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有毒有害氣體窒息中毒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有毒有害氣體窒息中毒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024-07-15 閱讀 3382

為了確保在發生有毒有害氣體窒息、中毒事故時,現場救護人員懂得如何正確有效的施救,特制定本應急處置預案。本應急預案也適用于相關人員的應急培訓。1事故特征1.1危險性分析本公司在玻璃瓶罐生產過程中,涉及發生爐煤氣制取、長輸送管道煤氣的輸送供給,由于操作錯誤,設備、管道、閥門等缺陷及故障,存在煤氣泄漏可能,會造成人員一氧化碳中毒;維修人員進入未經清洗置換的設備容器(管道)內檢查、維修;或者未經充分換氣,冒然下到排水井、排污井、煙道檢修坑等有限空間作業,由于通風不暢或接觸有毒有害氣體,可能造成窒息、中毒事故;另外,火災事故現場、液化石油氣滲漏事故現場存在一氧化碳中毒、有毒有害煙氣中毒窒息可能,導致人員傷亡發生。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序號生產工段發生的區域、地點或作業內容事故類型1拉煤、錘煤加煤機煤倉(扒煤)一氧化碳中毒2煤氣發生爐司爐煤氣發生爐撥釬孔(撥釬)一氧化碳、硫化氫中毒3司爐值班室、煙道檢修坑有毒有害氣體沉降4煤氣發生爐、煙道內外部(檢修)一氧化碳中毒5供料道加熱液化石油氣滲漏事故現場液化石油氣窒息、中毒6倉?庫火災事故現場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窒息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危害程度1.3.1可能發生的季節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發生,突發性強。1.3.2造成的危害程度當作業人員工作環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氣體,沒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或沒有確認安全即進行工作時,會造成工作人員昏迷,甚至死亡。1)一氧化碳中毒危害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造成組織缺氧。急性中毒:輕度中毒者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惡心、嘔吐、無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外,還有面色潮紅、口唇櫻紅、脈快、煩躁、步態不穩、意識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縮小、肌張力增加、頻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煤氣發生爐煤氣有毒成分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氫、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中一氧化碳含量在30%左右,發生發生爐煤氣中毒仍以一氧化碳中毒為主。2)二氧化碳危害在低濃度時,對呼吸中樞呈興奮;高濃度時則引起抑制作用,更高濃度時還有麻醉作用。中毒機制中還兼有缺氧的因素,有限空間的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低于19.5%時,人會在幾秒鐘內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擴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嘔吐等;嚴重者出現呼吸停止,甚至死亡。3)液化石油氣危害如沒有防護,直接大量吸入液化石油氣,可引起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含有1%時,人在空氣中10分鐘無危險;當空氣中含量達到10%時,人處在該環境中2分鐘就會麻醉。重癥者突然昏迷倒下、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停止。1.3.3事故發生的征兆1)空氣中有刺激性或異常氣味,眼睛、喉嚨感覺不適,惡心、視力模糊、呼吸困難、四肢軟弱乏力、意識模糊、嘴唇變紫、指甲青紫等。2)進入有限空間未進行有效隔離、置換、通風、檢測分析,未佩戴個體防護用品。3)進入有限空間未辦理作業票;無監護人或監護人員與作業人員未約定或缺少聯絡方式。4)發現作業現場有人暈倒;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聯系無反應等。5)未配戴防護用具搶救。6)作業人員違反規程作業。2應急組織及職責2.1現場應急救援組:指揮員:事發部門主管(包括當班負責人);成員:現場人員。職?責:1)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直觀感覺、經驗和可能利用的手段,結合各種異常情況,分析判斷事故發生的性質和原因,并對災害可能波及的范圍和災害程度作出判斷。2)立即通過電話等手段向當班負責人或上級領導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及遇險人員情況。同時現場救援人員按照現場應急處置預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搶救,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3)事態超過現場處理能力,立即匯報公司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申請啟動《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Ⅱ級響應(公司級應急響應),乃至Ⅰ級響應(地方政府級應急響應)。3應急處置事故初步判定的要點與報警時的必要信息目擊者發現事故發生和人員出事要第一時間進行高聲呼救,現場應急指揮員和應急人員到場,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初步評估,撥打或要求其他目擊者撥打應急電話,向應急指揮小組報告事故的相關信息(事故發生地點、事故的范圍和擴展的潛在可能性、受傷人數、傷勢情況、現場救援人員采取的措施等)。應急處置相關程序3.2.1事故報警程序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當班當班負責人,當班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應立即報告本部門負責人,由本部門負責人將事故信息上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和相關部門。當班負責人立即攜帶個人防護用品,趕到事故現場處理,同時撥打120報警求救。3.2.2應急措施啟動程序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迅速將事故信息報告現場應急救援組指揮員,指揮員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各成員趕到事故現場,對警情做出判斷,確定是否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程序要及時啟動。3.2.3應急救護人員引導程序應急救援隊伍趕到事故現場后,立即對事故現場進行偵查、分析、評估,制定救援方案,各應急人員按照方案有序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等有關應急救援工作。3.2.4擴大應急程序事故超出現場處置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立即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請示啟動公司應急救援預案。應急處置措施3.3.1個人防護。根據作業中存在的風險種類和風險程度,依據相關防護標準,配備個人防護裝備并確保正確佩戴。護具包括:防毒面具、正壓式呼吸器,安全帶等。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警戒區應嚴禁火種,切斷電源,禁止人員和車輛進入,在邊界設置警界線,處理泄漏源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掩護。有限空間內搶險人員與外面監護人員應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并確定好聯絡信號,在搶險人員撤離前監護人員不得離開監護崗位。3.3.2稀釋驅散。液化石油氣泄漏應在鋼瓶或管道的四周設置噴霧水槍,用大量的噴霧水、開花水流進行稀釋,抑制泄漏物漂流方向和飄散高度。對于發生爐煤氣泄漏,為降低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向氣云噴射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氣云,同時可采用大功率移動風機強制通風,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室內加強自然通風和機械排風。對于密閉空間作業,由于缺氧導致人員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員應先強制向空間內部通風換氣后方可進入進行施救。3.3.3確定警戒區和救援路線。綜合勘查情況,確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標志,疏散警戒區域內與救援無關人員。切斷火源,嚴格限制出入。救援人員在上風、側風方向選擇救援前進路線。3.3.4現場施救。迅速將中毒窒息者撤離現場,轉移到上風位置。在中毒、窒息者被救出后及時送往醫院搶救;在等待救援時,監護人員應立即施救或采取現場急救措施。3.3.5泄漏源控制。安排熟悉現場的操作人員關閉泄漏點上下游閥門,切斷泄漏途徑,在處理過程中,可以使用霧狀水和開花水配合完成。3.3.6火災現場撤離。火災現場的疏散人員,在煙霧彌漫中,要用濕毛巾掩鼻,低頭彎腰逃離火場。4注意事項1)現場救援行動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信息暢通,積極配合,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施救人員的人身安全。2)現場救援行動要保持統一指揮,嚴禁各行其是、盲目蠻干。3)當事故隱患、危險因素短時難以消除時,應防止事故擴大。如果現場條件惡化、危及現場人員安全,應及時撤離。4)向密閉、有限空間強制通風換氣時禁止使用純氧,避免氧中毒。5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按照公司《事故管理制度》(文件編號JS-AQ-05)、《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文件編號JS-AQ-12)規定要求執行。6本預案為桂林晶盛玻璃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文件,預案自批準之日起執行。公司下屬子公司按照本預案執行。

篇2: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管理規定

1目的和范圍

為了預防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的發生,保護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各部門、分廠、車間。

2管理職責

HSE管理部負責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的管理;負責監督公司有毒、有害氣體預防措施的落實。

3管理流程

3.1在有毒單位工作的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合格,掌握各種急救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急救知識。

3.2各單位的有毒有害區域或地點,必須設立醒目的警示標志牌、圍欄、警繩等,以提醒人們注意,禁止接近。

3.3因工作需要,進入有毒區域或危險區域工作的人員,必須懂得足夠的防中毒常識及中毒后的急救辦法,配戴并使用相應的防護用具,并有專人監護。

3.4外來人員進入有毒區域時,必須經所在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同意,按規定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進入,并做好登記。

3.5任何人員進入有毒有害區進行工作之前,必須經安全人員允許,采取好安全防護措施,并辦理工作票。

3.6凡可能泄漏有毒有害等危險品、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有毒有害區域或地點,應根據生產崗位和工作環境特點,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包括過濾式防毒面具和正壓自給型空氣呼吸器,并指定專人管理,定期檢測、更換和維護,確保完好使用。

3.7各地點存放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達到質量合格,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并擺放整,存放在取用方便的防護用品柜內。

3.8各類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建立使用臺帳及交接臺帳,以保證防護用品能長周期、高效率地使用。

3.9凡介質為有毒有害的容器、管線與設備,要加強安裝及檢修質量,運行中認真加強巡檢、操作,決不能超過設計參數。

3.10凡在有可能泄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質區域內作業,均需按設計要求安裝固定式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如毒物報警器、可燃氣體報警器等,并保證其良好運行。

3.11凡固定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有損壞、失靈等不能給員工提供正確信息時,要及時聯系有關部門進行修復、校驗合格。

3.12固定式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的修復,校驗單位要及時、準確地在要求時間內對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進行修復、校驗完好,并出示修復校驗記錄。

3.13移動式或便攜式報警器具及防護用品在使用單位所建立的臺帳,要記錄及時、清晰、準確。

3.14凡進入容器等設備內,均需辦理“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做好防護措施,并有專人監護,方可入內工作。

3.15對于處理有毒有害介質的裝置,在檢維修前,應將設備、管線中各種物料清除干凈,并進行氣體置換,在氣體采樣檢測符合要求時,方可開始檢修作業。

3.16從事接觸有毒有害作業的人員,應按規定定期進行體檢,對患有“職業禁忌癥”的崗位人員,應按要求及時調換工作崗位。

3.17凡可能發生中毒事故的單位,應制定應急預案,并組織相關人員定期進行演練。

4相關文件

4.1《安全生產法》(國家主席令第70號)

4.2《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

4.3GB/13733-92《有毒作業場所空氣采樣規范》

5記錄

6術語和定義

7附則

本規定主要編制單位:大唐內蒙古多倫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HSE管理部。

本規定編制人:王繼剛。

本規定審核人:李鋒。

本規定批準人:張瑞兵。

本規定編號:Q/GL-HSE-009-2011。

本規定自2011年07月10日起正式執行。原《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管理規定》(Q/GL-HSE-009-2009)同時廢止。

篇3:施工現場防火防爆防氣體中毒管理制度

(一)工地防火管理制度:

為了做好安全防火工作:貫徹執行“以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確保工程順利進行,規定管理制度如下:

一、在施工現場明確劃分用火作業區,易燃材料場、倉庫區、易燃廢品集中地點和生活區等,注意把火災危險性大的區域設置在其他區域的下風向,各區域之間防火間距為:

1、用火作業區距在建建筑物和其它區域不小于25米,距生活區不小于15米。

2、易燃材料堆放和倉庫區距建筑和其他區域不小于20米。

3、易燃廢品堆放處距在建建筑物和其他區域不小于30米。

二、工棚或臨時設施的搭建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臨時設施應搭建在建筑物以外的安全范圍并不要搭在變壓架空線路下方,距離高壓線的水平距離不小于6米。

2、臨時設施離配電房不應小于12米。

三、臨時性宿舍等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

1、每幢集體宿舍居住人數不宜超過100人,每25人要有一個直接出入的門口,門窗不小于1.2米,門必須向外開。

四、臨時倉庫的安全用電要求如下:

1、倉庫或堆料場所使用的照明與易燃堆間距至少應保持1米的距離,安裝的開關箱、接線盒應距離堆垛外緣不小于1.5米,不準亂拉臨時電氣線路。

2、倉庫嚴禁使用鎢釘,以防電氣設備起火。

3、對倉庫或堆料場內的電氣設備應經常檢查維修和管理應張掛醒目的防火標志,嚴禁煙火。

五、施工現場用電應嚴格按照用電的安全管理規程。

六、施工現場火火罪構的配備。

1、工地要有足夠消防水源(給水管道或蓄水池)對有消防給水管道設計的工程最好在施工時先做好室外消防給水管道與消防梢,以便在開工時即可使用。

2、臨時木工間,油漆間每25平方米應配置一種合適的滅火器。

3、滅火器掛設的位置要醒目,以便于取用,不能將滅火器放在潮濕的露天曝曬、雨淋,以防失效。

4、滅火器根據使用要求,予以編號。

七、各級重點崗位防火安全責任制

工人進入場后,首先應組織工人進行安全防火知識教育,并在工地安全管理小組基礎上組建安全防火小組,安全防火小組在隊長(工程負責人)直接領導下,并由工地防火員(安全員),班組防火員(班組長)以及其他有關人員參加負責現場安全防火工作。

1、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和有關批示。

2、組織制定崗位防火責任制,用火用電管理制度,安全防火宣傳教育制度和安全防火檢查制度等,安全防火有關制度及其他保證防火的安全措施。

3、劃分防火責任區,指定區域防火責任人,明確職責逐級落實防火制度。

4、領導義務消防隊,加強業務訓練和管理教育,組織職工撲滅火災。

5、組織安全防火檢查,對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并監督落實。

(二)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若現場需要使用爆破用品需經當地有關部門審批,持有爆破證件人員實施作業,爆破用品實行申請制度,逐項登記,余品入庫,專人看管,與施工無關的易燃易爆物品嚴禁攜帶入施工現場。

(三)防氣體中毒管理制度:

1、加強安全教育、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2、加強個人防護,接觸有毒氣體時戴防護口罩等。

3、定期測定空氣中刺激性氣體濃度,若超過最高容許濃度,應找原因,采取改進措施,消除毒物來源。

4、一旦發生氣體泄漏事故,教育工人不要圍觀,聽從專業人員的疏導,盡快撤離危險區域。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