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師范大學安全提示(3)

某某師范大學安全提示(3)

2024-07-15 閱讀 3617

某師范大學安全提示(三)

(一)、高校發生火災的原因

1、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災。如違章點蠟燭、點蚊香、吸煙、使用液化氣和焚燒垃圾等。

2、電氣火災。如違章用電、使用電器不當。

3、違反實驗室操作規程。

(二)、容易起火的幾種方式

1、電路著火:首先關閉電源開關,然后用干粉或氣體滅火器、濕毛毯等將火撲滅,切不可直接用水撲救;電視機著火應從側面撲救,以防顯像管爆裂傷人;

2、油鍋火災:可直接蓋上鍋蓋,使火焰窒息熄滅,切勿用水澆;

3、煤氣、液化氣灶著火:首先關閉進氣閥門,然后用濕布、濕圍裙或濕毛毯壓住火苗,并迅速移開氣瓶、油瓶等易燃易爆物。

4、衣服、織物及小家具著火:迅速拿到室外或衛生間等處用水澆滅,切記不要在家中亂撲亂打,以免引燃其它可燃物。

5、固定家具著火:先用水撲救,如火勢得不到控制,則利用消火栓放水撲救,同時迅速移開家具旁的可燃物。

6、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著火:切勿用水澆,只能用滅火器、細沙、濕毛毯等撲救。

7、身上衣物著火:可就地打滾壓滅身上火苗,千萬不要奔跑。

8、電線冒火花:不可盲目接近,以防發生觸電事故,應先關閉電源總開關或通知供電部門,斷電后再進行撲救。

9、密閉房間內著火:撲救房間內火災時不要急于開啟門窗,以防新鮮空氣進入后加大火勢。

(三)、發生火災時如何報警

發生火災速打火警電話119向消防隊報警。報警時要講清起火單位名稱、地址、著火部位、著火物質、火情大小、報警人的姓名及報警使用的電話號碼,然后,派人在路口迎候消防車。

(四)、火場逃生常識

1、熟悉環境,臨危不亂。每個人對自己工作、學習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結構及逃生路徑平日就要做到了然于胸;而當身處陌生環境,如入住酒店、商場購物、進入娛樂場所時,為了自身安全,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樓梯方位等,以便在關鍵時候能盡快逃離火場。

2、保持鎮靜,明辨方向,迅速撤離。突遇火災時,首先要強令自己保持鎮靜,千萬不要盲目地服從人流和相互擁擠、亂沖亂撞。撤離時要注意朝明亮處或外面空曠地方跑,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離開,通過陽臺、窗臺等通往室外的出口逃生。

3、不入險地,不貪財物。在火場中,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服或尋找、搬運貴重物品上。已逃離火場的人,千萬不要重返險地。

4、簡易防護,掩鼻匍匐。火場逃生時,經過充滿煙霧的路線,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離,以防止煙霧中毒、預防窒息。另外,也可以來取向頭部、身上澆冷水或用濕毛巾、濕棉被、濕毯子等將頭、身裹好后,再沖出去。

5、善用通道,莫入電梯。規范標準的建筑物,都會有兩條以上的逃生樓梯、通道或安全出口。發生火災時,要根據情況選擇進入相對較為安全的樓梯、通道。除可利用樓梯外,還可利用建筑物的陽臺、窗臺、屋頂等攀到周圍的安全地帶;沿著下水管、避雷線等建筑上的凸出物,也可滑下樓脫險。千萬要記住,高層樓著火時,不要乘普通電梯。

6、避難場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門已感到燙手,此時一旦開門,火焰與濃煙勢必迎面撲來。此時,首先應關緊迎火的門窗,打開背火的門窗,用濕毛巾、濕布等塞住門縫,或用水浸濕棉被,蒙上門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間,防止煙火滲入,固守房間,等待救援人員達到。

7、傳送信號,尋求援助。被煙火圍困時,盡量呆在陽臺、窗口等易于被人發現和能避免煙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向窗外晃動鮮艷的衣物等;在晚上,可用手電筒不停地在窗口閃動或敲擊東西,及時發出有效求救信號。在被煙氣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時,應努力滾到墻邊或門邊,既便于消防人員尋找、營救;也可防止房屋塌落時砸傷自己。

8、火已及身,切勿驚跑。火場上如果發現身上著了火,驚跑和用手拍打只會形成風勢,加速氧氣補充,促旺火勢。正確的做法是趕緊設法脫掉衣服或就地打滾,壓滅火苗。能及時跳進水中或讓人向身上澆水就更有效。

9、緩降逃生,滑繩自救。高層、多層建筑發生火災后,可迅速利用身邊的繩索或床單、窗簾、衣服等自制簡易救生繩,并用水打濕后,從窗臺或陽臺沿繩滑到下面的樓層或地面逃生。即使跳樓也要跳在消防隊員準備好的救生氣墊或4層以下才可考慮采取跳樓的方式,還要注意選擇有水池、軟雨篷、草地等地方跳。如有可能,要盡量抱些棉被、沙發墊等松軟物品或打開大雨傘跳下。跳樓雖可求生,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篇2:崗位安全風險提示卡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集通鐵路集團公司安全風險管理辦法》(內集鐵安監〔2012〕148號)及《車輛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文件的要求,規范細化我段各崗位干部、職工的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確保從業人員在作業、人身、設備操作的安全,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安全風險卡管理是指對全體干部、職工在安全風險管理中所從事的職務、安全職責、安全風險點、卡控措施等內容,通過一崗一卡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達到“上崗必持風險卡,持卡必知風險點,在崗必落實措施”的要求。

第三條各部門、各車間必須牢固樹立安全風險管理理念,把安全風險管理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落實安全風險卡管理各項要求及措施,切實履行安全風險的職責,確保各項安全作業有序可控。

第二章安全風險卡適用的范圍

第四條安全風險卡適用于全段所有在職的干部、職工。

第五條安全風險卡使用總體分為二類,并使用顏色管理,具體為:直接從事客貨車、檢修、運用、設備檢查維修、動態監測設備檢修、運用相關安全生產的一線職工,采用黃色卡片管理;從事生產管理崗位的干部職工(工長及以上管理人員),采用藍色卡片管理。

第三章安全風險卡的管理要求

第六條安全風險卡由安全科負責日常的管理與發放,各科室、車間所有在職干部、職工必須持卡上崗。

第七條安全風險卡制做由安全科負責,格式及相關內容由安全科負責制定。第一次發放后,風險卡由本人負責妥善保管并佩戴上崗,丟失后及時報車間、科室補充,成本由個人承擔。

第八條安全風險卡要建立段、車間兩級檔案管理。段級安全風險卡管理由安全科負責,對所有在職干部、職工分別建立電子卡、簿、賬冊;各車間由安全員負責建立車間所有在職干部、職工的安全風險卡,并分別建立電子卡、簿、賬冊。

第九條安全風險卡要與干部、職工相關人事調動一并執行,做到“卡到人事令到”,卡不到人事調動令不能下發。段內各車間、科室職工發生人事調動時,勞人科要先將調動信息通知安全科,安全科將段級安全卡信息調整后,反饋至勞人科及相關車間,再進行人事調整,并下發人事調整令。

第十條安全風險卡中各職干部、職工的安全風險點、卡控措施的考試由職工教育科負責。在“風險卡”下發后,由職工教育科負責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一次“風險卡”內容的考試,考試必須達到100分,記錄在案并存檔管理,不合格不準上崗。

第四章安全風險卡的相關內容

第十一條安全風險卡相關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安全崗位相關基礎資料,分別為人員照片、姓名、所在車間(科室)、工種(職務)、年齡、參加工作時間、從事本崗時間、是否黨員等信息;二是安全風險點及相關措施內容。格式可參照(附件1)相關內容。

第十二條安全風險點內容分為干部及職工兩部分:一是管理崗位風險卡項點:專業技術干部可參照安全管理職責相關內容,根據風險辨識形成的風險數據庫確定本崗位的風險點,并制定相關卡控、預防措施;二是工人崗位風險卡項點點:按照崗位作業內容中所涉及的風險項點,根據風險辨識形成的風險數據庫確定在本崗作業中最關鍵的作業環節,最容易出現人身、行車、質量安全問題的關鍵點,并制定相關的卡控、預防措施。

第十三條安全風險卡內相關各崗位的風險點及卡控措施,要直擊安全關鍵環節,每個崗位的關鍵點要精,措施要得利,確保每個職工對措施人人知曉,條條落實。

第十四條干部、職工違反安全風險卡制定的相關內容,將按照《集團公司安全風險問題庫》有關辦法予以對應處理、考核。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辦法適用于段管內各科室、生產車間。

第十六條本辦法由安全科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辦法自2012年6月30日起施行。

篇3:安全生產預警提示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預防特定時限內突發的生產安全事故及其他傷亡事故,提高應急救援能力,降低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導則》,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在建筑工程的特定時限內,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對建筑施工企業、施工現場進行預警提示的,適用本制度。特定時限是指撝卮蠼諶鍘⒅匾嵋欏⑻厥餳窘凇⒍窳猶炱嚼礎⑹┕じ叻迤謚暗。

重大節日,是指五一、十一、元旦、春節。

重要會議,是指國家和省黨代會、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等。

特殊季節,是指冬季、雨季、高溫季節。

惡劣天氣,是指大風、大雨、大雪、冰雹、泥石流、地震等天氣。

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其他時段為特定時限。

第三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預警提示領導小組,加強預警領導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建設安全的主要負責人擔任,副組長由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監督機構(安全站、安全科)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人員要保持24小時通訊聯絡暢通;預警提示領導小組組成要對社會公布。

第四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作好預警提示的基礎工作。及時了解、收集上級有關政策、文件精神,搜集、整理有關天氣、氣象、地質、水文、工程建設等方面情報。

第五條在上述特定時限內,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按照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預警提示措施,并以網絡、書面文件、電話或其他方式及時通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施工現場。

第六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將特定時限的安全生產做為監管重點,在日常安全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增加檢查的數量、頻率,確保預警提示制度有效執行。省級建設主管部門及時檢查市地(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預警提示制度建立情況,抽查企業、施工現場預警提示措施執行情況;市地建設主管部門要及時檢查企業、施工現場預警提示措施的執行情況。

第七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完善企業、現場二級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定期組織演練。

第八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將應急救援知識作為安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

第九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沒有按預警提示措施進行現場防護的,應及時糾正,并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處罰,同時將受處罰的企業名單在網絡或其他媒體公示,記入企業不良信用檔案;發現應急預案不完善,無應急救援隊伍、設施、設備、器材,未及時演練等,視降低了安全條件,并按《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