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社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制度

某社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制度

2024-07-15 閱讀 8738

社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制度

第一條救援隊伍的組建

(一)救援隊伍的組建按照“平戰結合、警民結合、指揮靈便、反應快速、社會參與”的原則,構建以駐社區民警、民兵預備役、黨員、干部、群眾志愿者參加的應急救援隊伍。

(二)應急救援隊伍組建根據本社區突發事件救援物資儲備情況,以搶救傷員、疏散群眾、控制事態等先期處置為目的。

(三)本村民組要組建自救互救和應急志愿者隊伍,負責本組事件先期處置。

第二條應急救援隊伍的管理

(一)應急救援隊伍由社居委進行訓練和管理。

(二)社區每年舉行一次應急演練,檢驗隊伍。

(三)各小組每年向社區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報告隊伍組織、編成、人數、裝備、訓練、執行任務情況;重大變更要及時報告。

第三條應急救援隊伍的使用

(一)社區應急救援隊伍,平時根據家庭居住情況,負責周邊隱患的排查、監測和信息報告。

(二)突發事件發生后,根據命令帶好救援工具趕赴現場集聚,統一開展工作。

篇2:職業危害應急救援制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及集團公司有關職業危害防治文件精神,切實維護煤礦職工的身體健康,結合我礦安全生產實際情況,為及時有效地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最大限度地減輕職業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損害,特制定本制度:

一、應急救援機構組成

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礦根據安全生產責任制要求自動生成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生產調度室。電話號碼:801、安全監察處協助情況調查匯報,電話號碼:802、803

總指揮:礦長

副總指揮:當日值班礦領導成員

協調指揮:礦領導班子其他成員

指揮部成員:各專業組成員。

指揮部發布的命令統一為總指揮的命令,其他人的任何命令為無效命令。指揮部由當班調度員記錄,總指揮的所有命令要全面、準確記錄。

二、職業危害應急救援匯報處理程序(附通訊聯絡表)

調度室接到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時,應迅速做出反應,5分鐘內報礦值班領導和礦長,應于10分鐘內上報集團公司和上級衛生部門;礦應急救援隊伍應在接到通知后5分鐘內集合完畢,趕到事故現場的應急調查、醫療救援人員,必須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服從集團公司衛生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分工協作,各負其責,迅速、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現場,認真做好調查及救護工作。時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現場,認真做好調查及救護工作。

三、應急救援預案

預案一:粉塵所致矽肺的應急救援

1、通防工區應嚴格落實執行《粉塵檢測制度》,要求落實責任到個人,檢測結果要有詳細的、真實的、完整的記錄。

2、粉塵濃度超標時,要及時逐級上報,同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粉塵濃度。

3、定期按照職業健康查體周期,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查體,發現疑似矽肺病人,應及時進行復查確診。確診后應及時上報并及時轉送專業醫院進行治療。

預案二:有毒氣體中毒、觸電、溺水的應急救援

1、作業場所發現有毒氣體濃度超標時,應及時撤離所有可能受威脅作業地點的人員,同時加強通風,盡快降低有毒氣體的濃度。

2、凡發現有毒氣體中毒人員,發現者應及時把傷者抬到安全、通風良好的地點;發現昏迷和呼吸停止者,應在及時進行心肺復蘇(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的同時,及時聯系調度室、礦值班醫生及救護隊,組織搶救。匯報時必須說明傷者情況以及傷者具體所在位置。

3、發現觸電人員時,現場人員應首先切斷電源,如果距離斷電開關較遠時,必須用不導電的絕緣材料將觸電者從電源上挑開,并對觸電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并及時聯系調度室、礦值班醫生及救護隊,組織搶救。匯報時必須說明傷者情況以及傷者具體所在位置。

4、發現溺水人員,首先把傷員從水中救出,立即送到比較溫暖和空氣流通的安全地點。搬運時要采取俯臥位,頭低腳高,同時立即檢查溺水者口鼻,清除其口鼻中的污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對于呼吸道有水堵塞的傷者,要首先進行控水;對于呼吸停止心臟未停的傷者,要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對于呼吸心臟都停止的,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并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5、礦衛生所值班醫生和礦山救護隊值班人員接通知后,要迅速攜帶氧氣、急救藥品及其它急救物品等,由礦調度室安排專人帶路下井,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進行急救。

6、在急救過程中,急救人員要隨時利用就近的通訊工具和礦調度室聯系,及時反饋現場傷員的病情及搶救效果。

7、礦調度室要根據現場搶救人員反饋回來的信息,及時聯系我礦工傷定點醫院,以便醫院提前做好接診及進一步搶救的準備工作。

8、遇有毒氣體大量涌出時,礦調度室在安排有關單位及時處理的同時,要及時了解井下作業人員的情況,想法設法把危害降低到最低。

預案三:其它職業因素危害應急救援

1、根據污染性質不同,可用清水、肥皂水、生理鹽水、1~2%碳酸氫鈉等徹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膚、毛發和器官等。

2、高鐵血紅蛋白癥可用美藍,錳中毒可用依地酸二鈉鈣,鉻中毒可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沖洗等。

篇3:某某熱電公司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為防止突發性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并能在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后有效控制和處理各類職業病危害事故,將事故對人員造成的損害降至最小程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本著“反應迅速、處理得當”的原則,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本公司確立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各部門負責人,確定總負責人;

二、組織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形成書面文件予以公布,應明確事故發生后的疏通線路、緊急集合點、技術方案、救援設施的維護和啟動、醫療救護方案等內容。

三、明確職業病危害的目標分布,根據使用物品的種類、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特點,確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目標;

四、確保應急救援設施完好。

應急救援設施應存放在車間內或臨近車間處,一旦發生事故,應保證在10秒內能夠獲取。應急救援設施存放處應有醒目的警示標識,確保勞動者知曉和正確使用方法。現場應急救援設施應是經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合格的產品,安全有效,定期檢查,及時維修或更新,保證現場應急救援設施的安全有效性。

五、定期演練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公司對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做出相關規定,對演練的周期、內容、項目、時間、地點、目標、效果評價、組織實施以及負責人等予以明確。如實記錄實際演練的全程并存檔。

六、公司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

(一)機構職責

1、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職業病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組織指揮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3、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理情況,并向友鄰單位通報危害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4、組織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及善后處理,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

(二)人員分工:

1、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副總指揮:協調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指揮部成員:

(1)部長(站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2)安全環境職業衛生管理組織負責人:負責指揮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必要時代表指揮部發布有關信息;負責車輛調配及搶救物資的運輸、供應工作;負責搶險物資及防護用品的日常儲備和應急供應;

七、制定應急設備管理檔案,包括:

(1)應急設備管理制度書面文件;

(2)應急設備臺賬;

(3)應急設備中文說明書;

(4)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臺賬;

(5)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日常運轉記錄;

(6)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定期檢查記錄;

(7)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維修記錄;

(8)應急救援設施配備檔案;

(9)應急救援設施定期檢查記錄;

(10)應急救援設施維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