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某小學輕負擔高質量十項規定
鎮小學"輕負擔、高質量"的十項規定
一、學校成立"減負提質"領導小組,建立學生、家長投訴制度和通報制度,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組員:教務處、教科室
監督電話:教務處***3
二、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教學計劃組織教學
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時數,不得隨意增減,不得為應付考試搞突擊教學或提前結束課程。不得把技能科或活動課挪作它用,未經校長室或教導處許可,教師不得隨意脫崗、頂崗、調課,對隨意擠、占技能活動的教師要追究責任。
嚴格控制學生每天的課外作業總量
一、二年級不留書面課外作業,三年級每天課外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四年級不超過45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1小時。(以上特指全班同學必做的作業完成時間)
各年級各學科應根據本年級及本班學生實際,設計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性、實踐性、自主性和拓展性作業,留給學生自由選擇和發展的空間。不得布置要,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練習,更不得以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嚴格控制學生每日在校活動總量:每天在校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
1、上午7:40到校,教師不得要求全班同學提前到校,中午11:00放學。
2、中午:教師不得組織學生做作業,應讓學生充分休息(看課外書或做室內游戲等)。
3、下午:12:30上課,3:50放學;個別學生輔導時間不得超過下午4時整。堅決杜絕教師在校內外進行有償補課。
五、杜絕未經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審定的各類學生用的學習資料流入學校
學校開設的每門課程,一律使用經教育局審查通過的教材,各個學科所需要的課本及相關教學資料均由學校教導處統一征訂。教師不得私自征訂各種名目的配套練習、讀本、輔導資料和測試卷等。除與教科書配備的作業本、練習本之外,禁止使用其它練習本、復習資料,如《同步》、《abc》、《每課一練》等。
精心備課,把人教版教材的校本化實施作為教學研究的主要課題
教師備課時做到心中有學生,不僅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能根據各班學生的不同學情設計校本化教學方案,真正使不同知識基礎和個性特點的每一位學生均學有所獲。
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1、轉變教師觀念。樹立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課堂的一切教學活動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上教師必須尊重學生,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
2、改變課堂結構。要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各地的先進經驗,采用先學后教,讓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自己最后解決問題。要讓學生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學生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各種素質。
3、改變教師的價值意識和評價導向。課堂中要給學生多表揚、少批評,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讓學生不但學好、會學,而且要樂學。
4、教師要重視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和興趣愛好的培養,保證學生每周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實踐活動。
八、建立和健全學校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對教師的工作實績和學生的發展水平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評價
1、認真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評價改革目標,樹立新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評價觀,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采用考試、動手操作、課題研究活動、撰寫論文或調查報告、小組實踐活動、自我評價、面談、提問、日常觀察、成長記錄袋等多種方法,把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結合起來,特別要注重對過程性知識形成與掌握的評價,對學生綜合聯系與實踐能力的評價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
評價結果的表達--分數與等級、建議與說明相結合
要注重定性表述和定量表述相結合,更多地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在表述結果時,可以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水平進行表述。
徹底改變原有的"一支筆、一張試卷"的傳統考法,允許學生多次申請考核,加強考試改革,重視考試內容、方法與評價的多元化。
學校規定每次考試或考核,各班級或年級不得排學生考試成績名次。學校期末將根據教師貫徹執行"輕負擔、高質量"的十項規定情況以及各班級的學生學業成績,綜合評定教師工作績效并與獎金掛鉤,"減負不提質"或"提質不減負"的均不予獎勵。對違反規定者要公開曝光,扣除當月的師德獎金,屢教不改者要予以處分,不得評先評優。
九、加強家校聯系
學校向每位家長印發"輕負擔,高質量"的有關規定,定期召開各班家長代表座談會,各班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與學生代表座談會,宣傳"減負"目的、意義,聽取家長及學生的意見、建議,落實減負措施,與家長形成"減負提質"的共識,取得家長的配合與監督,組織每位學生記錄每天的作業的情況,家長也可在聯系卡上記錄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時間和對學校或教師的建議。為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共同努力。
十、定期檢查評比
學校和教導處將定期抽查各班的"家校聯系冊",召開學生座談會,到各班級調查、詢問,以便了解、控制、監督和調節學生每日的課外作業總量。本學期末將舉行作業設計評比與作業量調研活動,并根據評比、調研結果給予教師相應的展示和嘉獎。
篇2:高檔高質量裝修項目施工成品保護措施
高檔、高質量裝修項目的施工及成品保護措施
本工程由于金融機構使用功能的特點,大堂營業廳采用了進口大理石和進口花崗巖地坪;進口大理石干掛墻柱;進口大理石營業柜臺和防彈玻璃隔等高檔、高質量的裝修材料,在其施工過程和成品保護中必須引起重視,并采取相應的保證措施進行保護。
一、高檔、高質量裝修項目的施工
1、大理石地坪和干掛進口大理石墻柱面的施工:
進口大理石地坪和干掛進口大理石墻柱面的施工除了參照本施工組織設計第三節的施工方案外,結合本工程采用高檔進口大理石和花崗巖的特點,還應采取以下措施:
⑴、做好施工翻樣,根據施工圖紙和施工現場的尺寸,由項目部施工員進行施工翻樣,施工翻樣必須報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核同意方可實施。
⑵、做好加工清單,施工員根據審核通過的施工翻樣,編制石材加工清單,石材加工清單應標明石材的品名、材質、規格尺寸、數量、加工誤差等要求。對需進行磨邊加工的石材,還應標明磨邊的部位,繪制磨邊的大樣;對需異形加工的石材,除了標明石材的規格尺寸外,還應制作實物樣板,并注意樣板加工的正反面。
⑶、石材加工應嚴格挑選,要求厚度一致、色澤均勻一致、無色差、色斑、裂紋等缺陷。加工應采用紅外線切割技術,保證切割加工的準確性。
⑷、高檔石材進場時,在其搬運過程中,應輕裝輕卸,并選擇安全地點堆放。
⑸、地面石材應待員頂面和墻面施工完工后進行鋪貼,石材的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本施工組織設計第三節的石材施工方案進行,并加強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確保一次成優。
2、大廳不銹鋼、防彈玻璃隔斷和鋼化玻璃無框門的施工:
⑴、不銹鋼板、防彈玻璃隔斷和鋼化玻璃無框門玻璃的板塊加工
A.不銹鋼(玻璃)板塊工前,應對設計圖進行核對后方可進行加工。
B.不銹鋼(玻璃)板塊加工車間要求清潔,通風良好。
C.鋼化、半鋼化玻璃的熱處理切割、鉆、挖槽等加工完畢后進行。
D.不銹鋼板塊應進行折邊處理,玻璃板塊應進行倒角、倒棱、磨邊等邊緣處理。
⑵、材料要求:
A.不銹鋼板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并具備產品質量保證書。
B.玻璃應符合下列標準:
《鋼化玻璃》GB9963
《防彈玻璃》JC/T536
⑶、不銹鋼板、防彈玻璃隔斷、無框門制作技術措施:
A.框制作前應對建筑設計施工圖進行核對,審核無誤后,方可制作。
B.用作框基層的鋼骨架必須按照《鋼結構的施工和驗收規范》進行施工,并加強隱蔽工程的驗收;用作框基層的多層板應作防火處理。
C.框的制作安裝必須保證其垂直平整度,其允許偏差≤1
篇3:鎮某小學輕負擔高質量十項規定
鎮小學"輕負擔、高質量"的十項規定
一、學校成立"減負提質"領導小組,建立學生、家長投訴制度和通報制度,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組員:教務處、教科室
監督電話:教務處***3
二、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教學計劃組織教學
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時數,不得隨意增減,不得為應付考試搞突擊教學或提前結束課程。不得把技能科或活動課挪作它用,未經校長室或教導處許可,教師不得隨意脫崗、頂崗、調課,對隨意擠、占技能活動的教師要追究責任。
嚴格控制學生每天的課外作業總量
一、二年級不留書面課外作業,三年級每天課外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四年級不超過45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1小時。(以上特指全班同學必做的作業完成時間)
各年級各學科應根據本年級及本班學生實際,設計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分層性、實踐性、自主性和拓展性作業,留給學生自由選擇和發展的空間。不得布置要,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練習,更不得以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嚴格控制學生每日在校活動總量:每天在校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
1、上午7:40到校,教師不得要求全班同學提前到校,中午11:00放學。
2、中午:教師不得組織學生做作業,應讓學生充分休息(看課外書或做室內游戲等)。
3、下午:12:30上課,3:50放學;個別學生輔導時間不得超過下午4時整。堅決杜絕教師在校內外進行有償補課。
五、杜絕未經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審定的各類學生用的學習資料流入學校
學校開設的每門課程,一律使用經教育局審查通過的教材,各個學科所需要的課本及相關教學資料均由學校教導處統一征訂。教師不得私自征訂各種名目的配套練習、讀本、輔導資料和測試卷等。除與教科書配備的作業本、練習本之外,禁止使用其它練習本、復習資料,如《同步》、《abc》、《每課一練》等。
精心備課,把人教版教材的校本化實施作為教學研究的主要課題
教師備課時做到心中有學生,不僅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能根據各班學生的不同學情設計校本化教學方案,真正使不同知識基礎和個性特點的每一位學生均學有所獲。
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1、轉變教師觀念。樹立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課堂的一切教學活動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上教師必須尊重學生,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
2、改變課堂結構。要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各地的先進經驗,采用先學后教,讓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自己最后解決問題。要讓學生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學生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各種素質。
3、改變教師的價值意識和評價導向。課堂中要給學生多表揚、少批評,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讓學生不但學好、會學,而且要樂學。
4、教師要重視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和興趣愛好的培養,保證學生每周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實踐活動。
八、建立和健全學校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對教師的工作實績和學生的發展水平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評價
1、認真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評價改革目標,樹立新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評價觀,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采用考試、動手操作、課題研究活動、撰寫論文或調查報告、小組實踐活動、自我評價、面談、提問、日常觀察、成長記錄袋等多種方法,把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結合起來,特別要注重對過程性知識形成與掌握的評價,對學生綜合聯系與實踐能力的評價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
評價結果的表達--分數與等級、建議與說明相結合
要注重定性表述和定量表述相結合,更多地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在表述結果時,可以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水平進行表述。
徹底改變原有的"一支筆、一張試卷"的傳統考法,允許學生多次申請考核,加強考試改革,重視考試內容、方法與評價的多元化。
學校規定每次考試或考核,各班級或年級不得排學生考試成績名次。學校期末將根據教師貫徹執行"輕負擔、高質量"的十項規定情況以及各班級的學生學業成績,綜合評定教師工作績效并與獎金掛鉤,"減負不提質"或"提質不減負"的均不予獎勵。對違反規定者要公開曝光,扣除當月的師德獎金,屢教不改者要予以處分,不得評先評優。
九、加強家校聯系
學校向每位家長印發"輕負擔,高質量"的有關規定,定期召開各班家長代表座談會,各班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與學生代表座談會,宣傳"減負"目的、意義,聽取家長及學生的意見、建議,落實減負措施,與家長形成"減負提質"的共識,取得家長的配合與監督,組織每位學生記錄每天的作業的情況,家長也可在聯系卡上記錄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時間和對學校或教師的建議。為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共同努力。
十、定期檢查評比
學校和教導處將定期抽查各班的"家校聯系冊",召開學生座談會,到各班級調查、詢問,以便了解、控制、監督和調節學生每日的課外作業總量。本學期末將舉行作業設計評比與作業量調研活動,并根據評比、調研結果給予教師相應的展示和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