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回轉起重機操作規程
1、起重機應經特種設備檢測站檢測合格后在有效期內使用,司機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應經常檢查起重機安全狀況,嚴禁帶病作業。
2、司機應持勞動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操作,嚴禁無證人員操作,司機應穿戴好規定的勞護用品方準上崗,不得穿高跟皮鞋操作。
3、起重機工作時不準任何人攀附在機械上檢修、保養等作業。司機室內禁止閑雜人員進入,特別不能攜帶孩童,動機時應先關好車門。
4、在起吊第一關貨物或起吊接近最大起重量貨物時須在吊離地面0.5米處進行試吊,確認無問題,方可開始作業。
5、司機在每次動作變換前應注意觀察,確認沒有問題再鳴鈴示意,開始動作,情況不明時不準動作。
6、在吊裝時做到七禁止:一禁止固定吊重載變幅;二禁止在貨物上、下面站人(包括吊運人員);三禁止斜拉吊甚至牽拉車船等,應垂直起吊;四禁止貨物從人頭頂越過;五禁止用腳伸入吊起的貨物下取放襯墊等物件;六禁止貨物套索或吊裝工具不合規定起吊;七禁止用手校正吊高0.5米以上的貨物。
7、司機工作時應思想集中,謹慎開車,工作間隙時不準將重物懸空停留,工作時不談笑,不飲食,不干私活。
8、作業完畢,須切斷總電源,將各開關手柄置于“零位”。抓斗應妥善放在地上不懸空。司機應關鎖好門窗方準離開。
篇2:起重機電器安全保護措施
一起重機的電器安全
橋門式起重機都采用電能,從電網上取得電能,如需啟動只須接好電源合上電閘就能動作,經減速后帶動各種機構。然而,電又是一種看不見,聽不到,聞不著,摸不得的能源,由于非電工工作人員對電的知識懂得不多,往往造成電擊傷害事故。
在起重機中電的傷害主要有兩種。觸電是一種致人于死地的事故,電火花的灼傷也常使人體的肌膚難以恢復原狀。因此,除了日常使用、維護之外,如遇電器設備發生故障,應將故障情況告知電工,由電工負責修理。
當電流通過人體時,對人體傷害的程度主要與通過人體的電流的大小,電流通過人體的持續時間,電流通過人體的途徑等多種因素有關。
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電擊反應就越明顯,感覺也越強烈,引起心室顫動所需要的時間越短,致命的危險就越大。
引起人產生感知的最小電流平均約為1.0毫安。當人觸電后還能自主的擺脫電流的最大電流平均約為15毫安。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我們把擺脫電流定位10毫安。在短時間能致人死亡的最小電流叫做致命電流。致命電流一般為50毫安。我們認為,電流引起心室顫動或室息是電擊致命的主要原因。
電火花的灼傷是電擊傷害的另一種形式。由于電火花的灼傷通常部位比較深,故其傷口的愈合緩慢。電火花通常造成人體大面積的灼傷。
一般來說,通有強電流的電線之間的短路會產生爆炸式的強烈閃光。通有大電流的閘刀開關的斷開或損壞甚至在拔掉保險絲時都會發生這種現象。
因此,在起重機上,電器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觸電和短路所引起的電火花灼傷。所以,我們要求起重機的電器設備和線路必須時刻保持完好,特別是露天作業的起重機,其電氣線路因日曬雨淋等種種原因,易使電器絕緣提前損壞。起重機司機為了確保安全,應經常對電器設備進行清潔,避免污穢物或各種粉塵在線路上特別是線路接頭上沉積而引起的污閃。起重機司機定期地檢查起重機的電器設備,如果發現問題,應即刻報告設備部門派電工前來維修,切忌自己動手。在電工進行設備修理時,起重機司機要在場觀察,檢驗修理質量是否合格。注意從電氣設備上取下的零件如滅弧罩等是否裝回原處,更換下來的已損零件要帶走,不能遺留在起重機上,更不準從高空往下亂扔傷害人。
發生觸電事故后,應用絕緣棒將電線從觸電者的身上挑開,絕不可用手去觸及觸電者的身體各部位,以免發生連鎖的觸電反應。在挑開電線后,要不失時機地立即對觸電者進行搶救,一般采用胸腔壓縮或口對口的進行人工呼吸的方法,使呼吸系統特別是控制呼吸作用的神經系統得以恢復作用。對觸電傷害者要盡一切力量不停歇地進行搶救,直至主治醫生診斷確已死亡。一般來說,被搶救過來的觸電傷害者,除因電火花灼傷的部位外,很少有永久殘廢的。
二起重機的電器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電氣設備及工作人員的安全,起重機電氣控制系統都要設置必要的電氣保護措施。一般有主隔離開關,總電源的短路保護和失壓保護,零位保護,電動機的過載保護,失磁保護和超速保護,緊急斷電開關,限位保護和行程保護,通道口連鎖保護以及接地保護。
(一)主隔離開關
對電氣設備進行維修檢查,一般均應在斷電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電器設備與供電電網之間應有隔離開關或其他的隔離措施。隔離開關在斷開狀態時,必須保持有效的斷開距離和明顯可見的斷開點,使維修人員能夠直觀確認總電源電路確已斷開。
空氣開關和鐵殼開關在斷開位置時,有時與狀態不符,無明顯可見的斷開點,不能作為隔離開關使用。只能做負荷開關使用。
(二)總電源的短路保護
起重機上電器設備的絕緣破壞,發生碰殼或相間短路時,總電源的短路保護裝置應該迅速動作,切斷故障電源。
總電源的短路保護,要求每一相都必須設置,以保證任何兩相間或任何一相對地發生短路時熔斷器熔斷體熔斷或自動斷路器動作。
起重機采用電纜供電或一組滑線為一臺起重機供電時,如果地面上已設置總電源開關并具有短路保護功能,起重機上可不設置總電源的短路保護。多臺起重機共用一組滑線,設置一個地面總電源開關的,則應要求每臺起重機上另行設置熔斷器或斷路器,作為總電源的短路保護裝置。
(三)總電源的失壓保護
總電源的失壓保護,系指供電電源中斷后能夠自動斷開總電源回路;恢復供電時,不經手動操作總電源回路不能自行接通。一般把能夠自動復位的按鈕串入總電源接觸器線圈或自動斷路器的失壓脫扣線圈回路中來實現總電源的失壓保護。
如果總電源無失壓保護,供電電源中斷后又恢復供電時,不經手動操作總電源能夠自行接通。對此,有時操作人員沒有發現,誤認為總電源還是無電的,有意或無意碰觸控制器,會造成誤動作,發生意外。
(四)零位保護
零位保護主要是用來保證控制器在零位時才能啟動,以防止控制器手柄不在零位時,起重機供電電源失壓或切斷電源后又恢復供電,造成電動機誤啟動,有可能發生事故。
(五)電動機的過載保護
起重機上的電動機額定功率大于1KW的,均應單獨設置過載保護。過載保護的方式較多,一般采用過電流繼電器或熱脫扣器的斷路器;容量較大的,采用內裝熱元件的過載保護方式。
過電流保護是目前起重機普遍采用的電動機過載保護方式。一般將過電流繼電器線圈接入電動機主回路中,聯鎖觸點接入總電源的安全聯鎖回路中或零位繼電器線圈控制回路中。過電流時,斷開總電源或機構電動機控制電源,使電動機停止工作。
(六)電動機的超速保護
起重機起升機構調速時,機構的支持制動器是全打開的,不起制動作用。此時,如果由于電壓消失較小或控制故障等原因,造成作用在電機軸上的力矩只有一個負載力矩,電動機處于失控狀態,造成電動機超速會發生重物墜落事故。如安裝位置允許,都應設置超速保護開關。開關在動作時,電動機停止運行。
(七)緊急斷電開關
起重機的每個操縱控制點必須設置緊急情況下可迅速斷開總電源的緊急斷電開關,并設在司機操作方便的地方。緊急斷電開關的結構形式,應是不能自動復位的。
(八)通道口安全聯鎖保護
起重機應裝設通道口聯鎖開關,用于當通道口打開時,斷開總電源。
橋式起重機的小車采用裸滑線供電的,如有人從艙口門或端梁門登上大車平臺,門上安全聯鎖開關在開門后,自動斷開總電源,切斷小車滑線電源,防止登上走臺的工作人員誤觸電,也可防止由于機構的突然啟動造成擠傷,墜落事故。
(九)直流電動機的失磁保護
直流他勵電動機應設置失磁保護。采用欠電流繼電器做失磁保護的,繼電器的動作電流整定值約為電動機勵磁電流(不需要弱磁調速時)或最小勵磁工作電流(需要弱磁調速時)的0.85-0.90倍。
(十)接零保護
起重機供電電源為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系統時,金屬結構(或大車軌道)應采取接零保護,就是把金屬結構(或大車軌道)與供電電網的零線連接起來。當起重機上的電氣設備因絕緣破壞發生漏電碰殼時,可以借零線形成單相短路,產生足夠大的單相短路電流,迫使線路上的保護裝置迅速動作,切除故障電源。
短路保護裝置通常是熔斷器和斷路器,其動作快慢或能否動作取決于單相短路電流的大小。
(十一)接地保護
在中性點不接地的低壓供電系統中,起重機的金屬結構(或大車軌道)應采用接地保護。接地電阻不大于4Ω時,一旦起重機上電氣設備發生碰殼,金屬結構(或大車軌道)的對地電壓不會超過36V,是安全的。
供電電源為中性點不接地的高壓電源(一般為3,6,10KV)時,起重機金屬結構及電氣設備采用接地保護。在這種系統中,即使發生單相接地,接地電流也不超過10A,屬于小接地短路電流系統。如果電流按30A考慮,高壓與低壓共用一套接地裝置,采用接地保護的高壓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上的對地電壓120V考慮,則接地電阻Rd≤120/30=4Ω,但漏電的高壓電氣設備上的電壓為120V,對人體仍有危險,電氣設備還應設置能夠自動切除接地故障的繼電保護裝置。
篇3:履帶式起重機司機:安全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分項工程名稱作業部位交底部門交底人施工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接受交底班組或員工簽名:交底內容:
1、起重機作業場地應平整堅實,如地面松軟,應夯實后用枕木橫向墊于履帶下方。起重機工作、行駛與停放時,應按安全技術措施交底的要求與溝渠、基坑保持安全距離,不得停放在斜坡上。
2、夜間操作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遇有惡劣氣候必須遵守本規程30.1.5條規定。
3、新購置或新大修的起重機使用前必須經過檢查、試吊,如靜載試驗(最大起重量加25%)及動載試驗(最大起重量加10%),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
4、操作前應對傳動部分試運轉一次,重點檢查安全裝置、操縱裝置、制動器和保險裝置、鋼絲繩及連接部位應符合規定。燃油、潤滑油、冷卻水等充足,各連接件無松動。
5、動前應將主離合器脫開,將各操縱桿放在空擋位置。
6、內燃機啟動后應檢查各儀表指示值,待運轉正常再連接主離合器,進行空載運轉,確認正常,方可作業。
7、起重機卷筒上的鋼絲繩在工作時應排列整齊,鋼絲繩在卷筒上至少應保留3圈余量。
8、起重機械在最大工作幅度和高度以外3m范圍內,不得有障礙物,特殊情況必須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9、加油時附近嚴禁煙火,油料著火嚴禁澆水,應用泡沫滅火器、沙土或濕麻袋等物撲滅。
10、操作時必須遵守本規程30.1.4和30.1.7的規定。
11、作業時變幅應緩慢平穩。嚴禁在起重臂未停穩前變換擋位,滿載荷或接近滿載荷時嚴禁下落臂桿。
12、重物起吊離地10~50cm時,應檢查機身穩定性,制動靈活可靠,綁扎牢固,確認后方可繼續作業。起吊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或行走。
13、作業時臂桿的最大仰角不得超過說明書的規定。無資料可查時,不得超過78°。
14、起重機在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時,嚴禁同時進行兩種操作動作和降落臂桿。
15、起吊重物左右回轉時,應平穩進行,不得使用緊急制動或在沒有停穩前作反向旋轉。起重機行駛時,回轉、臂桿、吊鉤的制動器必須剎住。
16、起重機需帶載荷行走時,載荷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70%。行走時,吊物應在起重機行走正前方向,離地高度不得超過50cm,行駛速度應緩慢。嚴禁帶載荷長距離行駛。
17、轉彎時,如轉彎半徑過小,應分次轉彎(一次不超過15°)。下坡時嚴禁空擋滑行。
18、雙機抬吊重物時,應使用性能相盡的起重機。抬吊時應統一指揮,動作應協調一致。載荷應分配合理,單機荷載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80%。
19、起重機轉移工地應用長板拖車運送。近距離自行轉移時,必須卸去配重,拆短臂桿,主動輪在后面,回轉、臂桿、吊鉤等必須處于制動位置。
20、起重機通過橋、管道(溝)前,必須按安全技術措施交底,確認安全后方可通過。通過鐵路、地面電纜等設施時應鋪設木板保護,通過時不得在上面轉彎。
21、作業后臂桿應轉至順方向,并降至40°~60°之間,吊鉤應提升到接近頂端的位置。各部制動器都應保險固定,操作室和機棚應關門上鎖補充作業指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