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燃油氣鍋爐操作規程

燃油氣鍋爐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7993

1、司爐人員持證上崗,應熟悉本鍋爐的主要參數。

2、點火前的檢查:

(1)檢查三大安全附件靈敏可靠。

(2)檢查給水設備、汽水管道,各閥門按啟動時開關位置是否正確,軟水箱應存足夠的貯水。

(3)檢查油(氣)系統及安全附件,閥門裝配,開關位置是否正確。

3、啟動給水泵,當水位升至水位表正常水位指標處,應停止運轉,觀察水位是否維持不變。

4、點火:

(1)點火前,先打開煙道擋板,自然通風10分鐘以上,若有困難,可起動燃燒器風機,以排除煙道可燃氣體或沉積物,然后關閉風機或煙道擋板準備點火。

(2)啟動要緩慢進行,火焰應調至“低火”狀況,使爐溫逐漸升高。

5、升壓

(1)當壓力升到0.05—0.1Mpa應沖洗水位表,

(2)當壓力升到0.1—0.15Mpa沖洗壓力表存水彎管,

(3)當壓力升到0.2—0.3Mpa檢查各連接處有無滲漏現象,

(4)當壓力升到0.3—0.4Mpa時進行排污一次,

(5)當壓力升至工作壓力的2/3時進行暖管。

6、暖管:

(1)開啟管道上的疏水閥,排除凝結水,

(2)緩慢開啟主汽閥,?使管道充分預熱后再全開,

(3)開啟分氣缸疏水伐,再緩慢開啟分氣缸上閥門待汽壓相等,

(4)各汽閥全開啟后,應回轉半圈,防止汽閥膨脹后卡住。

7、并爐供汽

如兩臺以上鍋爐并列運行,當汽壓低于運行系統汽壓0.05—0.1Mpa時,即可開始并爐。

8、正常運行,安全管理:

正常操作中除掌握好燃燒和進水的操作技能,應每班堅持對三大主要安全附件、各閥門、鍋爐房的管道,及附屬設備進行一次巡回檢查并做好記錄。

9、巡回路線

B燃油鍋爐

電控柜→壓力表、水位表→安全閥→自控聯鎖裝置→燃燒器→油壓力表→燃燒室→防爆裝置→進水系統→排污閥→煙道→尾部排煙溫度→日用油箱→過濾→水處理→各類伐門→分氣缸→電控柜

篇2:燃油氣鍋爐工安全操作規定

一、司爐工操作必須是經勞動部門發給使用登記證的鍋爐。

二、獨立操作的司爐工須持有效司爐操作證,且符合操作爐型和類別要求的,方可上崗。

三、鍋爐點火前應做好鍋爐本體,燃燒機和其他輔機,所有附件、閥門、給水、供油、氣系統電路和電控部位等檢查,并確認正常后點火。

四、打開放空氣閥門,向鍋內進水,(可用排水的方法檢查水位的控制,報警系統工作是否正常)水位略低正常控制水位。

五、用“手動”啟動風機,吹掃爐膛,將控制系統調至“自動”位置,然后按下“啟動”開關,鍋爐就會按照規定的程序:吹掃-點火-燃燒(大火或小火)-暫停停爐。如點火程序有故障,可繼續手動風機吹掃,再重新點火,如點火三次不成功,須停止點火和供油、氣。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才能重新點火。

六、當鍋爐內壓力升至稍大于氣壓,空氣閥有蒸汽冒出時,便可關閉空氣閥。

七、鍋爐升壓過程,要嚴格按各項操作規定進行檢查,確認正常后才能進行供汽或并爐。

八、正常運行后,應經常調整供油、氣、送風和給水(全自動鍋爐例外),保持水位和氣壓穩定,符合負荷需要,保持供氣。

九、運行中每小時應進行巡視檢查一次,并按照規定做好各項記錄,簽名確認供查閱。

十、每班應進行沖洗水位表及排污各一次及安全閥排氣實驗,壓力表沖洗存水彎管和各項安全保護裝置校驗應按規定的要求進行,并如實填寫記錄,簽名認可。

十一、正常停爐時要先停止供油、氣,稍后停止送風,保證水位高于正常水位。

十二、遇到下列情況應緊急停爐。

1、水位降到下極限以下仍不熄火和自動給水;

2、不斷加大給水及采取其他規定的有效措施,但水位仍繼續下降;

3、水位超過最高可見水位(滿水),經放水仍不能達到正常水位;

4、給水泵全部失效,給水系統出現故障或不能向鍋爐正常進水;

5、水位表,安全閥和壓力調節器全部失效;

6、設置在汽空間的壓力表失效;

7、鍋爐元件損壞,危及運行人員安全;

8、燃燒設備損壞,爐墻倒塌或爐構架被燒紅等,嚴重威脅鍋爐安全運行;

9、其它危及鍋爐安全運行異常情況。

十三、爐內循環水泵操作須知:

開爐前:必須先開啟循環水泵

停爐后:必須使循環水泵連續運行20分鐘以上方可將循環水泵停止。

篇3:燃油燃氣鍋爐司爐工操作規程

第一節如何起爐

一、檢查油泵及過濾器是否正常過油,燃氣檢查煤氣壓力是否正常,不要過高或過低,打開油或氣的供給節門;

二、檢查水泵是否上水,否則打開放閥,直至上水為止。打開上水系統的各個節門(包括水泵前后及鍋爐的上水節門);

三、檢查水位計,水位應在正常位置,水位計氣、水節門須處在打開的位置,杜絕假水位,若缺水可手動上水;

四、檢查壓力表管道上的節門,必須打開;

五、煙道上的節門必須全部開啟(擋風板或節流閥),否則,吹風清洗受影響,造成事故的隱患;

六、檢查控制柜上的各個旋鈕,均應處于正常位置。例如:油氣燃料選擇,應放在所燒燃料上;手動/自動上水旋鈕,應放在自動位置上;大火/小火位置旋鈕,應放在小火位置上;燃燒器旋鈕放在關的位置上。

七、開機:打開總電源開關,再開啟燃燒器旋鈕,如果是輕油或煤氣,則風機應立即啟動吹風清掃,如果是中性或重油,電加熱的油預熱器應打開油溫升至預先調校的溫度時,才開始吹風。

八、燒小火:為什么開爐必須先燒小火呢?因為爐子冷,爐子溫度也低,要使水循環好,使爐體受熱均勻。在煤爐上這個問題不突出,因煤加熱速度比燃油燃氣慢多了,爐子慢慢升溫,而燃油燃氣鍋爐效率高、升溫快,所以點火后,絕對禁止馬上燒大火。當點火后,首先加熱三回程的火管,火管要熱脹、伸長,而爐水和鍋筒溫度低,鍋殼不跟著伸長,所以鍋筒的前后管板受力很大,對角焊縫處等于是彎曲,所以為減少應力,要燒小火,同時排污,使鍋爐受熱量均勻,否則影響鍋爐的使用壽命。小火燒至3kg/cm2即可。

九、3kg/cm2時,進行排污,其目的有2個

1、使水中的堿度降低,排出污垢。

2、爐水加熱后,熱水靠上,冷水在下,排污使下部冷水排出,熱水下沉,提高下部溫度,同時上部水泵補充上水,使上部摻進溫度低的水,降低上部溫度,使鍋爐受熱均勻。

十、打開主蒸汽閥,改燒自動。

第二節油氣爐的司爐工的工作

一、每天的工作

1、水位調節器功能的檢查:是否能自動上水,啟、停泵。

2、火焰監測的檢查。

3、轉動、滑動、凸輪部位加潤滑油;并進行擦試。

4、沖水位計3~4次,要按正確方法操作,直至使水位計沖干凈。

5、排污3~4次。

6、燃油爐要檢查燃燒器內積炭情況。必要時進行清理。

二、定期的工作

1、每周要檢查的項目

①超低水位停爐,要進行停爐實驗,按B2板上邊的按鈕,應能模擬缺水停爐:或是排污,來檢查超低水位停爐的功能。

②安全閥手動開啟幾次,復位要迅速。

③燃燒器控制系統和電眼要進行檢查,用手抽出電眼的光電管,應在10秒內停爐,并對電眼進行擦試。

④閥門盤根進行充填或更換;消除跑冒滴漏。

⑤各處螺栓進行緊固。尤其是煤氣管路系統,必要時要檢漏。

2、每月要清洗濾油器、油路上的除污器。煤氣管路上的過濾器。

3、每半年要保養:

①校驗壓力表及清理表管,復位時加蒸餾水。

②保養水位電極,抽出后,用細砂紙打磨。

③清理煙道,一般根據排煙溫度來決定是否需要清理,一般情況下,排煙溫度不超過350℃(在鍋爐出口處,煙道入口處測量),太高表示積垢增加,鍋爐效率降低,必須進行清理。尤其是燒油的爐子,更須經常清理。(煙垢導熱差,易發生局部燒壞),在清理更換石棉襯墊時,要采用錯口搭接的方法(防煙氣跑出),涂石墨,不能加潤滑油。

④鍋爐修理或年檢后,要檢查人孔、手孔螺母不能松動,要檢查電機轉向(從風扇端看,為逆時針轉動)。

4、每年校驗一次安全閥。對鍋爐進行一次全面的檢修保養。

第三節如何排污

一、排污時,必須高水位,低負荷(外界負荷較小時)蒸汽壓力≤Kg/c㎡;水位泵啟動,補充爐水至高水位后,水泵旋紐放在自動位置。

二、先開快速排污閥,再打開慢速排污閥(慢慢開啟),進行排污;中間反復開關幾次快速排污閥(振蕩起爐底的污物,隨水一起排出)。

三、排污過程至補水泵自動啟動(燈亮)即停止排污,先關滿速排污閥,再關快速排污閥。(關快速排污閥時,手不能離開杠桿),排污可重復進行。當不裝快速排污閥時僅裝有兩個固定排污閥時,也可先開直角閥,再開固定閥。關閉時要注意兩個排污閥之間沒有余壓即可。兩種排污方法均可。但對同一爐子必須一致,不能今天一種方法,明天一種方法,為的是保護一個排污閥處于完好狀態,確保安全。

第四節如何停爐

一、將爐火停下:先旋大火旋鈕至小火位置,后將燃燒器關掉。

二、將蒸汽降壓。

三、手動上水至高水位。

四、關主蒸汽閥。

五、關閉上水節門。

六、關好煤氣節門(或是油路的節門)。

七、檢查排污閥,是否關好并且嚴密。

八、關閉總電源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