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梯子巖煤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梯子巖煤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3761

第一章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在春節放假期間及時、有效、安全地處理我礦范圍內發生的各類突發性重大安全事件,健全突發性重大安全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性重大安全事件的能力,力爭把突發性重大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保障我礦本質性安全,保護各職工人身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經濟、自然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編制依據

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礦的實際情況,制訂本預案。

1.3突發安全事件分級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1.4適用范圍

全礦范圍內發生的突發安全事件的控制和處置行為,具體包括:

(1)供電系統的安全運行,必須嚴格煤礦供電安全規程;

(2)煤礦留守員工巡查過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安全事故;

(3)防火、防電、防盜、治安安全的突發性安全事故;

(4)井下水倉排水、淹井、瓦斯等突發性安全事故;

(5)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而造成危及煤礦安全及職工健康的安全事故。

1.5工作原則

1.5.1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安全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建立安全事件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安全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減少安全事件的中長期影響,盡可能地消除或減輕突發安全事件及其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地保障煤礦和職工安全,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分級管理、屬地負責、職責明確、平戰結合、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性重大安全事件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5.2礦制定的應急綜合預案,主要闡述我礦應急救援的方針、應急組織機構及相應的職責、應急行動的總體思路和程序,作為礦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和總綱。

1.5.3礦制定的應急綜合預案,要向新疆能化礦、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匯報,并與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簽定相關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協議。

1.5.4堅持統一領導,協調行動。礦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應與當地政府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系統接軌,服從當在政府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系統的指揮、調度、檢查、監督。同時,認真履行環境保護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

1.5.5堅持依靠科學,規范有序。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

1.5.6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報和預警工作,將日常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結合起來,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隊伍建設等工作。

第二章組織機構

2.1礦概況

煤礦屬于15萬噸生產礦井,鑒于兼并重組的政策,井下現在主要重點工作巡查是水倉和1702采面的支護以及瓦斯等情況。

2.2主要危險源

我礦系從事煤炭的采掘生產。安全危險源主要是水、瓦斯、頂板的災害防治及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以及地面的防火、防盜、治安安全監測。

2.3主要危險源分析

1)瓦斯、煤塵災害:主要是井下煤炭生產

2)火災:井下施工及地面要害場所。

3)地面防火、防盜、防電、治安安全;

2.4安全事件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礦成立安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組成如下

總指揮:陳永利

副總指揮:劉澤民、劉澤乾、

成員:劉永松、舒永平、鄧德陽、何萬紅、舒遠福、舒興玖、羅小波、黃貴霞、鄧澤強、張顯珍、羅春艷、劉永治、母承林、王昭會、舒永彬

2.6組織指揮

突發性重大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值班電話:、、、。發生安全事故后,總指揮坐鎮指揮中心指揮,另組織有關人員奔赴現場進行處理。

2.7職責分工

2.7.1指揮部

(1)負責針對安全與破壞事故的危害程度,發布預警等級;

(2)負責制訂安全與破壞事故的應急方案并組織實施;

(3)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動用應急隊伍做好事故處置、控制和善后工作,并及時仁懷市安監局和長崗政府報告,征得上級部門援助,消除事故的負面影響。

2.7.2安全科及調度室

(1)負責對各項安全工作日常調度、檢查。

(2)參與安全與破壞事故的處理工作。

(3)負責監督檢查安全事故的防治工作。

(4)負責通信聯絡,傳達總指揮發布的各項命令,并做好記錄;

2.7.3?綜合辦職責

(1)負責礦及項目部內、外部協調關系。

(2)負責事故搶救所需車輛的調配。

(3)負責搶險期間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

(4)負責檔案管理,協助事故單位做好事故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5)負責對外信息發布,解釋工作。

2.7.4?機電科和后勤科工作職責:

①負責應急救援器材物資的供應保障工作;

②負責事故搶險期間的人員調集工作;組織人員參加事故搶險救災。

2.7.5財務科的職責

負責保證搶險資金及時到位。

2.7.6?事故單位職責:

①根據事故災情,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安全事故的地點、性質、范圍、受災和影響人數、應采取的措施;

②負責現場臨時救護實施工作,采取防止事故擴大的安全防范措施,迅速調集人員組織事故搶險。

③根據事故性質,必要時采取撤人安全措施,負責將本單位所有人員撤至安全地點或地面。并向所在礦突發事件指揮部匯報;

④負責配合事故調查。

第三章運行機制

3.應急處置

3.2.1發生突發安全事件后,單位應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核實,并按本預案應急事件的劃分等級初步確定事件等級。對能按標準劃分的,確定為Ⅰ級、Ⅱ級、Ⅲ級應急響應的,在10分鐘內報告礦應急處理指揮部;確定為IV級應急響應的,由單位應急指揮部按應急預案負責處理,并及時向礦調度室報告。

3.2.2礦應急處理指揮部接到報告后,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若確定啟動預案,由礦調度室負責在5分鐘內通知應急指揮部成員。

3.2.3礦調度室要對安全事件全過程跟蹤、調度,并做好應急處理指揮部、應急處理現場之間的聯絡工作。

3.2.4事故處理過程中,事故發生單位要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的處理、進展情況。

礦調度室接到礦所屬單位發生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必須立即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或采取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3.3?信息報告與處置

3.3.1報警電話:

礦的報警電話為礦調度室電話,井下聯系:8009、8063;地面聯系:、、、

調度室每天有一名值班、二名副值班,還有監控員24小時值班。

3.3.2事故通報程序:

礦調度接到安全突發事故發生的匯報后,調度員應立即采用最快的通訊方式,即電話通知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各成員,其通知匯報程序如下:

仁懷市梯子巖突發事件匯報程序

3.4信息上報

事故發生后,由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向當地政府匯報。

3.5信息傳遞

事故發生后,由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向所屬各部室發布事故搶救及傷亡情況信息。

3.6應急結束

3.6.1應急終止的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安全事故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基本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3.6.2應急結束的程序

(1)應急處理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經應急處理指揮部批準;

(2)應急處理指揮部向所屬各應急小組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3)應急狀態終止后,現場仍需繼續進行安全監測和評價工作,直至自然過程或其他補救措施無需繼續進行為止。

3.7應急結束后的行動

3.7.1調查及處理

應急結束后,礦要配合當地政府對本次污染事件進行調查,虛心接收當地政府提出的各項建議,服從當地政府對該起事件的處理。

3.7.2?預防

在當地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找出突發安全事件的原因,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的重復出現。

3.7.3總結

發生突發安全事件的單位要在本次事故處理結束后15天內,將《事故報告》報公司及主管部門備案。

附則

1、本應急預案由本礦負責解釋。

2、本應急預案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

仁懷市梯子巖煤礦

二〇一四年元月二十二日

篇2:煤礦事故突發事件信息報告處理制度

(一)為規范事故和突發事件信息報告與處理,及時處置安全生產事故和突發事件,根據《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調度和地面設施管理制度建設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和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應及時、準確和完善,任何人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信息處置應當遵循“反應快速、協同配合、分級負責”的原則。

(三)事故和突發事件信息處置:調度室在接到事故和突發事件信息時,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定的應急響應,立即向煤礦值班領導匯報,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按照程序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同時通知安全管理部門,由調度室和安全管理部門共同做好事故信息的核查、跟蹤、處置、督導等工作。

(四)信息報告內容包括事故或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現場情況和原因初判等。

(五)事故和突發事件發生后,事故單位必須保護好現場,因搶救變動事故現場時,應做好標志,繪制現場效果圖,有條件的應拍照、錄像。

(六)發生事故和突發事件后,事故單位不得隱瞞不報和謊報,不得故意破壞現場。(七)事故和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

務院令第493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