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橡膠性能試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橡膠性能試驗工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1818

1、工作前穿戴好必要的保護用品,必須熟悉所使用設備、工具的性能、原理和操作方法。

2、設備使用前應檢查其性能、潤滑是否正常,電氣裝置和防護裝置必須良好、可靠,否則不準開動。

3、使用試驗設備應嚴格遵守各試驗機安全操作規程。

4、室內配電柜應有專人管理,設備發生故障應立即停車,通知電工檢查修理。

5、試驗設備不準超過額定負荷運行。工作時,精力要集中,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6、進行試驗時必須注意,根據試樣形狀、規格及性能,選擇好測量范圍、夾具,安裝必要的附件。

7、試驗結束后,將一切運轉機件調整到原始為止,關閉電源,清理現場。

8、填寫交接班記錄。

篇2:機械性能試驗安全管理制度

1.0目的

加強材料機械性能試驗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2.0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計量室試驗設備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3.0內容

3.1試驗人員應熟悉設備的性能,掌握其操作方法,不得超負荷使用。

3.2操作前應先檢查設備各部是否正常,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好,才能啟動設備。

3.3試驗機上不準放置工具雜物等試驗完成后應把試件取下。

3.4脆性材料的硬度、彎曲、壓縮及疲勞試驗須加防護裝置,防止材料崩裂傷人。

3.5高溫拉伸或其它升溫試驗,需電爐加熱時,應控制電流均勻上升。在裝卸試樣時,必須斷電,必要時需戴上石棉手套。易燃易爆物必須遠離電爐。

3.6室內應配備適用的消防器材。

3.7試驗員工作時要集中精力,不得離開工作崗位,如須離開,應停機或向代管人作交待。

3.8進行試驗時必須注意:

①根據試樣形狀、規格及性能,選擇好測量范圍、夾具、加相應砝碼及安裝必要的附件;

②試驗前開始前,先作幾次瞬時啟動(開、停),便于潤滑和檢查試驗機運轉部件狀況;

③工作完畢后,應各部歸位,并關閉油閥、電源。

3.9試驗機每年由計量部門校驗一次。每季度用測力計自行校驗一次。測力計每年校驗一次。

3.10長期不用的機器、設備應上油密封加罩并定期檢驗、保養。升降絲桿及上下夾頭要經常加油潤滑,光亮部分應涂上防銹油。

篇3: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操作規程(二)

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操作規程(2)

執行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GBJ81-85

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所采取的試驗機量程應能使試件的預期破壞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

試件如為標準養護,從養護地點取出后,應盡快進行試驗,以免試件內部的溫濕度發生變化。

試驗前先將試件擦試干凈,測量尺寸,并檢查其外觀。試件尺寸測量精確至1mm,并根據此計算試件的承壓面積。如實測尺寸與公稱尺寸之差不超過1mm,可按公稱尺寸進行計算。

試件要求:試驗前檢查試件承壓面平整度,承壓面與相鄰面的不垂直度,及是否有缺棱掉角情況,如有,則應在試驗記錄中加以注明。

將試件安放在試驗機的下壓板上,試件的承壓面應與成型時的頂面垂直。試件的中心與試驗機下壓板中心對準。開動試驗機,當上壓板與試件接近,調整球座,使接觸均衡。

試驗應連續而均勻地加荷,加荷速度應為: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C30時,取每秒鐘0.3~0.5Mpa(對于標準試件,即6.75~11.25N/s);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或等于C30,取每秒鐘0.5~0.8Mpa(對于標準試件,即11.25~18N/s)。及時清理試驗機下壓板上殘留的試驗碎屑。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1Mpa):

――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Mpa)

P――破壞荷載(N)

A――試件承壓面積(mm2)

以三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三個測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果有一個與中間值的差值超過中間值的15%時,則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間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如有兩個測值與中間值均超過中間值的15%,則該組試件的試驗結果無效。

取150×150×150mm試件的抗壓強度為標準值,其它尺寸試件測得的強度值均應乘以尺寸換算系數,其值對200×200×200mm試件為1.05;對100×100×100mm試件為0.95。

抗折強度試驗

混凝土抗折強度試驗應采用150×150×600(或550)mm小梁作為標準試件。制作標準試件所用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徑不應大于40mm。

必要時可以采用100×100×400mm試件,此時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徑不應大于30mm。

試件如標準養護,從養護地點取出后應及時進行試驗。試驗前,試件應保持與原養護地點相似的干濕狀態。

先將試件擦干凈,測量尺寸,試件尺寸測量精確至1mm,并據此進行強度計算。在試件承壓區及支承區標明接觸線(跨距取試件截面高度的3倍)。

試件要求:試件不得有明顯缺陷。在跨中1/3梁的受拉區內,不得有表面直徑超過7mm并深度超過2mm的孔洞。試件承壓區及支承區接觸線的不平度應為每100mm不超過0.05mm。否則應在試驗記錄中加以注明。

按要求調整支承架及壓頭的位置,跨距取試件截面高度的3倍,所有間距尺寸偏差不應大于±1mm。將試件在試驗機的支座上放穩對中,承壓面應選擇試件成型時的側面。開動試驗機,當加壓頭與試件快接近時,調整加壓頭及支座,使接觸均衡。

試件的試驗應連續而均勻地加荷,加荷速度應為: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C30時,取每秒種0.02~0.5Mpa(即0.15~0.375kN/s);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或等于C30,取每秒種0.05~0.08Mpa(即0.375~0.6kN/s)。記錄破壞荷載和破壞位置。

試件破壞時如折斷面位于兩個集中荷載之間時,抗折強度應按下式計算(精確至0.01MPa):

混凝土抗折強度(Mpa)

P破壞荷載(N)

L支座間距即跨度(mm)

b試件截面寬度(mm)

h試件截面高度(mm)

以三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精確至0.1MPa)。三個測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果有一個與中間值的差值超過中間值的15%時,則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間值作為該組試件的抗壓強度值。如有兩個測值與中間值均超過中間值的15%,則該組試件的試驗結果無效。

三個試件中如有一個其折斷面位于兩個集中荷載之外時(以受拉區為準),則該試件的試驗結果應予舍棄,混凝土抗折強度按另兩個試件的試驗結果計算。如有兩個試件的折斷面均超出兩個集中荷載之外,則該組試驗無效。

采用100×100×400mm非標準試件時,取抗折強度乘以尺寸換算系數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