針灸、推拿、正骨、男科、婦科、皮膚科等,設專科門診方便群眾就醫。

八、院外處方,原則上不轉抄,只能供參考。醫師未見患者,一概不得開處方和抄方。

九、對于特殊的煎藥方法及服藥時間,醫師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處方上注明。

十、中醫治療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隨診,由會診醫師確定,并認真做好記錄,定期隨診。各科中醫隨診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經治醫師通知隨診醫師停開中藥,以免造成浪費。

十一、在弘揚中醫特長的同時,有選擇地吸收和應用西醫的成功經驗,不斷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病的新路子。

篇2:鄉鎮衛生院門診工作制度

鄉鎮衛生院門診工作制度

一、各科門診要在院長及分管院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科主任負責門診的規劃、計劃及醫療活動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等各項工作。

二、各科門診工作的人員應接受有關科室主任的領導。

三、臨床和醫技各科室人員必須具有三年以上臨床實踐方能到門診工作。

四、門診工作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門診工作執行首診醫師負責制、疑難危重病人的請示報告制度和轉院制度。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血壓并予以登記。

五、嚴格遵守醫院的勞動紀律,衣帽整潔,掛牌服務。臨床醫師如有特殊情況需要停診,必須提前一天通知院方辦公室。

六、門診醫師按要求認真書寫門診病歷并作好每位病員的門診登記。

七、門診檢驗、放射及物理診斷等各種檢查結果,必須準確及時;門診藥房劃價、發藥必須準確無誤并要告訴病員用法。

八、需出具工傷、交通事故、醫療糾紛、打架斗毆等特殊病情介紹時,應持有關單位或部門介紹信,接診醫師出具病情介紹,主管院長審核批準。

九、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十、加強門診優質服務工作,對老、弱、殘病人給予照顧,優先就診。

十一、加強候診宣傳和管理工作,普及衛生預防知識。

十二、保持門診就診場所清潔、整齊、安靜,標識、標牌清晰。

十三、每月發放一次門診病員意見卡,征求意見,接受監督。

篇3:醫院醫療門診處方用藥管理制度

醫院醫療門診處方及用藥管理制度

一、門診處方制度

(一)處方標準與處方領取、保管制度

1.處方標準由衛生部統一規定,處方內容主要包括前記、正文和后記。

(1)前記:包括醫療機構名稱、費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或住院病歷號,科別或病區和床位號、臨床診斷、開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項目,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還應當包括患者身份證明編號,代辦人姓名、身份證明編號。

(2)正文:以RP或R標示,分藥品名稱、劑型、規格、數量、用法、用量。

(3)后記:醫師簽名或者加蓋專業簽章,藥品金額以及審核、調配、核對、發藥藥師簽名或者加蓋專用簽章。

2.處方顏色

(1)普通處方的打印紙為白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普通"。

(2)急診處方打印紙為淡黃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急診"。

(3)兒科處方打印紙為淡綠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兒科"。

(4)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印刷紙為淡紅色,右上角標注"麻、精一"。

(5)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印刷紙為白色,右上角標注"精二"。

3.處方格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制定。

4.處方領取與保管、銷毀:

(1)醫院使用電子處方與紙質處方相結合的方式。

(2)麻醉及精神類處方由總務倉庫統一印刷,由各科向總務倉庫領取。

(3)處方由藥劑科妥善保存。普通處方、急診處方、兒科處方保存期限為1年,醫療用毒性藥品、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保存期限為2年,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保存期限為3年。

(4)處方保存期滿后,經報醫院主管院長批準、登記備案,方可銷毀。

(二)處方權與處方開具

1.經注冊的執業醫師在執業地點,經醫院醫務科審批取得相應的處方權,并蓋章、簽名留樣備案后,方可開具處方。備案表一式兩份,分別由醫務科與藥劑科保存備查。

2.本機構執業醫師和藥師經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處方權,藥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調劑資格。

3.醫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權后,方可在本機構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但不得為自己開具該類藥品處方。

4.試用期人員開具處方,應當經本機構有處方權的執業醫師審核,并簽名或加蓋專用簽章后方可有效。

5.進修醫師由本機構對其勝任本專業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后授予相應的處方權。

6.處方開具應當符合本機構制定的《處方評價標準》,字跡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應當在修改處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7.醫師應當將本機構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內同類藥品相關信息告知患者。

8.除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兒科處方外,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就診人員持處方到藥品零售企業購藥。

(三)處方調劑

1.取得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方可從事處方調劑工作。藥師簽名與蓋章式樣應當在本醫療機構留樣備查。

2.具有藥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負責處方審核、評估、核對、發放以及安全用藥指導;藥士從事處方調配工作。

3.藥師應當憑醫師處方調劑處方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

4.藥師應當認真逐項檢查處方前記、正文和后記書寫是否清晰、完整、并確認處方的合法性。

5.藥師應當按照操作規程調劑處方藥品:認真審核處方,準確調配藥品,正確書寫藥袋或粘貼標簽,注明患者姓名和藥物名稱、用法、用量、包裝;向患者交付藥品時,按照藥品說明書或者處方用法,進行用藥交待與指導,包括每種藥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

6.藥師調劑處方時必須做到"四查十對":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對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

7.藥師應當對處方用藥適宜性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包括:

(1)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藥品,處方醫師在電腦上或手工處方上注明是否皮試由注射室護士在皮試結果出來后在電腦上或手工處方上標注皮試結果,或告知醫師更換其他藥物。

(2)處方用藥與臨床診斷的相符性。

(3)劑量、用法的正確性。

(4)選用劑型與給藥途徑的合理性。

(5)是否有重復給藥現象。

(6)是否存在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7)其它用藥不適宜情況。

8.藥師經處方審核后,認為存在用藥不適宜的,應當告知處方醫師,請其確認或者重新開具處方。藥師發現嚴重不合理用藥或者用藥錯誤,應當拒絕調劑,及時告知處方醫師,并應當記錄,按照有關規定報告。

9.藥師在完成處方調劑后,應當在處方上簽名或者加蓋專門簽章。

10.藥師應當對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按年月日逐日編制順序號。

(四)處方點評及處罰

為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務科、藥劑科及門診醫療質控組要定期對門診處方以及病區醫囑進行審核、點評、反饋,并列入醫院醫療質量考核標準,對不合格處方進行公示和處罰。

1.醫院成立處方點評小組,成員由醫務科、藥劑科、門診辦公室、臨床科室等部門組成。

2.處方評價方法:

(1)門診藥房藥師在調劑過程中認真審核處方,發現問題及時與處方醫師聯系,每周隨機抽取一天的部分處方進行分析評價,每月定期抽查不少于5%的處方,詳細填寫衛生部公布的《處方評價表》,并予登記。對違規用藥、不合理用藥、濫用藥物等情況,應責令處方醫師改正。

(2)每季度對全院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處方進行抽查。

(3)檢查結果及時在醫院內進行公布。

二、處方注意事項

(一)藥學人員不得擅自修改處方,如遇缺藥或處方錯誤等特殊情況需修改處方的,要退回醫師修改簽字后才能調配。

(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處方,遵照國家特殊藥品管理辦法等規定執行。

(三)處方一般以三日量為宜,七日量為限,對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況可酌情適當延長。處方當日有效,超過期限需經醫師更改日期重新簽字方可調配。醫師不得為本人開處方。

(四)處方內容應包括:醫院全稱、門診或住院號、處方編號、年月日、科

別、病員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及數量、用法用量、醫師簽字、配方人及核對人簽字,藥價,不得缺項、漏項。

(五)處方書寫要清楚,醫師如修改處方,必須在修改處簽字。

(六)處方上藥品數量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藥品用量單位以克(g)、毫克(mg)、毫升(ml)、國際單位(iu)計算;片劑、丸劑、膠囊劑以片、丸為單位,注射劑以支、瓶為單位,并注明含量。

(七)普通處方保存一年,精神藥品、毒性藥品處方保存二年,麻醉藥品處方保存三年備查。到期由藥劑科報醫院主管院長批準銷毀。

(八)藥師(士)有權監督、審核處方,指導醫師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