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醫院醫療事故防范處理預案
第五醫院醫療事故防范與處理預案
一、醫療事故防范預案
為保護醫患雙方合法利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有效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制定本防范預案。
組織機構:
成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醫務科、質控科、護理部、門診部承擔具體工作。具體人員名單見相應文件。
防范措施:
1、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健全防范醫療事故的各級組織機構。將防范醫療事故納入醫院目標管理,常抓不懈,使之成為廣大醫務人員的自覺行為。
2、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要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診療規范,恪守職業道德,提高安全知識,規范醫療行為,依法依規行醫。
3、黨、團組織應加強對全院醫務人員的法律及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職業道德考評標準和制度;科教科應加強醫務人員的醫學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定期舉辦"三基"訓練,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減少診療工作中的失誤;醫務科、質控科、護理部、門診應加強醫療質量日常監督管理,定期組織醫療安全教育培訓,建立考評評估制度,加強對醫療質量考核、評估、反饋、指導工作。
4、切實改善醫療服務,增強責任感,在醫療活動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利,規范履行告知義務,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努力提高滿意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5、嚴格執行新技術新項目的準入管理制度,盡可能降低風險,防范事故發生。
6、嚴格執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江西省〈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實施細則》及醫院的有關規定,保證醫療文書書寫及時、完整、客觀、真實、準確。規范病歷管理,確保醫療文書的安全。
7、職能部門及臨床科室應熱情耐心地接受患者投訴,盡可能提供咨詢解釋服務,及時化解醫患矛盾,避免醫患沖突。
8、加強質量管理和醫療服務監督,,注重工作流程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尤其要把工作重心立足于:
(1)重點制度落實:建立健全醫院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制度、術前討論制度、交接班制度、會診制度及疑難、危重、死亡病例討論制度和三查七對制度等。
(2)重點人群管理:新分配、新調入的醫務人員、住院醫師、進修人員要進行崗前培訓,重點考核;實行帶教老師負責制。定期對其進行病歷質量、處方質量的檢查,不斷提高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
(3)重點人群管理:急診科、婦產科、兒科、ICU室、手術室、麻醉科和藥劑科等科室作為重點監控部門,應開展技術培訓,做好質量分析和安全教育。
(4)重點病人關注:把好疑難、危重、手術、急診、搶救病人診治過程中的環節質量關,加強科間協作,堅持各項制度、常規、標準的落實,及時記錄病歷,搶救措施合理,估計預后充分。
(5)重點時間監控:節假日、夜間、工作特忙特閑時,要高度警惕,實行醫院總值班制和職能管理部門巡視制,設立二線班,提高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能力。
(6)重點事件的總結:對既往發生的醫療事故爭議、科室差錯事故,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分析發生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加強管理,舉一反三,警示大家,努力為廣大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和諧、滿意的醫療服務。
二、醫療事故處理預案
為了使醫療事故爭議的處理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做到事實清楚、定性準確、責任明確、有法可依、處理恰當。依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預案。
組織機構:
成立領導小組,醫務科為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指導、協調部門。具體人員名單見相應文件。
處理措施:
1、建立醫療事故報告制度
(1)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或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應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
(2)當事人盡可能現場回避,以防事態擴大。科室負責人應立即主動進入排解,盡可能將事態初步調解于事發所在科室,事后即報醫務科備案。
(3)科室未能調解的醫療事故爭議以及醫療事故,科室負責人應及時向分管副院長及醫務科報告,同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損害后果擴大,減少患者損失。
(4)醫務科、護理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人員對事件進行調查核實,得出初步結論,向院領導報告,并向患者通報、解釋。
(5)發生患者死亡或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或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等重大醫療過失,醫務科應在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報告。
(6)對有可能導致醫患矛盾激化、危及醫患安全、擾亂醫院工作秩序的重大事件,醫務科、保衛科在妥善處理的同時,立即向市衛生局報告,對可能引發惡性事件的,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2、醫療事故處理措施
(1)發生或發現醫療過失行為,必須由科室負責人親自組織處理,不得隨意推諉,同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做好安撫和溝通工作。
(2)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院各級各類人員不得激化矛盾,杜絕對患方有過激言行,同時立即啟動醫療事故報告制度,以確保醫院正常工作秩序。
(3)醫務科應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并作好有關記錄,及時調查、核實情況,審查有關病歷資料,注意收集有關臨床證據,按規定進行病歷復印和封存,并向院領導報告處理的初步結果。
(4)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患雙方應共同對涉及的病歷、實物等按《條例》的規定進行封存及啟封或送檢驗。
(5)若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亡原因或對死亡原因有異議,科室負責人應在患者死亡24小時內提出尸檢要求,動員家屬接受尸檢,并負責聯系和辦理相關手續。
(6)醫療事故爭議發生后,事發科室應在醫務科的指導下,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分析討論,將事故爭議發生的原因、技術分析的內容及初步處理的意見以書面材料的形式報送醫務科,并及時地向患者(或家屬)耐心地作出技術解釋和其它相關解釋,以期醫患之間相互理解,達成共識。
(7)若患者(或家屬)對醫院就事故爭議所作的解釋及其它工作仍有疑義,則按醫院關于醫療糾紛(事故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啟動事故爭議處理程序,以期通過協商調解、技術鑒定和民事訴訟等形式,妥善解決事故爭議。
(8)患者及家屬借醫療事故爭議尋釁滋事,擾亂醫院正常工作秩序時,醫務人員應及時報告保衛科,保衛科必須及時介入處理,負責維護醫院正常秩序,確保醫務人員的安全,積極配合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解釋及疏導工作
,如出現患方暴力傾向時,保安人員應迅速維持秩序,并立即報公安部門處理。
(9)醫院辦公室負責各項接待聯系工作。
(10)醫療事故爭議處理后,醫務科必須組織專項調查,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篇2:縣醫院防范處理醫療事故預案
縣人民醫院關于防范及處理醫療事故的預案
1、成立防范及處理醫療事故的領導小組
⑴組織機構
①人員組成: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②在醫務科設立患者投訴咨詢辦公室,由zz兼任辦公室主任。
⑵職責
①領導小組職責:根據“預防為主”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方案,監督、管理貫徹執行情況,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
②相關職能科室職責:
醫務科負責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監督管理,并接受患者的投訴和咨詢。對醫療事故爭議的相關科室按規定程序進行調查、核實,處理有關情況,并及時向總支、院辦報告醫療事故爭議的調查和處理情況,并負責全院醫務人員的安全培訓。
護理部負責護理質量、護理安全的監督管理和處理與護理有關的糾紛。
門診部負責門診醫療質量及醫療安全的監督管理和參與處理與門診工作相關的糾紛。
政工科負責醫務人員的執業資格和職稱審核。
總務設備科負責醫療器械質量、設備安全的監督管理和參與處理與醫療器械、設備安全相關的糾紛。
信息科負責醫療文書的保管及查閱工作。
保衛科負責維護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和保護醫務人員的安全。
藥劑科負責藥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和參與處理與藥品有關的糾紛。
院感辦負責疾病控制方面的監督、管理,并參與處理與院感有關的糾紛。
2、防范措施
⑴、全院各科、各級、各類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常規、規范,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恪守職業道德,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并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加強與病人溝通,加強科間溝通。
⑵、醫院必須健全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定,明確各級各類人員職責,嚴格執行醫療、護理常規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落實各項醫療制度,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技術操作規范化、各項設備正規化。
⑶、建立院、科二級質量安全管理組織,建立切實可行的醫療質量和管理方案,由相關職能科室對管理方案進行監督、檢查,并記錄。及時、妥善處理和反饋患者的投訴。對于存在的醫療安全隱患要及時整改。
⑷、各相關職能科室負責監督、管理本部門人員的執業情況,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3、處理措施
⑴、在院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全院各科各部門各司其職,發生醫療事故或爭議后,互相協調,互相配合,及時、正確、妥善的進行處置,并及時上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⑵、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應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并由科室負責人向相關職能科室報告,同時迅速地組織最強的技術力量及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進一步擴大。
⑶、對有可能發生糾紛或醫療事故者,相關科室應派專人妥善保管有關的原始資料,嚴禁涂改、偽造、隱匿、銷毀相關資料,以便查閱;疑因輸液、輸血等原因引起不良后果的,應由醫患雙方立即對現場實物暫時封存保留,以備檢驗
⑷、根據事態的發展變化,各職能科室應迅速報送總支、院辦,以采取應對措施,積極妥善處理。
⑸、根據相關規定上報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篇3:醫療事故應急預案范文
醫療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正副主管、生產經理
組員:各車間主任和班長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車間主任)、通訊聯絡組(組長:人資部經理)、疏散引導組(組長:車間主管2)、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物流經理、機電科長),組員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對施工現場發生的突發醫療事故進行應急處理。
1.3發生潛在(事故)事件:食物中毒、高處墜落、觸電事故、機械傷害、物體打擊、交通事故等;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全體施工人群、施工場地;發生潛在(事故)事件場所配備器材:急救器材、簡易擔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應急準備和響應物資。
2.培訓和演練
2.1由生產部負責主持、組織車間每年進行一次按醫療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
2.2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
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
2.3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存。
2.4安全正副主管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5安委會負責對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的建立進行檢查。
二、應急響應
1.當發生了食物中毒、高處墜落、觸電事故、機械傷害、物體打擊、交通事故等事故時,第一發現應及時大喊高呼并以最快速度與事故應急小組聯系。
2.接到消息后,安全正副主任或行政主任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車間安全員(車間主管),由安全正副主管或行政主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并安排相關人員在大門口接應。同時通知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由組長協助送完搶救工作,相應人員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3.安全安正副主任負責指揮,并在事故過后出具事故經過報告總經理。各組員立即組織人員趕到事故發生地點,要立即采取搶救措施,如:傷者傷情嚴重,立即將其抬到大門口,等救護車的到來,或直接送往就近醫院,班組長負責配合急救人員的后勤工作,組長負責指揮及聯絡工作。
4、應急小組到達事故現場后,立即責令班組人員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件的初步調查通報總經理。
三、預案終結
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3.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3.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3.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3.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3.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上報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