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校基建處防火規章制度
學校基建處防火規章制度
基建處消防安全責任人職責
l、貫徹執行消防法規,保障單位消防安全符合規定,掌握本單位的消防安全情況。
2、將消防工作與本單位的各項工作統籌安排,批準實施年度消防工作計劃。
3、為本單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經費和組織保障。
4、確定逐級消防安全責任,批準實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5、組織防火檢查,督促落實火災隱患整改,及時處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6、根據消防法規的規定建立專職消防隊、義務消防隊。
7、組織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實施演練。
基建處消防安全管理人職責
1、擬訂年度消防工作計劃,組織實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組織制訂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并檢查督促其落實。
3、擬訂消防安全工作的資金投入和組織保障方案。
4、組織實施防火檢查和火災隱患整改工作。
5、組織實施對本單位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標志的維護保養,確保其完好有效,確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暢通。
6、組織管理義務消防隊。
7、在員工中組織開展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組織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實施和演練。
8、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9、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當定期向消防安全責任人報告消防安全情況,及時報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基建處防火巡查制度
1、防火巡查由各責任區管理人員組織完成,營業期間防火巡查每日進行一次。下班后應對現場進行檢查,消除遺留火種。
2、防火巡查人員應當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妥善處置火災危險,無法當場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發現初起火災應當立即報警并及時撲救。
3、防火巡查應當填寫巡查記錄表,巡查人員及其主管人員應當在巡查記錄上簽名。發現火災隱患的,巡查人員應填發火災隱患當場整改通知書或火災隱患整改意見書,落實整改措施。
4、防火巡查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暢通,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是否完好;
(3)消防設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標志是否在位、完整;
(4)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人員在崗情況;
(5)其他消防安全情況。
基建處防火檢查制度
1、防火檢查由保衛部門、各責任區管理人員組織完成,保衛部門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檢查,各部門每月進行防火檢查。
2、防火檢查應當填寫防火檢查記錄表,檢查人員和被檢查部門負責人應當在檢查記錄上簽名,發現火災隱患的,檢查人員應負責填發火災隱患當場整改通知書或火災隱患整改意見書,落實各項整改措施。
3、防火檢查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火災隱患的整改情況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況;
(3)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情況;
(4)滅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況;
(5)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
(6)重點工種人員以及其他員工消防知識的掌握情況;
(7)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管理情況;
(8)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其他重要物資的防火安全情況;
(10)防火巡查情況;
(11)消防安全標志的設置情況和完好、有效情況;
(12)其他需要檢查的內容。
基建處消防設施、器材管理規定
1、能夠掛放的滅火器材,一定要符合規定要求,從頂部至地面距離不得超過1.5米。
2、對于不能掛放的滅火器材,應裝在器材箱內擺放,如因資金較為困難,不能解決器材箱時,也可制作鐵架、木箱并添刷紅漆擺放。
第九條滅火器材的設置位置與所防護物品的距離,手提式滅火器不得大于20米,手推式滅火器不得大于40米。
3、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必須指定專人并掛牌管理,不能有積塵、銹蝕、損壞等現象,確保消防器材完整好用。
4、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屬于特種裝備,嚴禁挪作他用。
基建處火災隱患整改制度
1、各科室、單位對存在的火災隱患,應當及時予以消除。對火災隱患當場整改通知書和火災隱患整改意見書,必須正確對待,在規定的期限內務必整改完成。
2、防火巡查、檢查人員應當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妥善處置火災危險,無法當場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發現初期火災,應當立即報警并及時撲救。
3、對公安消防機構及學校上級領導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的火災隱患,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并寫出火災隱患整改報告,報送相關機構。
基建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
1、各重點部位應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預案應當包括下以內容:
(1)組織機構包括:滅火行動組、通信聯絡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組;
(2)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
(3)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
(4)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和措施;
(5)通信聯絡、安全防護救護的程序和措施。
2、按預案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練。
3、消防演練時,應當設置明顯標識,并事先告知演練范圍內的人員,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
4、消防演練后,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預案。
基建處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1、組織學習有關消防法規,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2、了解本單位、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
3、學習掌握有關消防設施的性能、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會報火警、會撲救初期火災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識與技能。
基建處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
1、公共場所安全出口數目不少于2個,疏散門和走道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少于0.65米計算。
2、安全出口處,不得設置門檻、臺階。疏散門應向外開啟以利疏散,而且疏散門不得采用卷簾門、轉門、吊門和側拉門,疏散口不得設置門簾、屏風、堆放雜物等影響疏散的遮擋物。
3、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樓梯口,必須設置符合標準的發光疏散標志,疏散標志必須有文字指示和必要的圖案,指示標志應當設在門的頂部和疏散走道或轉角處距地面一米以上的墻上,設在走道上的指示標志間距離不大于20米。
4、疏散走道和樓梯口內必設置火災事故應急照明燈,照明時間不得少于90分鐘,燈光疏散標志亦滿足照明救宜。
5、事故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應有玻璃或其它非燃材料制作保護罩。
篇2:施工現場防火生活衛生規章制度
一、施工現場防火制度
(一)、組織義務消防隊
1、成立以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為組長,以安全負責人為副組長的消防管理小組其他成員若干人。
2、義務消防隊應當定期進行教育訓練,熟悉掌握防火,滅火知識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能防火檢查和撲救火災。
(二)、防火教育
1、現場有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每月組織防火檢查。
2、使用電氣設備和易燥物品,必須嚴格防火措施,配備滅火器材,確保施工安全。
3、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應符合防火安全要求,易燃易燥物品,應專庫儲存,分類單獨存放,保持通風,用火符合防火規定。
4、施工現場和生活區,未經保衛部門批準不得使用電熱器具。
二、生活衛生規章制度:
(一)、環境衛生管理制度的責任區
為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養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風,增進職工身體健康,施工區域和生活區域應有明確劃分,把施工區和生活區分成若干片建立責任區,使文明施工保持經常化。
(二)、環境衛生管理措施
1、施工現場要天天打掃,保持整潔衛生,場地平整,道路暢通,作到無積水,有排水措施。
2、施工現場嚴禁大小便,發現有隨地大小便現象要對責任區負責人進行處罰。施工區,生活區有明確劃分、設置標志牌,標牌上注明姓名和管理范圍。
3、施工現場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時清理,垃圾臨時存放不得超過三天,無違反本規定處罰工地負責人。
4、辦公室內作到天天打掃,保持整潔衛生,做到窗明地凈,文具擺放整齊,達不到要求,對當天值班員罰款。
5、樓內清理的垃圾,要用容器或小推車,用井架運下,嚴禁高空拖散。
6、為了廣大職工身體健康,施工現場必須設置保溫桶和開水,公用杯,必須采取消毒措施。
(三)環境衛生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改正。
篇3:制氧站輸氧管道防火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制氧站、輸氧管道屬于重點防火保衛部位,為加強對重點防火部位防火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事故的發生,確保禁火區的安全生產與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重點防火部位所配置的消防設施及器材,均為消防專用,任何人不得擅自損壞、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
第二條消防設施、器材應當布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明確專人管理。
第三條嚴禁在制氧站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四條嚴格門衛登記制度,收留一切進入生產區人員攜帶的火種。
第五條嚴禁任何機動車輛進站。
第六條制氧站消防道路、人行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不得以任何借口將其堵塞。
第七條輸送壓縮、液化氣體和液體的管道的顏色必須符合國家色標要求,并安裝靜電接地裝置和阻火設備。
第八條嚴格執行動火、用電管理制度。
第九條加強值班、巡檢工作,嚴守崗位,不脫崗、漏崗認真履行交接班制度。
第十條用電必須符合設計規范和安全規定,由正式電工安裝、維修,不準私拉亂接電線,不準超負荷用電,不準使用不合格電器及保險裝置。
第十一條經常開展安全檢查,對電線、電器設備要做到定時、定期、定人檢查,對用電方面不安全因素要及時妥善處理。
第十二條制氧站內嚴禁用明火或電加熱器采暖。
第十三條在禁火區內檢修,凡能拆卸下來的零部件、構件、管道等物應事先拆下,拿到非禁火區去動火,凡能用其他方法切割連接的盡可能用其他方法代替,避免動火。
第十四條嚴格執行動火證辦理審批、監督制度。
第十五條制氧站職工當班必須穿著規定的勞保用品,易產生靜電的化纖織品嚴禁穿著入站。
第十六條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消防法規和消防常識的教育,職工應掌握必要的防火、滅火知識,熟悉所從事崗位的火災危險性,預防措施及滅火方法。
第十七條新工人要經過防火知識教育后才能正式上崗作業,對從事特殊工種的人員要進行消防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作業。
第十八條制氧站、輸氧管道要劃分放火責任區域,指定區域防火負責人,抓好防火安全責任制。
第十九條除嚴格執行動火管理規定外,制氧管線、工藝管道任何檢修不能搭接接地回路,亂搭亂割。
第二十條凡在制氧生產區內,嚴禁使用手機、傳呼機等通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