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語中學學校教學規程
外國語中學(學校)教學規程
教育教學管理是學校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現培養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有目的的計劃、組織、控制等的連續活動。為了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全面、科學、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為此,特制定《zz外國語學校教學規程》,供教職工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參照執行。
一、端正教育思想,貫徹教育方針
以*“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的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用新時期先進的教育思想來發展和完善我們的教育理念,更新我們育人觀念、教學觀念,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樹立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變革教與學的方式,將新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方法引入課堂,把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到教育教學活動中。
依法治教。國家關于教育的有關法律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礎和依據。因此,在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及實施管理的過程中,要增強法規意識,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有關法規,以保證學校辦學方向的正確、辦學行為的規范。
1、嚴格按新課程計劃的實施意見,開齊開足各門課程,加強對“校本課程”、“研究性課程”、“外語特色”的研究和實施。
2、加強和督促教研組對教材、大綱的學習和研究,特別是新教材、新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變革教學方式,大力倡導教法創新、學法指導,努力探索和推進新的教學評價方法實驗。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改革和完善教學與管理,推進素質教育。
3、加強初中課改、高考信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建立復習備考資料庫,努力創設教學研究氛圍,加強對中考、高考改革的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對今年高考工作的研究,及時總結、及時調整、提高備考水平,促2003年高考質量的提高。
按照“教學為中心、教研添后勁、教改增活力”的思路,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強化教研組長核心意識、備課組內集體意識,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骨干教師的中堅作用、青年教師的主力軍作用,力爭早日把我校建設成為“文理并重、外語特色、國際合作”的重點完全中學。
二、突出教學中心,構建管理網絡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是為中心工作服務的。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建立齊抓共管的教學管理體制,在校長的領導下,分管教學副校長、教務處、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形成全方位立體管理網絡(見下圖),對課堂、早晚自習、第二課堂等方面全面管理,形成校長及中層干部的主控線、教務處及教研組長主導線,備課組及科任教師的主體線,三線一體,環環相扣,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教學管理網絡。
教研組長à備課組長
校長--分管校長--教務處--科任教師--年級組長--班主任
校長及中層干部各司其職,檢查到位,對全校每天、每周的教育教學情況了然于心。開展每月一次集體教研小結,自查自糾,有針對性地表揚先進,指明方向,提出整改措施。
針對學校從初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學生年齡跨度大,分屬兩個學段的特點,不一味強調統一,不搞一刀切,而是在教務處的領導下,發揮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備課組長的作用,強調自主管理、開展符合本年級、本學科特點的活動和教育。
提高教學管理的計劃性、規范性、科學性,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課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為動力,突出教研組長的核心意識、備課組內的集體意識,強化過程管理,改善評價機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教師、學生、課堂、教學組織工作和教務處行政工作融匯成統一的整體,以人為本,調動全體師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努力創建和諧、平等、活潑、奮進的校風、教風、學風。規范、落實教學常規,鼓勵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使教學質量有實質性提高,外語特色初步顯現,學校走向名校行列。
三、規范教學常規,落實教學環節
教學常規是教學活動的規律,是教學活動規律性的表現。遵循教學規律,有必要規范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般應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指導實驗、課外活動、成績考核、教研活動和教學工作總結。
(一)制定教學計劃
教學要依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德育綱要、教材和學生實際,于開學初制定的學科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并交學校存檔備查。
教學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
1、學工作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要點。
2、總體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價值觀的總體要求。
3、教育教學、教研教改總體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研教改落實的具體措施。
4、安排教學進度、重要的輔導活動(如:參觀、學習、考試、學科知識競賽和成績考核等)。
(四)備課
備課是教與學的前奏,是一個能量積蓄的活動過程。備課的程序為:個人鉆研、集體討論、編寫教案
1、人鉆研。教師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鉆研教材、閱讀“教參”、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初步提出單元和分課時的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價值觀)、教學重難點,設計出教學過程和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
2、體討論。在統一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發揮教師群體優勢,共同商討、確定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確定符合教學和學生實際的單元和分課時教學目標,研究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實施德育的內容和措施,統一教學進度,設計出省時高效的綜合性學習作業。集體討論以單元為主,應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有計劃、有目的、有記載、有成效。理科的集體討論,還包括本單元的演示實驗,提出做好實驗的關鍵。
3、寫教案。教師應把集體討論的內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礎上提前一周寫出能體現個人教學特色和風格的教學方案。力爭做到目標明確具體,重難點把握準確,方法靈活多樣,過程流暢恰當,作業設計符合學生實際。
(三)上課
上課是教師備課后的表演,是學生知識的理解、內化的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它的基本要求如下:
1、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寓德育于教學之中,著重于科學方法和思維習慣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真實施課時授課計劃(教案),注意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及時對教學計劃進行必要的調整,力求最佳效果。
3、明確的目標意識。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為目標,努力創設“平等、民主、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為學生課外學習、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視教學組織工作,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做到自覺遵守紀律,認真讀書,積極思維。
5、態親切自然,講授正確明白,語言清晰簡練,音量速度適當,使用普通話。
6、書準確生動,字形規范清晰,不寫錯別字。
7、極使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8、時上課、下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堂。課后及時摘記教學效果、得失事例、點滴體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9、照學校安排的課表上課;未經教務處批準不得隨意停課、擅自換課或調課。
(四)布置和批改作業
1、置作業
基本要求:
(1)對性強。即根據學生的實際,緊扣教學內容,有代表性、典型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2)業數量要適度,要嚴格控制課外作業的總量。初中學生完成課外作業的時間每天不超過兩小時。對擬布置的學生作業,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機械重復的作業應盡量避免,講求作業的功效。
(3)作業的難度要適當,可分層實施彈性作業。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2、改作業
基本要求:
(1)教師批改、學生訂正、教師檢查、課堂講評的作業批改程序為主,也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分組評等方式,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提倡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我評價。
(2)心批改。作業的批改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可采取全收全改、全收部分改,當面批改等方式。提倡全收全改,當面批改。對作業中反映出來的傾向性問題應有記載和分析。
(3)認真講評。針對學生作業中的普遍性問題應及時講評,分析原因,查漏補缺,決不能用集體對答案的方式代替作業評講。
(五)課外輔導
1、輔導內容:
學習目的、態度、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的培養,知識技能的補習提高、學科競賽的輔導等。
2、輔導方法:
對普遍性問題可進行集體輔導,對不同層次的
學生可因材施教、個別輔導。對特長學生應指導閱讀有關課外讀物,布置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實驗,拓寬其知識面,引導他們的學習向縱深發展。對困難學生應重在查漏補缺,指導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增強信心。
(六)實驗指導
1、科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和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重要手段,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必須認真做好大綱、課標和教材要求完成的各項實驗,不能以講實驗、畫實驗、看掛圖代替做實驗。鼓勵教師自制和改進教具,把實驗做得更好。
2、學生分組實驗的基本要求是:
(1)實驗前應指導學生預習,明確實驗的目的、內容、要求和有關注意事項。教師要協助實驗員對實驗器材進行認真檢查,“不打無準備之仗”,確保實驗正常進行。
(2)實驗時要加強安全教育,做好現場指導和課堂組織工作,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認真布置、指導學生書寫實驗報告,及時收取、批改、發還實驗報告,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七)課外活動
1、教師要負責課外興趣小組的組織和指導工作。開學初制訂學期活動計劃,并交教務處備查。
2、活動內容健康有益,形式多樣,盡量為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以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創造精神、創造志向和創造才能。
(八)成績考核和評定
1、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學校統一組織的考試每學期進行2次,各學科平時考核屬于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得隨意調課進行全年級的統考。
2、認真命題保證質量。教師要按水平考試的要求緊扣教材命題,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意試題效度、信度和區分度,防止出“偏、難、怪”題。期中期末命題一般實行年級交叉命題,并填寫“雙向細目表”。
3、認真評閱試卷、組織試題講評。期中期末試卷實行年級交叉、“流水”批閱。對試卷評閱要客觀、公正。試卷中反映出的典型問題或普遍性問題要作記載,重要的考試應作統計分析。
講評試卷要及時,講評要做到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應肯定成績,指出錯誤,分析產生錯誤原因,幫助學生總結得失,加深理解。提倡學生自我評價。
4、于思考不斷改革。密切關注中考、高考改革動態,努力把握考試改革趨勢和方向,做好考試改革的研究工作,特別要注意實驗與計算機操作考試、音美、勞技考查的研究、探索與實踐。
(九)教研活動
1、教研活動要貫徹落實學科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中心課題,以研究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
2、每位教師要認真參加每周一次的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樂于接受并完成學校和教研組交給的教研任務。見習教師每學期要上一節匯報課;教齡在三年以內的青年教師一年上一次研究課;高級教師、骨干教師積極上公開課、觀摩課。
3、每次教研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中心議題、有中心發言人。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二至三次專業理論學習或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每次活動必須有記載。每一年度每位教師必須完成至少一篇教科研論文。
4、嚴格建立聽課學習制度。見習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0節,一般教師聽課總數不少于15節,學校中層以上干部,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校長聽課不少于40節。聽課必須有聽課筆記、課后評議。
5、所有教師都應根據自己原有的基礎制定進修計劃,提高自身素質;教研組、備課組定期交流學習心得。
(十)教學工作總結
1、學期結束,由教研組或備課組對照學期工作計劃,寫出具體、詳實的學期工作總結,在教研組長例會上交流,內容要求包括常規教學及教研教改落實情況。
2、各教研組長投票、報主管校長審批,評選出學校先進教研組或備課組,學校予以表彰。
總之,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成學校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實現教學管理的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提高教學質量,把我校建設成“文理并重,外語特色,國際合作”的zz乃至川東鄂西一流名校,落實本教學常規。
篇2:教學樓工程安全管理規程
教學樓工程安全管理
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針,把施工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行之有效地貫徹到各個環節中去。同時安全工作的特點又體現在它是一項需要持之以衡地、需要全員參加的復雜的系統工作。施工現場是一個露天、多工種立體交叉作業,臨時設施多,作業環境多變,人機流動性大的生產場所。因此,存在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屬于事故多發的作業現場。
施工現場是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公司級安全管理主要是進行規劃、指導、檢查、決策。而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既屬于組織實施間段,又是保證生產處于最佳安全狀態最重要的一環。
施工中,由于人員、作業位置流動性較大,因此,對施工現場的人、機、環境系統的可靠性必須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分析、判斷和調整處理,達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須強化施工現場安全的動態管理。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建筑市場的開放,農村建筑隊伍進城參加施工,這些隊伍由于沒有很好地經過安全培訓,職工隊伍安全素質低,自我保護能力差,為控制傷亡事故,就更需要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定強有力的保證措施。
本工程位于廣州市荔灣區珠江大橋西橋頭東側,廣佛路口以南地段,建筑總面積為10051平方米,其中:局部半地下室一層為籃球場788平方米;地上六層(局部五層)為教室、辦公室等9263平方米。建筑高度24.70米。
工期較短(僅360天),施工中的流水交叉作業貫穿整過施工過程;人員組成復雜(有民工隊伍、職工隊伍和專業隊伍)。因此,為實現安全管理目標,就更應該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定強有力的保證措施。
篇3:教學演示臺架安全操作規程
1)確保外接動力電源連接導線無破損,絕緣良好。觀演學生應與臺架保持50CM以上安全距離。
2)嚴禁在臺架運轉時將蓄電池斷開,以防損壞傳感器和電腦。
3)在對臺架進行電弧焊時,應先斷開電腦電源。
4)電子控制系統的線路比較復雜,在檢修和排除故障時動作要輕,不允許猛烈撞擊,不能直接測試電腦,以免引起更多的故障。
5)在拆裝和接通噴油系統、點火系統和電腦接線插頭前,都必須關閉點火開關。
6)燃油系統應保持清潔,拆卸油管或噴油器時,應先將燃油系統卸開,再緩慢松開連接處,用布擦去斷開處的汽油。連接油管時,更換新墊片,按要求連接好,操作過程中不允許彎曲軟管,以防止管路損壞。
7)電子控制單元主要是根據大氣壓力傳感器測得的進氣量來控制噴油量的,進氣系統密封不良會造成信號失準,對發動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進氣系統各連接處需連接良好。
8)診斷時不要隨意拆卸發動機加機油口、機油濾清器、機油量尺等。
9)拆卸發動機控制系統有關零件時,需先切斷電源,將點火開關置于“OFF檔”,然后拆下蓄電池搭鐵線。應先檢查已儲存的診斷碼,再拆下蓄電池搭鐵線,以免丟失存儲器內的有關數據。安裝蓄電池搭鐵線時,蓄電池極性不得搞錯。
10)使用萬用表時,如果檢查防水型連接器,應先小心取出防水橡膠,檢查后,在接頭上可靠地安裝防水橡膠。
11)當檢查電阻、電流強度或電壓時,需將檢測探針插進線束的接頭里,但不要用力過大。
12)有些零部件需使用原車或儀器配用的專用接線工具進行檢測,如噴油器等都配有專用引線和接頭,不可隨意代用。
13)開機前,確保各元件之間的連接良好,以免出現故障。
14)在點火開關ON的情況下,不得隨意拔下傳感器電插或儀器測試線。
15)對于需開機測試的項目,首先連接儀器及其它接線,然后打開點火開關。
16)不得在測試過程中隨意起動或加速,應嚴格按照測試要求進行。
17)不得隨意更改基本參數的設置,以免損壞電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