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醫院檢驗科血液入庫管理制度格式
第五醫院檢驗科血液入庫管理制度
1、配血標本送到血庫后,要有專人接受標本,并檢查血量、標本聯號、姓名、血型、病房、床號齊全,如有遺漏應拒收。
2、血庫應按《采供血許可證》規定范圍供血。特殊情況下經主管部門領導批準,方可對規定范圍外的醫療單位供應。
3、收到血站血液時觀察血液是否有溶血、大凝塊、血袋破裂、管口熱合不嚴密或啟過封、血液顏色呈紫玫瑰色或高錳酸鉀色、紅細胞呈稀泥狀者;
4、紅細胞冰箱4℃±6℃保留一定時間(一般為二周),血漿應放在-20℃以下溫度保存。
篇2: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醫院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
2.進入輸血科(血庫)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
4.紅細胞類制品2~60C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蕩暫存。
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4次冰箱溫度記錄。
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
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
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
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
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