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輪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輪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2795

第一章?總則

1、必須遵守礦山一般安全規程。

2、使用通用設備、工具時必須遵守其安全規程。

3、本崗位操作人員必須經專業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及安全技術、安全技能等知識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4、必須熟悉和掌握所操作設備的構造、性能、工作原理、技術標準及要求。

5、工作中,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確認制和各種規章制度。

第二章?車輛的安全檢查

第一節?起重機構的安全檢查

1、設備結構、各連接部位的各焊接件焊縫無裂紋、開焊,無彎曲、扭曲、凹陷等嚴重變形現象,伸縮臂側面間隙≤2.5mm,蓋板腹板的平面度≤1.5mm∕m,支腿側面間隙≤3mm,支腿垂直平面內間隙≤5mm。

2、設備的性能參數、標語及噸位標志要齊全,外露的傳動部位(件)必須設置防護罩。

3、操作室的各緊固件應齊全完好,聯接無松動,上下車踏板防滑性能良好,門窗開并、插銷、遮陽板、電鈴、報警器、滅火器等齊備好用。

4、吊鉤的表面應光滑無裂紋,吊鉤轉動靈活、銷軸潤滑良好,不準補焊,防脫鉤裝置完好,段面磨損≤原尺寸的10%,扭轉變形≤10°,開口度≤原尺寸15%。

5、滑輪、卷筒要求轉動靈活,不準有損傷,鋼絲繩的缺陷,卷筒上鋼絲繩尾部的固定裝置應有防松自緊性能,卷筒端部應有凸緣,高度要求大于兩根鋼絲繩直徑的高度。

6、鋼絲繩端部與卷筒固定牢固,壓板及螺絲齊全,吊鉤下落到最低位置,卷筒上鋼絲繩不少于3圈,不得使用報廢的鋼絲繩。

7、制動器要靈敏可靠,各部件無裂紋、塑性變形,制動帶磨損≤原厚度的50%,制動輪磨損≤原厚度的40%,制動輪實際接觸面≥理論接觸面70%,制動輪摩擦面上溝痕≤1.5mm。

8、液壓系統;液壓回路不得有滲漏,膠管無老化現象。

9、上升限位器應靈敏可靠,幅度指示器應準確并有防吊臂后傾裝置,支腿回緒銷定裝置、回轉定位裝置、倒退報警裝置、水平儀(16t以上)應齊全好使。

第二節?行走機構的安全檢查

?一、車輛的繞行檢查

1、檢查車梯踏板、扶手、欄桿等有無斷裂、開焊處,檢查踏板上有無冰雪、油污等易滑物,上下車時站穩扶牢,禁止跳上跳下。

2、檢查車輛上層區域確保其沒有破碎、損壞、大體完好。

3、打開所有外面的燈,包括緊急頻閃燈,確保使用時的光線充足。

4、檢查車輛的液壓、氣動、燃油系統及其相關的各種管路、接口是否有泄漏、損壞、破裂或丟件松散脫落等現象。

5、檢驗所有的照明燈具及制動、轉向、倒退等其它燈具是否工作正常、清潔明亮。

6、檢查空氣濾清器和發動機供氣管是否有損壞或泄漏現象。

7、檢查發動機機油水平情況。

8、檢查前后左右各懸掛系統是否有磨損、損壞或泄漏現象,核實其是否在合適的高度,上下與車體的連接是否牢固,要有適當的潤滑。

9、檢查左右前制動和前橋主銷是否有磨損、損壞、泄漏或松動,同時檢查車輪軸承密封區域是否有泄漏、損壞的痕跡。

10、檢查車輛的轉向系統各部件是否有磨損、損壞、泄漏或松動等現象。

11、檢查所有的輪胎及輪輞是否有深痕或缺損,胎面花紋、胎壓是否合適,安裝是否緊固,輪胎螺栓是否齊全,有無磨損嚴重、損壞、松動等現象。

12、檢查車輛的各種油箱、氣缸是否有損傷或泄漏現象,油位是否符合要求。

13、檢查所有的液壓部件(或氣壓部件)及相關的軟管是否有損傷、泄漏現象。

14、檢查車輛底部是否有損傷或泄漏的跡象,車下的各種軟管應無扭絞和破裂,并遠離運動的部件,所有部件和裝配附件應安裝正確并處于良好狀態。

15、檢查發動機驅動皮帶、風扇、風扇罩及防護配件是否完好。

16、檢查散熱器中發動機冷卻液的液位。

17、檢查制動系統及其部件是否有損傷、泄漏、磨損到限或其它異常現象。

18、檢查車輛上的滅火設備、器材是否保持齊全完好,有無損壞。

19、檢查車輛上所有的螺栓、銷、軸及附屬零件是否安裝正確,有無磨損、損壞、丟失、松動等現象。

二、發動機啟動檢查

1、發動機啟動并運行后,檢查所有儀表和指示器是否正常。

2、檢查發動機運轉時,有無異?,F象。

3、檢查報警器是否好使。

4、檢查各種開關、旋鈕、操縱手柄、踏板等是否齊全可靠,有無缺損。

5、檢查駕駛室的門窗是否損壞、清潔。

6、調整所有的視鏡,以達到最大的視野。

7、調整駕駛員座椅,達到最安全、最舒適。

8、檢查風擋刮水器、洗凈器能否運行。

9、一切安全檢查結束,確認車輛無任何問題后,方可出車作業。

第三章?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第一節技術要求

1、天車鋼絲繩斷股,嚴重變形,徑向磨損達到40%應報廢。

2、天車卷筒有裂紋,筒壁磨損達到原厚度的20%應報廢。

3、吊鉤有裂紋、鉤口開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危險斷面磨損達原厚度的10%應報廢。

4、吊起物件后,車輛的傾斜度不大于3度。

5、最大回轉不得超過135度。

6、最大升臂不得超過規定。

7、起重量不得超過規定

第二節?使用、操作要求

1、車輛在行駛時,必須嚴格執行汽車司機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必須將車輛停放在平整堅實的地面上,兩側的支腿必須全部打開,墊平穩牢,使車輛保持水平狀態。

3、作業時必須有專人指揮,服從指揮,聽清、看明指揮人員發出的指令,與指揮人員聯系確認好,做好呼喚應答,嚴禁隨意啟動。

4、起吊前,必須鳴笛示警,吊卸時,注意觀察了望,緩慢起鉤、下落及回轉。

5、作業前應先試吊,將重物吊離地面50-100毫米后檢查制動器是否可靠,使鋼絲繩受力均勻,確認正常后,方可吊運。

6、吊運物件時,鉤頭必須對準物件的重心。

7、嚴禁將鉤頭倒在被吊物件上,防止鉤頭鋼絲繩脫槽。

8、同一作業現場的兩臺吊車共同作業時,兩車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每臺車的起重量必須在規定范圍內,統一指揮,統一操作,步調一致。

9、吊運物件時,如遇到起升制動器突然失靈,應立即發出信號,通知下面人員離開,并迅速將控制器反復動作(起落)、開動旋轉選擇安全地把吊物落下,不準自動降落。

10、起、落鉤、旋轉時不能啟動太猛,合理使用,不開飛車。

11、不準利用極限停車。不允許逆轉停車,特殊情況下反轉停車時,控制器只能放在反向第一級。

12、運行時,禁止大鉤(或小鉤)、回轉同時開動,各種控制開關禁止突然反向搬動。

13、工作時,臂架、吊具、鋼繩、重物等與輸電線最小距離必須符合規定。

14、起吊拆卸設備時,必須待連接的兩個部件完全脫離后方可起吊。

15、吊卸長、大物件時,物件兩側必須栓綁拖拉繩。

16、作業結束后必須將起重臂回收、回位,切斷起重機構的動力,并關好門窗上鎖。

17、做好吊車的潤滑、清掃、清潔工作。

第三節?安全操作要求

1、開車或起吊時,必須響鈴發出信號,嚴格執行“十不吊”規定。

2、作業過程中,司機的手不準離開操作手柄,禁止司機擅自離開崗位。

3、禁止在有轉動部位附近做檢修及檢查、清掃、加油等工作。

4、空載運行時,吊鉤與地面距離必須保持2.5米以上。

5、吊起重物后,禁止從作業人員和設備上通過。

6、禁止將物件放在設備、工件等物體上,落物時,必須將物件放穩后,方可卸鉤。

7、若重物還吊在空中,司機不準離開駕駛室,禁止在空中長時間停留。

8、吊車作業時,任何人發出停車信號,均要立即停車,吊車停止作業時吊鉤上禁止懸掛重物,并將吊鉤抬到接近極限位置。

9、風力超過六級以上及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禁止作業。

10、禁止吊運各種壓力氣瓶,特殊情況必須將壓力氣瓶放在專設的吊具內方可吊運。

11、禁止吊運易燃易爆等物品。

12、被吊物件沒有停穩時,禁止裝卸吊物。

13、吊車上一切安全裝置不準任意拆卸和移動。

14、天車運行時,禁止載人,禁止吊運人員

15、禁止任何人員站在起吊物上或扶靠起吊物,禁止在起吊物件下作業或停留,禁止吊物行走。

16、天車工必須服從地面指揮人員的指揮,互相聯系好,密切配合,

17、禁止超負荷吊卸重物,禁止起吊埋在地下或冰凍中的物件。

18、禁止任何人員進入吊車作業旋轉半徑內,禁止站在車輛平臺上或起重臂下指揮作業。

19、車輛行駛時,禁止任何人員乘坐在吊車平臺上或控制室內。

20、禁止未經專業培訓教育取得特種作業資格的人員操作吊車。

篇2:輪式起重機操作人員:安全技術交底

1、每班工作前,司機必須按規定進行各項檢查與保養后,方可啟動發電機。發動機啟動前,應將所有操縱桿放在“空檔”位置。發動后應注意各部儀表指示是否正常。是否有異響。確認正常后方可開始工作。

2、開始工作前,應先試運轉一次。運轉時先接上主離合器再按順序扳動各機構的操縱桿,檢查各機構的工作是否正常,制動器是否靈敏可靠,必要時應加以調整或檢修。

3、作業前應注意在起重機回轉范圍內有無障礙物。

4、汽車起重機不準吊重行駛或不打支腿就吊重。

5、重物起吊時,司機的腳應放在制動器踏板上,并嚴密注意起吊物的升降,勿使起重吊鉤到達頂點。

6、當起重機的起重臂接近最大仰角吊重時,在卸重前應先將重物放在地上,并保持繩拉緊狀態,把起重臂放底,然后在脫鉤,以防止起重機卸載后向后傾翻。7、行使過程中,汽車起重機的起重臂不得硬性靠在拖架上,拖架上必須墊約50毫米的橡膠快,吊鉤掛在汽車前端保險杠上不得過緊。

8、當起重臂全伸,而使用副臂時,仰角不得小于50℃。

9、蓄能器應保持規定壓力,低于或大于規定壓力范圍不僅會使系統惡化,而且會引起嚴重事故。

10、在現場不得吊著重物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