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學院加強院內流動人口治安管理規定
Z學院關于加強院內流動人口治安管理的暫行規定
為了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創造良好的院內治安環境,貫徹落實各種形式的安全保衛責任制,根據中央綜治委有關通知精神,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一、流動人口是指進入校內從事建筑、維修的臨時工、季節工、零修工(三工),建筑隊、維修隊、運輸隊(三隊);校內從事租賃、承包經營的實體所雇用人員;各種類型的培訓班、輔導班、函授班學員等。
二、院園內房屋不得隨意承租給校外人員,經學院有關部門批準的,要報保衛處備案。
三、對流動人口的管理,要嚴格實行“誰用工、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用工單位要對所屬流動人員嚴格管理,用管結合。
四、各用工單位要嚴把錄用關。外來人員要憑村鄉證明、居民身份證、暫住證和外來人員務工許可證進校做工;禁止無證錄用;禁止錄用有劣跡的人員。
五、臨時工一經錄用,用工單位要與保衛處簽定治安承包責任書,并認真填寫《流動人口登記表》報保衛處治安科;使用期限在六個月以上的臨時工要貼一寸免冠照片。
六、用工單位辭退“三工”人員,應及時到保衛處辦理注銷手續,以使保衛部門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校內流動人口的增減變動情況。
七、院內舉辦的各類培訓班、輔導班、函授班,主辦單位要將舉辦期限、學生基本情況提前三天報保衛處。
八、“三工”人員和培訓學員的住處應相對集中,并嚴格落實各項防火、防范措施;保衛處治安科要定期檢查。
九、臨時工、培訓學員住處不得留宿外人,不準男女混住。
十、凡進入院內從事各種活動的流動人員,應嚴格遵守國家法令和學院各種規章制度。
十一、臨時工工余時間不得在校內亂走亂串,進出校門要自覺接受門衛的盤查,禁止無證攜帶物品出門。
十二、物品庫房、危險品庫、重點實驗室等要害部門雇用的臨時工,錄用時應做全面了解,有疑問的還應走訪或發函調查;一經錄用,要嚴格管理,并要定期進行安全和業務培訓。
十三、“三工”人員和培訓班學員如有違法犯罪行為,除依法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外,主辦單位(用工單位)要負領導責任。
十四、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篇2: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員崗位職責范本
1.負責協調有關部門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的管理機制。
2.負責指導、協調全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工作。
3.負責擬定《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法規、規章和政策。
4.負責組織全市有關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發展趨勢研究。
5.負責對不按照規定辦理婚育證明,經其現居住地的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通知后,逾期仍不補辦或者拒不交驗婚育證明的,對與已婚育齡流動人口形成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和個人拒不履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職責的情況進行調查取證。
篇3:流動人口管理制度(范本)
1、嚴格按照《**省流動人口管理辦法》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
2、已婚育齡人口外出務工,首先在街道計生辦辦理《全國統一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并簽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合同》,在流出后的一個月內寄回流入地縣(區)或鄉(鎮)街《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聯系卡》。
3、流出已婚育齡婦女在每年的3、6、9、12月5日及時寄回加蓋流入地鄉級以上計劃生育公章的已婚育齡婦女環孕情服務證明。
4、流入人口采取屬地化管理。村(社區)居委會對流入到本村(社區)委會的已婚育齡人口進行登記造冊,納入日常管理工作。
5、流入已婚育齡婦女憑《全國統一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在街道計生辦辦理《計劃生育生殖保健服務證》,憑《計劃生育生殖保健服務證》享受環孕情及婦科病普查免費服務。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對象
1、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的對象,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30天以上到其省、市、縣、(鄉鎮)從事務工、經商等活動或以生育為目的到異地居住的成年人口。因公務、探親、訪友、就醫、上學、婚嫁等原因離開戶籍地或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殊情況的,不作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對象。
2、重點管理和服務的對象,是已婚育齡婦女。
3、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平臺查詢的對象,是已婚育齡婦女中的三種人:(1)已懷孕的;(2)無避孕措施的;(3)無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的。
《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核發的制度
1、按照規定及時為流出人員辦理《婚育證明》。為了方便群眾,轄區管理地域較大,流出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應當進村(社區)入戶辦證。辦理《婚育證明》的主體仍然是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
2、辦理《婚育證明》對象。(1)辦理《婚育證明》的主要對象是流出成年(18-49周歲)育齡婦女。(2)成年男性流出人口辦理《婚育證明》本著自愿的原則,如果本人和現居住地需要,戶籍地應當認真辦理和登記,不得拒絕。
3、《婚育證明》實行免費向群眾發放。
《婚育證明》查驗的制度
1、查驗《婚育證明》的對象。(1)現居住地對未婚成年婦女查驗《婚育證明》后登記作為一般管理對象;(2)查驗《婚育證明》的主要對象是流入已婚育齡婦女,建立《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計劃生育檔案》,對已婚育齡婦女《婚育證明》每季查驗一次,經常登記和變更信息,并且作為重點管理和服務對象。
2、現居住地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為流動人口辦理《婚育證明》,在辦證所在縣(市、區)范圍內有效。(1)經核實,婚姻、生育信息完整、準確的;(2)在現居住地依法辦理暫住登記或居住宅區1年以上,并具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3)已采取絕育措施的。
3、現居住地在為流入人口辦理《婚育證明》的編號。要以縣(市、區)為單位統一編號,不能同辦理流出《婚育證明》統一編號。
4、現居住地要將辦理《婚育證明》情況通報其戶籍所在地。
5、對成年男性流入人口也查驗《婚育證明》,要求在現居住地辦理《婚育證明》。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制度
建立有效的雙向交流和協調制度。現居住地與戶籍地應通過信息交換平臺實現提交、反饋有關信息,重點是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的婚姻、生育、生殖保健服務、避孕節育措施、持證和繳納社會撫養費等情況。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統計、檔案制度
1、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統計納入全社區人口統計報表。
2、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帳卡、檔案規范。
(1)流出人口《婚育證明》審批檔案
(2)流人口計劃生育情況及《婚育證明》審批登記冊
(3)流入人口計劃生育情況及《婚育證明》查驗登記冊
(4)流入已婚育齡婦女計劃生育檔案
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生育第一個子女規定
1、流動人口夫妻在現居住的生育或已懷孕第一個子女的有關情況通報。(1)現居住地可以通過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平臺或紙質《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生育信息通報單》向其戶籍地了解有關情況,(2)戶籍地應在30日內通過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交換平臺或者紙質《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生育信息通報單》予以情況反饋。流動人口本人或現居住地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要求戶籍地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出具婚育情況證明的,戶籍地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應如實出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3)現居住地應及時向其戶籍地鄉(鎮)或街道計劃生育工作機構通報有關流動人口生育情況。
2、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依法擬生育第一子女,在我省不需要辦理生育服務證件。應當向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提交下列證明材料,存入《流動人口已婚婦女計劃生育檔案》;并且長期保存。(1)夫妻雙方的《居民身份證》;(2)夫妻雙方的《結婚證》;(3)《婚育證明》或戶籍地鄉(鎮)、街道計劃生育工作機構為其出具的婚育情況證明。
3、對不能提交以上證明材料懷孕或者生育的按照計劃外懷孕和違法生育處理。
4、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生育第一個子女時提供有關證明弄虛作假,導致不符合法規規定的生育行為發生,由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5、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在現居住地生育子女情況,要如實計入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檔案和《婚育證明》,并且通報戶籍所在地。
6、流動人口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戶籍登記按戶籍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流出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職責
(1)對育齡流出人口進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宣傳教育;
(2)為已婚育齡流出人口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
(3)建立生育、節育情況定期報告制度;
(4)為育齡流出人口辦理《婚育證明》;
(5)為符合法定生育條件的流出育齡夫妻核發生育證;
(6)統計流出人口及其育齡夫妻生育、節育情況為實行晚婚婚育的或者只生育一個子女并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育齡流動夫妻,落實計劃生育各項優待措施;
(7)與流出人口現居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進行工作聯系,并對現居住地管理機械構所發聯系函及時回復。
(8)依法查處育齡流動人口違反計劃生育規定的行為,征收社會撫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