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充裝間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合格,把有氣體充裝員資格證書。
2、操作員檢查充裝設備,管道,閥門,儀器,儀表工具卡具是否齊全,完好,是否安全、靈敏、可靠。確認方可進行下一步工作。
3、對氣瓶進行復查,(復查根據六檢查、七禁止)看充裝檢查是否有漏檢問題,當一切均符合充裝規定后,方可將氣瓶與卡具連接牢固、可靠,然后打開各氣瓶瓶閥,觀察是否漏氣。
4、緩慢打開充氣排的部閥門,并與壓縮間聯系準備充氣。
5、從充氣開始,應隨時觀察壓力的變化情況。當壓力升到充裝壓力的1/3前,操作者應探視瓶溫,處理泄漏,發現問題應及時分析處理,使氣瓶正常充裝,直至充裝結束。
6、在檢查中若發現有的氣瓶不進氣(手摸氣瓶壁無升溫)或漏氣,應及時處理。不進氣時,檢查瓶閥是否打開,漏氣時,應處理好漏氣。
7、充裝壓力高于12.5MPa時,不易進入充裝間,待總閥關閉后方進入充裝間繼續工作。
8、氣體充裝時,每排的氣水分離器應排水1次至2次(在最低壓力下排水)
9、每一排氣瓶充裝結束后,關閉總閥以前,應稍微打開另一排閥再關閉,此排總閥,并及時全開另一排總閥,充裝另一排氣瓶(切記緩慢以避免因總閥出口壓差的影響,使出口端管道瞬間產生絕熱壓縮而出現事故)。然后,將此排充裝結束的每個氣瓶的閥關好,卸壓至2MPa時,從充裝排上卸下氣瓶。檢查有無漏氣現象。
10、檢查合格后必須在每只氣瓶上粘貼警示標簽和合格證。
充裝注意事項
一、下列氣體嚴禁裝瓶
(1)氧氣中的乙炔,乙炔的總量等于或大于05%(按體積計)或易燃氣體總含量等于或大于0.5%者。
(2)氧氣中的氫含量大于0.5%者。
二、充裝前必須確認待充氣瓶已經檢驗合格根據六檢查,七禁止)。
三、操作任何閥門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其側面,緩慢進行,必須一次開足或關嚴,但亦不應太緊,以產生過大的摩擦熱或氣流沖擊產生靜電,而使可燃氣體或助燃氣體氣瓶發生燃燒爆炸。用力過猛會損壞閥體螺紋。
四、向氣裝內充氣,應限制氣流速度,防止,產生過大的氣流摩擦熱,在充裝可燃性或助燃性氣體過程中,特別在充裝排壓力達到充裝壓力10%以后,禁止插入空瓶進行充裝,也不能任意減少每排的充裝瓶數。
五、充氣過程中,在瓶內壓力尚未達到充裝壓力1/3以前,應逐只檢查瓶體溫度是否正常。若發現瓶壁溫度異常高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除了手摸瓶溫以外,還應注意監聽瓶內有無異常高響,并查看瓶閥密封是否良好。
六、充裝可燃氣體或助燃氣體的操作過程中,嚴禁用扳手等金屬敲擊瓶閥或管道卡子。
七、充氣過程中,如遇到瓶閥燃燒時,應立即關閉燃燒著的瓶閥及其連接的充裝支管閥門。對有蔓延趨勢的火苗,應同時發出“緊急關停壓縮機”的信號,打開放空閥,并對充裝氣體的特性采用相應的辦法來滅火報警。
八、凡與氧或強氧化際接觸的人員,其扳手、服裝工具等均不得沾有油脂也不得使油脂沾染的閥門,管道,墊片等一片與氧氣接觸的裝置物件上,因油脂遇高壓氧氣會發生自燃。
九、對無余氣的氣瓶,或第一次充裝的新瓶或定檢后第一次充裝的氣瓶,如充裝可燃氣體時,應進行抽真空或以氮氣轉換的辦法,將瓶內的氣體處置干凈。
篇2:氧氣瓶充裝設備員責任制
1工作內容
1.1在站長和安全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負責站的設備管理,對設備維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1.2認真貫徹執行設備管理制度,經常組織開展設備檢查,對設備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使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1.3編制設備和管線的修理、檢驗計劃、設備的潤滑計劃、備品備件計劃、安全附件檢驗計劃,并組織實施。
1.4建立設備和儀器儀表臺帳,收集整理設備技術資料、操作說明書、運行記錄,歸檔成冊。
1.5參與制訂“手冊”,并監督執行。
2工作權限
2.1督促做好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維護保養,糾正違規使用
2.2組織設備事故調查,填寫設備事故報告。
3工作責任
3.1對站的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完好負責。
3.2對設備、儀器儀表臺帳的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3.3對設備管理失誤,造成損失負責。
篇3:氧氣瓶充裝安全員責任制
1工作內容
1.1在站長和安全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主管站的安全工作。
1.2參與制訂“手冊”并監督執行。
1.3經常分析研究公司(站)安全生產的形勢,組織安全檢查,對簿弱環節、事故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防患于未然。
1.4編制安全教育計劃,做好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監督壓力容器、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和設施的定期檢驗。
1.5加強日常安全檢查,參加事故調查,并統計上報。
1.6做好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并監督其正確使用。
2工作權限
2.1對不安全因素有監督整改權。
2.2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有制止權。
2.3對職工的獎懲有建議權。
3工作責任
1對站安全管理負責。
2對檢查督促不力造成的事故負責。
3對重大事故負直接管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