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石油產品苯胺點測定儀安全操作規程

石油產品苯胺點測定儀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1215

1使用前準備-接好電源,檢查投、受光器是否成一直線,距離應在40~50mm之間-檢查測定池內加熱器、攪拌器、溫度計的位置,使攪拌啟動后不致相互碰撞-儀器后面板有一個撥動開關,開關撥到上方做淺色試樣,開關撥到下方做深色試驗2用移液管將試油和苯胺各10ml,從注入口注入測定池內,啟動電源開關,加熱器開關,光電開關3將“光電調節旋鈕”調到適當位置,對不同顏色的試樣,要改變投光器的亮度,最好用標準試樣來做2.做淺色試樣時,開始兩相沒有完全混溶,需加熱試樣,當試樣溫度達到預期胺點前3~4℃時,調節加熱旋鈕控制溫度慢慢上升,并且觀測試樣完全混溶;待試樣冷卻呈現渾濁時儀器上的指示燈及蜂鳴器同時發出信號,讀取此時溫度即為苯胺點4做深色試樣時,開始兩相沒有完全混溶,需加熱試樣,當試樣溫度達到預期胺點前3~4℃時,調節加熱旋鈕控制溫度慢慢上升,并且觀測試樣完全混溶且透明,這是儀器上的指示燈及蜂鳴器同時發出信號,此時為非苯胺點;待試樣完全混溶后,再調節加熱旋鈕使試樣冷卻,試樣冷卻速度每分鐘不超過1℃,等試樣冷卻再呈現渾濁時儀器上的指示燈裝換復位,讀取此時溫度即為苯胺點5讀取溫度值后,應立即將試樣從測定池下部排出口放入燒杯中,乘熱用苯、丙酮等溶濟沖洗測定池數次,直至沖洗干凈6試驗完畢,關斷電源,加熱器開關、光電開關7保持儀器清潔,防止酸堿、潮濕等的侵蝕8注意事項-攪拌電極轉速不宜過快,否則會混入氣泡,容易產生測定誤差,但必須保證充分循環,否則會引起測定誤差和電熱絲燒傷-注入試油和苯胺時,注意不要讓測定池上部過多的沾上試樣-蜂鳴報警器,連續使用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否則容易損壞蜂鳴器-試樣完畢,測定池務必清洗干凈,否則,影響下次試驗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篇2:苯胺危害應急措施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本品可燃,有毒。遇明火、高熱可燃。與酸類、鹵素、醇類、胺類發生強烈反應,會引起燃燒。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

滅火劑: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避光保存。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5[皮]

前蘇聯MAC(mg/m3):0.1

TLVTN:OSHA5ppm[皮];ACGIH2ppm,7.6mg/m3[皮]

TLVWN:未制定標準

篇3:苯胺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苯胺的工業生產大多采用硝基苯在催化劑的存在下直接加氫還原工藝,按反應器形式可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之分,其流程大致相同。基本流程是:純度98.5%的氫氣和純度99.5%的硝基苯,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熱氣化送進加氫反應器中,在150~250℃和銅-鉻等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苯胺和水。部分未反應的氫氣經回收返系統使用,粗苯胺經脫水和精餾脫除高沸點物質后即為精苯胺產品。

本裝置生產所用原料和生產的產品,均屬易燃、易爆物質且大都為有毒物質,其中硝基苯、苯胺為Ⅱ級毒物。

2重點部位

2.1制氫工序該工序系用半水煤氣經除去二氧化碳后的水洗氣為原料經變壓吸附除去氮氣,一氧化碳等氣體制取高純度氫氣的工序。除了水洗氣本身系可燃氣體外,其中還有無色無味的一氧化碳有毒氣體成分,制得的高純度氫氣其燃燒爆炸的危險性更大。另外多級次的吸附、解析操作的程序較為繁雜,操作機構及其制動閥門較多,因而中壓(約2.7MPa)系列的動密封點也多。該工序系防火、防爆、防中毒的重點監督部位。

2.2硝基苯加氫反應器該反應器是生產苯胺的中心部位,也是危險因素較多和集中的部位。反應器內參加反應的氫氣和硝基苯不僅處于高溫狀態,其反應過程也很激烈,操作控制上有一定難度。該反應器的密封出現故障或因操作失誤器內進入空氣時,有造成嚴重的著火或爆炸事故的危險。

3安全要點

3.1制氫工序

3.1.1制氫系統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著火、爆炸和一氧化碳中毒,投料前要嚴格檢查設備、管道及其調節閥等的氣密性并進行氮氣置換,不合格不準投料。

3.1.2正常生產中應用固定式可燃氣檢測報警儀和巡檢時用便攜式檢測儀檢測相結合的方法,經常檢查監視該系統的泄漏情況,及時消除出現的隱患。

3.2硝基苯加氫反應器反應器內要保持正壓操作,防止空氣竄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2.1催化劑升溫活化前必須進行氮氣置換并經檢驗合格,氧含量必須低于2%,否則不準投料。

3.2.2加氫反應器再生用壓縮空氣入口短管,在催化劑非處于再生期間應拆除,以防止閥門內漏或誤操作而導致空氣竄入反應器。

3.2.3尾氣放空不能過量,防止反應器內造成負壓而吸入空氣。

3.3其它部位

3.3.1硝基酚及其鹽類是爆炸性危險品,粗硝基苯進入本裝置前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每批進料都須經分析化驗,其報告單應嚴格檢查核實,發現硝基酚含量超過20ppm、二硝基噻酚含量超過5ppm時,不能進入裝置使用。

3.3.2要經常檢查上述塔系的塔釜液位,使之保持在正常范圍內,絕不容許蒸干。另外,對精餾塔釜液中的間位二硝基苯含量要定時檢驗分析,當其含量達到20%時,必須立即排放焦油。

3.3.3硝基苯精制系統的操作壓力為4~33.3kPa(絕壓)。為防止空氣漏入系統造成危險,除了應檢查投料生產前的系統氣密性試壓以外,生產中還應經常檢查各排放閥門、采樣閥門等是否向系統內漏氣。經檢查發現有閥門向系統漏空氣時應立即更換或加接新閥。系統排真空時,應注意補入氮氣。

3.3.4經常督促氫氣壓縮機的操作人員,應對壓縮機的傳動皮帶涂抗靜電劑,防止靜電火花的產生。

3.3.5氫氣和硝基苯精制系統對火種及撞擊震動很敏感,要教育、制止巡檢、維護保養、檢修和搶修人員在作業中的敲打、撞擊、打火行為。

3.3.6清理設備內殘留的硝基化合物時,應注意安全措施的嚴格實施及檢查。

3.3.7定期對本裝置的安全裝備、設施的完好情況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