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副井口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某副井口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2024-07-16 閱讀 5533

1事故風險分析

1.1事故類型

火災

1.2事故發生的區域

副井井口房20m范圍內。

1.3事故發生的時間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影響范圍

事故發生受季節影響較小,任何時間,副井檢身房20m范圍內吸煙、設備燒焊產生明火及機電設備管理不善引起的電火花等有可能引起火災,會威脅井下人員的生命安全和礦井生產,有可能引起井下火災;一旦發生火災會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損壞和國家財產損失,也會涉及井下人員及設備安全,影響全礦井安全生產。

1.4事故前可能發生的征兆

事故發生征兆有濃煙和異味產生。

1.5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

副井口火災事故可能引發井下中毒窒息、瓦斯爆炸、煤塵爆炸等事故。

2應急工作職責

2.1成立事故應急自救小組

組長:基層單位負責人

副組長:基層單位副職、技術主管、班長

成員:基層單位全體作業人員

2.2應急自救小組職責

2.2.1專業教育、日常培訓。

2.2.2組織指揮實施自救行動。

2.2.3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發出救援請求。

2.3人員職責

2.3.1區隊長:根據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救援方案,積極組織區隊人員開展自救工作;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及現場救援工作等信息;協調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3.2區隊技術人員:是區隊長組織開展自救工作的助手,在區隊長領導下組織參與制訂應急救援方案;準備與事故救援相關的技術資料。

2.3.3副隊長:根據區隊制定應急救援方案,負責組織好處理事故所需的人員、材料、設備等,帶領人員進行救援工作;負責完成區長安排的某一方面的搶救工作;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以及正在進行的救援工作等事故信息。

2.3.4區隊值班人員:事故發生后及時了解事故經過、人員傷亡以及現場基本情況等詳細的事故信息,并立即將情況報告區隊長、礦調度室,通知區隊管理人員以及區隊應急自救組織的職工到值班室集合,及時向礦指揮部匯報事故信息,協調事故救援工作中的其他事項。

2.3.5班長:采取措施控制災情;及時匯報現場事故及救援信息;積極組織現場救援或者引導避災。

2.3.6職工:按照事故應急救援方案以及措施的要求,在事故救援指揮部指揮下積極開展救援工作。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1.1發生事故,現場跟班隊長、班組長、瓦檢員及現場其它人員要通過各種通訊方式向礦調度室匯報,同時組織現場人員立即按照避災路線撤離;設置危險警示標識;為救護人員做好向導。

3.1.2礦調度室立即指導現場人員安全撤離,停止災區供電(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電),同時向礦長,迅速通知礦山救護隊進行救援;通知醫療組趕赴現場待命。

3.1.3立即啟動礦級預案,搶險救災指揮部所有人員迅速到位,研究決定采取的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相關部門要做好搶險救災的設備物資、圖紙的準備工作。

3.1.4調度室要立即通知作業區隊、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其他人員在調度室集合待命。

3.1.5搶險救災指揮部責令相關單位清查傷亡人數。派遣救護隊員災區偵查,根據災區地點及波及范圍制定和完善救援方案。

3.1.6搶險救災指揮部責令救護隊救援按方案進行有計劃的人員救治、搶險救災救災工作。

3.2應急處置措施

3.2.1發生火災后,現場人員立即利用現場的滅火器、消防沙進行滅火自救。

3.2.2自救小組成員接到命令后,立即攜帶搶險工具在檢身房前集合,按照礦指揮部的命令迅速到達事故地點搶險自救。

3.2.3當火災發生后,根據火災的性質選擇滅火器、消防沙或用水滅火,并通知受火災威脅人員撤離險區。

3.3事故報告聯系方式、匯報內容

發生事故后,事故現場跟班隊長、班組長、瓦檢員、安檢員等人員及時向礦調度室【電話:4850818、(4850)396、(4850)397、(4850)398、(4850)399】匯報。

匯報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礦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等。

匯報要求:匯報人員不得慌張,匯報時吐字清晰,匯報內容簡明扼要。

4注意事項

4.1當火災發生時,為保證迅速而可靠地滅火,必須嚴守紀律、服從命令,切不可驚慌失措、擅自行動。

4.2發生火災時應先斷電再進行救災工作。

4.3電氣類和油類火災嚴禁使用水滅火。

4.4當火勢較大無法滅火時,應當立即撤離并請求外部援助,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4.5滅火人員應當站在上風流中進行滅火工作。

篇2:井口房火災現場處置方案規程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

副井井口房20m范圍內吸煙、設備燒焊產生明火及機電設備管理不善引起的電火花等有可能引起火災,會威脅井下人員的生命安全和礦井生產,有可能引起井下火災。

1.2事故發生的區域

副井井口房20m范圍內。

1.3事故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事故發生受季節影響較小,一旦發生火災會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損壞和國家財產損失。

1.4事故前可能發生的征兆

事故發生征兆有濃煙和異味產生。

2應急自救組織與職責

2.1應急自救小組

組長:運輸工區黨政負責人

成員:運輸工區全體管理人員及所有職工

2.2應急自救小組職責

(1)專業教育、日常培訓。

(2)組織指揮實施自救行動。

(3)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發出救援請求。

2.3應急自救小組成員職責

(1)組長在現場聽從礦搶險指揮部的安排,負責指揮本小組事故現場自救工作。

(2)副區長周吉峰負責滅火物資的運送補給工作。

(3)副區長王東負責人員救護運輸工作。

(4)其他成員服從組長安排要搞好自救,妥善避災。

3應急處置

3.1應急處置程序

(1)井口房及井口房20米范圍內發現火災時,應首先識別火災的性質、范圍、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

(2)現場人員迅速報告礦調度室和工區值班調度。

(3)根據礦安排,采取措施進行滅火。

(4)自救人員設置危險警示標識并為前來救護的人員做好向導。

3.2應急處置措施

(1)發生火災后,井口信號把鉤工立即通知絞車房停止副井提升、操車作業,切斷電源開關,利用現場的滅火器、消防沙進行滅火自救。

(2)自救小組成員接到命令后,立即攜帶搶險工具在井口房南集合,按照礦指揮部的命令迅速到達事故地點搶險自救。

(3)當火災發生后,根據火災的性質選擇滅火器、消防沙或用水滅火,并通知受火災威脅人員撤離險區。

3.3聯系方式

(1)礦調度室電話:(1)628081(2)628082

(2)運輸工區值班電話:(1)628044(2)(17)8441

(3)副井上井口電話:(17)8542

4注意事項

(1)當火災發生時,為保證迅速而可靠地滅火,必須嚴守紀律、服從命令,切不可驚慌失措、擅自行動。

(2)發生火災時應先斷電再進行救災工作。

(3)電氣類和油類火災嚴禁使用水滅火。

(4)當火勢較大無法滅火時,應當立即撤離,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5)滅火人員應當站在上風流中進行滅火工作。

篇3:電氣火災現場處置方案范本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

引發電氣火災的原因有短路、過載、接觸不良、電弧火花、漏電、雷擊等,主要是電氣安裝工程、電器產品的質量以及使用、管理不當等問題造成的。電氣系統分布廣泛、長期持續運行,電氣線路通常敷設在隱蔽處,火災隱患不易發現。

另外,電氣火災的危險性還與用電情況密切相關,當用電負荷增大時,容易因過電流而造成電氣火災。由于電氣火災主要發生在建筑物內,建筑物內人員密集、疏散困難、排煙不暢,極容易造成觸電、窒息等群死群傷的火災事故。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

發生電氣火災的區域、地點或裝置有:變配電房、儲罐區及其他用電的場所等。

2應急組織和職責

2.1應急組織機構

本現場處置方案的應急自救組織機構設置如下:

成立現場應急小組,由現場負責人和班組長所組成。其中,現場負責人為現場應急小組組長。如無現場負責人則班組長為現場應急小組組長。

2.2工作職責

2.2.1崗位員工職責

(1)發現可能或已觸電者,應立即高聲呼叫求救;

(2)立即采取措施,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如切斷電源等;

(3)報告班組長或應急小組組長;

(4)接受并執行本應急小組的指令。

2.2.2班組長職責

(1)接到員工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進行確認;

(2)組織本班組員工,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組控制能力,立即上報本車間應急小組組長;

(4)接受并執行本應急小組組長的指令。

2.2.3應急小組組長職責

(1)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本應急小組成員;

(2)組織本應急小組成員,按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執行;

(3)及時將情況上報應急指揮部,接受并執行應急指揮部的指令。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1電氣火災防范措施

(1)加強作業人員用電安全常識、安全操作規程的教育培訓,提高其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

(2)加強電工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管理,禁止無證人員進行電氣的安裝、維修作業。

(3)電氣線路、設備、設施應按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安裝、檢查和維護管理。

(4)加強對臨時用電線路的檢查,嚴禁私拉亂接。

(5)防雷裝置的設計、安裝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規定。并按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定期檢測。

3.2.2現場處置措施

(1)發生電氣火災時,首先迅速切斷電源(拉下電閘、撥出電源插頭等),以免事態擴大,如果帶負荷切斷電源時應戴絕緣手套,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當火場離開關較遠時需剪斷電線時,火線和零線應分開錯位剪斷,以免在鉗口處造成短路,并防止電源線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員觸電。

(2)當電源線不能及時切斷時,應及時通知變電站從供電始端拉閘,同時使用現場配置的滅火器進行滅火,滅火人員要注意人體的各部位與帶電體保持一定充分的安全距離。

(3)撲滅電氣火災時要用絕緣性能好的滅火劑如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干燥砂子,嚴禁使用導電滅火劑(如、水、泡沫滅火器等)撲救。

(4)發生的電氣初起火災時,應先用合適的滅火器進行撲救,情況嚴重立即打“119”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火災的類型,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及聯系電話。

3.2.3后期處置措施

(1)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自救小組應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護、勘查;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故原因的調查取證工作。

(2)火災損壞的電氣設備、設施的全面修復應由持證電工進行維修,并由變電站電工復查,確認檢查正常后,可恢復供電。

3.3報告事項

3.3.1報警電話及聯系方式

報警電話及聯系方式見附件12.1。

3.3.2報告內容

(1)電氣火災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2)人員傷亡情況;

(3)已采取的措施;

(4)報告人及電話。

4注意事項

由于電氣火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滅火撲救角度考慮:一要保證撲救人員的安全;二要及時采取正確的方法撲救,使國家和人民財產少受損失。

電氣火災事故與一般火災事故有不同的特點:一是火災時電氣設備帶電,若是不注意,撲救人員可能會觸電;二是有的電氣設備內部充有大量的油。

因此在撲救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項:采取斷電措施,防止撲救人員觸電。在火災發生時要立即切斷電源,應盡可能通知電力企業切斷著火地段電源。在現場切斷電源時,應就近將電源開關拉開,或使用絕緣工具切斷電源線路。選擇斷電位置要適當,不要影響滅火工作的進行。不懂電氣知識的人員一般不要去切斷電源。

為了爭取滅火時間,或因特殊情況不允許斷電時,則要進行帶電滅火,以減少損失。但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選擇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具,使用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滅火器,不能使用水溶液或泡沫滅火器材。

(2)如使用水槍滅火,撲救人員必須穿絕緣靴和戴絕緣手套,防止水柱漏電使人體觸電。滅火宜使用噴霧水槍,其泄漏電流小,對撲救人員比較安全;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用直流水槍滅火時,水槍的噴頭必須用軟銅線接地。

(3)使用水槍滅火時,噴頭與帶電體之間距離:110千伏要大于3米,220千伏要大于5米。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機體噴嘴距帶電體的距離:10千伏要大于0.4米,35千伏要大于0.6米。

(4)架空線路著火,在空中進行滅火時,帶電導線斷落接地,應立即劃定警戒區,所有人員距接地處8米以外,防止發生跨步電壓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