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B廢紙回收公司管理制度

B廢紙回收公司管理制度

2024-07-14 閱讀 2718

上海市廢紙回收管理辦法【1】

廢紙是國家重要的再生資源,廢紙的回收利用是彌補本市造紙工業原料缺口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做好廢紙回收工作,加強市場管理,堵住資源外流,支持工業生產,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特制訂本辦法。

一、本辦法所指的廢紙是指生產、生活中產生的紙邊角料、殘次壞片、廢舊紙箱及書報雜志、包裝紙等。

二、本市工廠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商店以及中央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滬企事業單位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廢紙,除保密紙仍按原規定處理外,統一由上海市物資回收利用公司所屬各區、縣物資回收站(店)負責收購。

三、凡從事向居民和農村村民回收生活廢紙業務的集體及個體回收站,須經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領取營業執照。

凡接受區縣物資回收利用公司委托代收工業廢紙任務的,應在指定的單位,按規定價格收購并遵守有關市場管理規定。

所收購的廢紙均應交售給市物資回收利用公司

四、為確保本市工業造紙原料需要,廢紙不得擅自外流。

確需外運的(包括各種化工紙袋、水泥袋等利用紙)事前須由運出單位提出申請,經主管局或縣計委批準同意,送上海市供銷合作社簽發“上海市廢紙外運證明”。

事后不予補辦。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無證收購廢紙及利用回收廢紙從事投機倒把活動的要予以查處。

六、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交通、港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嚴格監督檢查。

對無證外運的廢紙應予扣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統一處理,并通知所在地的區、縣物資回收利用公司收購。

查明確系贓物的,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物資回收部門要配合做好業務輔導工作和查處后的接收工作。

七、對擅自外運廢紙的單位或個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處以不超過總收購價款百分之二十五的罰款。

對高于規定收購價格出售廢紙的單位,其牟利部分應予以沒收并視情節予以罰款。

對非法收購廢紙并轉手倒賣的單位、個人,視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沒收、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理。

八、對違反本辦法第六、七條規定的單位的處罰款項,按百分之三十的比例提取,用于辦案補助費和獎勵金,獎勵給直接參加查處的單位和個人。

九、本辦法自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起執行。

上海市廢紙回收管理辦法【2】

1987年11月24日

廢紙是國家重要的再生資源,廢紙的回收利用是彌補本市造紙工業原料缺口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做好廢紙回收工作,加強市場管理,堵住資源外流,支持工業生產,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特制訂本辦法。

一、本辦法所指的廢紙是指生產、生活中產生的紙邊角料、殘次壞片、廢舊紙箱及書報雜志、包裝紙等。

二、本市工廠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商店以及中央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滬企事業單位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廢紙,除保密紙仍按原規定處理外,統一由上海市物資回收利用公司所屬各區、縣物資回收站(店)負責收購。

三、凡從事向居民和農村村民回收生活廢紙業務的集體及個體回收站,須經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領取營業執照。

凡接受區縣物資回收利用公司委托代收工業廢紙任務的,應在指定的單位,按規定價格收購并遵守有關市場管理規定。

所收購的廢紙均應交售給市物資回收利用公司。

四、為確保本市工業造紙原料需要,廢紙不得擅自外流。

確需外運的(包括各種化工紙袋、水泥袋等利用紙)事前須由運出單位提出申請,經主管局或縣計委批準同意,送上海市供銷合作社簽發“上海市廢紙外運證明”。

事后不予補辦。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無證收購廢紙及利用回收廢紙從事投機倒把活動的要予以查處。

六、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交通、港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嚴格監督檢查。

對無證外運的廢紙應予扣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統一處理,并通知所在地的區、縣物資回收利用公司收購。

查明確系贓物的,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物資回收部門要配合做好業務輔導工作和查處后的接收工作。

七、對擅自外運廢紙的單位或個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處以不超過總收購價款百分之二十五的罰款。

對高于規定收購價格出售廢紙的單位,其牟利部分應予以沒收并視情節予以罰款。

對非法收購廢紙并轉手倒賣的單位、個人,視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沒收、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理。

八、對違反本辦法第六、七條規定的單位的處罰款項,按百分之三十的比例提取,用于辦案補助費和獎勵金,獎勵給直接參加查處的單位和個人。

九、本辦法自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起執行。

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3】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再生資源,是指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

再生資源包括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農藥包裝物、動物雜骨、毛發等)、廢玻璃等。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統稱“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遵守本辦法。

法律法規和規章對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報廢汽車的回收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國家鼓勵全社會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積攢交售再生資源。

第五條國家鼓勵以環境無害化方式回收處理再生資源,鼓勵開展有關再生資源回收處理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

第二章經營規則

第六條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記條件,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第七條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后30日內,按屬地管理原則,向登記注冊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同級商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機構備案。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時,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屬于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第八條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回收非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除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七條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外,還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后15日內,向所在地縣級政府公安機關備案。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時,前款所列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15日內(屬于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15日內)向縣級政府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第九條生產企業應當通過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簽訂收購合同的方式交售生產性廢舊金屬。

收購合同中應當約定所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名稱、數量、規格,回收期次,結算方式等。

第十條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時,應當對物品的名稱、數量、規格、新舊程度等如實進行登記。

出售人為單位的,應當查驗出售單位開具的證明,并如實登記出售單位名稱、經辦人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出售人為個人的,應當如實登記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

登記資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

第十一條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發現有公安機關通報尋查的贓物或有贓物嫌疑的物品時,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對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發現的贓物或有贓物嫌疑的物品應當依法予以扣押,并開列扣押清單。

有贓物嫌疑的物品經查明不是贓物的,應當依法及時退還;經查明確屬贓物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再生資源的收集、儲存、運輸、處理等全過程應當遵守相關國家污染防治標準、技術政策和技術規范。

第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從事舊貨收購、銷售、儲存、運輸等經營活動應當遵守舊貨流通的有關規定。

第十四條再生資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門回收、流動回收、固定地點回收等方式。

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等形式與居民、企業建立信息互動,實現便民、快捷的回收服務。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商務主管部門是再生資源回收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再生資源回收產業政策、回收標準和回收行業發展規劃。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研究提出促進再生資源發展的政策,組織實施再生資源利用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示范。

公安機關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的登記管理和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內的監督管理。

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再生資源回收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依法對違反污染環境防治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

建設、城鄉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納入城市規劃,依法對違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和清理整頓。

第十六條商務部負責制定和實施全國范圍內再生資源回收的產業政策、回收標準和回收行業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具體的行業發展規劃和其他具體措施。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設置負責管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機構,并配備相應人員。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城市商務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經貿)、公安、工商、環保、建設、城鄉規劃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環境和資源等具體情況,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規劃。

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包括社區回收、中轉、集散、加工處理等回收過程中再生資源停留的各類場所。

第十八條跨行政區域轉移再生資源進行儲存、處置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辦理行政許可。

第十九條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協會是行業自律性組織,履行如下職責:

(一)反映企業的建議和要求,維護行業利益;

(二)制定并監督執行行業自律性規范;

(三)經法律法規授權或主管部門委托,進行行業統計、行?檔韃椋?⒉夾幸敵畔

篇2:礦柱回收管理制度范本

1、礦柱回采要嚴格按回采設計要求施工。

2、回采礦柱,盡量采用充填法。

3、回采順序應采用后退式。

4、回采前要形成兩個行人出口,以方便人員退出作業現場。

5、回采未充填的相鄰兩個礦房的間柱時,不得在礦柱內開鑿任何巷道。

6、所有項柱和間柱的回采準備工作,應在礦房回采結束前做好(嗣后膠結充填采空區除外)。

7、采用膠結充填采礦法時,應待膠結充填體達到要求強度,方可進行礦柱回采。

8、用爆破法回采礦柱時,除裝藥和爆破工作人員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未充填的礦房項柱內的巷道和礦柱回采區。

9、大量崩落礦柱時,在爆破沖擊波和地震波影響半徑范圍內的巷道、設備及設施,均應采取安全措施;未達到預期崩落效果的,應進行補充崩落設計。

10、回采設計中要預算出地質礦量、品位、采出礦量、損失率和貧化率。

篇3:安全監測系統設備安裝回收管理制度

一、安全監測設備的安裝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法》等有關規定。

二、根據礦井生產接續情況及時安裝或回收安全監測設備及監測線纜。礦井編制采掘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對安全監測系統做出設計,內容應包括:設備的種類、數量和位置、動力開關和被控開關的安設地點、控制電纜和電源電纜的敷設、控制區域等,做出明確規定,并繪制布置圖。

三、在安裝配電系統時,使用單位或機電部門必須根據斷電范圍的要求,提供斷電條件,并接通安全監控設備的井下電源及斷電控制線,在連接時必須有監測人員在場監護;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源必須取自被控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四、安全監控設備安裝完畢后,施工人員必須對監測設備進行認真調校,符合規定并經有關人員驗收后,方可投入正常運行。

五、施工人員必須認真負責填寫有關記錄,并將工作完成情況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

六、井下設備及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必須嚴格按規定要求設置,嚴禁將監測設備及傳感器安裝在有淋水或有腐蝕性的氣體中。

七、監控設備的傳感器只能與符合規定的配接設備連接并嚴格按施工設計安裝。

八、安裝或回收監測設備,必須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經施工人員簽字后,方可進行安裝或回收工作。

九、施工人員在安裝或回收時,必須與使用單位緊密配合,嚴禁相互推諉以至造成事故,或損壞設備。

十、安裝或回收的監測設備在運輸過程中嚴禁野蠻操作,應避免劇烈沖擊、震動、損壞監測設備,并應專車運輸。

十一、回收監控設備時,不得隨意剪斷監測線纜,造成材料浪費。

十二、在安裝或回收的搬運過程中,應做好自主保安,嚴防意外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