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治煤層爆炸安全措施

防治煤層爆炸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7821

一、煤塵爆炸的條件

1、煤塵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塵的爆炸性與揮發分含量有關,同樣情況下,揮發分含量高的煤,爆炸性強。

2、煤塵必須懸浮于空氣中并達到一定濃度。

3、有一個能點燃煤塵爆炸的高溫熱源。

二、煤塵爆炸的危害

1、產生高溫。煤塵爆炸要釋放大量的熱能,其瞬時溫度可達2300~2500℃,可引起礦井火災、燒毀設備、燒傷人員,也是引發連續爆炸的主要熱源。

2、產生高壓。煤塵爆炸的理論壓力可達735kPa,但實際發生爆炸時往往超過此值,而且爆炸壓力會隨著離開爆源距離一定范圍內呈跳躍式增大。可損壞設備,推倒機架,造成冒頂,人員傷亡。

3、產生沖擊波。沖擊波的傳播速度可達2340m/s,使設備、支架、人員遭受損害,揚起落塵,被隨之而來的火焰點燃,造成煤塵的連續爆炸。

4、氣體成分發生變化。煤塵爆炸后要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尤其CO濃度一般為2%~3%,最高可達8%~10%,造成人員中毒。同時爆炸時大量耗氧,癢濃度迅速降低。

三、防治煤塵爆炸的措施包括:防塵措施、防爆措施和隔爆措施

防塵措施

1、打鉆時的防塵

①濕式鑿巖。濕式鑿巖的實質,是隨著鑿巖過程的進行,連續地將水送至鉆眼底部,以沖洗巖屑和濕潤巖粉,達到減少巖塵的產生和飛揚的目的。

②水電鉆打眼。水電鉆主要用在回采和煤巷掘進工作面,亦可以用于軟巖和半煤巖掘進工作面。

③干式捕塵。干式捕塵主要用于缺水、高寒地區和某些特殊條件下的巖石巷道掘進工作面。

2、放炮時的防塵

①水袋填塞炮眼。俗稱“水炮泥”。其實質是將裝滿水的塑料袋裝填在炮眼內,爆破時水袋被爆碎,并將水壓入煤的裂隙和霧化,以達到防塵的目的。

②水封爆破。水封爆破不僅能降低煤塵的產生量,而且還能減少瓦斯涌出,增加爆破的安全性和提高爆破效果。

水封爆破的做法是:將炸藥裝炮眼內后,孔口密封好,然后向炮眼內注水,再進行爆破。該爆破法可用于煤巷掘進,也可用于回采

③噴霧。噴霧是爆破時一種簡單易行的降塵措施。噴霧器多為風水聯合作用,以壓風為主要動力,將低于風壓98kPa~196kPa的水噴射出去,使之霧化。它的射程大、霧粒細、噴射面寬、降塵效果好。

④水幕。掘進工作面放炮時,水幕也是一種降塵與消煙的有效措施。同時,水幕也設在采煤工作面的回風巷或塵源豐富的巷道中,用以降塵和凈化風流。

3、裝巖(煤)時的防塵

掘進或采煤工作面爆破之后,一般是先用水沖洗煤幫、巖幫,以清除沉積粉塵,然后對煤堆或巖堆進行灑水,最后再裝運。

①人工灑水。總的要求是讓爆破下來的煤或巖石充分濕潤,不僅要在裝運前灑水,隨著裝運的進行還要經常地灑水,這樣可使粉塵濃度降到2mg/m3左右。

②噴霧器灑水。

4、運輸時的防塵

主要措施是噴霧灑水。

5、除塵措施:

①除塵器除塵。

②炮沫除塵。泡沫除塵是利用表面活性發泡劑與水混合,通過發泡裝置和導管噴射至采掘機械割煤區,以捕捉煤塵。由于生成的泡沫體積很大,罩住了塵源,達到防止粉塵飛揚的目的。

③通風除塵。合理的通風措施能夠有效地排除粉塵,它是機械化工作面的防塵手段之一。掘進通風的排塵效果與通風方式密切相關。壓入式通風能夠較快地清洗工作面空間,但含塵空氣要經過整個巷道。抽出式通風,只有當風筒入風口距工作面不超過2m時,排塵效果才顯著。所以說,混合式通風除塵效果最好。

6、預先濕潤煤體防塵

預先濕潤煤體是在煤體尚未開采之前用水加以濕潤,增加煤體水分,以減少開采時的煤塵產生量。其方法有煤層注水和采空區灌水等。

7、個體防護措施

由于煤礦中的吸呼性粉塵對礦工的身體危害很大。因此,個體防護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常用的個體防護器具有:

①自吸式防塵口罩。自吸式防塵口罩是靠人體肺部吸氣使含塵空氣通過口罩的濾料而凈化的。它分無換氣閥和有換氣閥兩種。

②送風式防塵口罩。送風式防塵口罩是用微型通風機將含塵空氣送至濾料凈化,凈化后的空氣再通過蛇形管送至口罩內供呼吸之用。

③壓氣呼吸器。壓氣呼吸器為一種隔絕式個體防護用具。它是井下壓風管道中的壓縮空氣經過過濾、消毒和減壓后,再經過導管進人口罩內供呼吸用的。其優點是,免除了粉塵的危害,而且呼吸舒暢。缺點是,工作地點需有壓風管道,并且每人拖著一根長管子,行動不便。

四、防爆措施

防止煤塵生成和防止煤塵引燃的措施稱為防爆措施。

1、清掃沉積煤塵

積聚在巷道周邊、支架及設備上的沉積煤塵要定期清掃。我國煤礦多為人工清掃,灑水后清掃,以防煤塵飛揚,清掃的煤塵要運走

2、沖洗沉積煤塵

定期用水沖洗巷道頂、幫和支架上的沉積煤塵,沖洗下來的煤塵要清理運出。

3、刷漿

對主要巷道和硐室要進行刷漿。刷漿材料是生石灰和水,其體積比為1:1.4,用人工或機械噴灑在巷道幫、頂上。其作用是易觀察巷道中煤塵沉積情況,同時,還可覆蓋和固結已沉積的煤塵,使之不再飛揚。

4、撒布巖粉

巖粉是惰性粉塵,在巷道周邊撒布巖粉,能增加沉積煤塵中的不燃物質,可以防止和控制煤塵爆炸。但是,巖粉的防爆作用只有在煤塵中達到一定比例時,才能有效地發揮。隨著煤塵產生量和煤

塵沉積強度的增大,需頻繁重復灑布。

5、粘結沉積煤塵

粘結沉積煤塵就是向巷道周邊噴灑粘結液。粘結液主要由濕潤劑和吸人鹽類組成,它能把已沉積的和陸續沉積的煤塵粘結起來,使其喪失飛揚能力,防止其參與爆炸。

五、隔爆措施

限制煤塵爆炸事故的波及范圍,不使其擴大蔓延的措施,稱為隔爆措施。隔爆措施有以下兩種:

1、巖粉棚

將巖粉裝在巖粉棚上,設置于巷道之中。煤塵爆炸時,沖擊波吹翻巖粉棚,造成巖粉飛揚,形成一段濃厚的巖粉云,截住爆炸火焰,以達防止爆炸蔓延擴大的目的。

在礦井的兩翼,相鄰采區和相鄰的煤層都必須用巖粉棚隔開。巖粉受潮不易飛揚時需更換,落入的煤塵要經常檢查和清除。

2、水棚

水棚是由水槽組成,與巖粉棚相似,爆炸沖擊波使水棚翻轉或破碎,將水于瞬間灑布在巷道空間,形成一段水霧,阻止爆炸火焰的傳播。

篇2:防治瓦斯煤塵爆炸的安全措施

煤礦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屬于井下重大災害事故。在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中,由爆破作業直接或間接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占有很大比例。為此,加強爆破管理工作,避免爆破作業引起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發生,應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點。防止爆破作業過程中引發瓦斯、煤塵爆炸事故,除要建立灑水滅塵、瓦斯排放系統及定期清掃積塵以外,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及國家相關規定,則是防治和杜絕此類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1、爆破作業是必須做到“一炮三檢制”。

2、必須依照爆破說明書說明的炮眼深度、角度,使用爆破材料的品種、裝藥量、封泥長度、連線方法和起爆順序進行爆破作業。

3、井下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煤礦許可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雷管,不得使用過期或變質的爆破材料。

4、在有瓦斯和煤塵爆炸危險的采掘工作面,應采用毫秒爆破,在掘進工作面應全斷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斷面一次起爆的,必須采取安全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組裝藥,但一組裝藥必須一次起爆;嚴禁在一個采煤工作面使用兩臺發爆器同時進行爆破。

5、裝藥前必須首先清除炮眼內的煤粉或巖粉。炮眼封泥應用水泡泥,水泡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應用粘土炮泥按規定封足封實。嚴禁用爆粉、塊狀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做炮眼封泥。無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實的炮眼嚴禁爆破、嚴禁裸露爆破。

6、處理卡在溜煤(矸)眼中的煤、矸時,必須遵守有關規定:如爆破前檢查堵塞部位的上部和下部空間瓦斯;爆破前必須灑水。

7、在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煤層中,掘進工作面爆破前,附近20m的巷道內必須灑水降塵。

8、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裝藥、爆破。

9、在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礦車、未清除的煤、矸石或其它物體堵塞巷道斷面1?/3以上時,嚴禁裝藥、爆破。

10、采掘工作面風量不足時,嚴禁裝藥爆破。

篇3:X防治煤塵爆炸安全措施

根據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對本礦井采取的煤芯樣進行煤塵爆炸危險性檢測可知,各煤層煤塵均具有爆炸危險性。煤塵爆炸會生成高溫高壓和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破壞井巷,毀壞設備,傷亡人員,甚至導致整個礦井報廢,嚴重威脅安全生產和人員的生命安全,應加強煤塵管理工作,采取以下綜合防爆措施。

一、防爆措施

1、對回采、掘進工作面進行噴霧灑水。

2、定期測定風流中的礦塵量,清掃沉積在巷道中的煤塵,并及時運出;

3、定期沖洗巷道幫、頂、支架和設備表面上的煤塵,清除轉載點處的浮煤,對永久(長期)巷道采用石灰漿刷白

4、煤炭運輸轉載地點配備噴霧灑水裝置。

5、加強通風管理,嚴格控制風速,利用通風設施對工作面的風速、風量進行調節,達到稀釋和排除工作地點懸浮粉塵的目的。在各規定的地點設有風速監測探頭,連續檢測各巷道的風速和風量,使風量在滿足各用風地點所需量的同時,風速控制在較優排塵風速。

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明火引燃煤塵,杜絕明火火源。

7、掘進工作面綜合掘進設備配備噴霧降塵裝置。

8、放炮掘進時,采用濕式鉆眼,水封炮泥,放炮噴霧,爆破后及時沖刷巷幫等。

9、控制和消除引爆火源

10、破碎機安裝有防塵罩和噴霧裝置,以防止煤在破碎過程中產生煤塵

二、井下電氣設備及保護的選擇和操作要求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動力設備均選用礦用隔爆型電氣設備。高壓隔爆饋電裝置內斷路器采用真空斷路器;大于30kw電動機配有隔爆真空磁力起動器。井下監控、通信、信號的各組成設備,選用本質安全型或隔爆兼本質安全型設備;照明燈具選用礦用隔爆型節能熒光燈;井下監控、通信、信號系統的各組成設備,選用本質安全型或隔爆兼本質安全型設備。

井下饋電開關配有短路、過負荷、漏電保護裝置,磁力啟動器設有檢漏、漏電閉鎖、短路、斷相、過負荷等保護并可實現遠距離啟動和停止。

井下各供電系統為中性點不接地系統,配電點及機電硐室等處均設置局部接地極,通過接地線、電纜鎧裝外皮極接地新線將上述接地極成一完整接地網,網內所有接地電阻均不大于2ω。

井下高、低壓配電設備均設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

各種電氣設備及測量儀器儀表的進貨、安裝使用、檢修、搬遷均應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行業標準及有關工種的有關規定執行。

井上、下膠帶輸送機的機頭、機尾及驅動裝置的轉動部分均加防護罩或圍欄。

各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采用“三專兩閉鎖”雙電源連續供電方式。

所有開關設備的閉鎖裝置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電,防止擅自開蓋操作,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必須閉鎖,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字樣的警示牌,只有執行這項工作的人員才有權取下此牌送電。

操作井下電氣設備應遵守下列規定:

(1)非專職人員或非值班電氣人員不得擅自操作電氣設備。

(2)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分必須有良好絕緣。

(3)井下不準拆卸礦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