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氣瓶間安全操作規程

氣瓶間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2804

1.嚴禁吸煙與帶入火種。明火區應遠離10m以上,禁止用油手套開動閥門。

2.氣瓶閥必須將各種氣瓶按規定分開存放,氫、乙炔氣瓶禁止放在氧氣瓶存貯間、充氧間或氧氣站內。氣瓶應直立放置并標有明顯標記。放置必須整齊,并設有欄桿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發生滾動。存放區要留有適當寬度的通道。

3.操作人員必須定期巡查壓力表,氣體管路,發現不正常時,立即采取適當措施處理并向有關人員報告。

4.冬季氣瓶出口處結冰時,只許用蒸汽、熱水加熱溶解。嚴禁使用明火烘烤。

篇2:某氣瓶間氣體泄漏應急救援預案

一、乙炔泄露應急處置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予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但建議特殊情況下佩帶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長期反復接觸。進入氣瓶間救援,須有人監護。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以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穿防靜電工作服。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鹵素接觸。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的管理:乙炔的包裝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劑及多孔物中,裝入鋼瓶內。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酸類、鹵素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運輸的管理:采用鋼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并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鹵素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

廢棄的管理: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建議用焚燒法處置。

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純乙炔屬微毒類,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細胞氧化的作用。高濃度時排擠空氣中的氧,引起單純性窒息作用。乙炔中?;煊辛谆瘹?、硫化氫等氣體,故常伴有此類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觸100mg/m3能耐受30~60min,20%引起明顯缺氧,30%時共濟失調,35%下5min引起意識喪失,含10%乙炔的空氣中5h,有輕度中毒反應。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動物長期吸入非致死性濃度本品,出現血紅蛋白、網織細胞、淋巴細胞增加和中性粒細胞減少。尸檢有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肝充血和脂肪浸潤。

應急醫療

診斷要點:

(1)吸入一定濃度后有輕度頭痛、頭昏。

(2)吸入高濃度時先興奮、多語、哭笑不安,繼而頭痛、眩暈、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嗜睡。

(3)嚴重者昏迷。

(4)乙炔急性毒性主要是因為高濃度時置換了空氣中的氧,引起單純性窒息作用,缺氧是主要致死原因。

處理原則:可參考“丙烯中毒”。

(1)患者移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吸氧、保溫、靜臥,避免過多體力活動和情緒激動。

(2)保持呼吸道通暢,出現呼吸抑制時給予中樞興奮藥,必要時建立人工氣道以進行機械輔助呼吸。

(3)護肝,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時發現和處理其他并發癥等支持治療。

(4)嚴重中毒時慎用兒茶酚胺類藥物,防止引起嚴重心律失常,警惕和處理其他并發癥等支持治療。

預防措施:

停止吸入,癥狀迅速消失。實際上,乙炔中毒者的癥狀部分由于混入的磷化氫、硫化氫和其他氣體所致。應注意有否混合氣體中毒,尤其是磷化氫中毒的可能性,以便及時搶救。

二、氧氣泄露應急處置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常壓下,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發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時,出現胸骨后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后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潄加劇;嚴重時刻發生肺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癥。吸入氧濃度再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動、面色蒼白、眩暈、心動過速、虛脫,繼而全身強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于氧分壓為60~100kpa(相當于吸入氧濃度40%左右)的條件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

爆炸危險:本品助燃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液氧溫度為-30度,直接接觸會造成凍傷。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燒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數活性物質。與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滅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卻,以防受熱爆炸,急劇助長火勢。迅速切斷氣源,用水噴淋保護切斷氣源的人員,然后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避免與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觸。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活性金屬粉末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與附件破損。配備想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易(可)燃物、活性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安全防護

儲區控制: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

呼吸系統和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

身體防護:穿一般作業工作服。

手防護:帶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避免高濃度吸入。

運輸管理

包裝方法:鋼制氣瓶

運輸注意事項:氧氣鋼瓶不得沾油脂。采用鋼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并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屬粉末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暴曬。

三、氬氣泄露應急處置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接觸液氬,可形成凍傷。用水沖洗患處,就醫

眼睛接觸:液氬濺入眼內,可引起炎癥,翻開眼瞼用水沖洗,就醫。

吸入: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停止,施行呼吸復蘇術,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復蘇術,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氬本身不燃燒,但盛裝氬氣容器與設備遇明火高溫可使器內壓力急劇升高至爆炸,應用水冷卻火中容器。

有害燃燒物:無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用水冷卻火中容器,用著火環境相適應的滅火劑。

泄漏應急處理

泄漏應急處理:切斷氣源,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處理泄漏事故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處理液氬應配帶防凍護具。若氣瓶泄漏而無法堵漏時,將氣瓶移至空曠安全處放空。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處置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設有事故強制通風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操作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充裝時要控制充裝速度。充裝時間不少于30min。

液氬泄露嚴防凍傷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通風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氣瓶應有防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低溫液體儲槽不能放在室內。

篇3:氣瓶間安全操作規程

1.嚴禁吸煙與帶入火種。明火區應遠離10m以上,禁止用油手套開動閥門。

2.氣瓶閥必須將各種氣瓶按規定分開存放,氫、乙炔氣瓶禁止放在氧氣瓶存貯間、充氧間或氧氣站內。氣瓶應直立放置并標有明顯標記。放置必須整齊,并設有欄桿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發生滾動。存放區要留有適當寬度的通道。

3.操作人員必須定期巡查壓力表,氣體管路,發現不正常時,立即采取適當措施處理并向有關人員報告。

4.冬季氣瓶出口處結冰時,只許用蒸汽、熱水加熱溶解。嚴禁使用明火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