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鄉村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鄉村防汛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是關系全社會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更好的貫徹執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方針,在上級防汛部門的指導下,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應急預案。
zz村位于安海北側,與鎮政府一溪之隔,面積3.2平方公里,由zz、佳坂兩個自然村組成。全村898戶,總人口3280人,分設二十個村民小組,八個兩委責任片區。本村共有外來人口1310人,多居住在工廠宿舍及村民出租的私房內。已全部納入本預案管理。
一、主要易發災害點
1、經調查摸底村范圍內有舊房八處,居住8戶27人。
2、村里通過的橋山公路(周豐收店口路段)因相對低洼遇洪水時。排防不暢,漫過路面,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易發災害點以每個小組確定了小組長,遇緊急情況,小組長必須迅速將汛情信息傳達到所負責小組的每家每戶,做好防范或轉移工作,具體詳見附表《zz村防洪搶險重點部位情況表》
二、防汛抗洪搶險救災應急小組:(見附表1)
《zz村防汛責任人名單》)
三、防汛物資儲備(附表2)
村部共備有雨衣29件,雨鞋29雙,應急燈8臺,警戒線100米,安全繩5條、防汛袋、救生衣等,詳見附表3《zz村防汛搶險物資儲備情況表》
四、組織防洪搶險救災
1、組織信息傳輸:根據緊急程度,分別或同時采用電話、廣播等方式將臺風、暴雨、洪水和可能出現災情等汛情信息及時通知村民,特急情況或電源通信中斷時,由村兩委和中心戶長,分頭入戶通知。
2、人員到位:接到鎮政府災害天氣預報時,實行防汛值班和村領導帶班制;當出現暴雨以上降水時,鎮下村聯絡員迅速到村,村兩委組織應急小組人員排班進行防汛巡查,村值班室通知防洪搶險應急小組回村待命不得外出,當應急小組成員得到集合命令時,應在10分鐘內趕到指定地點。
3、組織搶險:接到巡查人員或村民發現災情苗頭的報告后,兩委迅速召集應急小組人員到災害點開展搶險救災、撤離人員,若群眾不愿撤離時,由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下令抗洪搶險救災應急小組執行強制撤離,撤離安置地點部位情況表。當幾處災害點同時發生災情時,按如下責任分工開展搶險工作:
(1)危險房屋:
救災負責人:
組員:
(2)道路警戒:當橋山公路(周豐收路段)出現洪水漫過路面,為確保安全,進行封閉,禁止通行。
道路警戒負責人:
組員:
1、災后自救:由村兩委組織開展災后自救工作,內容包括:災民安置、疫情防疫、恢復生活生產秩序等。
2、災情收集上報,開展搶險救災的同時,各片區救災負責人要及時將災情狀況和搶險救災情況及時反饋到村值班室,由值班人員迅速匯總上報鎮政府。
zz村支部委員會
zz村村民委員會
20**.3.2
附表1:zz村防汛責任人名單
鎮(街道)村(社區)責任人職務值班電話手機、聯系電話
附表2《zz村防汛搶險物資儲備情況表》
物資名稱單位數量存放地點備注
篇2:某社區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一、應急組織機構
1、社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由社區支部書記、社區主任**任組長,社區副主任**任副組長,社區成員、各居民組小組長、巡邏隊隊長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領導、組織、動員全社區的抗洪救災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社區值班室,由社區應急辦**兼任辦公室主任、報警員。
2、社區以居民小組民兵排為單位,成立抗洪應急分隊,負責各組的抗洪救災工作;社區以巡邏為主,成立社區緊急應急分隊,綜治專干和隊長為負責人,負責社區抗洪搶險任務;以巡邏隊伍成員為主,成立社區應急救防隊,由社區主任**任隊長,社區醫療服務站醫生、各居民小組長、民兵為隊員。
二、應急預案
1、預防預警:洪水災害來臨之前,社區廣播應不間斷發出預警和報警;社區各單位應確保通訊聯絡暢通,檢查、補齊、落實所有的應急裝備、工具等救災配備,保證應急需要;領導小組向責任區的重點部位發生警報,通知做好撤離準備。
2、抗洪救災:領導小組成員應各就各位,各負其責,確保有備、有序、有效地領導、組織、動員社區居民全力投入抗洪救災工作;緊急應急分隊負責組織受威脅的居民撤離到安全位置,先人后物,確保人員不傷亡,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各應急分隊負責各責任區重點部位的疏散、撤離和監控,組織應急分隊全社區范圍內不間斷巡邏、監控災情,將損失減至最低。
三、裝備保障
社區為各應急分隊配備電棒20把,電筒20個,口哨20個,繩子50米,必要的急救器材、藥物,由**負責聯系社區衛生室;并確定**軍區**房管處為救災集中安置點,由主任負責。
四、善后工作
應急結束后,應組織所有撤離人員有序回遷,修復水毀等設施,確保恢復生產和生產自救有堅實的保障,妥善安置因水毀而無法回遷的人員和家庭;組織災后生產,對部分受災嚴重,生活、生產有困難的居民和外來人員進行適當幫助,共渡難關;上報災情,爭取政府支持,確保生產自救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