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震災害應急措施規程

地震災害應急措施規程

2024-07-15 閱讀 5456

(一)震前準備

在地震來臨前做好對策預案,加固建筑物,并向群眾進行宣傳,使其在思想和知識上有所準備。在地震發生階段,人們主要根據平時的防震知識和實際情況,尋找安全地方緊急避震。同時要注意觀察附近的情況,是否有人遇難和負傷待救。負傷待救者也應做好自救或盡快尋求救援。在震后自救階段,短時間內救援力量難以到達災區,這時是最困難的時期。在此階段自救是主要方式,人們應了解自救的注意事項,并且預防強余震。大震后3個小時,救援力量一般可到達災區,有組織的救災活動即可全面展開。但此時也應注意強余震和續發性大震的防御。防震措施的重點主要是保證震時和震后有條不紊地進行防震救災。要做好以下準備。

(1)學習地震知識,掌握科學的自防自救方法。震前白防,是指有中、短期地震預報背景的地區,根據臨震前所發現的宏觀異常,采取簡易有效的防震抗震措施的舉動。另外,震前的物質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有高能量食品、水、急救箱等,放在震時緊急躲避處,以爭取足夠的等待外援時間。

(2)分配每人震時的應急任務,以防手忙腳亂,耽誤寶貴時間。

(3)確定疏散路線和避震地點,要做到暢通無阻。

(4)加固室內器具。

(5)落實防火措施,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6)學會并掌握基本的醫療救護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運傷員和護理方法等。

(7)適時進行應急演習,以發現彌補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處和正確識別地震謠傳。

(二)震時應急

(1)瞬時抉擇,珍惜12s自救機會。地震發生時,人們能感覺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兩種地震波,即專業人員常說的P波(縱波)和S波(橫波)。每種類型以不同的傳播方式和速度運動。P波運動速度最快,傳播速度每秒鐘8~9km,最先到達地面。在震中區,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顛簸,造成的破壞不大,是給人們地震發生了的信號。s波的運動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鐘4~5km,是繼P波后到達地表的破壞性極大的波。它使人感覺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搖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波。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達地面后的數秒鐘之內的事。當P波到達時,應立即反應是地震發生了。若能在橫波到達并造成破壞之前的十幾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給人們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機會。一般稱為12s自救機會。

另外,地聲地光也是大震的預警信號。許多地聲出現在震前10min內,到臨震十余秒時聲響最大。臨震時先聽到“呼呼”風聲,接著是“轟轟”聲,再就是“咚咚”聲,之后地面開始震動。地光是地殼內溢出的氣體,強化了低空靜電場所致。其形狀有帶狀、片狀、球狀、柱狀,顏色以藍、白、紅、黃居多。地面微動可能是臨震前震源區斷層預滑造成應力波所致。歷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觀察到這些臨震異常現象,判斷有大震來臨,迅速采取措施避險,而躲過了災難。

(2)了解自己所處環境,果斷采取相應措施。要迅速遠離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氣體儲存的地域,避險時要遠離高樓、大煙筒、高門臉、女兒墻、高壓線以及峭壁、陡坡或海邊,不要在狹窄的巷道中停留。

(三)現場急救

地震同時出現大批傷員,現場救護往往需在群眾幫助下進行。做好現場指揮、現場傷員分類工作十分重要。

1.現場指揮

救護人員要掌握現場特點,包括建筑物倒塌程度、可能受傷人數和地點,選擇安全救護場地。組成現場救護指揮站,組織救援人員將傷員脫離受傷現場,在選定的安全場地對傷員進行現場救護。

2.傷員的現場分類

根據傷員受傷各程度、部位、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分類,有利于按傷員傷情的輕重緩急進行救護和向醫院轉送。機械性外傷,指人們被倒塌體及其各種設備的直接砸擊、擠壓下的損傷,一般占地震傷的95%~98%。另外,還有埋壓窒息傷、完全性饑餓、燒傷等。

(四)震后自救與互救

自救與互救在抗震救災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無論有無救援力量到達,災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據部分資料統計,自救與互救的脫險率可達40%~80%。

一次強烈地震經過幾十秒鐘后結束了,首要的問題是如何自救。在廢墟下壓埋較輕的人,憑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據自己所處的具體情況,尋找可以自救脫險的薄弱部位,盡力自救,完全可以脫險,失去理智的亂喊亂叫是無濟于事的。若受重傷或暫時不能脫險者,不要亂喊亂動消耗體力,要設法延緩生命,首先把妨礙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盼近)松動一下,或扒開一定的小空間,以利呼吸,等待救援。發現有人扒救時,可用喊或敲擊物體的方法為扒救人指明埋壓的位置。

互救要有組織、講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圖快而造成不應有的傷亡。首先通過偵聽、呼叫、詢問及根據建筑結構特點,判斷被埋人員的位置,特別是頭部方位,再進行開挖施救。

問:就是詢問震時一起的親友、同志和當地熟人,指出傷員的位置,了解當地的街道情況、建筑物分布情況。

聽:就是貼耳偵聽傷員的呼救聲和呻吟聲,一邊敲打一邊聽,一邊用手電照一邊聽。

看:就是仔細觀察有沒有露在外邊的肢體血跡、衣服或其他跡象,特別注意門道、屋角、房前、床下等處。

探:就是在廢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礙鉆進去尋找傷員。這時要注意有無爬動的痕跡及血跡,以便尋找已經精疲力盡的遇難者。

喊:就是呼喊遇難者姓名,細聽有無應答之聲。

通過以上五種方法,找到傷員位置,然后再根據情況,采取適當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將傷員救出,并逐步擴大救援。

救出傷員后應首先將其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灰土,進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如傷勢嚴重不能自行出來的,不得強拉硬拖,應設法暴露全身,查明傷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在扒救中,可使用鏟、鐵桿等輕便工具和毛巾、被單、襯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業的醫護人員脫險后,能在救護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馬路口、廢墟旁建成臨時包扎點、醫療點,指導自救互救,搶救出來的傷員應盡快包扎,并設法尋找藥物、水和適當食物給以急救,然后轉移和治療。

(五)預防余震災害

強烈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短期內很可能還會有較強的余震,使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的建筑物再次坍塌。因此,地震后不能麻痹大意,要積極預防強余震災害。搭建防震棚,一方面可解決住宿問題,也是預防余震災害的有力措施。同時,做好防疫工作。

篇2:介休市教育系統重特大安全事故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秩序和保護學生、教職員工的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的發生,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高效、有序地組織事故、災害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師生員工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山西省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山西省教育系統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本預案。

一、預案范圍及事權劃分

(一)本預案重大安全事故指:在我市教育系統內發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死亡、重傷8人以上,或一次經濟損失10000元人民幣以上,100000元以下或產生較大影響的事故;特大安全事故指:在我市教育系統內發生的一次死亡5人(含5人)或一次經濟損失人民幣100000元以上,1000000元以下以及其它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事故包括:火災事故;交通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傳染性疾病;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在運輸、使用中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集體活動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其它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

(二)本預案適用范圍

在介休市行政區劃內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中小學(含職業學校)、幼兒園等發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適用本預案。

(三)事權劃分

各地方中小學、幼兒園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后,應急救援工作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指揮和組織實施,教育行政部門積極參與指導協調;企業學校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后,應急救援工作由企業負責指揮和組織實施,教育行政部門參與指導協調。

二、應急救援機構和職責

為了加強對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的協調和指導,市教育局成立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閆伯永市教育局局長

副組長:張德燦市教育局副局長

張炳義市教育局副局長

劉敦浩市教育局副局長

劉清亮市教育局紀檢組長

張國富市教育局工會主席

成員:由辦公室主任、政教科、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計財股、成職教股和勤工股股長組成。

主要職責:全面協調和指導事故及地震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并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負責報告事故、災害及應急救援情況。適時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予以公布。

應急救援領導組下設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張德燦(兼)

副主任:梁智市教育局辦公室主任

何海鷹市教育局政教科副科長

冀有泊市教育局教育股股長

主要職責: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日常協調工作;協調領導組實施本預案;匯總報告事故或災害情況;傳達領導組的各項指令;協調、指導事故或災害單位做好穩定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

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政教科。

根據事故情況和現場需要,在政府部門領導和指揮下,依托機關部門設立若干組。由領導組各副組長負責,抽調分管科室人員,根據各組分工,及時、快速,有效投入應急救援工作。

1、現場處理組:劉敦浩負責。傳達貫徹領導指示,報告事故或災害處理情況,協調有關單位負責救援工作。

2、專業搶救組:張德燦負責。主要是對事故或災害進行現場救治,如滅火、打撈、關閉有毒有害氣源或泄露源等。

3、警戒維護組:張德燦負責。負責設置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疏通道路。組織危險區人員撤離,勸說圍觀人員離開事故或災害現場。

4、醫療救護組:張國富負責。開設救護所,負責受傷、中毒人員的救護。

5、后勤保障組:張國富負責。負責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的現場食宿安排,保障物資裝備供應,協調處理傷、病員的救援工作。

6、善后處理組:張炳義負責。負責對死亡、受傷人員家屬的安撫、慰問工作,做好思想穩定工作,妥善處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種不安全、不穩定因素。

7、交通運輸組:劉清亮負責。運送物資、裝備等。

8、機動組:劉清亮負責。臨時確定、調動、使用。

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現場保護和報告

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單位必須立即嚴格保護事故現場,不得隨意挪動和破壞,妥善保護好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散人群、疏導交通等原因確需移動現場物體的,要做出標志,繪制好事故現場圖。

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單位必須立即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等基本情況報告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按規定逐級上報,并在24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

事故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算;

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4、事故搶救、處理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發生事故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四、應急反應

接到重、特大安全事故或地震災害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預案領導組及辦公室有關人員要立即趕赴現場,安排協調各方面力量,迅速開展搶救工作。

五、其它事項

在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預案中,各有關單位必須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不得擅自脫崗和玩忽職守。對于事故瞞報、謊報和延誤不報,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對于在應急救援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應給予獎勵。

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根據國家、省、晉中市的有關規定進行。

各鄉鎮中心校、中學,各市直廠礦學校都要制定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預案,并報市教育局備案。要建立應急救援預案機構和隊伍,并保證人員、經費和裝備落實到位。

篇3:Z大廈地震災害應急處理預案

大廈地震災害應急處理預案

1.發生地震時,各崗位員工應保持鎮定,堅守崗位,在附近尋找堅固的結構部位尋求掩護,切勿離開本大廈區域。

a)遠離窗戶、玻璃、不牢固的支架或懸掛的物件。

b)切勿在懸掛物上逗留,應在適當時機盡快離開。

c)地震時切勿在樓梯下躲避。

2.控制中心應立即通知秩序維護部當值最高負責人,按照指示,通過應急廣播向本物業區域的業主(住戶)提示以下注意事項:

"各位業戶請保持鎮定,本大廈建筑結構是安全可靠的,請各位業戶切勿乘坐電梯,按照應急疏散路線從消防通道有秩序地撤離;撤離后統一在本大廈的廣場的集合;在樓內的業戶請遠遠離窗戶、玻璃、不牢固的支架及懸掛物體。"

3.工程部應迅速切斷生活水泵、供水,關閉其附屬設備,切斷非應急電源及天然氣總閥門。

4.秩序維護部通知客戶服務中心協助組織業戶有秩序地沿應急疏散通道撤離本物業管理區域的危險地區,并在安全空曠場地集合。

5.秩序維護部領班立即安排隊員,維護疏散秩序,安慰業戶,控制所有出入口,嚴禁任何人員進入本大樓,并應檢查所有可能的火源是否熄滅,防止火災發生。

6.所有管理部人員嚴禁散播謠言或夸大本大樓的損壞情況,切勿引起業戶恐慌。

7.秩序維護部要增加巡檢人員,防止不法人員趁亂作案,危害客戶利益。

8.地震警報解除后:

a)工程部應仔細檢查所有設備系統、房屋結構。如有必要,應請有關技術部門進行鑒定,并出據鑒定報告,設備系統如有損壞,應迅速維修,盡快恢復正常。

b)所有電梯,應請有關技術部門進行鑒定,并根據鑒定報告結果決定是否開啟。

c)經管理部總經理同意,由客戶服務中心應公開致函全體業戶,解釋本大樓受損情況及修復情況,通知業戶視情況安排本公司的恢復辦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