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度問題根本性

制度問題根本性

2024-07-14 閱讀 9612

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1】

體制問題、制度問題,是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小平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當前,我們研究制定“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問題必須提上更高議程。在體制改革中求發展,在制度創新中求和諧。用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這條“紅線”,來統領規劃思路,解讀發展方略,實現富民目標,為我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社會進步提供扎實的體制與制度基礎。

雖然目前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體制環境,較之gg開放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從總體上判斷,體制改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而且進入了一種進與退、破與立的交織狀態。

許多舊體制被沖垮,但根深蒂固的東西仍然存在;許多新體制已建立,但實質性的問題并未真正解決。尤其是改革在一些根本性、關鍵性的部位停滯不前。

在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目前我國體制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革命性,努力提升全黨全國人民更加銳意旺盛的改革意識和改革精神,堅持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則,堅持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公正化和決策透明化的改革方向,正視和解決日益凸顯的體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公平問題。

經濟市場化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因為市場化初期,尤其是市場機制尚未完善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而動搖甚至否定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也不能把一些“偽市場化”的問題,當成市場化本身來指桑罵槐、復辟倒退。

政治民主化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把民主政治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割裂開來,也不能使政治體制的改革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更不能讓一些“偽民主”的東西披上“改革”和“與時俱進”的外衣登堂入室、襲以衣缽。

社會公正化是我國社會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使那些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生存命運的教育、醫療、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遠離多數人所認同的社會公平與公正的軌道。更不能使個別公共部門和行業假借市場化、社會化的名義,而把自身利益合法化、政策化、部門化和小集團化。

決策透明化是我國決策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沒有透明,就沒有公平;沒有陽光,即必然腐朽;“明”制度不行,則“潛”規則盛行。實現科學決策,首先要實現決策的透明化。

當然,正如“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一樣,改革也不可能皆大歡喜。我們所以推進體制改革,就是要解決體制不公、制度不公和政策不公問題及這些問題所產生的新的矛盾沖突;就是要制止那些名曰改革,實則將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集團化、集團利益個人化的行為。

為此,必須以新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略來切實推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

在消除城鄉二元體制方面,要確立“農不養政”的思想,建立向農民投資的財政、金融、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體制,消除束縛中國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體制鴻溝。

在重構公共經濟體制方面,要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使國有經濟得以發展,國有企業煥發活力,國有資本得以增值保值,并主要投資于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

在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方面,要努力解決個別部門和少數人權力壟斷、決策獨斷的問題;權力與責任、收益與風險不對稱的問題;決策、執行、監督“三權一體”、自行自議的問題,以及權力結構不合理、制衡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通過權力制衡權力;通過利益約束利益。

在改革黨政干部體制方面,要在選拔、管理和淘汰體制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解決好“使用什么標準評價人,通過什么程序選拔人”的問題,暢通干部隊伍出口的問題。革除賞罰不明、是非不分的官場流弊。構建“才有所展,勞有所得,功有所獎,過有所咎”的黨政干部激勵約束機制。

最后,我們要努力推進國家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建設,推進民主政治、科學決策和社會監督的改革進程。

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群眾“真正”當家做主,黨管干部“真正”體現群眾意愿,組織任命“真正”得到社會公認等重大問題。通過不斷地、切實地擴大黨內和全社會民主,來提高黨的先進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出更具活力、更加公平、更有正義的體制與制度環境。

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2】

在影響和制約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的諸因素中,制度“更帶有根本性”。這是痛定思痛之后的一個充滿深刻經驗教訓的結論。然而我們卻經??吹交蚵牭揭恍┯幸鉄o意對這一結論的疑問?!杜で氖袌霾皇鞘袌觥芬晃?刊于2007年2月9日《**日報》第15版)所表現出來的思路,就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這篇學術隨筆中,馬宏偉先生一方面指出扭曲市場、違背規律的現象在社會各個層面屢屢出現,成為難以根治的頑疾,“制度問題是一個根本性因素”;另一方面又提出“不僅要有好制度,而且要有‘好’人”。

作者強調“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是社會制度結構的完善,而且包括社會文化結構的完善”,呼吁“加快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文化結構”,是很有見地也很有現實意義的。

然而,認為“一些很好的制度,在實際運行中之所以會變形走樣”,“一個基礎性原因”,是“社會的文化結構還停留在過去”,就容易使人產生一種誤解,即“好”人比制度更根本。

因為按照馬先生的邏輯,人們不難推論,如果沒有“好”人,再好的制度也白搭。

制度是用來規范、約束和調節人們的社會行為的。離開了人,任何制度都無法運行,也沒有必要。在這個意義上,大致也就是馬先生說的,“制度是嵌入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是需要制定、執行和運用制度的人賦予其生命力的”。不過,任一社會,都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指望把一種制度的“順暢運行”建立在大家都是“好”人的基礎上,恐怕是不現實的。其實,如果大家都是“好”人,許多制度也就可以休息了。

馬先生文中作為論據的英國出現的手機問題,除了說明先生所指出的那些“問題”外,它還說明,任何一種制度都要因人而“異”,與時俱進。

馬先生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而且是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強調“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不僅不否定文化、倫理、習俗、宗教等因素的作用,相反,只有充分認識這些因素在制度運行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深入了解具體制度運行的人文環境,才能有可能建立起有效的或曰好的制度。

強調“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不是說任何一種具體制度都是管用的,事實上,有的有效,有的無效,不能剜到籃中就當菜;也不是說有那么一種制度具有藥到病除甚至包醫百病的神效。

任何制度都有局限性,只是比較而言某種制度更好一些。強調“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只是說就規范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秩序而言,在制度、文化、心理等諸因素中,制度是綱,是牛鼻子。只有把它牽住了,牛才可能跟人走。容易使一些人對此產生動搖的是“制度失效現象”。

制度明明擺在那兒,就是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這看起來是人的問題,其實質仍然是制度出了毛病,不對癥,沒有打在七寸上。

gg開放以前,農村的集體生產勞動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為了調動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也建立過一些制度,如*期間各地學習大寨的做法,實行評工計分,還是無濟于事。

有人一直認為這是人的覺悟出了問題,進行愛社如愛家教育,狠斗“私”字一閃念,等等,結果既不治本,也不治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立馬見效。從馬先生的介紹中不難看出,英國手機問題的最終解決,靠的也是制度,即交押金的制度。萬萬不可被問題繞糊涂了。

歸根到底,要把扭曲的市場“扭”過來,的確需要讓越來越多的人“好”起來,需要多管齊下,然而,更帶有根本性的,還是要在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上下功夫。勁兒一定不能使錯地方。

篇2:制度管理體系(范文)

工程質量管理制度體系【1】

1.工程管理體制

(1)建設工程管理的行為主體

第一類是政府部門;第二類是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第三類是建設工程的參與方。

(2)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包含三個層次:一是承建方的自控,二是建設方(含監理等咨詢服務方)的監控,三是政府和社會的監督。

我國工程建設實行“政府監督、社會監理與檢測、企業自控”的質量管理與保證體系。但社會監理的實施,并不能取代建設單位和承建方按法律法規規定的應有的質量責任。

2.政府監督管理職能

(1)建立和完善工程質量管理法規

(2)建立和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

(3)建設活動主體資格的管理

(4)工程承發包管理

(5)工程建設程序管理

質量管理體系工作制度及職責【2】

1、培訓經理、培訓講師、大堂副理、各部培訓員應率先規范,嚴格遵守酒店各項規章制度。

2、公平督導,對事不對人,事實不清時不可隨意發表言論或結論。

3、培訓部按不同班次,對酒店所有部門行巡回督導,每天對一線營業區的全面巡視不少四次,對后臺部門巡視不少于兩次;除日常性的事務外,培訓部人員盡量在酒店一線區。

4、培訓經理負責每周一組織一次培訓員對酒店進行專項(衛生、設施設備、儀容儀表等)或全面質量檢查。以書面的形式上報至總經理審閱,并于次日晨會通報

5、培訓部每日需對違紀員工、質量問題、違紀事件進行記錄、處理,并存檔,便于月底總結。

6、各部培訓員每月底最后一天向培訓部報一份書面的全面質量情況報告。

7、對重大的投訴和問題進行跟蹤調查并將結果行成書面材料由培訓部備案,并呈交總經理。

8、對反復出現的質量問題向部門提出整改意見并協助解決。

9、每月匯總質檢情況,全面介紹酒店整體服務接待狀況,并提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

10、收集客人意見、客人投訴等資料,為保證和提高服務質量提供參考。

培訓講師:

崗位職責:

1)加強質量巡查工作,做好巡查紀錄;

2)對一般質量事故及時予以糾正和協調,對嚴重違例或較大質量事故須請示后處理;

3)除正常質量巡查外,必須抽查以下項目;

①重點接待前的準備工作情況

②所在部門的設備及服務情況;

③通宵班各崗位值班情況(目前無人);

④外來食品質量及菜品質量。

4)熟悉各部門運作情況,人員配備情況加強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5)收集各部門的質量管理的意見與建議,加以分析整理,及時反饋給培訓部經理。

權限:

1)培訓講師有權對質量問題開具“整改通知單”;

2)有權對違返《員工手冊》中的甲類、乙類過失的人員進行處罰;

3)協助培訓經理做好酒店的全面質量管理;

4)收集、整理酒店各部發生的案例,并建立檔案,在質量管理會進行討論。

大堂副理

職責:

1)大堂副理隨時與培訓部保持溝通,配合培訓部做好質量檢查管理工作。

2)定期參加培訓部(質檢)召開的各類會議

3)總經理授權大堂副理對一線服務部門行檢查督導,對一線員工不符規定言行舉止提出批評糾正。

4)每月十天一次把部門質量情況報至培訓部(每月的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

5)每日8:30前將AM記錄本交到培訓部。

權限:

1)大堂副理有權對各部門質量問題開具“整改通知書”;

2)有權對各部門違返《員工手冊》中的甲類、乙類過失的人員進行處理;

部門培訓員:

職責:

1)定期參加培訓部召開的各類會議,如實匯報本部門的質量情況,對酒店質量管理提出自己的方案或建議;

2)對本部門的質量管理工作進行計劃、組織、監督、協調等;

3)對本部門各班組服為或工作質量進行檢查與監督;

4)及時準確地將各種質量情況匯報給所在部門的領導。

5)每月十天一次把質量情況報至培訓部(每月的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

權限:

1)有權對所屬部門各分部的質量問題開具“整改通知書”;

2)有權把質檢過程中發現的其他部門的問題向所在部門的質檢員通報,或向培訓部反映。

篇3:消防組織管理制度

1.社會單位的消防組織由本單位防火安全委員會領導,包括消防安全職責部門、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等。

2.消防安全職責部門應由消防安全責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指定,負責管理本單位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督促落實消防工作計劃,消除火災隱患。

3.可以根據需要建立專職消防隊或志愿消防隊。

4.應組建義務消防隊,義務消防隊員的數量不應少于本單位從業人員數量的30%。

5.消防組織人員應編制成冊,明確負責人,并隨組成人員的變化而及時補充、調整。

6.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義務消防隊人員應定期組織培訓。

7.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消防組織成員應迅速、自覺趕赴事故地點參與撲救工作,并在公安消防人員到達后,積極協助保護火災現場,維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