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管理前期介入工作內容1

物業管理前期介入工作內容1

2024-07-16 閱讀 3947

物業管理前期介入的工作內容(1)

1.前期介入的一般程序:由地產、物業雙方確定工作內容要求;并物業組成前期工作小組;制定工作計劃并按照計劃實施。

2.前期介入的工作內容:前期介入主要分五個階段實現:規劃設計階段、營銷策劃階段和施工建設階段,驗收階段,項目入伙交付業主使用。

第一節:規劃設計階段介入

規劃設計階段包括:

物業對項目總體設計、安保布局、消防布局、交通布局、生活配置、設備配套、新材料、新技術、管理用房、生態環保、公共空間、景觀配置、綠化配置、室內配置、房屋單體、智能化配置、管理用房等方面應注意的內容提出合理劃建議。

規劃設計評估的程序:

1.地產提前1個月向物業提出書面知會,要求物業參與某項具體項目規劃設計的評估,并提供評估報告。

2.物業接到書面知會后,于3日內回復,由相關部門牽頭組成評估小組,并向地產提交評估所需的開發資料目錄。

3.開發資料包括:企劃文件(市場調研、產品定位、目標客戶定位、目標客戶資料);設計文件(規劃圖、建筑、結構設計說明書、給水排水設計說明書、電氣設計說明書、弱電設計說明書、采暖通風空調設計說明書、動力設計說明書、交通分析、綠化分析、經濟指標等)。

4.地產接到資料目錄后及時內向物業提供具體資料,對不能提供的資料,書面知會物業,并于一周內組織所屬項目、設計、工程、營銷等部門召開項目說明會,介紹項目情況并解答疑問。

5.物業接到開發資料后一周內,組織評估小組研究,完成項目及類似典型項目的實地考察。

6.評估小組根據開發資料中針對項目評估細則所列內容,及項目說明會、實地考察情況,于一周內詳細編寫完成《項目規劃設計評估報告》,并提交物業相關部門。

7.物業相關部門在評估小組提交報告3日內,組織公司評審組對《項目規劃設計評估報告》進行評審。

8.評估小組根據物業公司評審會議的意見,于3日內完成對《項目規劃設計評估報告》的修改。

9.經修改的《項目規劃設計評估報告》由物業公司相關部門組織相關評審組成員會簽后,提交物業公司總經理審核簽發。

10.物業公司總經理簽發后,評估報告提交地產公司。

11.項目規劃設計總體評估要點:

住宅區規劃功能區分合理,居住私密性和社區交流協調。

住宅區道路交通規劃合理,車流人流組織兼顧,停車位充足。

建筑與自然和諧,采光、通風充足,環境優美。

生活便利,基本生活配套齊全,出行便捷。

設備、設施保障充分,水、電、煤、電信、廣播電視、電梯、污水處理等可靠完善。

注重環境生態,使用環保、節能等環保材料、設備設施。

安全防衛設計完備,運用先進技防手段,安全及消防配置充分。

智能化配置先進,網絡資源充分,便于數字化小區建設。

便于物業組織管理,節約管理成本。

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在同類住宅區中水平領先。

項目規劃設計分類評估要點:

1.安保布局

a)便于安保管理區域分割,消除管理死角。

b)便于安保管理視線的巡查,避免管理的盲點。

c)人員及車輛各級出入口設置清晰,便于動態管理。

d)安保設備設施配置齊全,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

e)安保技防措施完備,形成多層次的安保體系,信息匯總通暢,反應快速。

2.消防布局

a)消防設備、設施配置(滅火器、消防箱、室內(外)消防栓、消防泵、煙感、自動噴淋等)充分合理,使用可靠。

b)消防車道設置合理,其位置及轉變半徑符合國家規范。

c)消防登高面(場地)設置合理,其位置及面積符合國家規范。

d)消防通道、門、墻、避難區設置合理,符合國家規范。

3.交通布局

a)各級道路的功能分配充分合理,有層次感,線路清晰,便于分流管理。

b)主要道路和出入口人車分流,在設計和設施配置上考慮到限速要求及回車余地。

c)機動車位配置充分(一般住宅不少于戶數的2:1、另加訪客車位占車位數的5%,聯排別墅等高標準住宅應按戶數1:1,另加訪客車位占車位數的10%)。非機動車位配置充分(一般住宅不少于戶數1:1.5,以上指標可以按照不同地區需求進行調整),便于停放。

d)有條件,宜設置地下機動車停車庫,應符合國家規范。

4.生活配置

a)根據小區周邊(1公里范圍)市場、商業配套狀況設置充足市政、商業用房。

b)一般應考慮超市、菜市場、醫療、教育、郵政、銀行、餐飲、美容美發、建材、文化娛樂、交通等的配套服務功能。

c)如住宅區設置商業配套,宜獨立集中,并事先規劃商業功能的劃分和商業經營的配套條件,應盡量避免產生干擾。如利用住宅層設置營業場所,出入口或樓梯須與住宅分開。

d)如住宅區設置會所,宜獨立設計。會所面積、活動項目宜根據住宅區面積、檔次、經營方式合理配置。例如:一般10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宜設置項目:健身、乒乓、閱覽、兒童活動室、棋牌、桌球、多功能廳等;面積在400平方米左右,住宅區建筑面積每增加10萬平方米會所面積增加200平方米。(指標供參考)

5.設備配套

a)水、電、煤、電信、廣播電視、污水處理等的設計容量應能滿足使用需要,并留有適當擴展余地。

b)配電、水泵、電梯、中央空調的設備定型成熟可靠。

c)溝、管、渠、井的設置合理,便于維護保養。

d)公共照明、樓道照明配置合理。公共照明數量、亮度、位置合適,宜采用

節能裝置。樓道照明十層以下住宅宜采用節能自熄開關,十八層以上高層住宅宜應設疏散誘導照明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e)配電房、水泵房、電梯機房、中央空調機房等設備房設計應符合國家規范。水泵房不應設在住宅建筑內,給水泵房內不應有污水管穿越,電梯井不應緊鄰臥室,緊鄰書房及起居室時,應采取隔音措施。

6.智能化配置

a)安保智能化一般可配置紅外線周界防越系統、門禁可視對講系統、小區巡更系統,電視監控系統、車輛道閘管理系統、室內緊急呼叫系統、電梯內緊急呼叫系統、居家安防系統等,并與中央控制中心聯網。

b)網絡智能化一般可配置社區寬帶、電子公告牌、社區物業管理網絡平

臺系統。

c)設備管理智能化一般可配置公共照明管理系統、停車庫管理系統、電梯運行狀態管理系統、消防管理系統、配電及給排水管理系統、家庭表具管理系統、煤氣泄漏報警系統、緊急廣播系統等,并與中央控制中心聯網。

d)中央控制中心位置宜管理處相鄰相近,布線系統應分考慮與中央控制中心的距離和由此造成的信號衰減。

e)智能化設備和技術應考慮技術先進性、設備標準化、網絡開放性、系統可靠性及可擴性,采用成熟產品。

7.房屋單體

a)屋面應充分考慮到防水及隔熱效果,可上人屋面及屋頂花園滿足其特殊要求。

b)墻體應充分考慮到防水、隔熱、隔音效果。

c)樓板厚度與隔音符合國家規范。

d)住宅分戶門宜采用統一制作的安全防衛門。

e)住宅外窗應考慮開啟方便,尺度(安裝空調要求),隔音防水效果好,不宜近距離直接面對其他住戶的門窗。

f)廚房設計應遵循洗、切、炒流線,操作面長度宜在2-3米,燃氣熱水器位置合理,灶宜避開窗口設置。

g)衛生間不應直接開向起居房,餐廳或廚房不應布置在下屋住戶廚房、臥室、起居房和餐廳上層,有上下水的潔具宜盡量避開臥室墻面布置。

h)廚房、衛生間隔樓板及墻身應充分考慮防水隔聲設置,地漏位置合理,便于檢修。

i)管道、管線布局合理、互不干擾碰撞,尺寸符合國家規范,管道井檢修孔應設置合理,便于檢修。

j)宜采用垂直煙道,斷面尺寸充分(一般不少于250mm),應有防止油煙回流和串煙措施。出屋頂口高度適中,高層宜安裝無動力風帽。

k)底層地坪應充分考慮防潮措施。

l)房型設計應考慮生活習慣,不宜引起裝修時的大改動(敲墻、再次分隔等)。

m)有上部屋面陽臺或管道可直接下至下一層屋面(陽臺)時,應考慮防盜措施。

n)陽臺欄桿或欄板高度合理(一般不少于1.10M),宜采用垂直桿件,桿件距小于0.10M,防止兒童攀爬。

8.室內配置

a)室內空調機位設置合理,應與家具布置一并考慮。臥室內宜避免對床直吹。

b)室外空調機位應考慮外墻美觀、設置統一機座、安全隱蔽。

c)室外空調機位應考慮安裝及維修便利。距離過近而對吹的室外機應相互錯開,與鄰套住宅機座相

d)鄰時,應采取安全隔離措施。

e)空調機冷凝水和隔霜水應設專管排放,或接入陽臺排水系統。

f)室內空調洞位置合理,應靠近室內機位,管中應距地2.2米左右,向外傾斜10度左右。

g)當戶型或廳房過大時,應考慮柜式空調的要求。

h)如使用小型中央空調,層高應大于3.3m,并留有室外機位置。

i)室內各類插座、開關位置合理,應與家俱布置和使用習慣一并考慮。配電箱配出回路設計分配合理。

j)電視、信息(電話和數據)插座宜在主臥、起居、書房分別設置,且不宜并行設置。

k)聯排別墅及躍層宜在二層設置進戶對講。

l)高檔住宅宜考慮居家安防系統的配置及擴展功能。

9.綠化配置

a)綠化布局合理,喬木、灌木、花、草的配置層次豐富,數量品種充足,造型優美。

b)綠化率、集中綠地率設置合理,分布均衡,集中綠地位置適中,便于人流自然匯聚。

c)綠化品種適宜當地氣候條件,以變色觀葉植物為主,茂盛期長,成活率高,抗病蟲性好。

d)綠化品種便于養護,養護成本節約。

e)綠化布局不遮擋住宅采光,便于人行通行,宜考慮行走習慣。

f)綠化品種宜無污染,兼具吸收有害污染功能(如尾氣)。

g)主干道兩側及集中綠地宜有大型樹木。

10.景觀配置

a)景觀裝飾布局合理,宜處于相對而言對人流集中的區域。

b)采用水景應考慮水系的水質、清理、保潔、排泄、補充、養護。

c)水系岸床設計應考慮防滲漏效果。

d)不宜在小區內設置深度超過1米的水系,并有防護或警示。如利用自然河道水系超過1.5米,,還應配置相應的救生設備、設施。

e)景觀裝飾應便于清潔、養護,宜采用牢度較高、不易污染、損壞、變型、破舊的材料。

f)泛光照明不影響住戶,不造成光污染。

11.公共空間

a)應充分考慮雨水排泄能力的設計,避免排泄不暢通。

b)宜設置可開展社區活動的集中場所及避難場所。

c)公共活動區域分布合理、均衡,位置適中,并盡量減少對住戶的影響。

d)綠化及保潔用水取水口設置合理(一般距離不大于150m)。

e)各類表具、表箱設置合理,便于查看、收發。樓道內應設置公告欄,宜預留牛奶箱,休閑椅位置,室外信報箱應有防雨措施。

f)樓宇入口處及公共場所宜考慮殘障人員出入,宜設置無障礙通道和設施。

g)公共空間的道路、踏步、坡道應考慮老人、小孩等行動不便人員,宜設置相應保護措施。

h)樓道、樓梯、過道便于家具搬運、人員不易碰撞。

12.生態環保

a)住宅區內無污染環境的生產性經營性項目。

b)住宅區內污水處理排放符合國家規范。

c)住宅區內無各類污染源。

d)周邊應無直接或間接嚴重影響住戶的污染源。

e)宜采用對太陽能、雨水、綠化枝葉等的再次利用技術。

f)垃圾收集宜采用有害、有機、無機的分類收集,宜采用垃圾壓縮或生化技術處理。

g)垃圾房及變電房、煤氣調壓站或其他信號發射裝置應選擇隱蔽位置,盡量不影響住戶及環境。

h)宜在住宅區內形成自然生態鏈。

13.管理用房

a)物業管理處

管理中心功能:經理室、接待區、資料室、辦公區、會議室、衛生間、中央監控。

作業用房功能:保安值勤室、用具房、維修清潔綠化工具房、員工休息室、員工生活用房。

總面積:根據住宅區管理面積和功能配置。(各地法規要求不一樣)一般:

管理處用房面積=住宅區總建筑面積/100*0.2(指標供參考)

位置:住宅區中央,底層。

b)業委會、居委會(根據當地政策)

>

功能:辦公室、資料室、會議室、接待室

面積: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位置:和管理處相對接近,業委會與居委會可聯合設置于一處

14.新材料、新技術

a)應盡量采用較為成熟并有先例的新材料、新技術。

b)試驗性新材料、新技術應充分論證,先行試點。

c)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應預留充足備品備件。

d)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應充分考慮今后的維修養護便利及成本。

15.管理成本測算

a)對規劃應充分測算今后產生的管理成本。

b)管理成本應與市場上類似住宅接近,如因規劃設計原因造成差距過大,應知會地產共同協商,相應改進規劃、設計。

16.與相似典型項目的比較

a)相似點

b)差異點

c)優勢

d)劣勢

e)改進建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文華居物業前期介入主要工作內容

桂花居前期介入主要工作內容

1、對設施、設備的安裝和驗收的跟蹤配合。

2、物業交接中,各種物品、資料的準備和制作。

3、對所有參與土建工程、裝飾工程、設備設施安裝工程、綠化工程和相關的市政工程的施工單位、供貨商、安裝單位、和與之有關聯的中介單位的合法經營及資質證明、產品的產地、合格證明、設備訂購合同或施工合同、材料供貨價目表、采購供應地址及單位聯系電話進行收集。

4、作好技術資料交接前的準備和交接后的歸類、整理、歸檔工作。

5、對該物業的客戶檔案資料進行整理、收集,以便后期有針對性的開展各項服務。

6、在竣工驗收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交接驗收標準進行接管、驗收。

7、物業服務人員的招聘、培訓、現場實習和具體業務指導。

8、房屋裝修過程中的監管和服務。

9、物業各種標識的制作和服務工具的配置。

10、物業交付前房屋拓荒工作的實施。

篇3:項目前期介入階段工作內容指引

項目前期介入階段與工作內容要點指引

1適用范圍

本指引適用于項目開發過程中各階段物業介入的工作要求,明確介入階段、工作內容和關注事項。

2物業介入階段與工作內容

2.1項目規劃設計階段項目規劃設計階段的前期介入工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整體布局是否有利于日后開展物業管理工作;

2)在滿足消防要求等房地產相關法律的基礎上,道路系統規劃是否滿足日后開展物業管理要求:包括小區出入口設計、建筑單體入口與道路關系的合理性、人流、車流的組織是否相互干擾,消防車道設計、設計車位停車量、各種停車方式的分配比例、步行系統分布等是否合理。分期開發的,在保障小區整體協調的前提下,應設置圍墻間隔已開發、未開發區域,考慮前期開發區域的人流、車流、停車場等規劃是否滿足該區域交付使用的需求。

3)公建的配套設計和功能分配;

4)綠化與景觀系統設計的功能及經濟性;

5)配套與公共設施的配置種類、數量及分布;

6)物業管理用房的位置及功能劃分,面積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

7)戶型的平面設計是否合理;

8)建筑外立面的設計是否留下治安隱患。

2.2施工圖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前期介入工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土建

a)屋面、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廚房)等防水材料的選擇;

b)門、窗的材質;

c)屋面及管道井檢修口的位置及尺寸;

d)地區氣候差異對房屋質量的特殊要求;

e)空調外掛機預留位的尺寸、冷凝水的統一收集;

f)煙道、排氣道的位置;

g)廣場、道路用飾面磚的互換性及清潔的便利性。

2)配套

a)室內管道、計量器具、智能化設施布置的合理性,及給業主造成的影響;

b)各種設備產生的噪音對業主的影響;

c)各種設備總控制開關是否設在公共區域內;

d)各種設備設施的能源消耗;

e)室外管線、管道井布局的合理性,及給業主造成的影響;

f)設備用房、管理用房、垃圾中轉站、公共區域等的設計是否合理。

2.3施工階段施工階段前期介入工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項目所在公司招標工作介入(協助項目所在公司就以下問題對投標單位提出相關要求)

a)門、窗質量及售后服務;

b)智能化設施設備質量及后期維修保養成本;

c)供暖、空調、衛生設施設備的質量及后期維修保養成本。

2)施工過程介入

a)房屋質量控制;

b)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

c)設計變更記錄的收集;

d)設施、設備的安裝調試及售后服務;

e)成品保護;

f)體育設施、兒童游樂設施質量;

g)水景設施防水施工監管。

2.4營銷介入(配合)

1)銷售承諾對物業管理造成的影響;

2)發展商贈送業主物品給物業公司帶來的保修責任及法律責任;

3)協助項目所在公司擬訂業主臨時公約;

4)協助項目所在公司向政府主管申辦物業管理單位的招標手續;

5)具體按《營銷配合管理規定》執行。

3各階段物業介入通用關注要點

3.1設備房設備房包括:配電機房、水泵機房、發電機房、中央空調機房、電梯機房、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房、消防控制中心、風機房、鍋爐房等。

3.1.1設備房通用關注要點:

1)獨立用房,面積適用;

2)有必要的通風、采光、防潮、防水、防暑措施;

3)地面貼有瓷磚,坡度合理,并設有防止回灌的地漏;

4)配有專用滅火器1-2個位置;

5)預留設備檢修、散熱空間(設備與墻體,設備與設備之間),通過通風、采暖等設備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對設備造成損壞;

6)有應急通訊、照明設施;

7)窗戶加裝內置護欄、鐵花等防止人員攀爬;

8)位置合理,減少管道交叉和總長度;

9)對設備采取相應的降低噪音措施,避免影響住戶正常使用和居住;

10)主要標識、線路圖、制度上墻、上設備。

3.1.2特殊設備房關注要點

1)電梯機房設置有專用工具掛置位置;

2)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機房在房外設置啟動設備和系統的裝置;

3)配電機房設備前設有專用的絕緣墊;

4)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機房日常檢測位置可與消防監控中心聯系;

5)水泵機房冬季最低溫度低于0℃時,必須采用供暖措施;

6)二次供水儲水池上方加蓋防塵,內壁應有玻璃鋼涂襯,有不銹鋼扶手,便于清潔;

7)宜設專用消防水儲水池,容量能滿足消防需求;

8)發電機房有專用儲備油箱房(與發電機設備房之間有防火隔斷);

9)配電房、消防控制中心等需要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的設備房應裝有空調和辦公設備;

10)供暖系統中鍋爐房的位置應設置在冬季主導風向下風口,防止給小區造成污染。

3.2公共房屋

3.2.1管理用房(管理處辦公室、工程人員辦公室、保安值班室、清潔/綠化人員辦公室)

1)滿足功能要求;

2)自然采光、通風、防水、防潮;

3)配有相應的辦公設施、工具;

4)位置便于住戶來訪;

5)大小能滿足人員工作要求;

6)配有空調(采暖)系統;

7)裝修時考慮資料柜、辦公布局的設置;

8)工程人員辦公室與工程材料、工具、倉庫鄰近;

9)位置以便于開展工作為準;

10)清潔/綠化人員辦公室面積能夠滿足人員工作休息。

3.2.2食堂

1)通風、采光、防水、防潮、有專用的防水設施;

2)有專用倉庫,位置相鄰;

3)地面走水順暢;

4)有專用供水、供氣等專用設施;

5)位置相對隱蔽,以氣味、聲音不影響住戶正常生活為宜,同時盡可能與員工

辦公、宿舍區位置接近;

6)配有專用的廚房設備,用餐桌椅。

3.2.3宿舍

1)通風、采光、防潮、防水;

2)床、被褥等寢具和設備;

3)通電話(員工打卡及內線電話);

4)分工集中管理。

3.2.4員工會議室(娛樂室、培訓室)

1)通風、采光、防潮、防水;

2)位置隱蔽(與業戶互不影響);

3)布局方正,便于靈活使用;

4)配有專用桌椅(數量參照管理處工作人數的80%-85%),白板等;

5)層高要求至少在3.3米以上,便于開展室內文體活動;

6)配有彩燈,供娛樂使用。

3.2.5垃圾中轉站

1)不能設置在物業的上風向,位置隱蔽,氣味不能影響住戶正常生活;

2)垃圾清運車輛能夠順利達到及時清運;

3)留有專用清水源;

4)房屋面積大小能滿足小區一天的生活垃圾中轉要求;

5)房屋本身有通風窗口,保障室內空氣流暢;

6)地面有地漏,坡度合理,走水順暢(地面貼瓷磚);

7)有必要的照明及采光。

3.2.6倉庫(辦公資料、工程工具材料房、清潔、綠化工具)

1)通風,有自然采光、防潮、防水;

2)大小適用、內有資料柜架;

3)位置方便使用,清潔、綠化工具的位置隱蔽,特別對清潔、綠化用藥品、肥料氣味的處理。

3.2.7公共洗手間

1)位置應集中在外來人員集中點和管理處行政辦公室內附近;

2)數量適中,以滿足小區(大廈)基本要求為準;

3)上下通暢,地面走水順暢,有地漏;

4)避免出現洗手間與其它使用區域在空間上出現交錯。

3.3公共區域

3.3.1綠化區域

1)植物品種適應當地成長,維護費用較低;

2)綠化整體布局合理,局部搭配得當(蔭生植物的搭配及種植);

3)綠化澆灌覆蓋全部,必要地區設置澆灌用水取水車(可與清潔用水綜合考慮);

4)綠化覆蓋區域應便于修剪、消殺,不能留有修剪盲點及治安、清潔盲點;

5)在井、溝、標等處預留工程維修通道(鵝卵石)。

3.3.2停車場

1)機動車場

a)停車場系統及配件的長期可持續改進性(車用IC卡等);

b)車位線、導向線(牌)、車位檔桿清晰、牢固;

c)地面平整,無明顯積水,溝渠蓋板有預留;

d)人員的專業培訓及證照申辦(價目及時管理制度標上墻);

e)配有專用的消防滅火器材;

f)地下車場需有配套的排風換氣系統;

g)道閘系統技術成熟便于維修、養護;

h)地溝蓋板做防震(防噪)處理;

i)排水溝渠形式環通,排水量滿足雨季高發期的要求。

2)非機動車場

a)露天設置值班崗亭(防風、防雨、防暑);

b)有單車支護架及上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