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鹽酸安全操作規程
一、濃鹽酸分類與特性概述:
外觀及性狀:無色或微黃色發煙液體,有刺鼻的酸味。
中文名:濃鹽酸
分子式:HCl
相對分子質量:36.5
CAS號:7147-01-0
危險性類別:8.1類強酸性腐蝕品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皮膚接觸。
最高容許濃度: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2mg/m3
健康危害: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鼻衄,齒齦出血,氣管炎等。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潰瘍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
危險特性: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放出氫氣。遇氰化物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與堿發生中合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二、濃鹽酸儲存條件及方式: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堿類、胺類、堿金屬、易(可)燃物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三、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堿類、胺類、堿金屬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煙霧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耐酸堿橡膠皮靴,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護:戴耐酸堿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進食和飲水。飯前要洗手,工作完畢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四、廢棄濃鹽酸處理方式(可根據廠家提供的《安全技術說明書》來確定。
廢棄物性質:危險廢物。
廢棄處置方法: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中和、稀釋后,排入廢水系統。
廢棄注意事項:注意防止發生環境污染。
五、濃鹽酸出現緊急情況處理預案
1、人員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應急電話:120
2、消防措施:
滅火方法:霧狀水、砂土、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本品不燃。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滅火措施: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生產部報警(并播119),并馬上組織本部門車間人員用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滅火;生產部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和各救援隊伍迅速趕到現場,并將本崗位的滅火器材送至著火車間;醫療救護隊到達后將重傷人員轉送醫院或現場進行緊急救護;要迅速控制現場治安,分散人流,保護好重要物資。
滅火注意事項: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耐酸堿消防服、佩戴空氣呼吸器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
應急電話:119
3、應急處理
應急行動: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
消除方法: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蓋泄漏物,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粉狀石灰石(CaCO3)、熟石灰、蘇打灰(Na2CO3)或碳酸氫鈉(NaHCO3)中和。用抗溶性泡沫覆蓋,減少蒸發。用耐腐蝕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
應急電話:119
篇2:濃鹽酸安全操作規程
一、濃鹽酸分類與特性概述:
外觀及性狀:無色或微黃色發煙液體,有刺鼻的酸味。
中文名:濃鹽酸
分子式:HCl
相對分子質量:36.5
CAS號:7147-01-0
危險性類別:8.1類強酸性腐蝕品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皮膚接觸。
最高容許濃度: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2mg/m3
健康危害: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鼻衄,齒齦出血,氣管炎等。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潰瘍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
危險特性: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放出氫氣。遇氰化物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與堿發生中合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二、濃鹽酸儲存條件及方式: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堿類、胺類、堿金屬、易(可)燃物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三、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堿類、胺類、堿金屬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煙霧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氣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耐酸堿橡膠皮靴,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護:戴耐酸堿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進食和飲水。飯前要洗手,工作完畢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四、廢棄濃鹽酸處理方式(可根據廠家提供的《安全技術說明書》來確定。
廢棄物性質:危險廢物。
廢棄處置方法: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中和、稀釋后,排入廢水系統。
廢棄注意事項:注意防止發生環境污染。
五、濃鹽酸出現緊急情況處理預案
1、人員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應急電話:120
2、消防措施:
滅火方法:霧狀水、砂土、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本品不燃。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滅火措施: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生產部報警(并播119),并馬上組織本部門車間人員用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滅火;生產部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和各救援隊伍迅速趕到現場,并將本崗位的滅火器材送至著火車間;醫療救護隊到達后將重傷人員轉送醫院或現場進行緊急救護;要迅速控制現場治安,分散人流,保護好重要物資。
滅火注意事項: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耐酸堿消防服、佩戴空氣呼吸器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
應急電話:119
3、應急處理
應急行動: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
消除方法: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蓋泄漏物,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粉狀石灰石(CaCO3)、熟石灰、蘇打灰(Na2CO3)或碳酸氫鈉(NaHCO3)中和。用抗溶性泡沫覆蓋,減少蒸發。用耐腐蝕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
應急電話:119
篇3:幼兒園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幼兒園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抓好幼兒園的安全工作,重在落實。為了切實落實我園的安全責任制,健全園內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保證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了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一、成立安全檢查領導小組
我園成立了以園長為組長,以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以各教研組長、保育成員、門衛為組員的幼兒園安全檢查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園安全工作檢查,確保我園的安全工作做好。
二、職責明確,切實做好安全檢查記錄
(一)、校園安全檢查
1、校園安全檢查負責人為值周行政,(具體見每學期的值周行政安排表)。
2、值周行政每天上午8時前對校園內的安全設施以及校舍進行一次檢查,把檢查情況填入值周行政安排表。
3、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安全責任人并協助盡快解決問題。
4、主管安全行政每周對校園安全進行一次抽查,對抽查情況作記錄。
(二)、班級、辦公室安全檢查
1、各班主任老師負責每天檢查班級的安全情況(電源插座;剪刀等尖、硬物體的使用情況;環境安全隱患等)。
2、保育員負責檢查班級的衛生、午睡室的安全衛生。
3、各辦公室負責人定期檢查辦公區域的安全情況,有問題及時上報,并做好記錄。
(三)、門衛安全檢查
1、幼兒園門衛松江新城社區四保公益服務社提供,安排四人24小時值班。
2、幼兒園門衛嚴格按照要求對外來人員進行來訪登記,嚴禁外來車輛放入園內。
3、幼兒園來園、離園時段,做好大門口幼兒家長接送車輛的引導,防止因擁擠而造成意外傷害。
4、門衛每天對檢查的情況記入《安全檢查表》中,并簽名,幼兒園行政對檢查情況不定時的抽查。
(四)食堂食品衛生安全檢查
1、食堂食品衛生安全檢查由保健老師、營養員負責。
2、保健老師每天對食堂衛生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情況嚴重要及時上報園值班行政。
3、保健老師、營養員嚴格把好食品的進貨關,每天食品要留樣,以待抽查。
三、及時整改,確保安全安全檢查小組每月進行一次全園性的安全普查,同時有園分管領導等作不定期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立刻解決。
四、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各負責人對自己所負責范圍的安全工作定期向園領導小組匯報,同時發動全園每位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關心幼兒園的安全,發現隱患及時匯報。
五、開發家長資源,接受各方監督檢查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各負責人不得弄虛作假,要如實匯報工作,接受領導的檢查。同時發動家長資源,關心幼兒園,監督幼兒園的衛生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