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爐煤氣安全使用規程
1.煤氣安全管理
(1).煤氣設備必須符合下列規定才準使用。
?①新建煤氣設備和改進或大修后的煤氣必須經過有關部門驗收,確實符合技術條件者。
?②較長時間停用的煤氣設備,在使用前必須經過熱工負責人、技術人員會同加熱工檢查試驗認為合格者。
(2).使用煤氣設備應建立設備卡片、運行記錄、交接班等制度。
(3).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煤氣安全專業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煤氣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和技術訓練,經考試合格后,方?準獨立操作。
(5).應設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全廠煤氣安全管理工作。
(6).在煤氣危險區域必須設有“煤氣危險”,“嚴禁逗留”的指示牌或標語。
(7).煤氣設備通入煤氣時,禁止無關人員接近危險區和在煤氣危險區域內有火種及在煤氣危險區上空停留吊車。
(8).已通有煤氣的設備禁止重壓、懸掛重物和用重物敲打碰擊,并禁止動火檢修。
(9).必須設有專門的煤氣低壓警報器。警報器音響不可與其它音響混雜,并定期試驗,確保經常好用。
(10).加熱爐周圍加熱操作平臺的CO含量濃度不得超過30毫克/立方米,各區域應每月進行一次微量分析。
(11).煤氣設備內通有煤氣以后,必須保持正壓,以免空氣吸入。
2.煤氣放散和爆發試驗規程
(1).當煤氣通入管道時,必須進行放散,放散的煤氣量應相當于通入煤氣該段管道容積的三倍。其放散效果決不能單憑放散的時間進行估計,放散后必須進行爆發試驗。
(2).在任何情況下,嚴禁向室內放散煤氣,以免煤氣流入室內和工作區域引起中毒事故,為此,放散后必須進行爆發試驗。
(3).煤氣放散時,應保證不發生爆炸事故,在無風向及風向不定的情況下,放散管周圍40米內必須隔絕火種,在風向穩定時,下風頭半徑為40~50米度角的扇形面積范圍內,應隔絕火種。
(4).煤氣放散完即進行爆發試驗工作,爆發試驗人員要帶好氧氣呼吸器,取樣地點周圍嚴禁明火。
(5).在取樣之前用煤氣趕走筒內之空氣,取樣后立即進行點火試驗,煤氣著火后,燃燒穩定直達筒底時,即表示煤氣質量好,可以使用。否則要查明原因,設法解除故障,直到合格為止。
3.煤氣壓力突然下降的處理
(1).當高壓煤氣壓力突然下降到規定壓力以下時,則立即關閉所有燒嘴,切斷爐頂煤氣開閉器。
(2).如長時間不能恢復時,則按停爐處理。
(3).待煤氣壓力恢復正常時,點爐要按煤氣點爐的操作程序進行。
(4).加熱爐全體人員要明確分工、有條理、有秩序的處理事故。
(5).在停爐的同時,一定要打開所有爐門,并將煙道閘板全部打開,以便盡快地排除廢氣,保持爐膛絕對負壓。
4.煤氣設備維護檢修規程
(1).對于廠內所有煤氣設備,加熱爐全體人員應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處理。
(2).煤氣設備不準任何外力碰擊,以免破壞。
(3).使用煤氣設備人員必須熟悉設備的有關性能特征,操作開閉器時不準用力過猛或使用不良工具(如長鉗子、長扳手,鐵錘等)以免損壞部件。
(4).伴隨煤氣管道之蒸汽管,機械設備系統必須保持經常順暢,操作靈活。
(5).煤氣設備的“定期”預防性檢修,是一種最好的修理制度,各級部門必須重視,保證實施。
?①燒嘴前煤氣開閉器、放散管開閉器每六個月清洗、研磨一次。
?②燒嘴、冷卻水排除器、總開閉器每年清洗或更換一次。
(6).“搶修”是一項危險工作,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證不發生設備和人身事故。
(7).帶煤氣作業或在煤氣設備上動火,應有安全措施,并要取得煤氣管理部門或安全部門的同意。
(8).停爐后的爐子如需進行爐內檢修,必須將煤氣盲板堵死,否則,不得進入爐內檢修。
(9).進入煤氣設備內工作時,必須可靠切斷煤氣來源,并充分通風,取空氣試樣作CO含量和揮發物分析,以分析結果和含量來確定在設備內的工作時間。CO含量不超過30mg/m3方可進內工作,若進入現場超過此濃度,且不佩戴呼吸器具進行工作,必須遵守以下規定:CO含量在30-50mg/m3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在50-100mg/m3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在100-200mg/m3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5-20分鐘。
(10).進入煤氣設備內工作,應做到
①要與外部有聯系訊號。
②檢修人員不少于兩人。
③工作用的照明燈,其電壓不得超過12伏。
(11).在煤氣設備上動火,須符合下列要求:
①在生產的煤氣設備上動火,煤氣壓力應保持正壓,在動火附近裝壓力表應與計量所聯系,并有防火措施。
②在停產的煤氣設備上動火,必須做到可靠切斷煤氣并處理干凈,用防爆測定合格或經空氣分析氧含量接近20.9%。
③將煤氣設備易燃物清掃干凈或通上蒸汽。
5.一般煤氣事故處理規程
(1).發生煤氣中毒、著火、爆炸事故,應報告分廠和總調度室,如發生煤氣著火事故應掛火警電話報告消防隊,如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應通知醫院并叫救護車。
(2).搶救事故時,任何人員都必須服從統一指揮。
(3).在發生事故現場應布置崗哨,防止閑人進入。
(4).煤氣中毒事故的處理。①應將中毒者及時救出煤氣危險區域,并抬到空氣新鮮的地方。②中毒輕微者,如出現頭痛、等癥狀,可直接送醫院。③中毒較重者如出現失去知覺等癥狀,應立即叫救護車到現場。④中毒者已停止呼吸,應立即做人工呼吸,并叫救護車。
(5)煤氣著火的緊急處理。
①煤氣設備因輕微泄漏煤氣而著火時,應以黃泥或蒸汽撲滅。
②由于大量漏氣而著火,將煤氣來源的開閉器關閉到2/3的位置,然后用蒸汽撲滅后,再將開閉器全關閉。
③煤氣設備附近著火,直接涉及煤氣設備安全時,應迅速檢查附近燃燒物,并設法撲滅。
④當開始煤氣設備燃燒溫度不高時,可以用水滅火。如溫度已高,使煤氣設備燒紅時,必須用蒸汽,不準用水驟然冷卻,以防設備破裂,擴大事故。
(6).煤氣爆炸事故的緊急處理
①局部煤氣設備發生爆炸(如個別燒嘴)首先切斷該部份的?煤氣來源。
②如發生大爆炸,使煤氣設備損壞倒塌等,首先切斷煤氣來源。
③如因爆炸而引起火災時,不可立即切斷煤氣來源,應以逐漸切斷的辦法并開大量蒸汽通入撲滅,然后再關煤氣開閉器。
6.煤氣使用前操作規程
①煤氣操作人員應仔細檢查各種儀表及安全防護設施等是否正常。
②檢查煤氣設備的嚴密性,在煤氣設備檢修后應用試壓和試漏的方法檢查,并檢查冷凝水排出器是否完好。
③檢查所有開閉器是否關嚴,放散管開閉器是否全部打開,有無泄漏。
④打開煙道閘板及所有爐門,并檢查爐子各部分冷卻水是否全部暢通無阻。
⑤通蒸汽煤氣管道,驅除管道內之空氣,不能用煤氣吹刷空氣。在送煤氣的同時,應立即關閉蒸汽開關。
⑥任何煤氣設備除有特別規定外,均必須保持正壓操作。
⑦吹刷煤氣設備,用計算的方法推算吹刷時間,然后用含氧量分析或爆發試驗來確定吹刷的程度。
⑧如強送風時,爐子點火前應先開鼓風機,煤氣燃燒后逐漸供給空氣。
7.點爐時操作規程
①按照煤氣放散和爆發試驗規程爆發試驗,合格后才允許點爐。
②點火時,爐子必須有足夠的吸力,使爐內充分通風,保持爐內有一定的負壓。
③爐膛溫度低于700℃時,應用火把點燃煤氣。
④如發現入爐煤氣未著火或煤氣點著火又滅了,應立即關閉燒嘴開閉器,查明原因,排凈爐內混合氣體;再一人指揮,重新做爆發試驗,合格后點爐。
⑤點火工作至少需三人以上參加,一人給火把,一人開燒嘴開閉器,一人指揮。并須遵守先給火,后給煤氣,再給風的程序。
8.停爐時操作規程
①先關風閥,然后關各煤氣開閉器,再關煤氣管道上各總開閉器,并往煤氣管道內通蒸汽,驅趕殘余煤氣。
②打開煤氣管道上的放散管,再打開加熱爐兩側爐門和端部爐門以及煙道閘板,排除爐內廢氣,使爐膛保持絕對負壓。
③在設備停止生產時,若不能保持正壓,則應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將內部煤氣吹凈。
篇2:管式加熱爐安全管理規定制度
一、管式加熱爐安全技術措施
公司有關管式加熱爐安全管理的規定與原有管式加熱爐安全管理規定結合使用,原規定與本規定相沖突以本規定為準。
(一)、燃料氣
1、分液罐
(1)燃料氣進爐區必須設置燃料氣分液罐,一個裝置有多個爐子可以共用一個分液罐,裝置內無燃料氣分液罐的必須增設。
(2)燃料氣分液罐上應設置壓力、液位等顯示儀表。
(3)燃料氣分液罐上應設置有安全閥、放火炬系統線。
(4)燃料氣分液罐上應設置加熱盤管和脫液設施;加熱器盤管材質選用時要考慮介質的硫腐蝕。
2、燃料氣管線
燃料氣工藝管線要根據裝置具體情況考慮是否設置伴熱線,同時要考慮增設燃料管線堵塞處理設施,確保管線在裝置開工周期中不能因管線堵塞影響裝置安全生產。
3、盲板
(1)燃料氣進裝置、入爐區和火嘴前等部位應設置相應的“8”字盲板,若火嘴采用軟連接可以在點火前拆下軟連接而不加燃料氣入火嘴前盲板。
(2)燃料氣系統應設置有吹掃、試壓和置換流程,燃料氣吹掃、試壓、氣密所用蒸汽、氮氣給汽(氣)點應設雙閥間加排凝的三閥組結構,并設相應的“8”字盲板。
4、控制回路
(1)燃料氣系統應設置壓控閥、溫控閥等必要的控制回路,必要時還應設置安全連鎖自保閥。
(2)安全連鎖自保閥的設置視裝置加熱爐具體情況確定。
5、阻火器
燃料氣入爐前應設置雙阻火器,并且生產中可以切換和檢修。
6、吹掃流程
燃料氣從界區閥到火嘴前必須設置吹掃、試壓(氣密)、置換流程。吹掃、置換介質可以是蒸汽或氮氣,應設給汽(氣)與排凝點。給汽點應設置成雙閥間排凝閥的三閥組形式。
7、三閥組及雙閥要求
(1)燃料氣吹掃、置換流程給汽(氣)點應設置成雙閥中間加排凝閥的三閥組結構。
(2)燃料氣入火嘴前必須設置兩道閥門
8、閥門選型
燃料氣吹掃系統中給汽(氣)點三閥組與燃料氣入火嘴前的雙閥必須采用法蘭聯接的閥門。原來采用非法蘭聯接的閥門在檢修或技改中應改為法蘭聯接的閥門。
9、控制閥選型
(1)燃料氣壓力控制閥應選用“風開閥”,停風、停電時控制閥關閉。
(2)燃料氣溫度控制閥應選用“風開閥”,停風、停電時控制閥關閉。
(3)煙道檔板應選用“風關閥”,事故狀態時打開。
10、長明燈
加熱爐長明燈燃料氣線應從燃料氣壓控閥前引出。
(二)、燃料油
1、燃料油管線
燃料油工藝管線要根據裝置具體情況考慮是否設置伴熱線。
2、盲板
(1)燃料油進裝置、入爐區和火嘴前等部位應設置相應的“8”字盲板,若火嘴采用軟連接可以在點火前拆下軟連接而不加燃料油入火嘴前盲板。
(2)燃料油系統應設置有吹掃、試壓和置換流程,燃料油吹掃、試壓、氣密所用蒸汽、氮氣給汽(氣)點應設雙閥間加排凝的三閥組結構,并設相應的“8”字盲板。
3、控制回路
(1)燃料油系統應設置壓控閥、溫控閥等必要的控制回路,必要時還應設置安全連鎖自保閥。
(2)安全連鎖自保閥的設置視裝置加熱爐具體情況確定。
4、吹掃流程
燃料油從界區閥到火嘴前必須設置吹掃、試壓(氣密)、置換流程。吹掃、置換介質可以是蒸汽或氮氣,應設給汽(氣)與排凝點。給汽點應設置成雙閥間排凝閥的三閥組形式。
5、三閥組及雙閥要求
(1)燃料油吹掃、置換流程給汽(氣)點應設置成雙閥中間加排凝閥的三閥組結構。
(2)燃料油入火嘴前必須設置兩道閥門,同時應設置燃料油循環線。
6、閥門選型
燃料油吹掃系統中給汽(氣)點三閥組與燃料入火嘴前的雙閥必須采用法蘭聯接的閥門。原來采用非法蘭聯接的閥門在檢修或技改中應改為閥蘭聯接的閥門。
7、控制閥選型
(1)燃料油壓力控制閥應選用“風開閥”,停風、停電時控制閥關閉。
(2)燃料油溫度控制閥應選用“風開閥”,停風、停電時控制閥關閉。
(3)煙道檔板應選用“風關閥”,事故狀態時打開。
二、對人員要求
(二)、車間管理人員
要求車間主任、生產技術負責人、技術干部都必須熟練掌握加熱爐崗位工藝管線、控制流程及點爐和停爐步驟;遵守執行有關管式加熱爐安全管理的規定。
1、班長
要求班長掌握執行加熱爐崗位操作規程,熟知相關管式加熱爐安全運行的規定。
2、操作員
加熱爐崗位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上崗考試內容中工藝流程、相關加熱爐運行的安全規定、點爐和停爐步驟三要素應占考試權重的60%,該部分內容崗位人員應100%掌握;其它應知應會知識權重占40%,該部分的掌握程度應達到合格水平;即加熱爐上崗考試成績必須達到85分以上,才準許發放上崗許可證。
三、管式加熱爐開、停工過程管理要求
(一)、盲板管理
1、裝置開、停工必須有經過審批合格的盲板圖、盲板表,開停工期間張貼在操作室顯著位置。
2、盲板管理應有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盲板拆、裝應按盲板工作票上要求的時間進行,施工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崗位操作員要進行確認,盲板管理人員再進行復核確認,安全監督人員負責監督。
3、開工前燃料的進裝置、入爐區、火嘴等三處盲板必須處于盲位,要求操作員、班長和生產指揮人員必須進行三級確認。
4、燃料的三處關鍵盲板所在閥門必須采用法蘭閥,不是法蘭閥的要在檢修或者改造中予以更換為法蘭閥。
5、停爐后、開工點火前,如果火嘴與燃料線采用軟連接方式,必須拆開軟連接,確認閥門嚴密,沒有泄漏。
(二)、爆炸氣分析管理
1、加熱爐點火前要按照規程進行采樣,分析可燃氣體含量低于或等于0.2(v)%為合格。
2、采樣位置規定
(1)圓筒爐
①直徑在5米以內(不含5米)的加熱爐可以對稱采兩個樣。
②直徑在5米以上(含5米)的加熱爐可以對稱采四個樣。
③多層看火孔加熱爐,每層采樣按照①和②執行。
(2)方箱爐
①方箱爐每個方向各采一個共四個樣。
②多層火嘴加熱爐,每層采樣按照①執行。
(3)多合一爐
每個子加熱爐采樣按照獨立加熱爐執行。
3、采樣時間
(1)應在拆除燃料氣盲板、引燃料氣到火嘴雙閥前、并確認沒有燃料氣泄漏的情況下10分鐘內進行。
(2)開鼓風機、引風機或用吹掃蒸汽吹掃爐膛時間應不少于15分鐘(用蒸汽吹掃必須保證煙道頂部見汽5分鐘以上)后停鼓風機、引風機或吹掃蒸汽。吹掃結束的10分鐘內必須進行爐膛內爆炸性氣體分析采樣。
4、分析時間
從開始采樣到分析結束并下達分析單到裝置的時間應在30分鐘內完成。
5、點火時間
(1)性氣體采樣分析合格15分鐘內可以點火,同時點火前應采用便攜式可燃氣體分析儀進行復查;超過15分鐘必須重新進行爆炸性氣體采樣分析。
(2)一次點火不成功,嚴禁二次直接點火,必須按規定吹掃爐膛,重新進行爆炸性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重新點火。
6、采樣
(1)操作人員必須配合和監督分析人員在正確的地點和時間取樣。
(2)采樣器自采樣孔插入深度應不低于500mm。
7、分析儀器
(1)化驗采用專用爆炸性氣體分析儀器進行分析。
(2)操作人員采用便攜式可燃氣體分析儀。
8、化驗分析采樣單
(1)化驗分析單必須注明爆炸性氣體濃度,氧氣濃度。
(2)化驗分析單還需注明采樣時間、采樣地點、以及分析人員。
(三)、點火、停爐操作時間要求
1、加熱爐點火和停爐為裝置開停工的關鍵操作,在生產組織安排上要避開交接班時間。
2、點火與停爐具體操作要求見“管式加熱爐操作規程(樣本)”部分。
四、加熱爐操作規程管理要求
(一)、加熱爐操作規程編寫要求
加熱爐崗操作規程應由操作經驗豐富的生產一線操作骨干、技師與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編寫,參照公司管式加熱爐操作規程(樣本),結合本裝置加熱爐特點,制定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操作規程。并在生產實踐中不斷進行修改完善。
(二)、加熱爐操作規程審批
加熱爐操作規程的制定及修訂要經過裝置負責人、生產部門、技術部門、安全部門、機動部門審核,主管領導批準。
(三)、加熱爐操作規程的修訂
加熱爐操作規程要在裝置技改與大修后及時修訂,特別是流程圖與盲板圖要準確、詳細,規程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修改。
(四)、加熱爐操作規程的執行
加熱爐操作規程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變更流程和拆、裝盲板等關鍵步驟時,要求操作員、班長和裝置生產指揮人員必須進行三級確認。
五、加熱爐維修保養管理
(一)、加熱爐檢維修管理
1、做好加熱爐的日常維修,特別對引風機、煙道檔板、吹灰器等附件的維修。發現問題及時修理,排除故障,不得影響加熱爐的安全運行。
2、停工檢修時應對全部氧含量分析儀(包括探頭)、熱電偶和負壓表(包括探頭)進行較驗。加熱爐在停工檢修期間應安排對流爐管、輻射爐管清灰。
3、加熱爐檢修必須執行檢修作業票。
4、加熱爐的檢維修應按照《有關管式加熱爐維護檢修規程》來執行。檢修完的項目應按照相關規程、規范要求進行檢查驗收。
5、加熱爐檢修后必須進行相關專業聯合檢查確認后方可交付使用。
6、加熱爐檢維修記錄及竣工資料必須及時存檔。
(二)、加熱爐日常保養
1、加熱爐使用單位應按照《石油化工設備完好標準》要求,加強加熱爐的運行、維護管理,確保設備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加熱爐工藝指標,保證加熱爐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運行,嚴禁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并盡量避免過低負荷運行(過低負荷一般指低于設計負荷的60%)。
3、熱爐巡回檢查
(1)檢查燃燒器及燃料系統、蒸汽系統。檢查燃燒器有無結焦、堵塞、漏油現象,長明燈是否正常點燃;油槍、燃料氣槍應定期清洗、保養,發現損壞及時更換;備用的燃燒器應關閉風門、汽門;長時間停用的油槍、燃料氣槍應拆下清洗保養。
(2)檢查加熱爐被加熱工藝介質,有無偏流現象,異常情況必須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檢查消防蒸汽系統。檢查看火孔、看火窗、點火孔、防爆門、人孔門、彎頭箱門是否嚴密。檢查爐體鋼架和鋼板是否完好嚴密。
(4)檢查輻射爐管有無局部過燒、開裂、鼓包、彎曲等異常現象。檢查加熱爐襯里有無脫落,爐內件有無異常,儀表監測系統是否正常。
(5)檢查三門一板(油門、氣門、風門、煙道擋板)的調節是否靈活好用。
(6)有吹灰器的加熱爐應制定吹灰制度、定期吹灰。
(7)檢查一次儀表完好情況。定期對氧含量分析儀標定。
(8)定期檢查安全附件,確保完好。
(9)在觀察加熱爐火焰形狀時,始終應戴臉部和眼睛防護罩或戴有色玻璃眼睛。
4、生產管理人員定期做爐效分析工作,編寫本裝置加熱爐運行情況分析報告。
5、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燃料中的硫化物含量,減少排煙中SO2、SO3等硫化物的含量。如燃料含硫量偏離設計值較大,應進行煙氣露點測試,確定加熱爐合理的煙氣排放溫度,避免煙氣露點腐蝕。要合理控制物料溫度,確保爐管壁溫高于煙氣露點溫度。
6、加熱爐的開停工必須嚴格按照工藝操作規程進行。停工時特別要注意防止硫化物在對流室內燃燒,造成奧氏體不銹鋼爐管應力腐蝕。
7、定期監測輻射爐管表面溫度,特別在加熱爐燒焦期間應避免爐管局部過熱。
8、加強加熱爐檔案資料管理,包括:
(1)加熱爐設備臺帳:長期保存。
(2)全套圖紙:長期保存。
(3)加熱爐操作規程:長期保存。
(4)故障、事故記錄及原因分析報告:根據生產需要進行修改,長期保存。
(5)定期爐效監測、分析報告:一年。
(6)檢修、搶修、技術改造記錄及竣工資料:長期保存。
(7)爐管及爐附件檢測報告:長期保存。
(三)、加熱爐節能降耗
1、熱負荷在10MW及以上的加熱爐,其熱效率應達到87%以上,其中新建加熱爐的熱效率應達到89%以上;熱負荷在10MW以下的加熱爐的熱效率應達到設計值。
2、最終排煙溫度一般應不大于170℃。如燃料油含硫量偏離設計值較大,則應進行標定和煙氣露點測試,然后確定加熱爐合理的煙氣排放溫度;在提高加熱爐熱效率的同時,應避免煙氣露點腐蝕。要合理控制物料進料溫度,確保爐管壁溫高于煙氣露點溫度。
3、為了保證燃燒完全,盡量降低排放煙氣中的CO含量,一般應不大于100ppm。
4、對流室頂部煙氣中的氧含量,燃氣加熱爐應控制在2%~4%,燃油加熱爐應控制在3%~5%。
5、為提高加熱爐熱效率,還要經常檢查確保對流室、煙道、爐體、預熱器等無泄漏,減少散熱
損失和降低煙氣氧含量。
六、管式加熱爐流程樣本
篇3:管式加熱爐安全管理規定
一、管式加熱爐安全技術措施
1.燃料氣分液罐
(1)燃料氣進爐區必須設置燃料氣分液罐,一個裝置有多個爐子可以共用一個分液罐。
(2)燃料氣分液罐上應設置壓力、液位等顯示儀表。
(3)燃料氣分液罐上應設置有安全閥、放火炬線。
(4)燃料氣分液罐上應設置加熱盤管和脫液設施;加熱器盤管材質選用時要考慮介質的腐蝕。
2.盲板與切斷閥
(1)燃料油、燃料氣進裝置、進爐區和火嘴前等部位應設置相應的"8"字盲板。
(2)燃料油、燃料氣系統應設置有吹掃、試壓和置換流程。燃料氣吹掃、試壓、氣密所用蒸汽、氮氣給汽(氣)點應設雙閥間加排凝的三閥組結構,并設相應的"8"字盲板,燃料油吹掃、試壓所用蒸汽給汽點應設雙閥間加排凝的三閥組結構,并設相應的"8"字盲板。
(3)燃料油、燃料氣入火嘴前必須設置兩道閥門。
(4)燃料油、燃料氣吹掃系統中給汽(氣)點三閥組與燃料氣入火嘴前的雙閥必須采用法蘭連接的閥門。原來采用非法蘭連接的閥門在檢修或技改中應改為法蘭連接的閥門。
(5)燃料油入火嘴前必須設置兩道閥門,同時應設置燃料油循環線。
3、控制回路
(1)加熱爐應設置燃料油、燃料氣壓控閥、工藝介質和爐膛溫度溫控閥等必要的控制回路。
(2)安全聯鎖自保閥的設置根據裝置工藝對加熱爐具體要求確定。
4.阻火器
燃料氣入爐前應并聯設置雙阻火器,生產中可以切換和檢修。
5.控制閥選型
(1)燃料油、燃料氣壓力控制閥應選用"風開閥",停風、停電時控制閥關閉。
(2)燃料油、燃料氣溫度控制閥應選用"風開閥",停風、停電時控制閥關閉。
(3)煙道擋板應選用"風關閥",事故狀態時打開。
6.長明燈
加熱爐長明燈燃料氣線應從燃料氣壓控閥前引出。
二、對人員的要求
1.管理人員
負責裝置生產的管理和技術人員要熟練掌握管式加熱爐操作規程。
2.班長和加熱爐操作人員
(1)班長要熟練掌握加熱爐操作規程、事故預案,熟知相關管式加熱爐安全運行的規定。
(2)加熱爐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上崗考試內容中工藝管線、儀表控制流程,相關加熱爐運行的安全規定,點爐和停爐步驟三要素應占考試權重的60%,該部分內容應100%掌握;其它應知應會知識權重占40%,該部分的掌握程度應達到合格水
平;即加熱爐上崗考試成績必須達到85分以上,才準許發放上崗許可證。
三、管式加熱爐開、停工過程管理要求
(一)盲板管理
1.裝置開、停工必須具有經過審批的盲板表。
2.盲板應設專人管理。盲板拆、裝應按要求時間進行,施工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崗位操作員要進行確認,盲板管理人員再進行復核確認,安全監督人員負責監督。
3.開、停工時操作員、班長和生產指揮人員必須進行盲板拆、裝三級確認。
(二)爆炸氣分析管理
1.合格標準
加熱爐點火前要按照規程進行爆炸氣分析,分析結果可燃氣體含量低于或等于0.2(v)%為合格。
2.采樣位置
(1)圓筒爐
直徑在5米以內(不含5米)的加熱爐可以對稱采兩個樣,直徑在5米以上(含5米)的加熱爐可以對稱采四個樣。多層看火孔加熱爐,每層采樣按照上述規定執行。
(2)方箱爐
方箱爐每個方向各采一個共四個樣。多層火嘴加熱爐,每層采樣按照上述規定執行。
(3)多合一爐
每個子加熱爐采樣按照獨立加熱爐執行。
(4)操作人員必須配合和監督分析人員在正確的地點和時間取樣,采樣器自采樣孔插入深度應不低于500mm。
3.時間要求
(1)拆除燃料氣盲板、引燃料氣到火嘴雙閥前。并檢查確認沒有燃料氣泄漏后。開鼓風機、引風機或用吹掃蒸汽吹掃爐膛,時間不少于15分鐘,若用蒸汽吹掃必須保證煙道頂部見汽5分鐘以上,然后停鼓風機、引風機或吹掃蒸汽。
(2)吹掃結束的10分鐘內必須開始爐膛內爆炸性氣體分析采樣。
(3)從開始采樣到下達分析單至裝置的時間應不超過30分鐘。
(4)爆炸氣采樣分析合格15分鐘內必須完成點火操作,超過15分鐘必須重新進行爆炸性氣體采樣分析,點火前應采用便攜式可燃氣體分析儀進行復查,復查合格后立即點火。
(5)點火5秒鐘點火不成功,嚴禁二次直接點火,必須按規定吹掃爐膛,重新進行爆炸性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重新點火。
(三)點火、停爐操作要求
1.引燃點火火把的過程,按動火作業管理開具火票。
2.加熱爐點火和停爐為裝置開停工的關鍵操作,在生產組織安排上要避開交接班時間。
四、加熱爐操作規程管理要求
1.加熱爐操作規程編寫要求
加熱爐崗操作規程應由操作經驗豐富的生產一線操作骨干、技師與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編寫,依照股份公司《管式加熱爐操作編寫指南》,結合本裝置加熱爐特點,制定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操作規程。
2.加熱爐操作規程審批
加熱爐操作規程的制定及修訂要經過裝置負責人、裝置生產技術負責人生產部門、技術部門、質量安全部門、機動部門審核,主管領導批準。
3.加熱爐操作規程的修訂
加熱爐操作規程要在裝置技改與大修后及時修訂。
五、加熱爐維修保養管理
1.加熱爐檢維修管理
(1)做好加熱爐的日常維修,特別對引風機、煙道擋板、吹灰器等附件的維修。發現問題及時修理,排除故障,不得影響加熱爐的安全運行。
(2)停工檢修時應對全部氧含量分析儀、熱電偶和負壓表進行校驗。加熱爐在停工檢修期間應安排對流爐管、輻射爐管清灰。
(3)加熱爐檢修后必須進行相關專業聯合檢查確認后方可交付使用。
(4)加熱爐檢維修記錄及竣工資料必須及時存檔。
2.加熱爐日常保養
(1)加熱爐使用單位應按照《石油化工設備完好標準》要求,加強加熱爐的運行、維護管理,確保設備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加熱爐工藝指標,保證加熱爐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運行,嚴禁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并盡量避免過低負荷運行(過低負荷一般指低于設計負荷的60%)。
3.加熱爐巡回檢查
(1)檢查燃燒器及燃料系統、蒸汽系統。檢查燃燒器有無結焦、堵塞、漏油現象,長明燈火嘴燃燒是否正常;油槍、燃料氣槍應定期清洗、保養,發現損壞及時更換;備用的燃燒器應關閉風門、汽門;長時間停用的油槍、燃料氣槍應拆下清洗保養。
(2)檢查加熱爐被加熱工藝介質,有無偏流現象,異常情況必須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檢查消防蒸汽系統。檢查看火孔、看火窗、點火孔、防爆門、人孔門、彎頭箱門是否嚴密。檢查爐體鋼架和鋼板是否完好嚴密。
(4)檢查輻射爐管有無局部過燒、開裂、鼓包、彎曲等異?,F象。檢查加熱爐襯里有無脫落,爐內件有無異常,儀表監測系統是否正常。
(5)檢查三門一板(油門、氣門、風門、煙道擋板)的調節是否靈活好用。
(6)有吹灰器的加熱爐應制定吹灰制度、定期吹灰。
(7)檢查一次儀表完好情況。定期對氧含量分析儀標定。
(8)定期檢查安全附件,確保完好。
(9)在觀察加熱爐火焰形狀時,始終應戴臉部和眼睛防護罩或戴有色玻璃眼鏡。
4.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燃料中的硫化物含量,減少排煙中SO2、SO3等硫化物的含量。如燃料含硫量偏離設計值較大,應進行煙氣露點測試,確定加熱爐合理的煙氣排放溫度,避免煙氣露點腐蝕。要合理控制物料溫度,確保爐管壁溫高于煙氣露點溫度。
5.加熱爐的開停工必須嚴格按照工藝操作規程進行。停工時特別要注意防止硫化物在對流室內燃燒,造成奧氏體不銹鋼爐管應力腐蝕。
6.定期監測輻射爐管表面溫度,特別在加熱爐燒焦期間應避免爐管局部過熱。
7.加強加熱爐檔案資料管理,包括:
(1)加熱爐設備臺賬:長期保存。
(2)全套圖紙:長期保存。
(3)加熱爐操作規程:長期保存。
(4)故障、事故記錄及原因分析報告:根據生產需要進行修改,長期保存。
(5)定期爐效監測、分析報告:一年。
(6)檢修、搶修、技術改造記錄及竣工資料:長期保存。
(7)爐管及爐附件檢測報告:長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