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貿企業防汛防洪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1.事故風險分析
1.1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公司處于臨陣狀態,或破壞性洪水發生時的應急和響應階段。
1.2危險源
1.2.1廠區山體滑坡或者出現泥石流,導致房屋、設施被掩埋垮塌。各處擋墻裂縫、垮塌,對人員、設備安全造成威脅。
1.2.2廠區出現陣性洪水導致房屋、設施被掩埋垮塌。各處擋墻裂縫、垮塌,對人員、設備安全造成威脅。
1.2.3暴雨引發廠區河水暴漲影響公司安全生產。
1.3事故類型
防臺防汛事故指因暴雨、洪澇或泥石流等引起的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事故,主要包括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類型。
1.4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存在發生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如果防御不到位,一旦發生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將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通過對生產全過程危險因素的辨識和評價,將防洪防汛列為公司生產安全的重大危險因素。
2.組織機構及職責
組織機構和職責見《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中第3條“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
3.處置程序
3.1應急預警
3.1.1預警條件
當地氣象部門發布暴雨警報或連續降雨導致河水上漲時,發出防洪防汛預警。
3.1.2預警方式、方法
3.1.3當出現河水快速上漲時、山體滑落等現象時,現場人員立即利用電話、對講機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情況和危害程度向班長和生產值班調度匯報。
3.1.4現場人員應做到迅速準確地報告事故發生時間、地點、類別、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事故簡要經過和采取控制措施情況等。
3.2信息報告
3.2.1班長和生產值班調度要根據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迅速做出應急處理措施;如事故難以有效控制,迅速向部門各級負責人匯報,向應急值班室報警,并對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
3.2.2發生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應立即向班長和生產調度匯報,同時向應急值班室報警。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匯報后,及時向單位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匯報,并做好應急值班記錄。
3.2.3公司應急值班室接到報警后立即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接到匯報后總指揮應立即宣布啟動本應急預案,事故快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人員傷亡、事故現狀、實施救援情況及事故發展預測)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審核后,在1小時內分別向上級公司、當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報告。
3.2.4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現場情況;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已經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時應急值班室:***,報警內線***。
3.2.5應急值班室要有對外部聯系電話,包括上級有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電話聯系方式。可采用電話、手機、傳真等方式對外聯系和報告。
3.3應急響應
3.3.1響應分級
3.3.1.1事故分級
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可控性、救災難度和影響范圍、人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公司將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由高到低劃分為較大(Ⅰ級)、一般(Ⅱ級)二個級別:
Ⅱ級:發生一般事故。
Ⅰ級:發生較大事故的。
3.3.1.2應急響應分級
采取“分級響應”的原則,由生產管理部經理根據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影響力大小、人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判斷突發事件的等級,匯報相應的領導,由相應的領導決定起動對應等級的應急預案。
3.3.1.2.1較大突發事件(Ⅰ級):是指事故造成死亡(含失蹤);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3人以上重傷;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
3.3.1.2.2一般突發事件(Ⅱ級):是指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一次事故造成1-3人重傷;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
3.3.2預測預警
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機構,接到突發、可能導致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災難的信息后,應按照本專項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策略,并通知相關部門采取相應應急行動。
3.3.3響應程序
3.3.3.1應急指揮(見事故應急指令下達程序圖)
3.3.3.1.1發生非傷亡、經濟損失較小的事故,由單位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負責啟動現場處置方案,本預案進入預備狀態;
3.3.3.1.2發生一般事故,立即啟動《防洪防汛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同時報告上級單位、汕頭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汕頭市經信局、汕頭市氣象局;
3.3.3.1.3發生較大及以上傷亡事故,立即啟動《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同時報告上級單位、汕頭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汕頭市經信局、汕頭市環保局、汕頭市消防隊請求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
3.3.3.1.4應急值班室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向總經理匯報,由總經理(總經理不在由副總經理負責)下達命令,啟動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值班調度員接到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后,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到調度指揮中心召開緊急會議。
3.3.3.1.5發生重大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時,值班人員須及時向當地安監局、本部門領導、調度員、公司領導簡明扼要地匯報事故發生的時間、現象、事故情況等。
3.3.3.1.6發生重大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時,值班人員應堅守崗位,加強與地調的聯系,隨時聽候調度指令,進行處理。
3.3.3.2應急行動
3.3.3.2.1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中心后,由總指揮下達救援命令,根據事故情況,分析判斷事故嚴重程度、波及范圍、存在的威脅,確定先期救援方案;
3.3.3.2.2按照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令,現場搶救組進行現場偵查,組織或協助事故單位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3.3.2.3保障技術組針對事故現場情況,制定詳細的搶險救災方案,報應急救援指揮部批準后實施,營救受難人員。
3.3.3.3資源調配
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性質、影響范圍、災害程度,及時向汕頭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出救援請求,請求上級部門給予醫療救護隊伍、技術專家等救援支持。同時安排專人做好應急救援物資的調配工作。
3.3.3.4應急搶險
3.3.3.4.1進入I級響應后,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部門立即按照預案組織內部應急救援力量,實施應急救援;公司相關部門按照本預案組織專項應急救援力量,實施應急救援、支援。
3.3.3.4.2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故的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通知有關部門及其應急機構、救援隊伍和當地人民政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相關機構按照各自應急預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
3.3.3.4.3應急救援指揮部應設置在事故現場,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所屬班組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故災難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
3.3.3.4.4事故的現場處置,主要依靠公司男職工進行應急處置;事故災難發生后,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應急措施;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在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可快速、果斷、準確、及時地采取緊急、特殊處置措施。
3.3.3.4.5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在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應當請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電話120),開展緊急醫療現場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
3.3.3.4.6對于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配備雨衣、雨鞋、安全繩、安全帶、手電筒等個人防護用品。
3.3.3.4.7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器具。
3.3.3.4.8當搶修、搶險現場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況發生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員工、群眾的疏散、轉移,迅速安全撤離現場
3.3.4擴大應急
3.3.4.1在事故搶救搶險過程中,若事態擴大,搶救力量不足,事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搶救組和現場搶救指揮部要立即向救援指揮部匯報;
3.3.4.2由應急救援總指揮決定向上級部門求救,請求兄弟單位或政府部門進行增援,啟動上一級事故應急預案,實施擴大的應急響應;
3.3.4.3必要時公司應急總指揮部可決定組織事故現場周圍人員進行緊急疏散或轉移,或請求地方政府組織周邊群眾進行緊急疏散或轉移。
3.3.4.4當事故影響區域及嚴重程度需要對現場進行隔離和警戒時,由疏散治安組根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負責建立警戒線和進行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應急現場。
3.3.4.5當發生突發泥石流、暴雨、洪澇和山洪等事故時,除必需的應急人員,其他人員應在應急指揮指定的負責人指揮下立即撤離現場,撤至安全地點后由負責人進行人員清點。
3.3.5信息公開
3.3.5.1按照“積極主動公開”的要求,把生產安全事故信息更多、更全面、更細致地告知社會公眾,在滿足群眾知情權的同時,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3.3.5.2事故調查組應在2小時內將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對媒體、社會、居民公開,及時準確發布采取的事故處置舉措、搶險救援進展,回應社會關切,消除公眾疑慮。
3.3.5.3事故調查組應及時跟蹤事故救援情況,將傷亡、經濟損失等情況及時公開發布。
3.3.6后期處置
3.3.6.1發生人員傷亡的現場應進行防疫消毒。
3.3.6.2洪水退去后應進行清理淤泥。電氣設施必須進行烘干,檢測絕緣電阻合格后方可送電。
3.3.6.3生活水污染后應連續抽排48小時,并取樣經防疫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飲用。
3.3.6.4如果現場仍存受損的建筑物、構筑物倒塌的可能等異常情況,應安排專人進行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造成人身傷害。
3.3.6.5及時組織進行現場調查,填寫事故處理記錄。
3.3.6.6對事故發生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及時修改事故應急預案。
3.3.6.7公司在事故發生后2日內組織事故原因調查分析,填寫事故原因分析記錄,并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報請安委會批準后實施。
3.3.6.8安委會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
3.3.7應急保障
3.3.7.1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其工作小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應急物資和裝備準備,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重點器材應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3.3.7.2通訊設備,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近距離對講設備等。
3.3.7.3急救設備,包括急救藥品、器具、設備等。
3.3.7.4搶修設備,包括工程車輛、登高設備、維修工具、備用品等。
3.3.7.5防汛器材,包括應急照明燈、編織袋、鐵鍬、抽水泵、救援用安全繩、安全帶等。
3.3.7.6運輸設備,包括面包車、救護車等。
3.3.7.7防護用品:包括雨衣、雨褲、雨鞋等。
4.處置措施
4.1處置原則
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充分準備、措施果斷;先救人員、后保設備、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4.2危險源監控
4.2.1監控方式
應急值班室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氣象預報,一旦天氣有所變化或氣象部門預報即將有暴雨、洪澇來臨時,立即組織各部門人員進行防洪防汛應急布署、檢查等工作,確保在暴雨、洪澇來臨前做好各項防范工作。
4.2.2監控方法
4.2.2.1應急值班室要安排人員24小時匯總當前暴雨、汛情、強風的情況,尤其是發生危害的特點。中雨以下或一般汛情、四級風以下前一天向生產管理部通報。中雨以上或較大汛情四級風以上向應急辦及領導機構中的主管領導匯報。
4.2.2.2檢查廠區附近河水位情況,水位上漲較快時隨時匯報生產管理部、人事行政中心。
4.2.2.3檢查各部門防暴雨、汛情的準備情況,即重點設施及其防范措施,人員部署,物資、工具的準備。
4.2.2.4發現險情第一時間用公司高音喇叭通知公司員工及相關部門。
4.2.3預防措施
4.2.3.1一旦突發暴雨洪水災害,指導人員按規定的路線撤離,督促相關部門保護好生產設施、設備,最大限度的保證人員,設施的安全。并及時將情況通報有關部門。
4.2.3.2掌握強風、暴雨、洪水災害發生時,各重點設施的損害情況,對生產安全的危害程度,提出恢復生產減少損失的有效辦法,請示主管領導加緊落實。
4.2.3.3及時調整生產方式,非生產狀態下輸配電的運行方式等,最大限度的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
4.2.3.4督促負責部門對生產排水,生活排水,地面排水進行清理,尤其是下水井的清淤工作,保證各管,溝道暢通,此項工作的完成情況要及時匯報主管領導。要求負責部門在雨季完成地下排水溝道、地面排水溝道形成及暢通。
4.2.3.5根據應急辦的險情通知,及時督促各部門進行所負責的設施,設備的檢查,完成險情到來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設施檢查,人員部署,物資工具到位。
4.2.3.6接到通知后,加強運行人員、特別是夜班運行人員對防汛重點設施的檢查,如:廠排水溝,成品庫等低于地面位置、電纜溝、管溝積水,庫房防雨狀態,降壓站廠房頂排水情況等。
4.2.3.7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4.2.3.8作好廠用電中斷事故預想,檢查好備用保安電源。
4.2.3.9立即停止高空戶外作業,立即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并疏散人員。
4.2.3.10應對險情時,調集全廠范圍內的人員,器具、物資應對險情的處置。
4.3處置措施
4.3.1總體處置措施
4.3.1.1對部門員工進行防汛思想貫徹,堅持“預防為主”原則,進入汛期,要求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防汛期間24小時手機開機,保證隨叫隨到。
4.3.1.2各部門所轄的易受險情危害的設施、設備列表,落實檢查負責人員,檢查時間。尤其是夜間非生產狀態下,要求夜間值班領導安排當班人員每兩小時對廠房及設備巡視檢查一次,并做好記錄。
4.3.1.3各部門服從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揮,接到通知后,立即進入準備階段,進入現場進行檢查,對所轄設施,進行加強檢查,如:廠房房頂排水天溝及下水管的通暢,廠房房頂沒有異物,安全可靠;排水泵、管道布置就位。電纜溝,管溝排水要可靠,并隨時檢查滲漏情況。
4.3.1.4部門所轄生產排水,生活排水,地面排水進行設施檢查,并確認這些設施完善可靠,工作正常。
4.3.1.5原料庫、成品庫、中間倉防雨狀態要可靠。
4.3.1.6作好防汛所需物資準備,沙袋,照明燈等物質準備充分。
4.3.1.7值班人員加強巡視廠區內排水設施要完好,排水通暢,水位正常,并作好記錄,及時消除缺陷,如滲、漏水情況。
4.3.1.8在異常天氣期間,嚴防化學品泄露可能造成人身傷害,設立隔離區,做好安全防護,檢測有害物質,加強檢查,搶險人員要穿好防護服。
4.3.1.9暴雨期間,廠內積水短時間排不掉,相應部門立即進行水泵排水。主要部位指主廠房及生產循環水水泵房,排水泵房,一、二級碎機室、提升機地坑、篦冷機地坑等。各部門要保證固定排水泵及臨時抽水泵的完好備用。
4.3.1.10暴雨期間,電氣等專業應立即抽出人員進入現場,確保循環水泵、地坑、臨時抽水泵完好,保證正常運行。
4.3.1.11室外設備(端子箱、控制箱)進水,能造成保護、自動裝置誤動、拒動等,嚴重時能造成停機、跳閘。電氣專業人員應加強室外設備的檢查,做好防止觸電的安全措施,檢查室外端子箱、控制箱柜門,檢查是否漏雨,并做好防止雨水倒灌措施。
4.3.1.12電氣專業人員在暴雨過后應巡視所有設備及廠內積水情況,室外端子箱、機構箱等柜內積水應及時烘干。
4.3.1.13災害天氣過后,電氣專業應加強對降壓站及專用線路,線、桿、變壓器、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等輸配電設備的巡視,確保設備完好、可靠、影響線路安全的樹木應及時砍伐,并做好巡視記錄。
4.3.1.14異常天氣期間,室外應禁止一切工作(除危急處理之外),及時檢查室外設備及避雷器計數器動作次數,人員要遠離避雷針等,檢查建筑物設施滲漏水狀況,并及時安排處理。
4.3.2重點設施處置措施
4.3.2.1發生暴雨、洪澇災害事故時,立即停止生產,切斷不必要的電源。現場指揮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救災,緊急救護被危險威脅人員,搶運重要文件、貴重物品及危險品(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品);轉移現場不參與搶險的人員,清點人數,確保地下室等無滯留人員。
4.3.2.2馬上組織急救人員搶救傷者,傷勢嚴重的送醫院急救。組織現場進行排水、堵漏工作。
4.3.2.3廠房0米下溝道防止進水,防止泥水進入,清理生產排水的淤泥保證下水通暢。防止屋頂雜物脫落,墻壁,及屋頂采光玻璃、窗扇被風吹落傷及人身設備。
4.3.2.4降壓站和電氣室要防止電纜溝進水、避雷針接雷傷及人員、事故油池滿水,事故油無法排入、大風吹落物件傷及母線,變壓器造成人員觸電。
4.3.2.5公司生產線全線電源跳閘后能夠及時將保安電源隨時啟。
4.3.2.6預防發生內澇,可因地制宜,在門口放置擋水板或堆砌土坎或沙袋。
4.3.3雷電災害處置措施
4.3.3.1人力行政部要定期聯系氣象部門檢測防雷設施,評估防雷設施是否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并保存好防雷設備檢測記錄。
4.3.3.2公司要建立各項防雷安全工作規范,建立各項防雷設施的定期檢測制度。維修部要設立防范雷電災害責任人,負責全公司防雷安全工作,雷雨后要進行安全檢查,做好設施的日常維護工作。如雷雨過后,應檢查安裝在電話程控交換機、電腦等電器設備電源和信號線上的過壓保護器有無損壞,發現損壞時應及時更換。
4.3.3.3采用技術和質量均符合國家標準的防雷設備、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標準防雷產品和器件。
4.3.3.4新增加建設和新增加安裝設備應同時對防雷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建設,如重新鋪設電腦網絡線、室外天線的移位和加高等都應該重新設計和建設防雷設施。
4.3.3.5雷災發生時應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情況,以便及時處理,避免再次遭受雷擊。
4.3.4現場急救措施
4.3.4.1不會游泳者的自救
4.3.4.1.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
4.3.4.1.2冷靜地采取頭頂向后,口向上方,將口鼻露出水面,此時就能進行呼吸。
4.3.4.1.3呼吸要淺,吸氣宜深,盡可能使身體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搶救。
4.3.4.1.4切記:千萬不能將手上舉或拼命掙扎,因為這樣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4.3.4.2會游泳者的自救
4.3.4.2.1一般是因小腿腓腸肌痙攣而致溺水,應心平靜氣,及時呼人援救。
4.3.4.2.2自己將身體抱成一團,浮上水面。
4.3.4.2.3深吸一口氣,把臉浸入水中,將痙攣(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蹺起來,持續用力,直到劇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3.4.2.4一次發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對疼痛處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熱敷患處。
4.3.4.2.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將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兩足游泳。
4.3.4.3互救
4.3.4.3.1救護者應鎮靜,盡可能脫去衣褲,尤其要脫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4.3.4.3.2對筋疲力盡的溺水者,救護者可從頭部接近。
4.3.4.3.3對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護者應從背后接近,用一只手從背后抱住溺水者的頭頸,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邊。
4.3.4.3.4如救護者游泳技術不熟練,則最好攜帶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進行救護,或投下繩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帶上岸。
4.3.4.3.5救援時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緊抱纏身而雙雙發生危險。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應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開,再進行救護。
4.3.4.4醫療或第一目擊者現場急救
4.3.4.4.1第一目擊者在發現溺水者后立即撥打120或附件醫院急診電話請求醫療急救。
4.3.4.4.2第一目擊者或急救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后,首先將溺水者救上岸。
4.3.4.4.3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雜草、嘔吐物等,并打開氣道,給予吸氧。
4.3.4.4.4進行控水處理(倒水),即迅速將患者放在救護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向下,隨即按壓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內的水流出,時間不宜過長(1分鐘即夠)。
4.3.4.4.5現場進行心肺復蘇,并盡快搬上急救車,迅速向附近醫院轉送。作為救護者一定要記住:對所有溺水休克者,不管情況如何,都必須從發現開始持續進行心肺復蘇搶救。
4.4附件
4.4.1指揮部成員通訊聯系表
4.4.2公司各部門負責人、相關人員通訊聯系表
4.4.3應急救援外部通訊表
4.4.4公司應急救援各小組通訊聯系表
收銀制度
篇2:普什集團公司防汛搶險應急救援預案
一、本預案適用于普什集團公司范圍內的汛期防洪準備和應急處置技術工作指導。
二、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1.普什集團公司防汛指揮部由公司總裁任防汛應急指揮部總指揮長,黨委書記、財務總監、副總裁、總裁助理,各職能部門、事業部、子(合資)公司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負責公司決策、領導和指揮防汛的應急準備和響應,生產恢復、災后處置工作以及總結表彰和責任追究。
2.普什集團公司防汛應急指揮部下設普什集團公司防汛辦公室,防汛辦公室由生產技術部部長任主任,生產、設備、安全相關工作人員為成員,負責:
a.擬訂和完善公司防汛制度和應急預案,安排公司防汛具體工作,并負責公司級防汛值班。
b.督促各相關部門、事業部、子(合資)公司完善防汛物資、建立防汛值班體系、組建防汛搶險隊伍、制訂和完善防汛應急作業指導。
c.公司防汛工作日常事務的處理,并對各防汛單位進行檢查、考核和總結。
d.組織公司受災單位的保險理賠工作。
e.總結防汛準備和應急響應工作經驗,堅持持續改進。
3.防汛值班人員職責
a.值班期間對全公司開展防汛檢查工作,堅守工作崗位,不得擅離職守。
b.當班人員要做好防汛值班記錄,內容包括:檢查情況、氣候變化、防汛搶險情況等。
c.遇險情出現,必須立即逐級報告相關人員、部門,并迅速組織實施防汛搶險工作。
d.同五糧液集團公司防汛指揮部和江北新區指揮部值班辦公室保持聯系。
4.各相關部門、事業部、子(合資)公司組織各單位的防汛指揮應急處理系統,負責各區域的防汛工作具體事務。
a.建立的防汛搶險預案,積極組織演練,保證發生汛情時能及時組織防汛搶險工作的有效展開。
b.健全各自防汛應急指揮體系,形成一套完整、快速反應的防汛應急運作體系,建立全天24小時防汛值班,領導帶頭值班制度。
c.認真開展對轄區內的廠房、倉庫、宿舍、門窗、下水道、堡坎、水、電、氣設備和通訊設施及其它生產、生活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對隱患及時整改和報告。
d.防汛重點:
(1)各區重點防雷擊、突發性停電、廠房屋頂防漏、下水管道防堵;廠房周圍明、暗排水溝防堵。
(2)辦公大樓、D區、Ca區注意河水水位線;F區生產車間處于低洼地帶,要注意十二包下來洪水后的泄洪能力,檢查靠孜巖山體堡坎和山上泥石流下滑;
(3)模具公司Ca區、后勤部A區宿舍下水道有柵欄,必須將汛期開關閘落實到人,并書面報告公司防汛辦公室,保證在洪水到來時能正常開閘,不影響排洪。
(4)各單位注意雷暴雨來臨前的大風危害,做好相關物資的收儲工作。
(5)F區宿舍重點監控宋公河水位、涵洞口雜物堵塞,宿舍后施工工地泥石流。
e.發生汛情時及時組織展開抗災自救,并立即報告防汛指揮部辦公室。
三、預警級別和發布
1.由公司防汛辦公室值班人員根據公司防汛指揮部和五糧液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的警報指示或天氣情況、水情信息,向各部門、事業部、子(合資)公司防汛責任人或值班人員發出警報,各單位接警報后,立即按警報級別做好防汛應急準備或響應。各單位發生險情,應在10分鐘內報告公司防汛辦公室值班人員,值班人員根據險情具體情況報告公司防汛指揮部、江北新區指揮部辦公室、五糧液集團公司防汛指揮部辦公室。
2.警報級別分為Ⅰ級、Ⅱ級、Ⅲ級三級預警。
*Ⅰ級預警: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啟動Ⅰ級預警機制
a.公司防汛區域內發生特大洪水或大規模滑坡、泥石流;
b.公司多個區域同時發生大洪水或一般規模滑坡、泥石流;
c.公司主要泄洪通道發生嚴重坍塌或堵塞,宋公河在F區宿舍外已淹沒涵洞口,水位上漲迅速,或涵洞口有大量沖積物堵塞,影響正常泄洪;
e.洪水瀕臨公司建筑物地面,有淹沒地面物資、設備的危險。上級主管部門發出撤離疏散命令;
f.強烈雷電致使公司大面積停電或大量設備損壞,特別是聚酯裝置全面停機;
h.導致公司大規模停產或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自然災害。
響應:
a.啟動公司防汛預案,公司防汛辦公室立即報告公司防汛指揮部總指揮,由總指揮或副總指揮部直接下達命令,做出防汛搶險應急部署,并將情況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b.根據需要,由公司防汛指揮部領導聯系五糧液集團公司防汛指揮部。爭取五糧液集團公司防汛專業組的支援;
c.公司需全面停產或大面積停產,報公司防汛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批準后執行;
d.相關單位防汛第一責任人進入生產區域,現場指揮救災、控制險情;
e.出現威脅人員安全的情況時應及時組織群眾疏散,保證人身安全。
*Ⅱ級預警: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啟動Ⅱ級預警機制
a.公司防汛區域內發生較大洪水或一般規模滑坡、泥石流;
b.公司多個區域同時發生一般洪水或滑坡征兆;
c.公司主要泄洪通道發生小規模坍塌或堵塞,分支泄洪通道嚴重垮塌或堵塞,F區宿舍外宋公河水位很快上漲或涵洞口有沖積物堵塞,影響正常泄洪;
e.強烈雷電致使公司較大范圍停電或較多設備損壞,聚酯裝置受停電影響,但能立即恢復;
f.導致公司局部停產或人員傷亡、較大財產損失的自然災害。
響應:
a.啟動公司防汛預案,公司防汛辦公室立即報告公司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由副總指揮或指揮部成員直接下達命令,做出防汛搶險應急部署,并將情況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b.根據需要,由公司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聯系五糧液集團公司防汛指揮部。爭取五糧液集團公司防汛專業組的支援;
c.公司需較大范圍停產,報公司防汛副總指揮批準后執行;
d.相關單位防汛領導進入生產區域,現場指揮救災、控制險情;
e.對可能出現的危險及時告之相關職工和群眾。
*Ⅲ級預警: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啟動Ⅲ級預警機制
a.公司防汛區域內發生一般洪水或滑坡、泥石流征兆;
b.公司多個區域同時發生洪水或滑坡征兆;
c.上級主管部門發布重要天氣消息,講和水文預警,或泥石流、滑坡預警;
d.建筑物漏水、進水,威脅正常設備運行、物資存放安全或化學藥品存放安全;
e.強烈雷電致使公司局部停電或少量設備損壞,聚酯裝置未受停電影響;
f.危及公司局部停產或財產損失的自然災害。
響應:
a.啟動各相關單位防汛預案,做出防汛搶險應急部署,并將情況報告公司防汛辦公室主任,
b.根據需要,由公司防汛辦公室組織、協調搶險救災工作;
c.公司小范圍停產,報公司防汛辦公室主任批準后執行;
d.相關單位防汛領導組織防汛隊員進行搶險救災;
f.防汛值班人員注意。
四、汛后處理
1.汛情過后,各區域要組織人員對所轄區域的生產、生活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立即將損失先電話報防汛搶險辦公室(3566249、),并將受損物資整理存放在現場。
2.防汛辦公室接報告后及時報告五糧液集團公司生產管理部,并配合五糧液集團公司生產管理部、保險公司的現場查證工作。
3.五糧液集團公司生產管理部、保險公司的現場查證后,受損單位在8小時內將受損情況書面報告交公司防汛搶險辦公室。若設備及零部件受損要提供受損情況說明、相應機臺的設備運行記錄、交接班記錄和證明其價值的相關票據;若因停電等引起的原材料、產品報廢等要提供停電情況報告、產品報廢入庫單(質檢確認不合格)、機臺運行記錄、交接班記錄等。
4.防汛辦公室核實損失報告后交公司財務部核算損失的經濟價值,并將損失報告交五糧液集團公司相關職能部門。
5.災害處理完畢后,各單位應針對防汛中的實際情況,對本單位防汛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修訂,以保證其適用性和高效性。
篇3:防汛防臺風應急救援預案
引?言
為了保障職工群眾的人身安全維護國家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提高員工應對洪澇、臺風等強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和危害,結合本公司實際,特制定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防汛、防臺風應急救援預案,望各部門根據各自職責,認真執行。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
公司根據實際情況成立“防汛、防臺風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總經理、生產經理、行政辦公室、安全環保部、生產技術科、物資管理科、各生產車間、財務科等部門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日常工作由行政辦公室負責。
2、組成人員
2.1主要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
總經理、生產經理、行政辦公室、安全環保部、生產技術科、物資管理科、各生產車間、財務科等部門第一責任人。
2.2現場指揮人
發生洪澇、臺風時,以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公司防汛、防臺風應急救援指揮部,由總經理任總指揮,生產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行政辦公室。總經理和生產經理不在公司時,由行政辦公室主任和安全環保部部長任臨時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3、主要職責
指揮領導小組:負責預案的制定、修訂;負責應急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確定現場指揮人員;協調災害現場有關工作;批準本預案的啟動和終止;制定緊急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災害信息的上報;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負責保護現場及相關數據。檢查監督做好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指揮部:發生洪澇、臺風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公司的應急救援;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指揮部成員:
行政辦公室:負責發出報警信號,負責治安保衛、警戒、疏散、道路管治工作,負責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工作;負責指揮搶險救災工作中的交通資源調配工作,負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負責與媒體溝通及收集現場信息。
安全環保部:協助總指揮做好通報及處置工作,負責事故現場有害物質擴散區域的監測監督;
生產技術科:負責生產系統的開停車調度,負責現場的通訊和對外聯系。
各車間:組織對遇險人員的解救工作;按各自的預案組織好本區域內的生產控制,并根據信號組織作業人員撤離或支援。
財務科:負責災害搶險資金的落實及災后理賠工作。
4、伴隨危化品事故時的處理
當自然災害同時引發危化品事故時,應立即啟動《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處理。
三、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公司每天安排管理人員值班,值班室設在生產技術科,24小時有人,設有對外直撥電話。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有效,事先作出信號規定:連續長鳴信號音為撤離現場。公司報警電話:
四、險情處理
1、大量的雨水必然增加環保站污水壓力,環保站人員應及時啟動污水泵排水,并用沙袋堵住機房門保護各種重要設備。在夜間和節假日時,值班干部一方面組織人員進行搶險,一方面立即上報救援指揮領導小組。
2、救援人員由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一部分人員維持秩序,一部分人員協助排除險情、搶救設備。
3、險情發生后,要進行全面檢查,統計本次汛情造成的損失和物資消耗情況,并及時補充防汛物資,做好下次防汛準備。
4、險情發生后,迅速將無關人員就近轉移入位置較高的操作間、更衣室、辦公室等室內場所。
五、人員現場救護
及時有效的救護、救治是減少傷亡的重要環節。進行急救時,不論患者還是救援人員都需要進行適當的防護。
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1、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救點。
2、做好自身和傷員的防護。
3、防止繼發性事故的發生。
4、應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相互照應。
六、應急救援保障
1、內部保障
1.1應急隊伍
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都負有防汛、防臺風應急救援的責任,各救援專業隊是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負擔本公司內的搶險工作。各專業隊的組成和分工如下:
(1)通訊聯絡隊:由行政辦公室、生產技術科組成,負責人為行政辦公室主任。負責各隊之間的聯絡和對外通信聯系,及時獲取氣象部門信息。
(2)治安隊:由保衛科負責組成,負責人為保衛科科長。負責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疏導群眾的責任。
(3)搶險隊:由生產技術科和各生產車間組成,負責人為生產技術科科長。負責搶救傷員,分析可能的潛在危險,提出搶險方案。
(4)搶修隊:由生產技術科及各維修班組組成,包括鉗工、焊工、電工等,負責人為生技科科長,負責搶險搶修。
(5)醫療救護隊:由行政辦公室負責組成,負責人為行政辦公室主任。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及提供生活必需品。
(6)運輸隊:由物資管理科負責組成,負責人為物資管理科科長。負責搶救物資的供應及運輸。
1.2應急通信系統、物資情況:公司生技科24小時有管理人員值班;各救援組織單位成員備有手機;公司備有救援裝備、物資。
1.3保障制度
為確保險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具體措施是:
(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根據人員變化進行調整和培訓。
(2)應急救援演練:公司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演習。指揮領導小組從實際出發,各隊按專業分上、下半年各進行3-5天的訓練,每年組織1-2次救援演習。把指揮機構和各救援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指揮班子和搶救隊伍。
2、外部救援
公司一旦發生重大災害,本單位力量不足時,指揮部必須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報,必要時請求上級救助。社會救援隊進入廠區,指揮部應派專人聯絡、引導,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項。
七、應急救援終止程序
緊急搶險救災基本結束后,由現場指揮部發出終止應急救援命令,各部門和單位要立即轉入組織恢復生產和善后保障工作,同時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針對暴露出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以免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