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校預防流行性疾病應急處置預案
為了保護師生員工身心健康,制定本預案。
(1)在校長統一協調之下,學校成立衛生防疫領導小組,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長任組長,后勤主任任副組長,組員由校醫、政教處干事、實驗室負責人、餐廳管理員、公寓管理員組成。
(2)工作職責。
負責規劃、指導、協調、監督、檢查校園衛生防疫工作。
出現突發事故后,經請示校長同意,啟動應急預案。
督查校園衛生防疫工作各項制度的執行、修訂和補充完善。
負責日常工作的檢查、監督、糾正、指導和獎罰。
加強教室、實驗室、辦公室、食堂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盡量不使用空調。
認真做好室內外環境衛生保潔,對教室、實驗室、辦公室、食堂定期噴灑消毒液。
特殊情況下啟動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入校人員健康狀況,了解學生、教職工有無發熱、咳嗽等癥狀,保持與衛生防疫機構的密切聯系與合作。
學生經常接觸的物品和器械(如課桌、電腦鍵盤)要定期用稀釋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對長時間缺勤的學生和教職工給予關注,必要時跟蹤調查,如果醫院疑似或確診為流行性疾病的,要及時報告學校及轄區防疫站。
對學生衛生習慣和家庭衛生情況進行調查,以便于開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中午不能回家吃飯的學生,疫情期間一律在學校食堂就餐。
(3)應急處置
●一旦發現衛生安全事故和疑似傳染病人,要立即按程序報告,領導小組研究確認后匯報校長,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應對措施,若疫情嚴重,經校長同意后,上報轄區衛生防疫主管部門;若疫情一般,待事情處理妥當之后上報。
●應急電話:
校園醫務室:
食堂管理室:
后勤主任:
主管校長:
轄區衛生監督所:
(4)處置安排:
▲協調校園力量有序投入工作。立即護送確診或疑似病人去醫院救治,病人發生嘔吐時切忌止吐,嘔吐有利于毒物排出。
▲配合醫院的救治工作,追蹤了解病人動態,隨時與校長(園長)保持聯系。
▲接應趕到醫院的家長,并說明基本情況,做好安撫,防止出現情緒過激。
▲配合醫療、防疫、公安機構對事故進行處理工作,認真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部門的有關指示。
▲嚴格控制消息發布渠道,注意工作方式,避免師生、家長不必要的恐慌;安撫好染病學生,穩定情緒,做好與家長溝通工作。
▲維護秩序,勸離無關人員,防止發生混亂局面。
▲排查其他發病人員,盡可能控制事態擴散。
▲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學生,不圍觀,不擁擠,防止學生慌亂、散失,踩踏現象發生。
(5)事故調查。
▲保護好現場,圈定知情者、見證人,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資料。
▲及時安排人員負責事故的調查、分析,查找原因和責任,便于統一口徑、準確匯報、穩定事態。
某校學生急性傷病處理預案
為了確保學生身心健康,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制定本預案。
?(1)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平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密切觀察,發現學生異常狀況時(如臉色蒼白、惡心嘔吐、肚疼、趴在課桌上等),應主動上前仔細詢問,查明原因,嚴重時要安排專人陪同學生到醫務室作進一步檢查。
?(2)校醫根據病情做出建議,班主任、后勤協助落實,若需要學校協調處理,立即匯報分管后勤校長統一安排。
?(3)若學生出現嚴重情況(如暈厥、腹瀉不止、大出血、內出血、骨折等),教師要立即與領導聯系,同時,在校醫的指導下,立即將患病學生送往就近的醫院;若情況嚴重不宜由學校護送,應立即撥打120電話(至少三次),所發生的費用由學校先行墊付。
?(4)在將患病學生送往醫院的同時通知家長(監護人)。
?(5)家長(監護人)趕到醫院之后,學校護送人員如實介紹情況,共同配合治療。
?(6)待學生病情穩定之后,將相關事項給家長交代清楚,然后返回,向領導匯報情況。
?(7)班主任在學生治療期間,應主動與家長(監護人)保持聯系,了解病情,傳遞關愛。
?(8)在生病學生病情穩定之后,若條件具備,組織適當的課業補習。
?(9)住校生夜間發病由樓層宿管老師與當晚值班領導聯系,在值班領導協調下依據上述程序處理。
?(10)因夜間護送生病學生產生的費用由學校承擔。
校醫室電話:
公寓樓值班電話:
領導值班室電話:
篇2:東海中學流行性疾病預防機制
區第一中學流行性疾病預防機制
流行性疾病應急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
3、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和預防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識別腐敗變質食品、“三無”產品、劣質食品的能力,教育學生不買街頭無照、無證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
4、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
流行性疾病的監測和報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并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并開通疫情監控聯系電話。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學校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
出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醫務室及學校有關部門應立即向本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
4、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任何部門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規定的職責的情況。
流行性疾病的應急反應
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為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
以下分級標準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的標準界定。
1、一般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①啟動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系統內的疫情通報。
②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③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進行控制。
④傳染病流行時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并加強除“四害”工作。
⑤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②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③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⑤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特大突發事件
所在地區發生屬于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一級應急響應。在二、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住校學生不得離開學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所在部門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后,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醫學觀察,暫停上學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學校不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調整大型會議時間;學校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和學術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活動暫緩進行。
④對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廁所等場地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⑤學校每日公布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4、校內疫情
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范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對該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或兩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可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如出現兩例及以上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可視情況擴大停課范圍。若需全校停課,須報市教育局批準。
②采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學校,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采用電話咨詢與指導、學生自學等方式進行學習。做到教師輔導不停,學生自學不停。如學校停課放假,學校領導和教師(非密切接觸者)要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系。
③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權,主動、及時、準確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