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閉爐料面崗位安全規程
1嚴格遵守安全規程、操作規程、防火規程、廠紀廠規各項規章制度。
2嚴格遵守《密閉爐崗位通用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3勞保用品穿戴的要求:
3.1進入生產區域時操作工必須穿防火服,戴安全帽,穿勞保鞋,戴勞保手套,安全帽的帽帶放下。穿純棉衣物,禁止穿化纖衣物,衣扣、袖口扣好,褲口蓋住鞋面,鞋帶系好。
3.2嚴禁穿有帶釘的鞋。
3.3進入爐內戴好防護面罩或戴防護眼鏡。
3.4使用壓縮空氣吹積灰時戴好防護眼睛和防塵口罩。
密閉爐運行時,一旦發現氣體泄漏等異常現象時立即通知中控室,由中控室操作人員立即通知本值班長、領導及調度,迅速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5工作現場CO的濃度超過100PPM,立即通知現場工作人員迅速撤離或跑到通風處及上風向處,工作現場必須有專人進行負責,統一指揮。
6密閉爐經常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爐面CO大量偏高,造成爆炸及中毒事故,在電爐停電后必須進行置換至合格方可打開操作孔,送電前也應用二氧化碳進行置換合格方可開車。
7電石爐運行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7.1電石爐運行過程中進入二樓料面,必須戴好安全防護用具和CO檢測儀。符合進入條件或檢修條件,巡檢工方可進入,其他任何人員不得進入。
7.2巡檢人員隨時檢測CO的濃度,保持與中控室的聯系,以防種種原因而造成CO中毒。
7.3巡檢人員進入料面只能在防護檔屏外側巡檢,不得進入防護檔屏內。防護檔屏擺放在正對檢修門的位置,距離爐體不得小于2米。
7.4電石爐運行時,嚴禁人員上蓋板。
7.5電石爐運行時,禁止測量電極,防止爐內噴料傷人;
7.6觀察料面時負壓操作;
8料面檢修的安全注意事項
8.1處理料面工作與爐蓋上作業不能同時進行。
8.2上爐蓋作業,關閉觀察門。
8.3電極筒內掉入異物禁止進入筒內拾取。
8.4水路不通時,必須將水管內蒸汽排出放完后,方可進行檢修,以防燙傷。
8.5處理料面,打開觀察門。
8.6焊接煙道內部,必須先清理煙道內積灰,然后拆除煙道,再進行焊接作業。
8.7清理煙道積灰,及時疏散料面人員,任何人不得在料面從事檢修作業。
8.8在爐蓋上焊接煙道和高處作業不能同時作業。
8.9高處作業前先用壓縮空氣吹洗,增強空氣的流動性,避免少量的殘留爐氣聚集在料面。
8.10高處作業人員攜帶CO便攜式報警儀,隨時檢查CO檢測儀的濃度,超過70PPM,工作人員佩戴CO過濾式防毒面具。工作現場CO濃度超過400PPM,工作人員停止作業,立即撤離現場并查找原因。
8.11搬運水冷電纜等重物時必須有人監護。
8.12禁止操作、檢修、亂動非職責范圍內的設備及工具。
8.13電石爐周圍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9其它安全注意事項:
9.1電石爐停車應從離煙囪最遠的一個觀察門打開,側身操作,專人監護,一人不得獨立操作。操作時先打開后關上需重復性動作2至3次,再打開觀察門。
9.2電石爐在計劃停車前打開離煙道最遠的一個觀察門對凈化系統進行CO2置換期間,人員必須遠離電石爐及設備。
9.3電石爐未停爐禁止從事檢修工作。
9.4電石爐停電后測量電極,測量電極時勞保穿戴整齊,佩戴好防護面罩。
9.5發生料管空倉和卡料時,立即遠離工作現場,第一時間通知配電工停電處理,電石爐未停爐禁止從事任何作業。
9.6嚴禁在送電情況下上爐蓋,停電后先用CO測試儀進行測試,CO測試合格后再上爐蓋。
9.7停、送電時二樓、三樓、四樓人員遠離設備,確認周圍環境屬于安全狀況。
篇2:密閉爐安全規程
1?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進入密閉爐崗位嚴格遵守《密閉爐崗位通用安全規程》。
2?檢修設備嚴格執行《檢修掛牌制度》和《工作牌制度》,被檢修的設備必須停機斷電,檢修牌懸掛在被檢修設備的控制箱上,懸掛、拆卸檢修牌由同一人操作,他人不得代替。檢修作業至少兩人,不得一人獨立作業。
3?清掃衛生嚴格執行《清掃衛生的掛牌制度》,被清掃的設備必須停機。清掃衛生的警示牌懸掛在被清掃設備的控制箱上,懸掛、拆卸警示牌由同一人操作,他人不得代替。
4?配電箱掛設有檢修牌或清掃衛生的警示牌,任何人禁止操作設備。待工作完畢,拆除檢修牌或警示牌后,崗位工方可操作。但清掃破碎線設備,掛牌、拆牌由破碎班長操作。
5?轉動設備試機由崗位工在本地操作。試機時,檢修負責人、崗位工始終在現場,確認開動的設備周圍無人及障礙物時,崗位工方可試機操作。試機過程中崗位工堅守崗位,不得離開控制箱,但破碎線設備的試機工作由破碎班長操作。
6?密閉爐空間動用明火,嚴格《動火制度》,必須向專職安全員申請,辦理動火證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方可動火作業。
7?檢修密閉爐二樓設備、凈化系統、除塵大引風機及環形加料機,電石爐必須停電。
8?禁止吸煙及攜帶火種,禁止在崗位上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與生產無關的物品,保持各崗位環境的整潔和工作通道的暢通。
9?各崗位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現場的通風風機全部打開,以防CO中毒或爆炸事故發生;
10?檢修需動火,必須執行動火六大禁令
10.1?動火證未經批準,禁止動火;
10.2?不與生產系統可靠隔絕,禁止動火;
10.3?不進行清洗、置換不合格,禁止動火;
10.4?不消除周圍易燃物,禁止動火;
10.5?不按時做動火分析,禁止動火;
10.6?沒有消防措施,禁止動火;
11?凡進入設備或容器內,必須執行化工部“進入容器、設備的八個必須”,以確保人身安全。
11.1?必須申請、辦證、并得到批準。
11.2?必須進行安全隔絕。
11.3?必須切斷動力電,并使用安全燈具。
11.4?必須進行置換、通風。
11.5?必須按時間要求進行安全分析。
11.6?必須佩帶規定的防護用具。
11.7?必須有人在器外監護,并監守崗位。
11.8?必須有搶救后備措施。
12?電石爐緊急停電操作
12.1?CO管線及設備發生大量泄漏現象,嚴重危機人身安全。
12.2?四樓或監控畫面上突然發現電極筒內冒黑煙。
12.3?電極軟斷、硬斷、漏糊、下滑危及人身和設備的電極故障。
12.4?短網系統所屬設備發生放電現象或發生短路。
12.5?液壓系統所屬設備發生刺火、放電以及短路。
12.6?電極導電設備有嚴重的放電或發生短路。
12.7?爐內設備大量漏水,具體反映在:當氫氧分析儀顯示的氫含量超過18%,而且呈跳躍式繼續上漲時。
12.8?料倉空倉。
12.9?爐底、爐壁嚴重燒穿。
12.10?出爐口大量漏水,危機安全生產時。
12.11?變壓器發生故障及其油冷卻系統發生大量漏油。
12.12?電石爐出現大塌料或者電極電流瞬間下降超過30KA。
12.13?液壓系統發生大量漏油。
12.14?動力電突然跳閘導致循環水供應中斷。
12.15?發生著火、火災或其它嚴重事故。
12.16?凈化系統氧氣含量超標(O2含量突然超過2.0%),出現設備故障(粗氣或凈氣風機故障及防爆膜爆裂)。
13?電石爐降負荷停電
13.1?CO管線及設備發生泄漏現象,危機人身安全。
13.2?循環水斷水。
13.3?料管不下料。
13.4?當環形加料機的某個料倉連續兩個小時未上料。
13.5?當凈化系統氫氧分析儀檢測出氫含量超過15%,而且還在連續不斷的上漲。
13.6?電石爐變壓器出現輕瓦斯報警。
13.7?在出爐過程中出爐小車突然發生脫軌、電石鍋傾覆或爐眼堵不上,危機人身和設備安全。
13.8?壓縮空氣、氮氣氣路、爐氣管線發生故障造成壓力過低,無法維持正常生產時。
13.9?其它異常情況威脅人員傷害和設備安全。
14?電石爐發生電極事故,第一發現人必須立即通知配電工采取緊急停電措施,現場人員及時撤離,領導迅速趕赴現場進行統一指揮。
15?出爐口大量漏水,第一發現人必須立即通知配電工采取緊急停電措施,迅速關閉相應控制閥門,同時啟動卷揚機,將電石鍋拉出爐口,現場人員及時撤離出爐現場,值班領導得知匯報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統一進行指揮。
16?液壓系統發生大量漏油,第一發現人必須立即通知配電工采取緊急停電措施,迅速切斷油路閥門,無關人員及時撤離,領導得知迅速趕赴現場進行統一指揮。如著火用干粉滅火器或干沙撲滅,禁止用水撲救。
17?密閉爐入口處應設置警告標志,現場符合進入條件或檢修條件,維修人員方可進入,由專人對其進行監護;
18?報警裝置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19?為防止氣體泄漏等意外事故發生,必須備置必要的檢測儀、防毒面具,急救護具。
20?操作人員作業過程中如感到身體不舒服(如頭痛、呼吸困難嘔吐等),應立即通知組長或有關領導,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休息或到醫院進行治療,禁止繼續操作,以免發生事故。
21?巡視檢查和檢修作業時,戴好安全防護用具,隨身攜帶CO氣體檢測器,巡檢人員和監護人員檢測CO氣體時距離管線、設備在1米以內。巡檢人員保持與中控室的聯系,以防種種原因而造成CO中毒。
22?進入產生和存貯CO氣體的工作場所,必須先觀察CO在線檢測值或使用CO檢測儀進行檢測,符合進入條件或檢修條件,人員方可進入,其它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工作現場CO的濃度超過70PPM,工作人員勞保用品必須穿戴齊全,佩戴CO過濾式防毒面具。工作現場CO的濃度超過400PPM,工作人員停止繼續作業,迅速撤離或跑到通風處及上風向處,立即通知配電工和值班領導采取停電措施,停電后再查找原因。氧氣濃度在18%以下,有毒氣體濃度2%以上地方,各種型號濾毒罐都不能起到防護作用。
23?不得隨意進入井下或溝內工作,必須做好各項安全措施及通風措施,專人監護方可作業。
24?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的安全注意事項
24.1?面罩的外表應平滑,無氣泡、無毛刺,無影響氣密的缺陷。
24.2?濾毒罐外表應平滑,無毛刺,標色(白色)正確,無影響致密的缺陷。
24.3?面罩觀察眼窗?視物真實且清晰,鏡片不能破碎。
24.4?導氣管應具有良好的伸縮彈性,彎曲成180°時應保證氣流通暢,氣密好。
24.5?佩戴面罩時氣密性完好,無漏氣現象。每次使用如下:
24.5.1?在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前,先將濾毒罐上蓋扭開、下膠蓋打開,然后將濾毒罐上口接在導氣管的母口上,導氣管公口接在過濾式防毒面具上。
24.5.2?佩戴防毒面具時,使用者首先要根據自己的頭型大小選擇合適的面具,使面罩緊貼面部,無明顯壓痛感。佩戴防毒面罩的方法:將中、上頭帶調整到適當位置,并松開下頭帶,用兩手分別抓住面罩兩側,屏住呼吸,閉上雙眼,將面罩下巴部位罩住下巴,雙手同時向后上方用力撐開頭帶,由下而上戴上面罩,并拉緊頭帶,使面罩與臉部確實貼合,然后深呼一口氣,睜開眼睛。
24.5.3?負壓測試:用手掌捂住濾毒罐,吸氣會使面具輕微向內陷、摒住呼吸五秒鐘以上,面具應保持內陷狀態。
24.5.4?正壓測試:用手常捂住面具下方的出氣閥并均勻呼氣,面具應會輕微鼓漲但不會有空氣逸出。
24.5.5?如果上述任一測試失敗,則應重新調整面具主體及頭帶組合,并重復以上測試直至氣密,測試失敗禁止使用。
24.6?佩戴時應注意不要讓頭帶和頭發壓在面罩密合框內,也不能讓面罩的頭帶爪彎向面罩內。另外,使用者在佩戴面具之前應當將自己的胡須剃刮干凈。
24.7?每次使用完后,面具必須清潔干凈,不使用時,應將整個面具存放在密封的塑料袋內。
24.8?過濾式防毒面具應專人專用,禁止人為損壞或破壞。
25?濾毒罐安全注意事項:
25.1?安全員負責檢測濾毒罐的有效性。定期稱量罐的總重量,認真做好記錄,告知維修負責人和使用人。濾毒罐內藥劑極易吸潮失效,當罐體總重量大于罐體上標注的重量時,必須停止使用做失效處理。
25.2?每次使用前,使用者必須記錄開始使用的時間,現場監護人負責監護,使用時間超過有效防毒時間,監護人負責通知使用者立即離開工作現場,停止繼續使用濾毒罐。
25.3?濾毒罐每次使用后將罐體上、下防潮封蓋打開,放置在干燥通風處,用空氣對罐內藥劑上吸附的一氧化碳進行置換,置換時間必須一小時以上,最后將罐體上、下防潮封蓋蓋好,收回到干燥處保存,防止受潮失效,待下次使用。
25.4?濾毒罐有效期為五年,面具使用期限為三年。每個面具、濾毒罐必須做好有效期的標示,無標示、模糊不清或超過有效期視為失效,禁止使用。
26?密閉爐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26.1?檢修CO管線及設備的安全注意事項
26.1.1?工作現場保持通風良好,有必要時現場安裝通風設施。
26.1.2?工作現場必須有專人監護,禁止一人獨立工作,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開,隨時使用檢測儀檢測CO的濃度。
26.1.3?嚴格執行《進入容器、設備內部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動火制度》和《工作票制度》。
26.1.4?檢修前的安全措施
26.1.4.1?首先掛牌作好標志,切斷氣體來源,在所有與容器相連的管道、閥門上加盲板進行隔絕,必要時應拆掉一段管道與系統徹底。水封內必須將水注滿,冬季做好防凍措施。電動設備需掛牌,切除電源。
26.1.4.2?接著使用氮氣對容器內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清洗、置換。
26.1.4.3?然后在需要檢修的管線、設備和容器內進行取樣分析,動火指標符合:乙炔(C2H2)<0.23%(體積),氫氣(H2)<0.4%(體積比),一氧化碳(CO)<0.01%(體積比),進入容器指標規定:檢驗容器內含氧量在18-21%,乙炔(C2H2)<0.23%(體積比);一氧化碳(CO)<0.01%(體積比),氫氣(H2)<0.4%(體積比)。
26.1.4.4?進入容器前做燃燒爆炸實驗,合格后方可進入進入容器內作業。
26.1.5?檢修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6.1.5.1?在容器內檢修,打開排放閥及頂蓋,禁止打開氮氣閥。
26.1.5.2?檢修壓力容器嚴禁在承壓狀態下敲打和維修。
26.1.5.3?進入容器內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容器內不得隨意解下安全用具。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安全帶的另一端要固定在容器外的設施上,當容器內有毒物質超標時,作業人員立即撤離容器,待查明原因消除隱患方可再進入容器作業。
26.1.6?加堵和拆除盲板的安全注意事項
26.1.6.1?設備必須停止運行,切斷氣體的來源。
26.1.6.2?加堵、拆除盲板時操作人員佩戴好安全防護用具(如長管呼吸器、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
26.1.6.3?加堵和拆除盲板作業時,現場必須有專人監護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隨時檢測CO的濃度,一旦CO的濃度超標立即停止作業,待原因查出處理好后方可繼續作業。
26.1.6.4?現場通風良好,人員站在上風向處。
26.1.6.5?作業人員在裝設盲板時先安裝進口,再安裝出口,拆盲板時,先拆出口,再拆進口。
26.1.6.6?禁止在同一管道上同時進行兩處及兩處以上安裝和抽堵盲板作業。
26.1.6.7?檢修時,禁止任意挪動、移動管道上的盲板。
26.1.6.8?盲板必須密封嚴實,無裂紋、無孔洞現象。
26.2?進入電石爐內維修時的注意事項
26.2.1?電石爐停爐,直排打開,凈化系統置換合格。
26.2.2?現場必須有專人監護維修人員的人身安全,隨時檢測CO的濃度。
26.2.3?維修人員進入爐內戴防護眼鏡。
26.2.4?人進入電石爐內必須站在踏板上,禁止腳踩踏料面。
26.2.5?進入爐內時必須有專人監護,監護人注意爐內的溫度,防止人員中暑。
26.2.6?電極周圍作隔熱措施,防止人員燙傷。
26.3?檢修環形加料機的安全注意事項
26.3.1?檢修環形加料機,電石爐必須停電。
26.3.2?工作現場保持通風良好。
26.3.3?現場必須有專人監護,隨時檢測CO的濃度。
26.3.4?工具使用銅質的,禁止使用鐵質工具敲打。
27?空氣呼吸器
27.1?空氣呼吸器使用前的檢查
27.1.1?檢查面罩的鏡片、系帶、環狀密封、呼氣閥、吸氣閥是否完好,和供給閥的連接是否牢固。全面罩的部位要清潔,不能有灰塵或被酸、堿、油及有害物質污染,鏡片要擦拭干凈。
27.1.2?供給閥的動作是否靈活,與中壓導管的連接是否牢固。
27.1.3?氣源壓力表能否正常指示壓力。
27.1.4?檢查背具是否完好無損,左右肩帶、左右腰帶縫合線是否斷裂。
27.1.5?氣瓶組件的固定是否牢固,氣瓶與減壓器的連接是否牢固、氣密。
27.1.6?打開瓶頭閥,隨著管路、減壓系統中壓力的上升,會聽到氣源余壓報警器發出的短促聲音;瓶頭閥完全打開后,檢查氣瓶內的壓力應在28Mpa~30Mpa范圍內。
27.1.7?檢查整機的氣密性,打開瓶頭閥2min后關閉瓶頭閥,觀察壓力表的示值1min內的壓力下降不超過2Mpa。
27.1.8?檢查全面罩和供給閥的匹配情況,關閉供給閥的進氣閥門,佩戴好全面罩吸氣,供給閥的進氣閥門應自動開啟。
27.1.9?根據使用情況定期進行上述項目的檢查。空氣呼吸器在不使用時,每月應對上述項目檢查一次。?
27.2?空氣呼吸器的佩戴方法
27.2.1?佩戴空氣呼吸器時,先將快速接頭拔開(以防在佩戴空氣呼吸器時損傷全面罩),然后將空氣呼吸器背在人身體后(瓶頭閥在下方),根據身材調節好肩帶、腰帶,以合身牢靠、舒適為宜。
27.2.2?連接好快速接頭鎖緊,將全面罩置于胸前,以便隨時佩戴。
27.2.3?將供給閥的進氣閥門置于關閉狀態,打開瓶頭閥,觀察壓力表示值,以估計使用時間。
27.2.4?佩戴好全面罩(可不系帶)進行2~3次的呼吸,感覺舒暢,屏氣或呼氣時供給閥應停止供氣,無“咝咝”的響聲。一切正常后,將全面罩系帶收緊,使全面罩系帶收緊,使全面罩和人的額頭、面部貼合良好并氣密。
27.2.5?在佩戴全面罩,系帶不要收的過緊,面部感覺舒適,無明顯壓痛。全面罩和人和額頭、面部貼合良好并氣密后,此時深吸一口氣,供給閥的進氣閥門應自動開啟。
27.2.6?空氣呼吸器使用后將全面罩的系帶解開,將消防頭盔和面罩分離,從頭上摘下全面罩,同時關閉供給閥的進氣閥門。將空氣呼吸器從身體卸下,關閉瓶頭閥。
27.3?注意?
27.3.1?一旦聽到報警聲,應準備結束在危險區工作,并盡快離開危險區。
27.3.2?壓力表固定在空氣呼吸器的肩帶處,隨時可以觀察壓力表示值來判斷氣瓶內的剩余空氣。
27.3.3?拔開快速接頭要等瓶頭閥關閉后,管路的剩余空氣釋放完,再拔開快速接頭。
27.4?使用后處理
27.4.1?空氣呼吸器使用完后應及時恢復使用前的戰斗準備狀態,并做以下工作:
27.4.2?卸下全面罩,用中性或弱堿性消毒液洗滌全面罩的口鼻罩及人的面部、額頭接觸的部位,擦洗呼氣閥片;最后用清水擦洗。洗凈的部位應自然干燥。
27.4.3?卸下背具上的空氣瓶,擦凈裝具上的油污、灰塵,并檢查有無損壞的部位。
27.4.4?對空氣瓶充氣。
27.4.5?將充氣的空氣瓶,接到堿壓器上并固定在背具上。
27.4.6?按使用前準備工作要求,對空氣呼吸器進行檢查。
27.5?空氣瓶的充氣方法及注意事項:
27.5.1?關閉瓶頭閥,將空氣瓶組件從背具上卸下來。
27.5.2?將氣瓶組連接在空氣壓縮機的輸出接口上。注意目栓空氣瓶的凈水壓日期、有無深的刻痕、切口及瓶頭閥有無損傷,如發現損傷,應及時修理,測試合格后才能使用。
27.5.3?打開瓶頭閥旋鈕,按下空氣壓縮機電源開關充氣至30Mpa。
27.5.4?待空氣瓶自然冷卻后再充氣到30Mpa。注意不要對氣瓶組過分加壓。
27.5.5?關閉瓶頭閥,放空充氣管路的剩余空氣,然后從充氣裝置上取下氣瓶組。
27.5.6?將氣瓶組裝到背具上或另外存放備用。
27.6?日常常規檢查和維修
27.6.1?整機氣密性檢查
27.6.1.1.?關閉空氣呼吸器供給閥的進氣閥門,開啟瓶頭閥,2min后再關閉瓶頭閥,壓力表在瓶頭閥關閉后1min內的下降值不大于2Mpa。如果1min內的壓力下降值大于2Mpa,應分別對各個部件和連接處進行氣密性檢查。
27.6.2?報警器的報警壓力
27.6.2.1.?打開氣瓶瓶頭閥,待壓力表指示值上升至7Mpa以上時關閉瓶頭閥,觀察壓力表下降情況至報警開始,報警起始壓力應在5.5Mpa~0.5Mpa之間。如果報警起始壓力超出了這一范置,應卸下報警器,檢查各個部件是否完好,如損壞應更換新的部件。
27.6.3?供給閥和全面罩的匹配檢查
27.6.3.1.?關閉供給閥的進氣閥門,佩戴好全面罩后,打開瓶頭閥,在吸氣時會聽到“咝咝”的響聲;在呼氣和屏氣時,供氣閥應停止供氣,沒有“咝咝”的響聲,表明供給閥和全面罩匹配良好。如果在呼氣和屏氣時,供氣閥扔然供氣,還能聽到“咝咝”的響聲,說明不匹配。這時應對供給閥和全面罩進行全面的檢查或更換供給閥和全面罩,重新做匹配檢查,直至合格為止。
27.7?日常維護
27.7.1?空氣瓶和瓶頭閥
27.7.1.1.?空氣瓶避免碰撞、劃傷和敲擊,應避免高溫烘烤和寒冷凍及陽光下暴曬,油漆脫落及時修補,防止瓶壁生銹。
27.7.1.2.?空氣瓶要按氣瓶上規定的標記日期使用,定期進行檢驗,每三年進行一次水壓試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7.7.1.3.?空氣瓶內的空氣不能全部用盡,應留有不小于0.05Mpa的剩余壓力。
27.7.1.4.?瓶頭閥拆下維修后重新裝上空氣瓶時,要經過28Mpa~30Mpa的氣密性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7.7.2?減壓器
27.7.2.1.?減壓器在使用過程中不要隨意拆卸。當安全閥漏氣時,應對減壓器的膛室壓力和安全閥進行重新檢驗。
27.7.3?全面罩
27.7.3.1.?空氣呼吸器不使用時,全面罩應放置在包裝箱內,存放時不能處于受壓狀態。應存放在清潔、干燥的倉庫內,不能受到陽光暴曬和有毒氣體及灰塵的侵蝕。
27.7.4?供給閥
27.7.4.1.?一般情況下嚴禁拆卸供給閥。出現故障維修時,按原樣裝好,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7.8?注意事項
27.8.1?空氣呼吸器及其零件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免橡膠老化。
27.8.2?空氣呼吸器嚴禁接觸油脂。
27.8.3?應建立空氣呼吸器的保管、維護和使用制度。
27.8.4?空氣瓶不能充裝氧氣,以免發生爆炸。
27.8.5?每月應對空氣呼吸器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
27.8.6?空氣呼吸器不宜作潛水呼吸器使用。
27.8.7?壓力表應每年進行一次校正。
27.8.8?剩于呼吸器的壓縮空氣應清潔,符合下列要求:
28?設備運行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8.1?設備禁止帶病作業。
28.2?禁止在運轉設備周圍及機架、走板、欄桿上坐,臥,跑,跳,禁止跨越走板,欄桿及機器等。
28.3?設備運行時禁止身體、工具觸及轉動部位,以防發生意外。
28.4?設備運行時禁止將身體或工具探入轉動部位進行作業。
28.5?設備運行中,不能把手伸進轉動部件或進料口取雜物,發現問題必須停車處理。
28.6?設備運行時禁止將工具伸入皮帶內側和皮帶機滾輪內側,防止手卷入皮帶機內。
28.7?傳動設備未停前,禁止用手、腳接觸或強制停止。
28.8?設備運行時出現卡澀、卡料、於料、皮帶機跑偏、打滑等異常現象,立即采取停機處理。
28.9?設備突然停電時,視為設備帶電,禁止接觸設備,以防突然送電。
28.10?皮帶機運行時禁止往皮帶機拋扔物料或雜物。
28.11?無穿行通道的設備禁止穿行。
28.12?嚴禁在轉動設備及附近追逐打鬧。
28.13?操作工操作時,禁止他人影響其注意力(不得驚嚇操作工)。
28.14?操作或巡回檢查時,提防腳下滑到或踩空,勞保用品必須穿戴整齊,防止衣褲等被帶入轉動部位。
29?設備檢修后的安全注意事項
29.1?設備檢修完畢,其安全防護裝置(包括新裝、改裝的設備及設備周邊的防護裝置)必須配備齊全、恢復完好后,方可使用。
29.2?工作結束后要清點工具,避免掉入設備中,造成事故的發生。
29.3?工作完畢時將現場清理干凈并進行防火檢查,經檢查無誤后方可離開現場
30?吊裝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30.1?嚴格遵守《吊葫蘆的安全注意事項》。
30.2?禁止超載,載重物碼放不得傾斜、偏移,防止墜落事故。
30.3?吊物必須吊到位方可打開防護欄的門,其它時間禁止打開防護欄的門,防護欄的門必須關好上鎖。
30.4?吊物時吊裝口禁止站人。
30.5?吊物時禁止進入或身體探入吊裝口內。
30.6?防護欄內禁止堆放雜物。
31?電器安全注意事項
31.1?電器作業必須由專業電工處理,非專業電工禁止從事電工作業。
31.2?禁止直接用手和導電體觸及電源,預防觸電。
31.3?在潮濕、有積水的環境下作業,工作人員必須勞保穿戴齊全,做好預防觸電的安全措施。
31.4?電器設備、線路的絕緣良好,不得承受張力。
31.5?移動設備安裝漏電保護器。
31.6?禁止電源線觸及、纏繞和搭接在人體及導電體上,避免發生觸電。
31.7?電氣設備要保持干燥、通風、不準進水,蒸汽禁止噴灑在電器設備上以防事故。
31.8?電器設備安裝接地裝置。
31.9?易燃易爆場所,電器設備及照明燈具必須具備防爆性能,且密封處理嚴實。
31.10?換燈時必須斷電,并有人扶好梯子,防止觸電及高空墜落。
31.11?移動照明燈具使用安全電壓,絕緣完好無損,使用完后將電源線收起、掛好。
31.12?移動設備電源線、臨時電源線不得拖地,需進行懸掛處理,不得影響人員作業和行走。
31.13?配電箱的門關好,禁止在配電箱放置任何物品。
31.14?電氣設備上的標示牌、檢修牌,非有關人員不得移動。
32.?送電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項
32.1.?遠程控制的設備送電前,配電工必須與崗位工取得聯系,確認設備無人及無障礙物,配電工方可送電,預防事故。
32.2非遠程控制的設備送電前,崗位工必須確認設備無人及無障礙物和操作無誤后崗位工方可送電,預防事故。
33.?其它安全注意事項
33.1.?轉動設備的防護罩必須完好,轉動部位的防護裝置固定牢固,不得隨意拆除。
33.2.?吊裝口、預留口、觀察口、料倉口、檢修孔的蓋板必須防護牢固。
33.3.?禁止人員踩踏轉動設備的蓋板、檢修孔、觀察口和料倉口,防止人員受傷。
33.4.?開動轉動設備時,事先要進行檢查和聯系,確認所開動的設備周圍無人及障礙物時,再行起動。
33.5.?高空作業配置防墜樓用具與登高用具,安全帶系在登高人員胸部的上方,現場專人監護。禁止從2米以上的高空拋、扔工具、零件、材料、其它物件及積灰。
33.6.?在清掃場地、設備時,應先處理高處,然后清掃地面,防止高處停滯的石塊或雜物滾落擊傷。
33.7.?氧氣瓶、乙炔瓶必須安裝瓶帽。
33.8.?各種壓力容器及設備嚴禁在承壓狀態下敲打和維修,維修時必須做好聯系,排出壓力,關閉閥門,掛上標識方可工作,到容器內作業必須將各種連接用盲板堵死,防止回竄。
33.9.?禁止人為損壞、破壞、隨意拆除安全防護裝置和消防裝置。
33.10.?防護裝置需配置警示牌,安全標語正確,字跡清晰。
33.11.?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操作人員應熟悉掌握使用方法。電器火災應先切斷電源,用干粉滅火器撲救,電石著火時用干沙或干粉滅火器撲救,禁止用水撲救。消防沙儲備充足,沙內無油污、易燃易爆物品,且備有消防鍬。
33.12.?勞保用品穿戴齊全,防止石灰粉末灼傷皮膚,如石灰粉末飛入眼內,不得用手揉擦,少量時可立即翻開眼皮用流動清水沖洗,大量時應先采用油脂拭擦粉末,再用流動清水進行清洗。
33.13.?電石粉落入眼內,不得用手揉擦,少量時應立即翻開眼皮用流動清水沖洗,大量時應首先用石蠟油等油類物質粘擦眼內電石粉,然后再用流動清水沖洗。
33.14.?電石在貯存、裝運、保管、運輸過程中必須做好防水、防潮、防火各項安全措施,預防事故。
33.15.?嚴禁踩踏除塵灰,以防除塵灰灼傷。
33.16.?保持通道的暢通,出入口、走道處嚴禁擺放任何物品。
33.17.?上、下樓梯時人員扶好樓梯扶手,防止滑落。
33.18.?車未停穩時,人員必須遠離車輛,以免造成事故。
33.19.?人員禁止站在車輛的前面、后面,預防車輛突然啟動發生事故。
33.20.?油品禁止存放在露天環境及高溫場所。
篇3:密閉爐爐體四樓崗位安全規程
1嚴格遵守安全規程、操作規程,防火規程、廠紀廠規各項規章制度。
2嚴格遵守《密閉爐崗位通用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3進入工作崗位必須穿勞保服,穿勞保鞋,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帶系好,將發辮曲在帽里,衣扣、袖口扣好,鞋帶系好。工作時戴好防塵眼鏡、防塵口罩、防護披肩,嚴禁穿有帶釘的鞋。
4操作工進入工作崗位必須對現場衛生、設備、工具、安全防護裝置進行檢查,保證其安全、完好。
5三相電極筒之間保持無導電材料,電極筒密封嚴密,周圍無電極糊粉粒、混合料,一旦發現刺火或著火現象必須報告班組長及車間領導。
6設備啟動前必須確認周圍無人無障礙物后方可開啟。
7加電極糊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7.1加電極糊時禁止同時接觸兩相電極。
7.2禁止操作工腳踩在或站在電極筒上。
7.3量電極糊時現場必須有人進行監護,電極筒頂部位置必須正對人身體的胸部位置,禁止人的身體探入電極筒內。
8砸電極糊的安全注意事項
8.1砸電極糊的繩子必須無斷股,磨損現象,重錘捆綁牢固、可靠。
8.2現場必須有兩人(包括)以上工作。
8.3砸電極糊大繩固定牢固,松開大繩時人員必須遠離,防止受傷。
9巡檢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9.1檢查各料倉的下料情況,及時分析料管堵塞和爐內棚料現象。發生料管空倉和卡料現象,必須第一時間通知配電工及值班領導采取停電措施,待處理完畢方可補料。
9.2發生料管空倉時,禁止進行補料,人員立即遠離現場,并且電石爐未停爐禁止從事工作。
9.3巡視或清理衛生時要警惕設備自動啟動運行,防止事故發生。
9.4在密閉爐的環型加料機處工作要防止“CO”氣體中毒。
9.5中控室在配料時,崗位工應隨時到現場巡視設備運轉情況。
9.6嚴禁面部正對觀察孔,防止CO中毒。
9.7發現異常現象必須第一時間采取應急措施并上報。
10其它安全注意事項
10.1現場通風良好,窗戶打開,風機全部處于運行狀態,防止CO氣體中毒。
10.2在環形加料機附近工作時,至少兩人作業,隨時觀察CO在線檢測值是否在安全范圍。
10.3電石爐運行禁止進入環形加料倉工作,以防突然吃料或塌料造成人身事故。
10.4禁止在環型加料機上逗留和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事。
10.5禁止用金屬物連接到環型加料機和電極之間,避免觸電或燒壞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