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煤礦職業衛生事故專項預案

某煤礦職業衛生事故專項預案

2024-07-15 閱讀 9429

一、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在煤礦井下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有毒有害氣體有:CH4、CO、CO2、NO2、SO2、H2S等,以上有毒有害氣體,對礦井生產影響較大,必須提高警惕,加強檢測和管理工作。?

2、粉塵

(1)井下粉塵:

粉塵的產生地點主要是采掘工作面,其次是運輸過程中及各轉載點。粉塵的發生量隨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

(2)地面粉塵

粉塵的產生地點主要是儲煤場、排矸場。在儲煤場、排矸場周圍粉塵較大的地點均采用噴霧、灑水降塵措施。

礦井粉塵對工人的身體健康有較大影響,經常吸入,重者可導致吸肺病,而且煤塵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燃燒和爆炸,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職業病危害事故級別:一般職業病危害事故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

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發生職業衛生事故后,救援人員要按照“反應迅速、處理得當”的原則搶險救災。

1、以搶救遇難人員為主,必須做到有巷必入,本著“先活著后死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的原則救險。

2、在進入災區偵查時要帶有勞動防護用品,確認沒有火源即可對災區巷道進行通風。應盡快恢復原有的通風系統,加大風量,排除有毒有害氣體。迅速排除這些氣體,即有利于搶險遇難人員,減輕遇難人員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對井下其他人員的威脅。

三、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唐華利

副總指揮:王?鵬?許向前

成?員:羅江良?李之利

2、職責

總指揮:負責組織指揮全公司的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a、組織制定本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b、組建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并組織演練;

c、檢查督促做好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預防措施和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的物資、器械、防護用品等各項準備工作。

指揮部:

副總指揮:協調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a、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發布和解除職業病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b、組織指揮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c、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理情況,并向友鄰單位通報危害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d、組織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及善后處理,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

許向前:協助總指揮、副總指揮做好職業病危害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工作。

李之利: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杜昌品:負責指揮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夏幫國: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必要時代表指揮部發布有關信息;

四、預防與預警

1、危險源監控

必須認真落實本礦管理制度,切實把防治煤塵、有毒有害氣體、機械設備的各項管理規定及治理措施落到實處,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防止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防止煤塵超限和有毒有害氣體、機械設備噪聲必須采取如下措施:

(1)必須完善防塵灑水管路系統,防塵管路的管徑選擇滿足生產和防塵灑水需要,管路必須到達主要進風巷和回風巷、每條輸送機巷道、裝載轉載點、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其進、回風巷道,并按規定安設三通和閥門。

(2)采掘進工作面必須采取煤層注水、濕式打眼、爆破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灑水、轉載點噴霧灑水、上、下出口沖、洗巷道、工作面進回風巷道沖洗、凈化風流、隔爆水袋、符合規定的最佳防塵風速、個體防護等綜合防塵措施。

(3)井下各運煤裝載點、轉載點必須有噴霧裝置,裝載點風流下風測設置凈化風流的水幕。

(5)采掘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主要進風大巷及進風斜巷都必須安設凈化水幕,水幕應封閉全斷面,并使用正常。

(6)井下的煤巷、半煤巖巷每天要沖洗降塵,粉塵較大的采掘工作面必須每班沖洗,其它運輸巷道、回風巷道每周必須進行沖洗,巷道中的積塵必須及時清掃運出。

(7)必須有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礦井噴霧降塵裝置和隔爆設施的設置必須符合規定要求,要經常保持隔爆水袋的完好和存足規定的水量。

(8)測塵與測風同步進行,測定全塵和呼吸性粉塵濃度,采掘工作面根據實際情況要隨時進行測塵,發現粉塵濃度超限時,必須加強煤層注水、噴霧降塵等防塵措施。

(9)加強礦井通風系統管理,使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實行分區通風。礦井、采區應有足夠的風量,采掘工作面配風量必須滿足安全生產需要,消除采掘工作面不合理的串聯通風。加強巷道貫通后的通風管理和局部通風管理工作,杜絕巷道出現無風、微風和局部通風機出現循環風現象。

(10)對機械設備完善防護消聲裝置,

2、預警行動

加強職業衛生管理,一旦發現有隱患,就要發布事故預警,避免職業衛生事故發生。

五、信息報告程序

調度室接到職業衛生事故匯報后,立即將事故概況向值班礦長匯報,并根據值班礦長的指示,向礦長、技術負責人匯報,同時向總經理匯報。

匯報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初步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現場人員狀況、人員傷亡及撤離情況等。

通知順序如下:事故發生地點—→調度室—→值班礦長—→總指揮—→副總指揮—→指揮部成員。

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在1小時內向西洛煤監組報告。

六、應急處置

1、響應分級

調度室接到礦井職業衛生事故匯報后,立即匯報值班礦長,并立即通知指揮部,由總指揮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以及啟動哪一級別應急預案。

(1)發生特別重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30人以上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30人以上死亡,為Ⅰ級響應。

(2)發生特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可能導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為Ⅱ級響應。

(3)發生重大傷亡事故,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可能導致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為Ⅲ級響應。

(4)發生一般傷亡事故,事故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可能導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為Ⅳ級響應。

2、響應程序

礦井職業衛生事故發生后,調度室為發出預警通報的責任單位。當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職業衛生事故的匯報后,立即撤出災區人員和停止災區供電,按礦井應急預案規定的順序通知礦長、技術負責人等有關人員,有關人員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匯報,召請金沙縣礦山救護大隊,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救護隊進行救災工作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

3、處置措施

發生職業衛生事故后,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⑴實施綜合防塵措施,降低浮游煤塵的濃度。

⑵加強通風,采取瓦斯排放措施,防止災區瓦斯積聚.

七、應急保障

1、應急物資保障

根據井下實際情況,在各作業點放不同數量的消防器材,材料庫配備救災用的局扇、風筒、水泵、水管等。通風科在井下材料硐室配備相應原材料,如水泥、沙子、石料等。

2、應急裝備保障

礦井發生職業衛生事故時,召請金沙縣礦山救護大隊、林東醫院、并提請當地公安局進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最大限度贏得搶險救災時間。

篇2:煤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第一節職業衛生責任制

為更好地貫徹實施《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加強職業衛生管理,有效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推動煤礦安全生產特制定如下職業衛生責任制度:

一、成立職業衛生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楊繼有副組長:惠守溫、呼志強

成員:安監、調度、技術、通分、地測、機電、供應、財務、工會、醫院等部門負責人組成。

二、管理職責

職業衛生工作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相關部門相互協作,分工負責。各部門主要管理職責如下:

1、領導小組辦公室:

①主要負責對各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參與職業衛生檢查、監督和考核。

②具體負責組織召開職業衛生會議,對職業衛生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考核與獎勵及相關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并定期上報有關資料。

③負責制定和完善職業衛生與健康管理責任制度、管理辦公會議制度、目標管理制度、管理考核獎罰制度。

2、安監站:

①主要負責監督檢查職業衛生、安全健康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

②負責職業危害事故隱患排查、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及對職業衛生危害事故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

③做好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有毒有害等因素的監測評價和資料的檔案建立。

④負責制定及完善職業危害事故隱患排查制度、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制度、職業危害監督檢查制度。

⑤參與對職業衛生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考核、獎罰和相關制度的實施。

3、人力資源科:

①負責組織煤礦作業場所接塵作業人員、有毒有害場所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的教育培訓工作,職業危害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和使用管理。

②依據健康監護的資料和勞動者的申請履行職業病的診斷與認定工作中的相關職責。對被診斷為職業病的人員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和崗位調換。及時向地方政府勞動保障部門提出職業病待遇的認定。

③對勞動者上崗前、更換崗位時履行職業危害告知義務,制定職業衛生培訓計劃,并建立相關培訓檔案。

④參與職業危害事故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參與職業危害監測設備、防護設施、個人(勞動者)防護用品的使用管理。

⑤建立職業衛生健康監護檔案。

⑥負責制定職業衛生、健康教育培訓制度。

4、生產、技術、通風等科:

①負責井下粉塵濃度的測試、建立觀測點、定期監測。

②對主要生產工藝流程的產塵點進行監控,并制定降塵措施。

③把職業衛生工作納入標準化檢查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管理。

5、企管科:

①負責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治設施“三同時”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嚴格執行建設項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三同時”的規定,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涉及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②嚴格執行職業衛生與健康投資計劃,保證新增或更新職業危害防治系統、設施設備的添置,需要投入的具體項目做到輕重緩急、合理安排。

③負責制定及完善職業衛生與健康的投資計劃、職業衛生與健康工作標準化檢查標準的制定、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6、供應科:

①主要負責職業衛生投入保障,保證新增或更新職業危害防治系統、設施設備的添置。

②消除職業危害事故隱患,改善作業場所勞動條件等計劃的實施。根據每年度提出的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計劃、需要投入的具體項目分輕重緩急做到合理安排。

7、財審部門:

①負責建立穩定的職業衛生投入資金渠道,對公司提出的職業衛生投入項目積極落實資金,確保職業衛生資金投入及時到位,做到職業衛生投入實行專款專用。

②負責制定職業衛生與健康的資金管理制度。

8、工會:

①負責在職業危害作業場所設置醒目的職業衛生、職業危害告知公告;參與職業危害事故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參與職業衛生工作的考核獎罰;依法組織員工代表對職業衛生工作進行督查;及時糾正侵犯員工享有職業衛生保障的行為;對職業衛生工作提出建議和改進意見;對員工(勞動者)反映的職業衛生問題積極與行政領導溝通和協調,以維護員工的合法權力和企業的發展。

②負責制定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職業衛生告知制度。

9、醫院:

①負責職業危害事故、職業病統計資料和匯總報告、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職業病管理(包括職業病人的治療管理)、職業衛生健康監護、職業危害事故應急醫療救護工作。

②依據職業衛生健康監護資料、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等監測資料的結果,及時提出職業衛生工作意見或改進建議,提交領導小組辦公室。

③做好職業衛生健康監護、職業病診斷前的準備工作;建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健康監護檔案。

④做好職業危害事故、職業病統計資料的匯總報告。依法向上級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部門如實申報職業危害項目、職業危害事故。

⑤負責制定:職業危害事故醫療救援制度(預案)、職業危害監督檢查制度、職業病病人住院管理制度、職業危害及職業病統計報告制度。

要正確處理好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工作的關系,充分認識職業衛生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職業衛生工作。要把職業衛生工作納入標準化檢查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管理,控制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努力降低、減少各種職業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確保安全生產和廣大員工的職業健康。

要根據本單位部門的職責要求,正確履行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建立健全職業衛生工作管理制度,相互協作,主動配合,落實專兼人員,確保職業衛生工作的正常開展。

篇3:煤礦職業衛生檔案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各礦井對礦各科室區隊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員工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簡稱“兩檔”,并由專人保管。

二、職業衛生檔案包括:

1、企、事業單位職業衛生記錄卡;

2、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一覽表;

3、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作業人員登記卡;

4、職業病危害、職業中毒記錄卡;

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匯總資料;

6、職業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級管理表;

7、職業中毒事故報告與處理記錄表等;

8、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文件、監督文書清單及有關文本;

9、職業衛生管理方針、計劃、目標、方案、程序、指導書、管理制度;

10、職業衛生專(兼)職管理組織、職能及人員分工;

1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管理檔案;

12、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技術檔案;

13、職業病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檔案:

14、職業衛生培訓教育匯總資料:

15、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有關資料。

三、員工個人健康檔案包括:

1、員工的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禁忌證名單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斷、職業病病例登記表等員工個人健康資料;

5、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或合同;

6、職業性健康檢查工種及人員名單;

7、職業病人處理、安置情況匯總資料。

四、“兩檔”資料按檔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錄、統一編號、專冊登記;分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期限及時進行歸檔。

五、“兩檔”資料應字跡清楚、圖表清晰、文字準確可靠,并管好和用好“兩檔“。

六、隨時、定期地根據本礦人員的變動,及時調核和補充“兩檔”,各表卡每年10月前系統地調整一次。

七、“兩檔”檔案中各種資料按要求每三年復核一次;日常職業衛生工作須將測定結果、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病管理情況隨時過錄,以備分析。

八、員工離開單位時,有權索取個人鍵康檔案資料,公司或礦應如實地、無償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個人復印件上簽章。

九、職業病診斷,鑒定單位需提供有關“兩檔”資料時,檔案室應如實地提供。

十、檔案室對各部門移交來的職業衛生檔案,要認真進行質量檢查,歸檔的案卷要填寫移交日錄,雙方簽字,及時編號登記,入庫保管。

十一、檔案工作人員對檔案的收進、移出、銷毀、管理、借閱利用等情況要進行登記,檔案工作人員調離時,必須辦好交接手續。

十二、職業衛生檔案庫房要堅固、安全,做好防盜、防火、防蟲、防鼠、防高溫、防潮、通風等項工作,并有應急措施職業衛生檔案庫要設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清點,如發現檔案破損、變質時要及時修補復制。

十三、利用職業衛生檔案的人員應當愛護檔案,嚴禁對職業衛生檔案拆卷、涂改、污損、轉借和擅自翻印。

十四、每年按煤礦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十五、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檔案管理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準和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執行。