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付巷清淤煤安全措施
11091工作面由于底板較破碎,回采時,頂板跨落,底板臌起,裂隙增大,造成采空區底板涌水,導致11091工作面停止回采,09下付巷口向里40米被淤,造成涌水無法正常排泄,所以清挖下付巷,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
1、清挖前必須保證后路暢通無阻,巷高1.8米以上。
2、清挖前必須挖好或改好水溝,保持水溝暢通,不得影響流水。
3、清挖時,跟班安全員或技術員必須有一人現場指揮,觀察涌水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撤人,待安全后方可進行作業。
4、每班清挖前,安全員、技術員必須先檢查工作地點的安全情況,發現不安全因素應立即排除,杜絕違章作業。
5、清挖人員必須高度警惕流水情況及淤煤量,如有異常及時撤到煤眼處,通知安全員、技術員并上報調度室。
6、清挖巷道時,發現不合格的支架,必須先處理再施工。
7、每班清挖結束時,必須在清挖正頭打閉子,防止涌水突然增大,沖毀支架。
8、每個施工人員必須時刻注意觀察頂板淋水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撤人,待涌水正常后再進行清挖。
9、每清挖一段,必須及時改水溝、下水槽或用舊皮帶,保證水流暢通無阻。
10、每班清挖時,必須先靠一幫清挖,把水引到另一幫,防止涌水亂流。
11、清挖前,必須在08中付巷口加固0.5米以上的防水墻,防止涌水增大進入08中付巷。
12、施工人員及時對清挖巷道進行臨時加固。
登電集團新玉煤礦
2007年4月20日
篇2:河道清淤安全措施
工程概況描述:
1、質量:合格,【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范》(DB32/T2334-2014)要求】;
2、工期:
根據工程特點采用以下措施:
一、清淤作業安全檢查措施
1、清淤工程項目組將建立施工期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檢查的制度,由項目部組織實施。檢查內容為:A.施工現場安全情況,有無“三違”現象;B.特殊施工部位安全監督情況;C.臨時用電安全情況;D.機械設備、消防器材安全性能完好情況;E.機械、油料、配件現場保衛情況;F.信號裝置完好情況;G.住宿區安全、衛生情況。
2、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由檢查負責人負責組織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通知人員進行整改。安全科負責對整改到位情況進行督查。
.?二、清淤施工人員安全防護措施
(1)清淤作業人員必須穿戴救生衣,其穿戴方法要符合要求。
(2)施工人員工作前不許飲酒,酒后嚴禁操作。
(3)挖泥船及輔助船等經常檢查救生、堵漏、系纜等設備的技術性能,確保能滿足應變需要。
(4)經常檢查本船聲號、燈號、旗號、通訊設備是否齊全、良好。
(5)各種機械要掛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牌。
(6)各種機械、設備不準帶病作業。
三、船泊施工安全措施
(1)船泊施工中,作業船配足實用合理的救生器材及消防設備。施工船只往來及時互相通報,作好可能的碰撞警報工作。
(2)在船泊作業區段設置安全標志和信號裝置。
①在施工區內設置道路、報警、危險、控制、安全、指示等信號。
②棄土區附近設立安全警告牌,防止來往行人及車輛發生意外。
③雨季施工做好防滑工作。退水附近豎立提示警告牌。
(3)在施工區域劃定生活船、輔助船泊的停靠及修理位置,指派專人進行安全保衛工作。
(4)清淤施工過程中,要防止浮管脫節、拔爆,遇有情況立即停工,避免泥漿外溢,影響施工質量,危害航道安全。
四、施工現場防火措施
(1)工地倉庫、油駁、船艙等重點防火部位必須建立有關規定,有專人管理落實責任,設置警告標志,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
(2)職工宿舍嚴禁使用電爐,教育職工做好防火工作。
(3)氧氣、乙炔氣瓶分開設置,使用時地面無易燃物。
(4)船上進行電、氣焊作業要填寫動火報告,并報上級領導同意批準后實施,施焊前,必須準備好適當的滅火器材,檢查周圍區域,確認無易燃、易爆物品,并派專人看火。作業完畢,認真查看現場,確認無造成復燃的可能,方可離開現場。
五、防滑、防凍措施
(1)甲板或人行通道有油跡、滑泥等,應及時清除清除或鋪防滑物。
(2)拆除甲板孔蓋后,應設臨時攔桿、拉繩或用木板蓋住,并設明標志。
(3)通道及甲板無欄桿處應設拉繩等。
(4)甲板水管及水柜應包扎防凍。水管、水龍帶用畢放凈余水。
(5)裝有暖氣管的油柜、水柜應及時加熱,以防凍結。淡水倉及壓水艙應留有適當余量,以防凍結漲壞船體。
(6)甲板上的繩索應妥善收藏、或加以遮蓋,防止凍結。
(7)機艙內溫度接近0℃時,要放凈不運轉的機器內的殘水。
(8)勤檢查甲板施工機具,采取防凍措施。
六、油料采購、運輸、保管安全措施
①、疏浚工程項目組全權負責油料采購、運輸、保管的安全工作。
②、油料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質保書、產品檢驗合格證手續齊全。
③、對油料實行分類存放且標識齊全。
七、機工、操作工、機械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①、由清淤工程項目組安全負責人對機手進行登記,持證上崗。對因客觀原因暫時不能取得上崗證書的機工、操作工,由清淤工程項目組予以機械常識、安全知識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在持有上崗證機工、操作工監護下上崗。所有上崗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杜絕違章操作。
②、清淤工程項目組負責機械進、退場運輸安全工作。選擇合適的車輛作為機械運輸工具并指派專人押運,做到不超載、不超寬、不超高,捆綁牢固。
③、機械使用中,安全性能的定期檢查由施工隊負責,每五天檢查一次。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機械設備責令其停工修復,經施工隊隊長確認安全性能恢復后方準投入施工。
④、項目部將在施工區域劃定生活船、輔助船泊的停靠及修理位置,指派專人進行安全保衛工作。
八、勞動保護用品發放措施
①、清淤工程項目組將執行有限公司勞動保護用品采購規定。
②、對員工的勞動保護用品將執行有限公司勞動保護用品發放標準按時、足數發放,對特殊工種的營養品、營養費每月足數發放。
九、臨時用電、施工照明安全措施
①、臨時用電、施工照明的線路和設備由持證電工安裝,線路安裝必須符合《底壓線路規程》標準且每條線路有漏電保護裝置。
②、對電機實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的控制,確保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③、臨時用電的日常安全檢查由電工負責,每周檢查一次且記錄齊全。
④、施工現場照明符合下表要求。
十、排泥場安全使用措施
(1)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及現場實際情況,合理布置排泥場的排泥區域,充分利用其容量,確保退水暢通。
(2)根據排泥量及退水濃度,逐步加高退水口水位控制擋板。
(3)排泥區應加強風、雨天的維護。
(4)泄水口及排泥場周圍設警示牌,提示行人注意安全。
十一、清淤作業應急救援預案
(一)在水上作業施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溺水、碰撞、砸傷、船體滲漏等)后,必須立即向施工隊負責人報告,在報告的同時,事故現場人員應采取自救,確因施救困難,可求助于當地海事、工安、醫療機構、業主單位。在快速全力搶救的同時,做好現場保護。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中心接報后,應立即趕赴現場,協助施救和事故調查。
(二)排泥場使用過程中,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圍堰潰堰.滑坡及退水口門倒塌)后,立即通知各施工船舶緊急停機,疏散事故地段附近群眾及機具財產,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應急處理的同時,向水下土方清淤項目組安生生產事故應急救援中心報告。項目組安全生事故中心接報后,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及進行事故調查。
(三)在船舶調遣過程中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為減少傷亡和損失,根據船舶所處位置,就近發出呼救信號,并根據現場情況,組織轉運事故現場人員,搜救落水者,運送遇險人員上岸,協助醫護人員救助傷者,保護事故現場,固定事故船舶處理其它意外事件。
(四)在船舶修理過程中發生生產事故合立即向項目部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中心報告,在報告的同時,采取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
(五)道路交通事故如有發生,應立即撥打“122”交通事故報告臺,請求施救,并向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救援指揮中心接報后,應立即赴現場,協助施救和事故調查。
(六)發生火警應先采取自救措施控制火勢蔓延,同時撥打“119”火警電話,并派員到路口引導消防車趕赴火災現場,組織疏散現場人員搶救貴重物資。有爆炸和有毒氣體泄漏的場所,應及時疏散周邊人員,同時做好傷員的救治和現場保護工作。
(七)食物急性中毒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將傷者送往就近醫院醫治,并將預留食物隨傷者一并帶往醫院。
(八)各施工隊在施工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施工隊負責人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助組織施救和事故調查工作。
(九)各部門、各施工隊應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制定相應的生產應急救援專項方案
篇3:X水倉清淤技術安全措施
+250m井底主、副水倉淤泥較多,影響水倉正常使用,需對其進行清理,為確保作業期間的安全,特報此技術安全措施如下:
一、技術措施
準備工作:
1)在13采區軌道下山進風流中安裝兩臺2*11kw局部通風機采用ф500mm風筒供風至作業點,局扇必須上架,離地面高度大于300mm,局扇由瓦斯檢查員看管,并保證正常運轉,風筒吊掛必須平、穩、直,轉彎處設合格的彎通。
2)在副水倉上平臺南幫、主水倉上平臺北幫安設一臺11.4kw絞車用于提升下升礦車,絞車安裝完畢后經機運部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作業地點及工程量:+250m井底主、副水倉,工程量約340m。詳見附圖1:+250m井底主、副水倉位置平面圖
3、作業順序及內容:先清理副水倉淤泥,副水倉清理完畢后清理主水倉;
1)清理副水倉前,首先將主、副水倉水位排至最低后,再將副水倉與水泵房配水池之間的閥門關閉,副水倉入水口閥站關閉并閘斷副水倉引水溝后,將入口水引至主水倉,副水倉再次用潛水泵將水排凈后檢查軌道質量,更換已經朽的枕木,調整軌道后由外向里進行清淤工作。
2)待副水倉清理完畢后,清理主水倉前,首先將主水倉水位排至最低后,將主水倉與水泵房配水池之間的閥門關閉,主水倉入水口閥站關閉并閘斷主水倉引水溝后,將入口水引至副水倉,主水倉再次用潛水泵將水排凈后檢查軌道質量,更換已經朽的枕木,調整軌道后由外向里進行清淤工作。
3)作業期間采用潛水泵進行排水,采用ф50mm鍍鋅管作排水管,隨清淤工作逐步向內移動。
出矸:人工將淤泥裝入1.1m3礦車提升至主、副水倉上平巷,再人工推車至13采區井底車場,再通過13采區軌道主提升提至13采區上車場(礦車裝淤泥時不得超過2/3),嚴禁淤泥在斜坡提升時流入軌道。
出矸路線:作業點→主、副水倉上平巷→13采區井底車場→13采區軌道上山→13采區上部車場交運輸隊
二、安全措施
1、所有人員進入作業點,必須首先檢查巷道頂板及兩幫等不安全因素,做到先處理好后再作業。作業人員進入施工地點以前,必須由班長或派專門的安全負責人,首先檢巷道支護情況,再“敲幫找頂”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認安全無問題,其它人員方可進入作業點。
2、找頂過程中,作業人員注意觀察、幫圍巖變化情況,發現變化時立即撤出作業點50m以外的安全位置。
3、作業過程中要加強通風瓦斯管理,瓦斯檢查員必須每班檢查作業區域瓦斯情況,瓦斯濃度超過1%或co2濃度超過1.5%時要立即撤出人員進處理,處理好后方可恢復作業,嚴禁在無風或微風的地段作業。
4、局扇由瓦檢員看管,不準任意停送。若磧頭停風或瓦斯超限,由跟班隊干和瓦檢員立即將人員撤至進風流中的安全地點,由瓦檢員本回風第一合流點設臨時柵欄,施工隊派人看守,由班長將施工電源閉鎖開關打到“零”位鎖好并站崗。同時瓦檢員將停風及瓦斯超限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待局扇恢復正常運轉,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時,方可恢復作業(如需排放瓦斯時,其瓦斯排放必須符合規定)。
5、作業期間,+250m水泵房司機要認真負責,不得脫崗,要始終保持主、副水倉低水位排水,必須做到手上交接班。
6、4#吸水井500閘閥關閉直至清淤結束,閘閥必須掛“禁止打開閘閥”,禁止隨意開啟。
6、斜坡提升安全措施
1)絞車機司機必須持證上崗,無證嚴禁開動絞車。
2)斜坡提升設置聲光信號聯系,聲光信號必須靈敏、可靠,絞車提升信號規定為“一停、二上、三下、四慢上、五慢下”,“亂鈴出故障”,并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和“行車不行人”制度。
3)每班作業前,絞車司機必須對絞車基礎、絞車各部件、絞車各安全設施等進行全面的檢查無隱患后方可作業。
4)礦車提至出矸點裝矸時,必須采用兩根ф100mm的方木作“十”字架對礦車穩固。
5)提升或下放時,必須使用合格的插銷,嚴禁使用斷釬子或其它物件代替插銷使用。
6)在處理下道礦車時,嚴禁站在礦車下方,絞車司機手不得松開剎把,對下道礦車采取設“十”炮臺或其它方式防滑,嚴禁摘掉主鉤。
7)處理下道車期間,下車場磨信工嚴禁離開崗位,跑車可傷及人員范圍內嚴禁有人進入,磨信工必須在硐室內或安全地點,不得觀望。
8)嚴禁將礦車長時間停留在斜坡上。
5、人工推車安全措施
1)1次只準推1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同向推車的間距,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時,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5‰時,不得小于30m。
2)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有障礙物,從坡度較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風門、硐室出口時,推車人必須及時發出警號,防止發生傷人事故,在車輛未停穩之前,嚴禁讓其自由滑行。
3)巷道坡度大于7‰時,嚴禁人力推車。
未盡事宜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2011)》之相關規定執行
附圖1:+250m井底主、副水倉位置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