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器材使用安全措施
1、爆破器材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執行。
2、庫管員、放炮員必須嚴格執行火工產品的領取、運送、使用、回收、核銷制度。
3、放炮員每班所剩炸藥、雷管必須及時退庫,嚴禁私拿、私藏、遺棄。
4、放炮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5、放炮員必須熟悉《煤礦安全規程》、采掘作業規程有關放炮的規定,并認真執行。
6、按規定做好炸藥和電雷管的安全運送。
①、不得在交接班人員密集時運送,嚴禁將炸藥和電雷管放在井口房,井底車場或其他巷道內。
②、電雷管炸藥應分別裝在雷管箱和炸藥兜內,嚴禁放在衣袋內。
③、電雷管由放炮員親自運送,炸藥應由放炮員或在放炮員監護下由其他人員直接送到工祚地點,不得中途逗留。
1、裝配引藥時應做到:
①、選擇在頂板和支架完好,避開電氣設備和導電體的安全地點進行。
②、抽電雷管時,應將成束的電管腳線順好,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電管前端腳線單個抽出后,把腳線扭結成短路,防止電管受震動、沖擊、折斷腳線和損壞絕緣層。
③、先用竹、木棍在藥卷頂部扎眼,將電雷管全部插入藥卷內,嚴禁將電管從藥卷底部(有聚能穴處)、中部斜插或捆在藥卷上。
④、電雷管裝入藥卷后,必須將腳線纏在藥卷上,且腳線必須扭結成短路。
8、往炮眼內裝藥應做到:
①、裝藥前應首先清除炮眼內的煤粉或巖粉,再用木(竹)炮棍將藥卷輕輕推入眼內,不得沖撞或搗實,且各藥卷必須彼此密接。
②、裝藥后必須用黃泥或水炮泥將剩余炮眼填滿、搗實,不得用煤塊或巖塊代規封泥。
③、有水的炮眼應用抗水炸藥或將藥卷裝入塑料袋內,扎好口,以防產生拒爆。
9、放炮必須做到:
①、放炮前,必須由班組長按作業規程的規定親自布置好警戒人員。放炮后,由班組長親自撤出警戒人員。
②、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即裝藥前,放炮前檢查放炮地點20米內瓦斯,如瓦斯濃度大于0.5%,嚴禁裝藥放炮,放炮后認真檢查工作面和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工作面瓦斯濃度達到1%時,禁止電鉆打眼,工作面瓦斯濃度達到1.5%或回風流中達到1%時,停止一切作業,切斷電源,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③、發炮器鑰匙由放炮員隨身攜帶,發炮器充電時間不超過15秒鐘,以防燒壞晶體管,損壞發炮器。
④、一切準備就序,發炮器啟動前必須高喊“放炮了”!停留5秒后無異常情況時,方可通電起爆。
⑤、嚴禁在采煤工作面使用兩臺發爆器,同時進行爆破。
10、采煤工作面,煤巷、半煤巷爆破必須采用正向裝藥,正向爆破,嚴禁反向裝藥,反向爆破。
篇2:民用爆破器材生產設備安全使用年限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民用爆破器材專用生產設備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鼓勵技術進步,促進行業持續、快速、安全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直接用于民用爆破器材專用生產的設備(以下簡稱“民爆專用設備”),其安全使用年限的管理適用于本規定。
第三條新研制的民爆專用設備的危險程度分類及安全使用年限,依據本規定的原則由國防科工委組織專家確定。
第四條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本規定對民爆專用設備使用年限實施監管。
國防科工委負責民爆專用設備目錄的制定及設備危險程度的分類。
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區域生產企業民爆專用設備的備案、安全使用的監管及違規行為的處罰。
第五條根據使用的安全狀況,對達到本規定所規定的安全使用年限的民爆專用設備,實行強制報廢。
第六條根據使用場所的危險程度,民爆專用設備分為0類、Ⅰ類、Ⅱ類和Ⅲ類,具體危險程度分類及安全使用年限規定如下:
(一)0類-直接用于爆炸危險品加工生產,并已發生過多起重大燃燒、爆炸事故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5年;
(二)Ⅰ類-直接用于爆炸危險品加工生產,危險性大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10年;
(三)Ⅱ類-直接用于爆炸危險品加工生產,危險性較小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12年;
(四)Ⅲ類-用于具有燃燒危險的原料加工或不直接接觸危險品的專用設備,自設備安裝之日起最長使用年限為15年。
第七條對0類、Ⅰ類、Ⅱ類民爆專用設備實行目錄管理,民爆專用設備的目錄由國防科工委制定。
第八條凡在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線上使用的0類、Ⅰ類、Ⅱ類專用設備,屬下列情況之一的應實施強制報廢:
(一)達到國家和行業強制報廢年限的;
(二)雖未達到本規定所規定的年限,但經修理和調整后仍不滿足設計功能要求的,或達不到安全運行技術條件的;
(三)技術性能落后、未達到行業規定的耗能標準、產能過低或用人太多的;
(四)對安全起關鍵作用的核心部件壽命期限已到的;
(五)影響生產安全的工藝參數監控不完善的;
(六)由于設備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的;
(七)有相關規定的其它情況。
第九條民爆專用設備在距本規定使用年限最后的1~2年內,應加大設備檢查、維護保養頻率,確保設備運行穩定;民爆專用設備的易損件應根據其使用技術狀態及制造廠的要求及時更換。
第十條民爆專用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設備臺帳和設備管理管理制度,0類、Ⅰ類、Ⅱ類民爆專用設備在安裝后1個月內報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各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本規定制定實施細則,對本地區民爆專用設備實施有效監管。
第十二條嚴格禁止0類、Ⅰ類、Ⅱ類民爆專用設備超年限使用,對未按規定報廢的,一經發現,視危害程度及后果追究相關責任。
0類、Ⅰ類民爆專用設備超年限使用或未按規定報廢的,報請國防科工委吊銷設備所在生產線的安全生產許可證。
Ⅱ類民爆專用設備超年限使用或未按規定報廢的,給予所在生產線停產6個月的整頓,待省級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
第十三條現場混裝炸藥車和移動式地面炸藥生產專用設備及車輛,按本規定相關條款執行。
第十四條民爆器材運輸車輛除應符合《爆破器材運輸車安全技術條件》的規定外,還應滿足公安部《機動車[MSI]強制報廢標準規定》的要求。
第十五條進口的民爆專用設備的安全使用年限參照進口技術合同中設備制造商的規定和本規定確定。
第十六條民爆專用設備提供方或制造廠提供的專用設備,必須提供安全使用規定、維修和檢測方法;明確規定提供的專用設備的使用年限及其易損件的更換周期。
第十七條鼓勵在民爆器材生產中采用成熟可靠的新工藝、新設備。項目研制過程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時,應符合《民用爆炸物品科技管理辦法》(科工爆[2007]192號)的要求。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國防科工委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爆破器材使用安全管理措施
1、嚴格雷管炸藥采購制度。炸藥雷管及相關物品采購由礦領導指定專人到廣豐縣公安局指定地點購買,嚴禁私自買賣、轉讓他人。
2、雷管、炸藥的運輸必須有專人押運,嚴禁雷雨天運輸爆破器材。
3、爆破器材庫要有政治可靠、工作責任心強,而且懂得一定爆破器材知識、熟悉爆破器材性能的專職人員負責管理。
4、爆破器材進庫時,炸藥和雷管要分開庫房堆放,庫房內儲存的爆破器材數量不得超過設計容量,性質相抵觸的爆破器材必須分庫儲存,爆破器材庫要做到通風良好,堆放整齊、清潔衛生。庫房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
5、爆破器材庫四周要建筑圍墻,圍墻以內及圍墻外圍10米以內不得有枯草和其它易燃物。庫房內嚴禁有明火、明電照明,并要備足一定數量的防火器材。
6、非爆破器材庫房管理人員,嚴禁進入庫房內,爆破器材庫不準帶各種金屬工具、點火工具或武器進入,庫房內嚴禁吸煙或生火。嚴禁在庫房內住宿或進行其他活動。
7、建立出入庫檢查、登記制度。收存和發放爆破器材要及時進行登記,做到帳目清楚,帳物相符。領退爆破器材必須由爆破員親自擔任,數目必須當面點清,并在領退料單上簽名蓋章。領退爆破器材時不得擁擠,禁止進入庫房內。
8、庫房發出的爆破器材,應是煤礦許用的安全爆破器材,變質和過期失效的爆破器材一律禁止發放使用。
9、炸藥、雷管領出后,必須分別放在固定專用的炸藥箱內(炸藥、雷管必須隔開),禁止放在其它容器內運送(如裝在衣袋內)。其領取的數量不得超過當班使用量,剩余的當天內爆破員必須及時退回爆破器材庫,不準交班使用,不準存放在井下工作面或存放在私人的房間內,更不準帶回家。
10、爆破作業,必須由經過培訓、考核合格的爆破員擔任。
11、爆破員在領到爆破器材后,必須及時鎖好爆破器材后,并直接送到工作地點,嚴禁亂放,也不得將爆破器材存放在井口旁、井底車場或其它巷道內,更不能將爆破器材轉交他人。
12、攜帶爆破器材人員不得在交接班、人員上、下井的時間內沿井筒上下,運送爆破器材應走人行道和其它安全的巷道,盡可能不在人員、車輛來往頻繁的巷道內行走,嚴禁將炸藥、雷管放在礦車上同時運送。
13、幾個人同時運送,人與人之間間隔10米,爆破器材不能和動力線、電線、電話線和其它金屬物接觸。
14、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爆破施工和未經批準的非爆破區不得爆破。
15、進行爆破作業時,必須有專人指揮,設置警戒崗哨和標志,待危險區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后,始準爆破。爆破后,必須進行認真檢查,確認安全后,才能解除警戒信號。
16、井下爆破器材消耗單必須經當頭班組長和瓦檢員簽字才能生效,地面爆破器材消耗單必須經分管的領導和安全員簽字才能生效。
17、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私拿、亂用、私藏、贈送、轉讓、轉賣、轉借爆破器材。或使用爆破器材炸魚、炸獸。
18、變質和過期失效的爆破器材,由礦領導會同當地公安機關給予燒毀,并要把燒毀的爆破器材及時登記造冊,辦好有關手續以作備案。
19、爆破器材丟失、被盜和發生爆炸事故等應及時報告當地公安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